收藏 分享(赏)

对于ISO质量 认证 运行失真的 制度 博弈分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595087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于ISO质量 认证 运行失真的 制度 博弈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于ISO质量 认证 运行失真的 制度 博弈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于ISO质量 认证 运行失真的 制度 博弈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于ISO质量 认证 运行失真的 制度 博弈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对于ISO质量认证运行失真的制度博弈分析摘要:企业作为经济实体虽然受到制度环境的约束,但是始终以逐利为最终目标。如果有强有力的监督和政策保障,使得企业在ISO标准贯标和实施出现背离时能够得到有效的惩罚和约束例如市场退出、高额惩罚、行政处理乃至刑事处罚等,使得其背离成本增大时,企业就自然会做出遵守标准的选择。如何能使ISO质量标准得以贯彻执行,保证产品质量,这对政府和组织在制定相关行业标准之后如何使之有效运行提出了新的挑战。关键词:ISO质量认证,运行失真,制度博弈一、现象与问题:通行全球的ISO贯标现象与标准运行失真质量保证标准,诞生于美国军品使用的标准。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防部吸取二次世界

2、大战中军品质量优劣的经验和教训,决定在军火和军需品订货中实行质量保证,即供方在生产所订购的货品中,不但要按需方提出的技术要求保证产品实物质量,而且要按订货时提出的且已订入合同中的质量保证条款要求去控制质量,并在提交货品时提交控制质量的证实文件。这种办法促使承包商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1978年以后,质量保证标准被引用到民品订货中来,英国制订了一套质量保证标准,即BS5750。随后欧美很多国家,为了适应供需双方实行质量保证标准并对质量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在总结多年质量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相继制订了各自的质量管理标准和实施细则。ISO/TC176技术委员会在总结和参照世界有关国家标准和

3、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987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该标准的诞生是世界范围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的一个新纪元,对推动世界各国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和供需双方的质量保证,促进国际贸易交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随着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和标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服务业在世界经济的比重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ISO/TC176分别于1994年、2000年对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进行了两次全面的修订。由于ISO9000质量标准吸收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采用PDCA循环的质量哲学思想,对于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双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所以,标准一经问世,立

4、即得到世界各国普遍欢迎,到目前为止世界已有70多个国家直接采用或等同转为相应国家标准,有50多个国家建立质量体系认证/注册机构,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贯标和认证“热“。但是,随着质量标准的推广,却出现了标准运行失真的现象:很多的企业一方面积极参与ISO认证,但得到认证后却实际按照自己企业运营已久的方法运作,质量标准与实际运作标准想分离,质量标准更多地成为一种质量水平的“象征“,而非实际运营的标准和约束。这就使得ISO质量认证呈现两个不同的景象:一方面大部分企业都进行ISO质量认证,呈现制度趋同的现象,而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实行ISO质量认证之后将标准置之不理,而依旧按照以往惯例运行。这就提出了两个问

5、题:企业为什么进行ISO质量认证?为什么很多通过认证的企业中标准与实际运作相分离?下文将运用制度理论来分析企业采用ISO9000质量标准的动因及其主要效果。二、ISO9000质量标准运行失真的制度解释组织制度理论(OrganizationInstitutionalTheory)认为,一个企业深受环境的影响,企业面临的环境有两种类型: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Meyer而制度环境要求组织要服从“合法性“机制,即采取那些在制度环境下公认(TakeForGranted)的组织形式和做法,而不管这些形式和做法对组织内部运作是否有效率。所谓合法性就是在某个由信念、信仰、准则和概念等要素社会性建构而成的系统中,

6、一个关于某一群体的行为是合意的、正当的或适当的总的观念和假设(Suchman,1995)。“合法性机制的基本思想是,社会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观念制度成为人们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具有强有力的约束力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周雪光,2003:79)。合法性机制是社会承认的逻辑或合乎清理的逻辑,是一种内在的约束机制,这一机制要求企业组织的权威结构必须被组织内成员和外部相联系的社会力量所认可。制度理论运用合法性机制来解释这一现象,该理论的代表人物Meyer等人(Meyer,1977;MeyerMeyeretal.,1978;MeyerMeyeretal.,1988)认为,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7、两个方面,一是组织之间的趋同现象,即为了与制度环境认同,各个组织都采用了类似的结构和做法。因为组织所处的大环境是一样的,所以他们的做法都非常相似。二是组织之间的相互模仿学习,这些模仿行为减轻了组织的动荡,因为它扎根在制度环境里,得到了合法性,不容易受环境的冲击。这样,即使这些组织效率不高,它们也可能生存下去。合法性本身提高了组织的生存能力。为了平衡效率机制和合法性机制,企业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要把内部运作和组织结构分离开来,使科层制成为一种表象,而实际企业在运作中采取另一种方式。1.导致制度趋同的三种机制。合法性机制通过三种微观机制:强迫性机制、模仿机制和规范性机制来促使制度趋同。DiMaggi

8、o也就是说,不确定性诱导了模仿行为。模仿的趋同机制有两种,一种是竞争性模仿,一个领域中的组织模仿自己的竞争对手,是在竞争压力下产生的模仿;另一种是制度性模仿,则是因为存在合法性机制,企业必须采纳大家承认的社会中的某些组织形式或做法是好的,否则就会面临压力。三是规范机制(Normative),人们在学习专业化技术的过程中同时也学习了基本的行为规范,当这一学习过程完成后,人们已经被潜移默化成为一个制度化了的专业化人才。正因为如此,专业化程度高的组织通常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例如:医院、学校、研究机构等)。本文认为,制度性模仿本身就存在规范性的认知因素,亦即组织认识到采用某一制度是符合社会规范的,为了获

9、得社会的认可就采用这一制度而不管其是否真正适用,也是一种规范性机制。因此,本文把驱使组织出现制度趋同的三个机制总结为:强迫性机制、竞争性模仿机制和规范性机制三种。以下简要分析这三种机制在ISO质量标准推行的不同时期的作用。2.不同阶段的企业贯标动力和动因分析。(1)ISO标准启动期:政府推动,强迫性机制起作用。在ISO质量标准推行的过程中,各国政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ISO标准本身源自于美国国防部军用品采购的质量要求,后在欧美各国政府的作用下迅速推广,并成为全球性的质量标准。ISO9000标准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这一特性是ISO标准得以在全球流行的基础。ISO9001:2000标准为企业申请认

10、证的依据标准,在标准的适用范围中明确本标准是适用于各行各业,且不限制企业的规模大小。目前国际上通过认证的企业涉及到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但是普适性并不会天然导致全球性的运用,在标准运用的初期起作用的主要是强制性机制,换言之,在ISO标准运营的早期主要通过制定强制性的办法使之得到执行。例如,产品购买方(如美国国防部)要求供方按照ISO标准生产并通过相关ISO认证机构的认证。企业如果不采用这一标准,就会失去订单,实施ISO贯标是理性的企业唯一的选择,企业必须适应这一选择以获得生存。在我国,实施ISO认证的早期的强制性力量也是来自于政府的要求。(2)ISO标准推广期:专业组织推动,模仿机制起作用。随

11、着ISO贯标在少数几个企业的实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对其它企业起到示范作用:一方面,实施标准后企业内部流程存在的可能的改善,标准化的流程和PDCA的质量哲学确实能带来内部生产效率的改善,如过程更易于控制、废品率降低、产品或服务质量提高等等,如江会(2005)等研究发现在引入ISO9000质量标准后,医院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较认证前有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实施ISO认证的企业更易于得到市场和行业的认可,更易于获取订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如欧盟市场要求各国进入该市场的产品必须获得ISO9000系列标准证书,企业要进入这一市场,就必须获得ISO认证。在这一阶段,先期获得ISO质量标准认证的企业相对于未

12、获认证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比较竞争优势,在竞争的压力下,企业之间开始自发地学习和模仿实施了ISO认证企业的方法,积极寻求ISO认证,以获得市场和行业认可。专业ISO标准认证咨询机构大大推进了企业间在ISO质量标准认证上的模仿和学习。在这一推广的过程,ISO质量标准本身也进一步完善(如ISO/TC176分别于1994年、2000年对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进行了两次全面的修订),并逐渐制度化,成为检验一个企业是否能够生产合格产品的象征,并随着采用的企业的增加而逐渐成为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制度力量。(3)ISO标准普及期:合法性压力,规范性机制起作用当是否采用ISO标准来进行生产与运营成为一个具有约束力

13、的制度,亦即是否采用ISO质量标准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符合行业或市场的要求时,企业,特别是一个按照已有质量标准运营良好的企业,实行ISO贯标和改进活动更多是出于使自身被市场和行业所认可。对于新进入的企业来说,实行ISO质量标准自然可以提高其合法性地位,有利于新企业参与竞争。在这一阶段,由于ISO质量标准在众多企业中实行,一批熟悉质量标准,受过企业实施ISO质量标准训练的运营人才开始涌现,这些人才的流动也进一步推动了ISO质量标准的应用,促进了ISO质量标准制度化、规范化的进程。(4)ISO贯标的最终结果:质量标准与实际运行相分离(loose-coupled)。ISO标准体系日益发展完善,其涵盖

14、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方方面面,日益成为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由于标准对一个组织的各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要符合这个标准,一般来讲会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工艺流程进行较大的调整,对企业提出了组织变革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平衡实施ISO认证所带来的收益与企业调整工艺流程以及应对ISO咨询机构的检查所带来的成本和耗费。此时,企业面临一个两难抉择:一方面是要通过ISO认证以获得组织合法性,另一方面必须尽量减少进行组织变革所带来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采用一个“合理“制度化的混合策略,即适当应用ISO标准中的部分标准,并对其余部分在实际运作进行变通以满足企业的实际运作。如此操作之下,质量标准与实际运行呈现相互分离的状态。文章来源于核心期刊原文地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