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基本方法介绍为进一步加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提高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水平,科学评价和判断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及变化趋势,依据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手册有关规定,结合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的特点,我们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类型及方法等进行了整理,供各级公共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参考使用。一、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的概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以下简称“统计分析” )主要是指依据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数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用能设施设备运行状况、日常管理及节能改造等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构成、各类能
2、源资源消耗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统计分析是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基本规律、变化特征和节能管理、改造成效进行评价、监督的重要手段。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的主要类型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主要分定期分析、专题分析、综合分析三种类型。(一)定期分析定期分析是指按月度、季度、年度等周期定期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情况进行的分析评价,主要反映各类能源资源主要指标(总量、人均消耗量、单位建筑面积消耗量,下同)消耗情况、同比变化与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等。中央国家机关从 2008 年开始实行月报、季度分析通报,定期对各部门办公区用水、用电、公务车用油及其年
3、度节能指标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对加强各部门节能管理、有效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发挥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二)专题分析专题分析是指针对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对某一类型能源资源消耗情况专题进行分析评价。这种分析是不定期的,可因时、因事进行选题,要求重点突出,并紧紧围绕主题进行系统深入调查与分析。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中,要适时地结合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实际情况和阶段性工作需要,开展专题分析,有利于深入剖析能源资源消耗使用和管理情况,并有助于挖掘节能潜力及查找节能管理的薄弱环节。(三)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是指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这种分析要求在定量分析能源资源消耗
4、情况的基础上、深入调查能源资源使用和管理情况,从定量、定性两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用能管理水平。各级公共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在对 2010 年度及“十一五” 能源资源消耗情况分析时,应该在认真整理 2005 年至 2010 年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和研究节能管理情况,采用综合系统的分析方法,科学分析评价“十一五”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及节能管理水平。三、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数据分析的具体方法(一)分类分析法分类分析法是指区分公共机构行业、类型,在掌握能源资源消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各类型、各行业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情况分别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县级以上各级
5、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情况分析评价时,应采用分类分析法,区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及其他)、团体组织分别进行能源资源消耗情况分析,进行相同行业之间能源资源消耗水平分析比较,有助于合理、系统地反映各行业、各类型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二)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将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相结合,通过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比分析能源资源消耗情况。本方法要求所对比各指标内容、口径、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要统一,要具有可比性。国家统计局实施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对国家机关、事业和其他单位的能源消耗情况分析时,采用人均能源消费量指标
6、评价其变化趋势和能耗水平,且要求在测算人均能源消费量时,剔除人员与用能设施增量等影响因素。统计分析中,对比分析法可适用于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种类型指标的分析比较。绝对量的对比分析主要用于公共机构综合能耗和各类型能源资源消耗总量的分析比较,如公共机构用水、用电总量的同比分析评价。相对量的对比分析可采用一项或多项(人均能耗量、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单车油耗量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用于同地区、同时期、同类型公共机构之间的分析,比较和评价公共机构之间的能耗水平高低;另一方面进行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或不同类型公共机构之间相对量的比较,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或不同类型公共机构之间的能耗水
7、平差异。(三)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是指对公共机构各类型能源消耗构成及主要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是在综合能耗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类型能源进行总量、人均和单位建筑面积消耗量(公务车单车消耗量)的指标分析。采用结构分析法,一方面可深入了解公共机构各类型能源消耗在综合能耗中的权重,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掌握各类型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开展统计分析工作中,应将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机构消耗能源统一折算为标准煤,比较各类型能源的权重。另外,还应对公共机构能源消耗中的电、原煤、油(汽油、柴油)、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等指标进行深入分析。例如,下图为 2009 年公共机构能源消耗构成情况。(四)
8、动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是指将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指标,按照时间序列进行排列,形成一个动态数列,从数量方面分析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在动态数列中,绝对量指标(水、电、油等消耗总量)是最基本的,相对量指标(人均、单位建筑面积消耗量或单车油耗量等)是由绝对量指标派生的。通常在运用动态分析法时,对公共机构逐年(月)水、电、油等消耗总量、人均消耗量、单位建筑面积消耗量和单车油耗量进行排列,并辅以相关的图表说明,可直观地反映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指标变化情况。下图是某国家机关 2005 年至 2010 年用电总量和人均用电量变化趋图。(五)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指分析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中导致
9、主要指标变动的各因素影响方向和程度的一种方法,各因素指数的乘积应当等于总变动指数。本方法适用于专题分析中,以深入分析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的内因,使用时可将影响能耗变化的主要指162158155150100 1301800 1780175017001550162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万 度1400145015001550160016501700175018001850度 /人用 电 总 量 人 均 用 电 量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方面和程度。
10、例如:2009 年,某政府部门公务车数量 25 辆,单车年平均行驶里程共计 4 万公里,单车平均油耗 12 升/百公里;到 2010 年公务车数量减少为 20 辆,单车年平均行驶里程共计 3 万公里,单车均油耗 10 升/百公里。在分析该部门公务车用油情况时,可把公车数量、行驶里程及单车油量等对用油总量影响的各因素联系起来,其方法是:2009 年,25 辆4 万公里 12 升/ 百公里=12 万升2010 年,20 辆3 万公里 10 升/ 百公里=6 万升同比分析:6 万升/12 万升=(20 辆/25 辆)(3 万公里/4 万公里) (10 升 /百公里/12 升/百公里)。计算结果显示,
11、影响用油总量的各因数指数分别为:车辆数量 0.8、行驶里程 0.75、单车油耗量 0.83。这表明该部门 2010 年单车油耗量降低对用油总量同比下降影响最大。四、主要能源资源指标折标煤计算与分析及水消耗指标的计算方法(一)主要能源折标煤计算方法1计量单位换算。要将各种能源不同数量级计量单位转换为标准计量单位。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报表制度(2010 年统计年报和 2011 年定期报表)中明确的几种产品的单位换算系数:1 千克液化天然气=1.38 立方米天然气;1 立方米天然气=0.7256 千克液化天然气汽油,1 升=0.73 千克, 1 千克=1.3699 升重柴油,1 升=0.92 千克,
12、1 千克=1.0870 升轻柴油,1 升=0.86 千克, 1 千克=1.1628 升煤油,1 升=0.82 千克, 1 千克=1.2195 升燃料油,1 升=0.91 千克, 1 千克=1.0990 升2折标准煤计算。将某种能源(以实物量)单位计量折算为标准量能源(以标准量单位计量),需要根据能源数量(实物量),并采用其标准量系数进行计算。计算公式:某种能源标准量=某种能源 实物数量能源折标煤系数【国家标准 GB2589-81 中确定: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千卡/千克)/7000 (千卡/千克); 1 卡=4.1816 焦耳】3几种能源折标煤系数的注意事项(1)电力:由于公共机构
13、能源消耗用途相对固定,在进行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过程中,统一按照国家统计规定的“1 万千瓦时=1.229 吨标准煤” 进行计算。其它用途另行确定。(2)煤:应对公共机构所消耗煤的质量(热值)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消耗煤的质量(热值),选择适当的折标煤系数。例如:江西某地区生活用煤热值为 4500 千卡/千克,其折煤系数则应选择 0.6429(4500 /7000)。(3)热力:按照能源统计报表制度(2010 年统计年报和2011 年定期报表)确定分以下几种情况:热水:假定出口温度为 90,回水温度为 20的情况下,闭路循环系统每千克热水的热值按 20 千卡计算,开路供热系统每千克热水的热值按 70
14、 千卡计算。饱和蒸汽:压力 1-2.5 千克/ 平方厘米,温度 127以下,每千克蒸汽的热值按 620 千卡计算;压力 3-7 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35-165,每千克蒸汽的热值按 630 千卡计算;压力 8 千克/平方厘米,温度 170以上,每千克蒸汽的热值按 640 千卡计算。过热蒸汽:压力 150 千克/平方厘米。200以下,每千克蒸汽的热值按 650 千卡计算;220-260,每千克蒸汽的热值按 680千卡计算;280-320 ,每千克蒸汽的热值按 700 千卡计算;350-500,每千克蒸汽的热值按 750 千卡计算。(4)采暖。区分集中供暖和自供暖两种情形。集中供暖:应从各地区集
15、中供暖管理部门调查单位建筑面积标准煤消耗量,再行计算公共机构供暖标准煤消耗量。例如:河北省保定市某学校冬季采暖由市政集中供暖保障,2009 年,该学校供暖面积为 5 万平方米,如何计算其供暖标准煤消耗量?首先需要从负责该学校供暖的部门获取这个采暖季的采暖标准煤消耗平均值 0.00852 吨标煤/平方米。然后计算其标准煤消耗量:50000 平方米0.00852 吨标煤/ 平方米=426 吨标煤自供暖:已计算供暖燃料能源的标准煤消耗量的,不再计算供暖标准煤消耗量。(5)新能源。区分发电和供热两种类型。太阳能、风能发电:按太阳能产生的电量,计算其标准煤量。太阳能、地热供暖(热水):可参照热力计算标准
16、煤方法进行计算。(二)主要能源消耗指标及计算方法1能源消耗总量。应对各公共机构消耗的所有类型能源折算为标准煤消耗量进行累加所得(水在公共机构通常不作为能源类型,原则上列为资源消耗)。2人均能源消耗量。应按折准煤进行计算。其公式为:人均能源消耗量=能源消耗 总量/总用能人数3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量。应按折煤进行计算。其公式为: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量=能源消耗总量/ 总建筑面积【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量也是衡量公共机构能源消耗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里不单指建筑物本身的能耗,还应包括建筑物以外的能耗,如公务车用油等能源消耗量等。】4常用的各类型能源消耗指标。计算公式为:人均用电量=电消耗 总量/总用
17、能人数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电消耗总量/总建筑面 积公务用车单车油耗量=公务用车油消耗总量/ 公务用车总数量(公务用车不包括非汽车类交通工具)(三)水消耗主要指标及计算方法1水消耗总量。是指公共机构消耗水的总量,主要包括自来水、自备井供水、桶装水及市政供热水等。另外,要正确处理好中水的计入方法,凡属于公共机构水资源二次利用“生产” 的中水,不应重复计入。2、人均用水量。其计算公式为:人均用水量=水消耗 总量/总用能人数五、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的主要步骤第一步:确定分析主题和大纲确定分析主题,一是根据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数据反映出的情况和问题进行选题;二是根据国家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和公共
18、机构节能管理工作需要进行选题。所选主题要鲜明、适时,目的要合理、准确。分析大纲,一般包括分析研究背景和目的,主题和纲要,内容和重点,论点和论据,分析的方法和过程等。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用正确的观点统帅材料,用丰富的材料阐明观点。第二步:搜集、加工资料统计分析资料既要充分、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还要丰富详实的实际情况调查。一方面应认真整理各类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报表中的数据;另一方面要组织专题调查,搜集公共机构能源资源使用、管理及改造等情况,充实分析研究材料。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审核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核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确认符合统计分析研究目的
19、要求方可使用。第三步:综合分析相关信息应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正确的分析方法,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部分到全体,逐步分析归纳,深入揭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过程中各因素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第四步:归纳概括分析结果应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为核心,真实反映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情况和各项节能政策落实客观情况,揭示能源资源消耗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深入系统地挖掘节能潜力,并提出合理的节能工作建议。六、相关工作要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中明确:为科学准确掌握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各公共机构应根据本单位、本系统建筑面积、用能人数、用能设备运行情况等,定期对电、水、气、油、煤等能
20、源资源消耗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定期对本级和本行政区域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形成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与相关报表同步报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数据审核方法一、审核范围主要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中所设置基础表(公共机构基本信息、消耗状况)和综合表(部门汇总情况、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和分类汇总情况)中的指标及报表填制情况进行审核评价。二、审核内容(一)单位基本信息指标主要指“公共机构基本信息” 表中的建筑面 积、用能人数(编制人数)、公车数量(编制数量、汽油车数量和柴油车数量)等 3类 7 个指标。另外,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还
21、应对综合表中公共机构的编制数量进行核实。(二)能源资源消耗状况主要指“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 中的 电、水、原煤、天然气等 11 类能源资源消耗量和费用的 31 个指标。三、审核方法(一)利用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根据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选取适当的基准指标,分析判断报表中各类数据的合理性、准确性。例如:可参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计投资19992250 号)中明确的建筑面积标准,计算人均建筑面积等指标,核对公共机构基本信息报表中数据的合理性。也可比照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电、油等能源价格,核对报表中各能源的消耗量与费用指标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二)与历史
22、数据进行对比。主要是将公共机构报告期与历史同期数据进行比较,依据数据动态趋势、水平变化情况对数据准确度做出基本判断。例如:可参照上年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指标值,如人均用水量、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或公务用车单车油耗量等进行比较,出现变化异常的情况则需要进一步核实调查。(三)利用平均值指标进行对比。是指在计算本行政区域同类型公共机构中 2-3 个能源资源的人均或单位建筑面积消耗平均量,判断报表中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例如:在审核该市党政机关报送的 2010 年数据时,先计算武汉市 2010 年度所有国家机关人均用水量和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的平均值,对比市政府各部门报表中的人均用水量和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
23、,审核评价各部门报表的数据质量。(四)数据质量抽样调查。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应定期、不定期组织实地抽查所属公共机构报送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数据质量,核实相关数据的质量情况。实地抽查时,一是从公共机构人事管理部门、房管部门了解用能人数、建筑面积的准确性;二是与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台帐和财务票据进行核对,调查水、电等能源资源填报数据质量情况。四、审核步骤(一)基础表的审核基础表主要包括公共机构基本信息、能源资源消耗状况。1.人工审核。收到调查对象上报的基础报表后,首先,应检查报表填写的完整性,即公共机构基本信息、能源资源消耗量及费用等指标填写是否齐全。其次,采用对比分析等方法,抽查报表中的 2-3
24、组数据,计算其主要指标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如:人均建筑面积是否在合理区间内、电费单价是否合理等。2.计算机审核。经人工审核无误后,将基础表数据录入计算机。采取分类、对比分析等方法,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程序中设定的审核关系进行审核。对出现异常情况要逐项核实,对情况属实但不符合审核关系的,要逐一调查原因。例如:某市政府机关年用电情况分析方法,如表所示:1 A B C D E F G H2 2009 年用电情况 2010 年用电情况3部门 用能人数 (人) 用电总量 (度) 人均用电量 (度/人) 用能人数 (人) 用电总量 (度) 人均用电量 (度/人)同比变化4 甲 200 432100 2161 1
25、95 397890 2040 -5.56%5 乙 250 520110 208 265 518800 1958 -5.90%6 丙 150 280000 1867 160 350000 2188 17.19%将数据 录入 Excel 后,把上年数据进行有序排列在“D4”、“G4”栏分别设定计算式“=C4/B4”和“=F4/E4”在“H4”设定计算式 “=(G4- D4)/D4”。针对 “丙部门”同比变化异常的情况,要进行调查核实。 (二)综合表的审核综合表主要包括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部门汇总情况、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和分类汇总情况。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要及时通过编制和教科文卫体等部门,详细了解
26、所属公共机构的编制数量和机构设置情况。1. 部门汇总情况。本表主要由各级国家机关各部门进行填报。接收报表后,首先应检查报表填写的完整性,即公共机构数量、单位基本信息、能源资源消耗量及费用等指标是否齐全;其次是抽查报表中的 2-3 组数据,分析其主要指标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在此基础上,区分公共机构类型,分类整理汇总统计数据,再利用平均值指标进行对比审核。另外,部门汇总情况报表中电、水、原煤等消耗量是以 “万”级计量,个别单位未进行计量单位换算,导致数据失准。2. 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和分类汇总情况。这两个报表是由县级以上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汇总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情况,并同步报送上一级
27、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接收报表后,首先应检查报表填写的完整性,即公共机构数量、单位基本信息、能源资源消耗量及费用等指标是否齐全;其次是核查两张报表数据的统一性,即行政区域汇总和分类汇总情况报表中各能源资源消耗的总量应保持一致性;再者是抽查报表中的 2-3 组数据,分析其主要指标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在此基础上,区分公共机构类型,分类整理汇总统计数据,再利用平均值或历史值指标进行对比审核。从各省市上报的 2005 年至 2008 年及 2009 年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情况来年,有个别省市出现计量单位换算不正确,还出现两张报表统计结果不一致等问题。附件 2省 2005 年 至 2009 公 共 机 构 能
28、 源 资 源 消 耗 情 况 分 析 报 告(模版)【总述】主要包括统计工作开展情况:一是省级各部门及所属公共机构、各地( 市) 和各县 (市)开展能源资源消耗统计的公共机构数量及比例;二是各级报送的报表填报情况和数据的质量情况(完整性、准确性和匹配性等) ;三是各级报送数据的及时性。一、公共机构基本信息调查情况(一)公共机构数量。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统计范围内公共机构数量及其逐年变化情况,并对各地市公共机构数量进行整理。事业单位年份 公共机构总量 国家机关教 育 类 科 技 类 文 化 类 卫 生 类 体 育 类 其 他社会团体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表 1
29、 2005 年至 2009 年统计范围内公共机构数量情况(单位:个)二是各类型公共机构数量及其逐年变化情况(附图表说明) 。图 1 2005 年至 2009 年逐年公共机构数量变化情况三是以 2009 年统计数据为基准,描述本省各类型公共机构占比情况(附图说明) 。事业单位要区分教科文卫体及其它分别描述。33.52%34.06%1.41%3.85%9.82%0.68%13.60%3.06%国 家 机 关教 育 事 业科 技 事 业文 化 事 业卫 生 事 业体 育 事 业其 他团 体 组 织个45000 458794706048340500004200043500450004650048000
30、4950051000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图 2 2009 年公共机构类型构成情况(二)建筑面积主要内容包括:2005 年至 2009 年公共机构的建筑面积及逐年变化情况( 附图表说明) 。事业单位年份 建筑面积总量国家机关 教 育 类 科 技 类 文 化 类 卫 生 类 体 育 类 其 他社会团体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表 2 2005 年至 2009 年各类型公共机构建筑面积逐年变化情况(单位:万平方米)图 3 2005 至 2009 年公共机构建筑面积总量逐年变化情况(三)用能人数主要内容包括:2005 年至 200
31、9 年公共机构的用能人数及逐年变化情况(附表说明) ,并对各类型公共机构用能人数进行整理。年份 用能人数总量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万 平 方 米18477 18500 190002100022000150001650018000195002100022500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教 育 类 科 技 类 文 化 类 卫 生 类 体 育 类 其 他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表 3 2005 年至 2009 年各类型公共机构用能人数变化情况 (单位:人)图 4 2005 至 2009 年公共机构用能人数总量变化情况 (四)公务
32、车数量主要内容包括:2005 年至 2009 年公共机构的公务车数量及逐年变化情况(附表说明) 。事业单位年份 公务车 总量 国家机关教 育 类 科 技 类 文 化 类 卫 生 类 体 育 类 其 他社会团体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表 4 2005 年至 2009 年各类型公共机构公务车数量变化情况(单位:辆)辆67797 69800 7009880430 80000500005400058000620006600070000740007800082000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万 人1273 129013501450140
33、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图 5 2005 至 2009 年公共机构公务车总量变化情况 二、能源资源消耗总体状况(一)能源消耗总量及构成1总量情况。是指 2005 年至 2009 年公共机构的电、原煤、油(汽油、柴油) 、天然气等能源消耗总量及各类型能源消耗量的逐年变化情况(附表说明) 。消耗总量 电 煤 天然气 汽油 其它年份(折标准煤) ( 万 千 瓦 时 ) (万吨) ( 万 立 方 米 ) (万升) ( 折 标 准 煤 )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表 5 2005 至 2
34、009 年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总量情况2构成情况。以 2009 年统计数据为基准,采用统计分析结构分析法,描述公共机构各类型能源的消耗量占比情况(附图说明) 。图 6 2009 年公共机构各类型能源构成情况3主要指标情况。主要指人均和单位建筑面积消耗量。分别描述2005 年至 2009 年公共机构人均和单位建筑面积消耗量及变化情况(附图说明) 。3%2%0%71%24% 电煤天 然 气油 类其 他千 克 /人493.81 475.24 441.84421.65 403.87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
35、8年 2009年千 克 /人图 7 2005 年至 2009 年公共机构人均能耗量变化情况图 8 2005 年至 2009 年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变化情况(二)主要类型能源消耗情况对本行政区域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占比较大的 3 至 5 类能源进行分析,其中必须包括电和油(汽油、柴油) 。1.电消耗情况。主要内容包括 2005 年至 2009 年公共机构的电消耗总量、人均用电量和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及逐年变化情况(附图说明) 。亿 度43.4642.6743.3644.99 45.0041.5042.0042.5043.0043.5044.0044.5045.0045.502005年 2006年
36、 2007年 2008年 2009年千 克 /平 方 米34.01 33.1431.4029.1125.702022242628303234363840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图 9 2005 至 2009 年公共机构电消耗总量变化情况 图 10 2005 至 2009 年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变化情况 2原煤消耗情况。主要内容包括 2005 年至 2009 年公共机构的原煤消耗总量、人均和单位建筑面积消耗量及逐年变化情况;二是 2005 年至 2009 年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的煤炭消耗总量及逐年变化情况(附图说明) 。图 11 2005 至 2009 年
37、公共机构用煤总量及人均用煤量变化情况 3公务车用油情况。主要内容包括 2005 年至 2010 年公共机构的公务车用油(汽油、柴油)总量、单车消耗量及逐年变化情况(附图说明) 。此项分析中,不包括非公务车消耗的油量。640.00660.00680.00700.00720.00740.00760.00780.00800.00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400450500550600650万 吨 千 克 /人3698536050 358003887035000437554555107516548333300034000350003600037000380003900
38、040000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3000350040004500500055006000万 升 升 /辆图 12 2005 至 2009 年公共机构公务车用油总量及单车消耗量变化情况(三)水消耗情况主要指 2005 年至 2009 年公共机构水消耗总量、人均用水量及逐年变化情况(附图说明) 。图 13 2005 年至 2009 年公共机构水消耗总量及人均用水量变化情况三、各类型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以下图表参照“能源资源消耗总体状况”中有关图表】(一)国家机关类1能源消耗总量。2005 年至 2009 年国家机关类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的总量情况(附图表说
39、明) 。2主要能源消耗情况。2005 年至 2009 年国家机关类公共机构的主要能源(电、原煤、公务车用油)消耗总量、人均消耗量、单车油耗量及逐年变化情况(附图表说明) 。3水消耗情况。2005 年至 2009 年国家机关类公共机构的水消耗总量、人均水消耗量及逐年变化情况(附图表说明) 。(二)事业单位类3818234980 35005356703500024.6025.9327.1230.0025.0033000340003500036000370003800039000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0022.0024.0026.0028.0030.003
40、2.00万 吨 吨 /人1能源资源消耗总量情况。主要内容包括:2005 年至 2009 年事业单位类能源消耗的总体情况(附图表说明) 。2主要能源消耗情况。2005 年至 2009 年事业单位类公共机构的主要能源(电、原煤、公务车用油)消耗总量、人均消耗量、单车油耗量及逐年变化情况(附图表说明) 。3水消耗情况。主要内容包括 2005 年至 2009 年事业单位类公共机构的水消耗总量、人均水消耗量及逐年变化情况(附图表说明) 。4各类型事业单位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情况。主要包括:区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及其他类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总量、人均和单位建筑面积消耗量、单车油耗量及逐年变化情况
41、(附表说明) 。(三)团体组织类1能源资源消耗总量情况。主要内容包括:2005 年至 2009 年团体组织类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的总体情况(附图表说明) 。2主要能源消耗情况。2005 年至 2009 年团体组织类公共机构的主要能源(电、原煤、公务车用油)消耗总量、人均消耗量、单车油耗量及逐年变化情况(附图表说明) 。3水消耗情况。主要内容包括 2005 年至 2009 年团体组织类公共机构的水消耗总量、人均水消耗量及逐年变化情况(附图表说明) 。四、省、地市(州) 、市县(区)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主要是区分省、地市(州) 、市县(区)级分析各类型公共机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能源
42、资源消耗情况。其中事业单位类公共机构要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类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情况分别进行分析评价。(一)省、地市(州) 、市县(区)各级公共机构基本信息主要内容包括:2005 年至 2009 年省、地市(州) 、市县(区)各级公共机构的建筑面积、用能人数、公务车数量及逐年变化情况(附表说明) 。(二)省级各类型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情况。1省级国家机关类公共机构。2005 年至 2009 年省级国家机关类公共机构的主要能源(电、原煤、公务车用油)消耗总量、人均消耗量、单车油耗量及逐年变化情况(附图表说明) 。2省级事业单位类公共机构。主要指 2005 年至 2009 年省级各类型事
43、业单位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总量、人均和单位建筑面积消耗量、单车油耗量及逐年变化情况(附表说明) 。3. 省级团体组织类公共机构。主要指 2005 年至 2009 年省级团体组织类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总量、人均和单位建筑面积消耗量、单车油耗量及逐年变化情况(附表说明) 。【以下地市、区县级分析内容与省级分析方式相同】三、地市(州)级各类型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情况四、市县(区)级各类型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情况五、2005 年至 2009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及节能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六、存在的主要问题七、下一步工作建议附件 2:广东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负责人、联络员统计表填表日期:2011 年 月 日单位(盖章) 性质地址组织机构代码姓名 部门 职务 联系方式负责人办公电话:传真:邮箱:联络员办公电话:传真:手机:邮箱:注:1、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负责本级系统内能耗统计工作。2、此表随同能耗统计数据一起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