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门诊首诊负责制度1、患者就诊时,第一位接待患者的科室和医师即为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2、对非本专业范畴疾病的患者和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生均不得拒诊。3、首诊医师在接诊非本专业病员后,应详细询问病史,进 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种及应去就诊的科室。4、对于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诊疗。必要时,可 请有关科室会诊。严禁相互推诿。2急诊首诊负责制度1、一般急诊患者,参照门诊首诊负责制执行,由急诊分诊护士通知有关科室医师。2、对于非本专业的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首先实施生命抢救,同时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医师。在接诊医师到达后,首诊医师应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措施。当接诊医
2、生接手抢救工作后,首诊医生方能离开。3、如遇到复杂病例,需要两科或更多科协作抢救,首诊医师也应首先进行必要的抢救,同时向院长报告,请求召集相关科室人员共同完成抢救。当调集人员到达后,以其中职称最高者为抢救指挥。3危重病人抢救制度1、因各种原因或疾病导致病人生命体征出现严重病态,威 胁病人生命或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意外和并发症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被视为危重病人。2、危重病人就诊实行首诊负责。首诊医师和接诊的科室必须负责病人的急救和生命体征的维持,直至落实好相关科室和医师进行诊疗为止。3、对于患多科疾病或边缘病的危重病人,参与抢救中最高年资的医师即任的急救小组组长,负责指挥现场救治。4、在医院内发
3、生意外和严重并发症导致病人危重状态或危重病人抢救需行政特别支持的,必须立即上报院长。5、重危病人的转送必须由主要诊疗操作的医护人员陪同, 请护士陪同需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医嘱。无医嘱视为主管(治)医师亲自陪同。急救梯随叫随到。6、保持各种抢救、治疗设备及医疗基本设施的完好,要实 行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保证急救设备齐备完好,急救药品充足,满足急救工作需要。各辅助科室要保证急救检查设备的完好和随时应急并建立制度。7、抢救记录应在抢救后 6 小时内完成。4手术前讨论制度1、中等以上的择期手术、重大手术、疑难危重手术、毁损性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常规执行术前讨论制度。2、术前讨论重点:术前诊断是否合理,手
4、术适应症是否明确,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及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前准备情况评估,术中或术后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对策等。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发生,提高医疗安全性。3、讨论时由经治一线医师报告病案,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选择手术的指征及术前准备情况,然后由分管二线、三线医师补充。4、讨论时应充分发表意见,全面分析,任何意见均应有充分的理论根据,最后尽可能达到意见统一,并作出明确结论。5、术前讨论意见及结论应及时记入病案。6、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一周内完成。5医师查房制度1、住院医师要求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病人,同时巡视一般病人,查看化验报告单、分析 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
5、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并开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2、住院医师每天至少查房两次(上午、下午各一次)通过查房全面了解病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记录。3、查房中要注意了解新入院病人的病史、查体、病历完成情况以及诊疗计划完成情况,并抓紧时间完成有关检查。6医师值班与交接班制度1、值班医师应在下班前接受各经治医师交办的各项医疗工作,交接班后必须巡视病房,重点病员要与主管医师床前交接。2、各经治医师在下班前将重点病员的情况和处理事项记入病程记录。值班医师应认真阅读病情记录、认真检查病人,全面了解病情。3、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岗、离院。不得随便找人顶替,确
6、有特殊情况时经院长批准并交待工作后方可调换。值班医师若有事需暂时离开,须 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护士或其他工作人员召请时必须立即前往诊治,严禁不看病人下口头医嘱。4、交班记录本应整洁、完好、 书写工整,记录时间要连续, 签名要清晰。交班记录本使用完毕后,科室应妥善保管。7临床科室查对制度1、开医嘱、 处方或进行治疗时, 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 门诊号)。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对床号、姓名、 药 名、剂量、 浓度、时间、用法。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4、给药前,注意 询问有无过敏史,
7、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时,要注意配伍禁忌。8手术室查对制度1、接病员时,要 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 诊断、手术名称、 术前用药。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 诊断、手 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9药房查对制度1、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 四查十对”。 查处方, 对科 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规格、数量、标签;查 配伍禁忌, 对药 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2、发出的药品应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3、发出药
8、品时应按药品说明书或处方医嘱,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相应的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10检验科查对制度1、采取标本时, 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2、收集标本时, 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 标本数量和质量。3、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看是否有漏项,对特殊结果,及时 复查或与临床联系。11放射线科查对制度1、检查时, 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2、治疗时, 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 剂量。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12理疗科及针灸室查对制度1、各种治疗时, 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 类、剂量、时间 、皮肤。2、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3、针刺治疗前, 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13供应室查对制度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2、发器械包时, 查对名称、消毒日期。3、收器械包时, 查对数量、 质量、清 洁处理情况。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14内窥镜、以及各实验室等)1、检查时, 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 检查目的。2、诊断时, 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3、发报告时, 查对科别、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