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泛娱乐化”对校园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570185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泛娱乐化”对校园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泛娱乐化”对校园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泛娱乐化”对校园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泛娱乐化”对校园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泛娱乐化”对校园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泛娱乐化”对校园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姓名:陈亮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列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余亚平20080120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娱乐化”对校园 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泛 娱 乐 化” 对 校园BBS 的 影响及 对策 研究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希望通过娱乐达到休闲、舒缓心理压力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因为娱乐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表现和合理需求,健康积极并且能够给受众愉悦感受和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娱乐资讯历来为文明社会所欢迎和倡导。但是,随着我国传播媒介的发展,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在内的传媒越来越多的呈现出

2、一种“泛娱乐化”的现象,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目前国内对报纸、电视、网络等方面的“泛娱乐化”、“低俗化”等问题的研究比较广泛。但是针对高校 BBS的“泛娱乐化”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试图从“泛娱乐化”对高校 BBS的影响分析入手,进而探讨出一系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本文的第一部分重点分析了当今传播媒介出现的“泛娱乐化”的各种现象,进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第二部分着重研究社会传媒的“泛娱乐”化对目前高校 BBS的影响。首先分析了近年来由于社会和学校的发展所体现出来的一些高校 BBS的新特点,;其次总结出当代大学生在高校BBS上的一些“泛娱乐化”行为;再次从社会主体、行为主体

3、、以及学校管理部门等角度分析这些“泛娱乐化”行为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着1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娱乐化”对校园 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重提出了对于高校 BBS“泛娱乐化”现象的针对性措施。总结了目前高校对于校园 BBS的管理取得的成绩,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更好的推进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 键字:泛娱乐化,传播媒介,校园 BBS,对策研究2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娱乐化”对校园 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THE INFLUENCE ON BBS OF UNIVERSITYS CYBERBY THE TENDENCY TOWARD ENTERTAINMENTAND REL

4、AVENT SOLUTIONS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standard,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eager to release the mental pressure through entertainment. Because entertain is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on and reasonable need of human spiritual life. People always

5、 chase the entertainment information that could make people feel happy and more energetic. But with the change of Chinese media,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media, including paper, magazine, broadcast, TV, and internet, demonstrate the tendency toward entertainment. Nowadays,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6、for the entertaining tendency have covered a broad field and made some brilliant fruit. But there is not so much research about the entertaining tendency in universitys BBS. The thesis tries to make some new methods and approaches about the de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3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娱乐化”对校园 BBS的影

7、响及对策研究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e problem of entertaining tendency of Chinese media, then analyses the reason for the problem. The second section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n the universitys BBS form the entertaining tendency of the media. This section includes three parts. The fir

8、st part brought forward some new opinions on the characters of the universitys BBS.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opinions on such subject, some standpoints are advanced. The second part concluded the entertaining tendency deeds happened in universitys BBS. The third part analyzed the reason for th

9、ese deeds. The third section brought forward the solutions for the entertaining tendency in universitys BBS depending on the problems. First this section concluded the achievements that have made in the past, then this section make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to make the ideal and politica

10、l education more perfect and more effective. KEY WORDS: entertaining tendency, media, university BBS, relevant solutions4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娱乐化”对校园 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

11、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陈亮日期: 2008年 1月 20日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娱乐化”对校园 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不保密。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陈亮 指导教师签名:余亚平日期: 2008年 1月 20日 日期

12、:2008 年 1月 20日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娱乐化”对校园 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对“泛娱乐化”的解读娱乐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表现和合理需求。人们通过娱乐达到休闲、舒缓心理压力、赏心悦目的目的。健康积极并且能带给受众愉悦感受和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娱乐资讯历来为文明社会欢迎和倡导。随着我国物质文明的提升和文化多元化发展,受众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本身就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但是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精神文明成果的同时,文化领域中也滋生了这样一种土壤,即面对新的知识和观点,新的事件或人物,一些人在媒体运作中失去了正确的评判其价值的能力,片面地以它被多少大众接受为标尺,

13、以它能被多快地传播出去为标尺,以它的身上是否有可供开发的娱乐元素为标尺。这既1代表了信息的大众化、多元化,也带来了媒体和受众对于价值判断的无原则化,致使一些低俗、庸俗的文化内容大量出现,在这里,主流文化正面的教育功能被忽视,感官享受盛极一时,有些人甚至不负责任地将媒体视为煽情宣泄制造快感的文化机器。 2(一)、泛娱乐化的内涵1、传媒功能的历史沿革我国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大众传播媒体扮演着严肃的教化角色,文化、娱乐、休闲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产物而遭到排斥,媒体的娱乐功能基本上被摒弃。 20世纪 80年代初,改革开放使国内的政治舆论氛围逐步宽松,并且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开

14、始增多,80年代以传播文化、艺术、影视界动态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新闻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其视角大多以主旋1杨禹.泛娱乐化时代的偏执J.环球人物 , 2007,(08)2李金梅.关于当下媒介娱乐化风潮的思考J.新闻知识 ,2005,(01)1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娱乐化”对校园 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律的、严肃的正面报道为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精神文化的需要。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逐步转型,人们的生活日趋多元化。媒体也出现适度分化的格局,以报纸杂志为例,一些定位于娱乐、休闲、服务类的晚报、都市报、导报营运而生。在 20 世界九十年代中期,羊城晚报

15、率先将“文化新闻版”改版为“娱乐新闻版”,每天刊登一些醒目的明星照片,对港台明星的演艺、绯闻报道开始升级,对大陆演艺圈开始炒作,随之全国各种娱乐生活类报刊原有的文化新闻版块纷纷改版为娱乐新闻,甚至一些严肃的机关报也将文化新闻单独组版,命名为“文化娱乐新闻”。一时间,娱乐圈的动态信息、轶闻趣事、谣言绯闻成为众多记者追逐的目标。为了吸引眼球,媒体热衷于报道明星的隐私生活,有些媒体为了制造“轰动效应”,不惜编造假新闻,人为制造热点、卖点。名人的婚恋、艳史、秘闻成为了娱乐新闻的主旋律。受此影响,一些本该起到告知、警示的严肃新闻也越来越“软”,大有娱乐化的趋势。放眼当下的中国电视界,随着电视节目市场化进

16、程的加快,收视率无疑是指导节目策划和制作的重要指标,重视观众需求,关注商家需要,谋求尽可能高的收视率,已经成为媒体经营的着力点。市场机制在加强推动电视1业发展的同时,也引来了“唯收视率论”的暗流,使得娱乐低俗化现象随之出现。电视娱乐节目虽然渐成规模,但由于缺乏文化内涵和创新能力,使其渐渐陷入公式化困境。近年来,在商业利益驱使下,一些媒体在价值导向上出现偏移,一些娱乐节目不断冲击人们的道德底线,一些在国外饱受争议和棒喝的节目,竟被改头换面地引进和包装。到了二十一世纪,互联网广泛普及。网络受众逐年增多。2000年 1月,我国的网民不到 900万,而仅仅过了 7年,大陆网民的数量则增长了十几倍。截止

17、到2007年 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 1. 62亿 ,仅次于美国 2. 11亿的网民规模 ,位居世界第二。按照一般惯例,使用人数达到总人口的 20%以上的媒体,就可以21绿色收视率是对电视泛娱乐化现象的有力制衡.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07.06.02.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 C)公布的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调查报告2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娱乐化”对校园 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称之为大众媒体。在美国其他发达国家,互联网业已成为与报纸、广播、电视并驾齐驱第四媒体。虽然在我国,互联网的普及人数与我国人口基数相比还只占了很小的比例,但是网络作为媒体功能的特性

18、已经显现出来,网络在我国成为“第四媒体”也是必然的趋势。互联网对于传统媒介来说不仅仅是第四媒体,更是其扩大传播范围、加深影响、提高传播深度的一种工具。现在许多传统媒介都大力开展了网络业务。例如从最初的在网上开设主页、开办网络论坛,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许多传媒直接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搬到了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电子报刊”、“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等。互联网俨然成为了传统媒介的一个延伸。因此,传统媒介的娱乐化的传播内容也移植到了网络传播上。现在随便打开某一网页,一些标题醒目另类的娱乐新闻、色情暴露的图片充斥着互联网。可以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介不仅和传统媒介一样传播着娱乐化的

19、内容,而且以其独有的特点(例如互动性、及时性、时空一体性等)加剧了娱乐化的内容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2、泛娱乐化的定义有一些学者认为,娱乐化,是文化的一种本质属性。1泛娱乐化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诸多变革面前,人们似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地需要娱乐,需要某种宣泄情绪和缓释心理压力的通道。它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减轻焦虑、释放压力并弱化现代文明所带给人们的异化感。笔者认为,提出上面观点的学者混淆了“娱乐”和“泛娱乐”的内涵,并没有看到他们本质的差别。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技巧给予受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2很显然,这种定义具有广义性,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

20、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等等。娱乐具有多种积极的、正面的作用。首先,从娱乐的社会功能这个角度来看,大众娱乐的共享为社会阶层关系的和谐提供了润滑剂。在大多1 葛红兵.娱乐 化,文化的一种本质属性.解放日报, 2007.03.19.2周树华.论娱乐的社会和心理功能.现代广告, 2005(10)3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娱乐化”对校园 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数情况下,因为大众娱乐和观众本身的现实生活没有利害关系,所以娱乐的话题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显得轻松。其次,从娱乐的心理功能来看,大众娱乐对人们的心理和情感也有影响。研究认为,娱乐节目产生娱乐效果的机制之一,是通过幻想或想象产生出来的。观众观看

21、和体验娱乐是有一系列想象活动的。这种想象反应的种类和数目依赖于不同的因素,包括虚构故事的特性、观众本身想象的能力、他们的信仰、以往的经历以及他们选择性观看某一特定类型娱乐节目的动机。娱乐节目允许观众分享他人的生活,因而能够感动观众、教育观众,并促使观众进行想象和思考,更重要的是,激活观众的认同感,最终娱乐提供给受众一种美的享受。所谓泛娱乐化,从字面意思理解即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娱乐元素无孔不入,达到了泛滥的地步。当今社会置身于一个娱乐消费时代,很多人感觉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与娱乐纷纷结缘。打开电视、翻开报纸、点击网页或是接收短信,立刻会被歌声舞影、美女靓仔、笑话和恶搞包围,由此可见,泛娱乐

22、化的倾向已经越来越明显。“泛娱乐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领域,娱乐元素都无孔不入地渗透着。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泛娱乐化进行了定义:( 1)、泛娱乐化指一种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为主要载体,以内容浅薄空洞甚至不惜以粗鄙庸俗、噱头包装、戏谑恶搞的方式,通过 “戏剧化 ”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思潮。 1( 2)、“泛娱乐化”是指包含在后现代主义文化中的另一个倾向:人们对待文化不是以一种崇高敬仰的心情来顶礼膜拜 ,而是“沉溺于折衷主义与符码混合之繁杂风格之中;对文化表面的无深度感到欢欣鼓舞。” 2以上两个定义均有侧重,但是笔者

23、认为均没有谈到实质。笔者认为,泛娱乐化指的是媒体在追求娱乐形式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价值异化状态,即传媒和受众1周一枝.“泛娱乐化”为何屡禁不止.苍梧晚报, 2005,05,132 英 麦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译林出版社, 2000,114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娱乐化”对校园 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在追求娱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放弃甚至背离社会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观念,过度极端的奢靡消极的形态。泛娱乐化是对娱乐形式和渠道的无限膨胀和夸大,秉持着“一切都可以成为艺术或审美的对象”的观点,无限度的扩大娱乐在传媒中的覆盖面,已经完全超越了娱乐带给人们的健康的审美享受的极限,由此给社

24、会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负面影响:受众审美趣味降低;真假、是非、善恶、荣辱等价值观扭曲;侵占公共利益的公共话语空间;媒体公信力下降等等。(二)、泛娱乐化的特征泛娱乐化在表现形式和传播内容上是纷繁复杂的。上文以时间为横轴概括提出了泛娱乐化的功能沿革和表现形式,对于泛娱乐化的特征,笔者认为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大事化小严肃新闻越来越“软”新闻包括的种类繁多,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民生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等。 1出现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上的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传媒的一种时尚。对于一些纯娱乐信息越来越娱乐化尚可理解,但是对于严肃新闻,包括政治军事,特别是社会新闻,表现出的娱乐化倾向也越来越

25、明显。其中很大一部分都采用“大事化小 ” 的原则。这种“大事化小”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2其表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事件中挖掘其娱乐价值。例如:早先的马加爵事件就充分的说明了媒体的泛娱乐化倾向。部分媒体在关于马加爵事件的报道中最关注的方面是马杀人的过程,对四个受害者却不加关1朱朝华.娱乐新闻低俗化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理论与改革, 2005(5)2徐升.传媒娱乐化:向下飞的快感.今传媒, 2004(2)5上

26、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娱乐化”对校园 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心。由于媒体的引导,公众关心的焦点是:马加爵究竟为什么要杀人?他是怎样杀人的?杀人过程中他采用什么方法?他逃到哪里去啦?怎么把他抓住的?谁举报他的?诸如此类。这里面充满了戏剧性和娱乐性的元素。在人们的津津乐道中,没有人去关心在痛苦中辗转反侧的死者家人。而且当时关于马家爵事件还出现了“副产品”,一些网友把马家爵的照片和泰森的照片并列放到网络论坛上,讨论二者外貌的相似性。这种把严肃的在法律和道德上发人深思的事件当作猎奇娱乐事件的行为可以说是泛娱乐化表现的一个最直接、最露骨、也最普遍的现象。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1从最

27、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现阶段众多传媒为了追求娱乐性,将许多新闻节目冠以“民生新闻”的头衔,“戏说新闻”、“侃新闻”、“表演新闻”等电视新闻样式风靡全国。从而改变了某些新闻的严肃性。严肃新闻娱乐化的基调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与一般意义上的西方新闻社会的软新闻类似,多采用一些回避是非的夸张或虚构的软性表达方式,以赚取大众的接受心理。在作品结构和语言上,新闻体裁和文学体裁的特点发生了融合,常常并不严格按照新闻的结构来表达,语言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或更加口语化。2由于民生新闻更多是在说老百姓的

28、事,帮老百姓解决问题,体现的是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和民生的情怀,但是,如果不注重从正面宣传和倡导道德价值观,一味以消遣性取胜,极易向新闻娱乐化方向发展。齐鲁电视台方言脱口秀节目拉呱 2007年 8月 16日播出一期主题为谁来救救俺媳妇,她都快成“狗”了的节目。节目讲述了山东某家庭女主人得了狂犬病的悲惨遭遇,节目中多次出现了女主人患狂犬病的种种恐怖行为的镜头。但是主持人竟然用一种调侃的语气来讲述这一悲惨的事件。下面摘录几句解说词:“这两天,在村家中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啊,这么多人齐聚一堂1徐升.传媒娱乐化:向下飞的快感.今传媒, 2004(2)2谭晓.网络新闻媒体的媚俗化现象及其治理对策.云南

29、社会科学. 2005(4)6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娱乐化”对校园 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都是为了远距离观察的媳妇最近一段时间已经变得是人不像人狗不像狗了”这段视频在优酷网上播放以后,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回应,回帖数达到了个,笔者摘录其中一些评论:“这个解说是谁啊 ,讲话怎么这样啊 ,主持的一点也不好 ,像主持娱乐的一样 ,拿别人的不幸来调侃”;“觉得这是悲剧 ,不该这么报道 .新闻人要有道德才是”;“这种悲剧应该报道沉重一点,那个报道员一点同情心都没有”;从上面这一案例可以看出,目前一些媒体以报道花边新闻的方式来报道一些严肃、悲剧的社会新闻,这种结果势必会与我国当前的道德伦理相抵触,难以引

30、起受众的共鸣,反而会招致广大媒体受众的厌恶和排斥。2、小事化大生活新闻侵犯隐私有些人喜欢把揭密娱乐明星、体育明星、各类名人甚至是普通人隐私的话题作为娱乐新闻的主要表现内容。打开电视、网页关于明星的私生活的娱乐新闻充斥着屏幕。众媒体抓住受众的猎奇、偷窥心理,对于明星的隐私大加报道,甚至采取夸张虚构的做法,对于一些小事大肆渲染,例如在众说纷纭中崛起的南方体育报“轶事”很多,在对体育赛事常规性的报道下,他们更多地对一些芝麻蒜皮的小事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关心。比如就某某球员晚上溜出宿舍干什么去了掀起全国范围的大谈论,各种想象、猜疑都有,有的说赌博,有的说找小姐,有的说女友来了,有的又在探讨其将来是生女孩还

31、是生男孩,当时看起来很热闹,事后再看他们的谈论,除了无聊琐碎,卖弄隐私,再没有丝毫的意义。虽然这样做的结果取得了较理想的收看率,但却涉及到侵犯隐私权的问题。隐私权是指公民就自己的个人私事、个人信息、个人领域的事情自主支配,不为他人知悉、干涉、侵入的独立人格权 1。人生活在社会中既具有个人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这是隐私所面临的两难境地。明星们一方面要保护自己的隐私权,1黄晓红.论隐性采访与舆论监督的伦理考量.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7(5)7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娱乐化”对校园 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但同时又希望自己生活的某些方面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因为这种暴露有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知名度。

32、这种情况在今天中国的娱乐圈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也是某些名人炒作自己的惯用手段之一。关于娱乐人物隐私的事件一次次地刺激着读者的好奇心。在公众满足了窥私欲的同时,明星们也一次次地付出了隐私被曝光的“代价”。近年,“媒体官司”呈逐渐上升态势,原告动辄以“侵犯隐私”相告,把媒体推上法庭。有些媒体工作者提出明星人物确实拥有毋庸置疑的隐私权,但明星人物是一个已经特定化的社会符号,是社会上引人注意的特殊群体,他的举止都会对社会群体产生很大影响,因而他们的某些个人行为就应当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其中记者采访就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舆论监督的形式。因此,有人提出:在一定情况下,新闻知情权可以对抗公众人物隐私权,即新

33、闻知情权重于明星人物隐私权。上述观点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它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即“当娱乐人物的隐私涉及到公共利益的时候,就不再是隐私,新闻媒体就可以不经其本人许可而单方面披露。”公众人物因其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较之普通人来说要深入得多,他们隐私权受保护的范围也相应缩小很多。公众人物的家庭、情感、生活方面的事如果与公众的利益无关,理应受到保护。根据这一标准可以看出,当今的许多娱乐新闻报导的内容完全违背了隐私保护的规则。例如网易( )年月日在娱乐板块发布的新闻头条如下:张柏芝照片现日本红灯区组图 :海报大赛帅哥作者生活照曝光袁咏仪抱子澳门赌钱儿子清晰照曝光图 :舒淇素颜扫货掩耳避谈

34、旧 爱黎明婚讯成龙悄到新加坡夜会“大眼美女” (图 )前黑涩会美眉自残赵忠祥为董卿鸣不平8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娱乐化”对校园 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张曼玉 :只会买名牌很可悲庾澄 庆狂吃吴宗宪停车场公开换衫刘畊宏强吻周董周杰伦:玩转天后级女星以上九条娱乐新闻中报道的事件几乎全部都是具有私密性的,是受法律保护的,没有违背法律规范,也没有和公共利益发生关系。然而这些内容却是许多媒介受众热衷收看的和众多媒体热衷报道的。3、恶搞文化新兴娱乐形态异化“恶搞”是个新生词语,并没有十分科学的定义,百度百科中把恶搞定义为滑稽模仿,而笔者认为“恶搞”一般是指通过对公开发表的作品进行过度离谱的恶作剧式的

35、颠覆版处理,以达到某种滑稽、幽默、搞笑的喜剧效果。从最初的图片恶搞,到影视作品恶搞,再到歌曲恶搞,形形色色的恶搞作品以排山倒海之势汇聚成一种无法抵御的氛围,形成了一种新的娱乐文化形态“恶搞文化”。恶搞一词源于日文“ Kuso”,为“很搞笑”之意 1。台湾受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响极深,在 20世纪末,取材自漫画、游戏的幽默文字和图片在台湾形成了一股恶搞风潮,并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开来,逐渐成为了台湾网络上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新文化再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继而全中国。它借助于网络无可比拟的自由传播性和民众参与性,形成了一种以爆笑、搞怪、恶作剧为主要特征的另类创作风格。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 ,现代意义上的大

36、众文化借助商品、技术和娱乐这三大载体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气候。到了 21世纪初 ,大众文化中的一种恶搞文化已经盛行于世。只要打开互联网搜索百度 ,在“恶搞”条目下你会看到 400多万条相关网页。从网络红人“小胖”和“芙蓉姐姐”的恶搞图片到吉祥三宝的恶搞音乐再到恶搞电影。其中最为大家关注的恶搞行为便是电影无极播出后,胡戈以此为蓝本发布到网络上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也正是这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恶搞热潮,胡戈本人也因此被称为恶搞文1詹珊.析评网络恶搞现象.福州大学学报. 2007(4)9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娱乐化”对校园 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化的领军人物。此后,颠覆经典电

37、影来讽刺现实,似乎成了恶搞的不二法宝。各种恶搞短片如雨后春笋相继冒出,比较知名的有中国队勇夺世界杯、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等作品。对这种愈演愈烈的恶搞现象 ,有学者提出恶搞是网民的节日 ,是他们显露才华的大舞台。有学者则持相反意见 ,认为恶搞文化是低级庸俗 ,是无聊 ,是败坏道德 ,是文化的退步,尤其是很多人对于恶搞红色电影的行为表示愤慨。于是有学者提出:“恶搞 ”是要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道德和法律,比如不能进行人身攻击、不能扰乱政治秩序,一旦恶搞成了真正意义上的 “恶 ”,那也会失去恶搞本来的市场,因此恶搞需要正确的引导。 12006年第 17期新周刊以恶搞成风为主题策划,第 1页的第

38、1句话就说到:“有人在创作,有人在恶搞。恶搞成了一种流行风气,成了我们时代的病。它涵盖了文本、影像和声音,动用各种技术手段实现着解构与娱乐,迄今“无恶搞不为网站”,网民也已到“无恶搞不为欢”的地步了。”表面看来恶搞只是一种没有深度的娱己娱人,一种褒贬不一的娱乐方式,而从深层次看,恶搞却是在解构,在颠覆。有学者认为恶搞只是后现代主义的娱乐表述。而助长了这种表述,使其得以大范围的传播蔓延的“祸首”,则是大众媒体本身。正是这股恶搞之风,让媒体搭上了后现代娱乐的快车。 2除此之外,泛娱乐化的表现方式还有许多种,以上只是一些主流的运作形式。对于其他表现方式不再赘述,毕竟这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从上面主

39、要的三种模式就可以看出,娱乐元素已经广泛的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泛娱乐化倾向的特征已经越来越明显。(三)、泛娱乐化产生的原因反观各种传媒,其内容的“泛娱乐化”的现象层出不穷,其产生的原因有哪1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网上“恶搞”不能没有道德底线. 教育研究. 2007(3)2詹珊.论恶搞行为在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中的生存形态.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10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娱乐化”对校园 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些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信息爆炸时代的背景信息时代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信息的无限量递增,信息爆炸主要表现在新闻信息飞速增加,娱乐信息急

40、剧攀升、广告信息铺天盖地、科技信息飞速递增、个人接受严重“超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与通讯手段的迅速普及,使得信息采集与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近 30年来人类社会产生的信息已经超出过去 5000年的信息量总和。 1例如:1472年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图书馆剑桥昆斯学院图书馆,所藏书目为 199本。在约翰古腾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机之后,编写一本书往往要花上几个认真细致的书记员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当时,可以说信息属于卖方市场,信息被认为是相当珍贵的东西。但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已被置身于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因特网、电视台、电台、报纸等 , 每天时时刻刻向人们发出各种信息。以

41、美国为例,在 21世纪初,出版社每年出版 6000种新书,18000种杂志,编辑的内容超过 2250亿页文字;美国各种办公室之间循环1.6万亿张纸制文件;在全世界范围来看,每年出版 40万种学术期刊,30 多万种书籍。在世界互联网中,存在 20多亿张网页。 2000年伊利诺伊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市场上存在着 11 339个不同的电子数据库( 1979年仅为 301 个)。2007年 7月 11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题研讨会”的与会专家们经过科学定量的计算,得出了“信息爆炸”之后全球的信息总量数据 161EB(1EB 等于10的 18次方字节 ),相当于所有已出版书籍信息总量的 300万倍。国际

42、数据公司(IDC)中国区副 总裁万宁介绍 ,据 IDC分析 ,今后几年全球信息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 57%,到 2010年 ,全球信息总量将达 988EB。新增加的信息主要来自使用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的普通消费者以及互联网发布的信息。有数据表明,每个消费者每天要看到 3000次广告信息的影像。如果每天用10小时的时间浏览互联网网页,每个网页只花 1分钟,那也要花上 4年以上的时1 美托马斯达文波特约翰贝克.注意力经济.中信出版社. 2003.12.3111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娱乐化”对校园 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间浏览 100万张网页,而这 100万相对于上述提到的 20多亿来说

43、简直是沧海一粟。那么人脑到底能够接受多少信息呢?依据人类生物学研究,人类接受信息的速度不能太快 ,一个人 1秒钟只能接受 25波特的信息量。(baud是数据传输速率的单位 ,即每秒传递一个比特 ,1个比特 =8个二进制数 )也就是说人的一生能接收的信息量约等于阅读 3000本书籍的信息量。由此可见,当今世界如此海量的信息已经超过了人脑所能承受的限度。相对于过剩的信息来说,稀缺的注意力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也极具价值的评判标准和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众媒体开始在如何充分利用稀缺的主意力,如何吸引受众眼球等问题上下功夫做文章 ,为泛娱乐化的产生提供了时代前提。2、感性消费市场的强化感性消费是相对于

44、物质性消费而言的,物质性消费是人们与自身某些基本活动需求相联系,以物质性的满足为目的,注重商品的内在质量特征,是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直接消费。1而感性消费更注重物质商品和精神产品的附加值,注重对无形产品的追求,目的是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性消费主义理念的出现是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 ,媒介适应市场压力的结果。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情感世界正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服务业被逐渐分离出来,成为第五产业。以互联网技术核心的知识科技产业的突飞猛进,使人类获得了巨大的解放,但其缺少主体意识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科技越发达,就越需要人类情感的填充,寻求高科技与高情

45、感的平衡已成为新世纪信息爆炸时代的社会热点问题,对科学技术加强人文关怀,强化其社会效益,已经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2在第五产业兴起和发展的时代,人们消费的注意力将从物质需要转移到精神需要,从技术主导转移到情感引导,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也被融入到想象和情感之中。科学预测,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人们购买的目标将转向能够满足情感与精1石培华.注意力经济.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04.012石培华.注意力经济.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04.0112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娱乐化”对校园 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神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对于网络的需求日益增加,无论何等

46、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将让位于经过人性化处理的文化与知识财产资源,人们对于物的实体形态的关注将日趋弱化,而对其情感内涵更加注重。在此背景下,传媒把这种感性消费主义理念引入到自身的运作当中,产生了“新闻消费主义理念”。它突出的是新闻的感性消费性特征 ,概括起来就是实用性 ,迎合受众需要。这在新闻“平民化”的幌子下听起来似乎名正言顺。“消费者驱动新闻”的一系列制作理念出现变化。新闻的选择 ,在 20世纪 5080年代 , 一直是传统新闻价值五要素或六要素影响性、接近性、及时性、显要性、变异性和冲突性。到了 20世纪 90年代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 ,新闻大致上可浓缩为三个标准 :相关性、实用性和读

47、者兴趣。传媒业越来越市场化,媒体报道要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受众对猎奇、隐私等一切娱乐化的内容感兴趣,那么为了满足大众的这种需求 ,媒体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娱乐化传播内容出现了。3、网络技术迅猛发展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互联网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交互和传播方式。网络以其庞大的信息量和更新速度,迅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1998年 5月联合国年会上,其新闻委员会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对此,相关专家预言:未来社会将出现一种新的信息媒介系统,而大众传播系统将会涵盖其中。这种所谓的“新的信息媒介系统”已经初见雏型。互联网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提供了双向互动模式,传统的传播媒介看到了互联网所带来的对注意力经济的影响业已超越传统的范畴,积极推动与互联网的融合。例如由最初的报业网络电子版的广泛应用到最近的电视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无一不体现了互联网自身的优势自由、开放、交互的特性。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网络用户的逐渐增多,传统的人口指标效用逐渐失去意义,心理指标逐渐变得重要,网络受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