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验教学探究.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7563466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验教学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验教学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验教学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验教学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验教学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7 页初中数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体验教学探究摘要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主体,必须唤醒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教学法从精心备课,体验课本知识;创设情境,体验概念形成;引导探索,体验数学思想;民主评价,体验学习得失;概括导向,体验知识整合-这五个不同教学环节的不同体验,来促进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关键词 体验;情境教学;探索;评价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启动、实验到推广,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充分地肯定和发展。而要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主体,我们更应关注学生内心世界,激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教学法能

2、很好唤醒学生内心,激发情感,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体验,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1 关心体验1.1 体验的概念体验即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体验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这里的亲历包括亲身经历和心理上的经历(如移情,回顾和反思);体验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1.2 体验的特征体验是主体将外在的东西纳入自己的心理结构,引起心理结构的调整、改造、并促进人的发展。体验主体的主体性水平不同,价值取向、认知结构各异,使其体验也各不相同。正因为如此,体验总是因人而异,个性化色彩较浓,不第 2 页 共 7 页能相互取代。为此,我们的教育教

3、学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及体验到了什么,注重学生主体内在-精神世界的建构,着力激活个性的知识,使之获得新的意义,进而有所创造。2 体验教学的环节及教学策略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必然是和谐同步前进。体验教学法可以将教学分成五个环节,用如下的框架结构图来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教: 精心备课 创设情境 引导探索 民主评价 概括导向 实现教学学: 体验知识 体验概念 体验思想 体验得失 体验整合 目标2.1 精心备课,体验课本知识课前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要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及现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水平,精心设计教法和学生指导,课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下堂课的内

4、容,对于自学习惯还未养成的班集体,可以事先提出几个指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内容的预习,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尝试课本中的练习,这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一次体验,对于尝试成功的学生,能很好让他们感受初次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与兴趣;对于尝试失败的学生,我们要多作鼓励,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交流预习的体会(用具体的事例说明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预习方法等等) ,教师也要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积极参与。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特殊生(教师)预习中的经验,也可以具体指导学生预习中的不足及预习方法的运用。长此以往,在学生的一次次的成功与失败中,体验到成

5、功的喜悦和良好的预习给学习带来的益处,从而提高了学生学第 3 页 共 7 页习的能力。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正是有利的佐证吗?2.2 创设情境,体验概念的形成当教师开始授课时,首先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创设情境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办法,因为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所以创设学生 “最近发展区”的生活情境很容易激起学生思考与行动的热情,并很快进入情境。如在教学“合并同类项” ,可以创设如下的情境。 (教学实录)教师:同学们,小明一家昨天去买水果,其中小明的爸爸要三个苹果,两个梨和六颗草莓,小明妈妈要两个苹果,一个梨和四颗草莓;小明要两个苹果和六颗草莓,假如你是小明,

6、你该怎么说呢?(有人开始举手)学生 1:我要买七个苹果,三个梨和十六颗草莓。教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呢?学生 2:因为“物以类聚”嘛,爸爸要三个苹果,妈妈要两个苹果,小明要两个苹果,那么一共就是要买七个苹果;爸爸要两个梨,妈妈要一个梨,那么一共就是要买三个梨,爸爸要六颗草莓,妈妈要四颗草莓,小明要六颗草莓,所以一共要买十六颗草莓。教师:“物为类聚”这个词用得太好了!也就是说,同一种类型的东西可以聚集,在一起,是吗?学生 3:是的,比如在收拾房间时,书放在书架上,衣服放进衣橱,碗盘放在碗橱而不能把碗朝衣橱里放,衣服堆到书架上(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教师:这位同学真幽默,而且说的非常好

7、,还有吗?我们数学中有没有“物以类聚“的思想呢?学生 4:有,比如 3 元 8 角和 5 元 4 角在相加时,元只能和元相加,角只第 4 页 共 7 页能和角相加,元不能跟角相加。教师:对,也就是我们在相加时只能同单位的相加。学生 5:两个数相加时,必须同数位上的数学相加,也就是个位与个位加,十位与十位加。学生 6:(抢着回答)还有,分数相加必须同分母的相加,异分母的必须先通过才能相加。教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前面我们研究了代数式,那么代数式里面是不是也会有“物以类聚”的思想呢?教师:大家试着将下面代数式中与 3a2b 是同一类的找出来,并谈谈你这样找的依据是什么? yxabab2342853

8、713待学生作出回答后,教师很自然就可以引出同类项的概念。像这样的情境设置,能很好的调动学生思维积极运作,水到渠成地形成数学概念,这就是学生的第二次体验,体验的过源阶段。2.3 引导探索,体验数学思想某个数学知识的教学可以在短期内完成,某个数学技能也可通过集中训练而形成,而掌握学习的规律,则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而逐渐达到,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学习中,从探索中加以提练,揭示规律的形成过程,去体验得到规律或结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解决该类问(习)题的通法,这样才能产生日积月累飞跃,才能形成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在研究浓度问题时,有这样的一类例注问题:所谓例注问题就是在一个盛有液体 A 的

9、容器中倒出若干升后用液体 B 注满,再倒出若干升再用 B 液体注满,第 5 页 共 7 页如此反复几次的问题。例:从一个装满 100 升的纯酒精的容器中倒出 40 升后用水加满,求:最后容器内还有多少纯酒精?这是一个很容易的问题,相信学生都能回答,但我们可以设置如下的一系列提问来引导学生探索,并从中体验数学思想形成过程。问 1:若省略“然后用水加满” ,结论一样吗?(一样)问 2:将原题的“求:最后容器内还有多少纯酒精?”改成“最后容器的浓度是多少呢?”问 3:在原题的基础上,改成“第二次又倒出 40 升,再用水加满,求最后的容器内酒精的浓度是多少?”问 4:若在前一题的基础再多加一次倒注呢,

10、即经过 3 次倒注后,最后的容器内酒精的浓度是多少?问 5:若这样倒注 n 次呢? 问 6:若事先容器内不是纯酒精,而是浓度为 50%的酒精溶液 100 升呢? 问 7:若每次循环(一次倒出注入称一次循环)的体积不同呢?在解决上述 6 问后,经过师生互动就能得出如下的公式 0=(V-v1)(V-v2)(V-vn)Vn注:V 是容器的容积v1 是第一次倒出的升数v2 是第一次倒出后用水加满,第二次倒出的升数,依次类推 v3、v 4vn第 6 页 共 7 页 0 是原来容器中的溶液的浓度 是最后的容器内溶质的浓度(注意:最后第 n 次倒出后要用水加满,如果题目中没有用水加满这一过程,则要想象有此过

11、程,再求浓度) 。问 8:通过刚才的学习,请问你得到了什么收获呢?通过以上问题的逐个解决,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激活。从特殊一般的归纳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而且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思想形成的过程。长期训练能让学生体验数学概念、方法、思想的形成的过程,同时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必将得到发展。2.4 民主评价,体验学习得失要做到民主评价,教师必须舍弃自己的“权威” ,努力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这里有这样的一个例子:语文教师教“望庐山瀑布” ,把“瀑” (p)读成(“bo”) 。学生:“老师您念错了,这个字不读 bo 读 p”老师:(满脸通红,带有怒气):“我哪里念错了?我根本不会念错!你竟如此对待老师,岂

12、有此理。 ”学生“我查了字典,字典上读:p(把字典递给老师)老师(恼羞成怒,脸色青白):“你查的是汉语词典,我查的是康熙大字典,你读的是现代音,我读的是古音,学古诗应该读古音。 ”这样的“古音”教师不仅降低了教育效能,误导学生,而且会让学生形成自我封闭,师生对立的局面。而下面的另一个例子你又能作出怎样的评价呢?在美国课堂上,一个学生得出“4+5=8”的结论,老师用了三句话加以评第 7 页 共 7 页价:“很好” “很接近” “谁还有不同意见?”第一个评价是对学生敢于发表意见的赞赏,第二个评是对学生积极思考的肯定,第三个评价则揭示了回答不正确的信息。如果类似的情况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又会作出怎

13、样的评价呢?教师只有放弃“权威” ,以一个学习的共同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评价,才能达到民主评价的局面,才能真正评价教与学的得失,才能使学生通过体验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原因中,不断反思总结,在一次次的体验中不断前进,这就是体验的高级阶段。2.5 概括导向,体验知识整合。教学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乃至一个学期结束之后,需要总结和复习。体验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复习,使学生在总结复习中体验,此时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引导学生概括,也就是指导学生,自己完成对已经学习的知识内容的高度概括,让知识概念化,系统化,使已有知识不断地整合,不断得到完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是体验的真正效能,我们追求的目标。经过这样的五个教学环节,就完成体验教学的一个全过程,自然地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当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这仅仅是本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以供参阅者商榷。参考文献:1陈旭远,刘冬岩洞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 2004, (4):48,492施国柱 “体验”教学法的创建与实践J 教育发展研究, 2002, (10):94,953陈俊合并同类项A见:徐颂列新课标新教案C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6.86-874王继光浓度问题新解J 现代教育科学,2003, (5): 48,49全文字数:4095(计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