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话文本 走进文本.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562922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话文本  走进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话文本  走进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话文本  走进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话文本  走进文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话文本  走进文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对话文本 走进文本临海六中 金士卫新一轮课改实施以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的语文课相比,除增加了多媒体设施的使用外,在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上的变化都极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既是一种阅读教学的理念,又是一种阅读教学的实践形态,它包括“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因此,语文课要因课因生而异,明确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解读文本的关键,营根固本,扎扎实实的进行阅读教学。一、与文本对话实施步骤(一)创设情景,实现初次对

2、话。课前创设与课程密切相关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让学生在悬疑之中有一种欲一睹庐山真面目的冲动,那么我们的对话目标就已首战告捷。继而在我们出示了课题。让学生依题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生发了阅读期待的心理准备,那么,此次对话就可以说圆满实现了。(二)自主阅读,独立感悟,实现第二次对话。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心灵与文本内容交流碰撞,释却了心中疑团,初步掌握了文本内容,对文本的精神,内涵有所领悟,他们或惊喜或悲哀,或赞赏或叹息,情感勃发,热情高涨,大有一吐为快之势,此时教师相机引导,让学生或对人物点评,或对事件抒发感想。(三)品词、品句、品段,进一步感悟文章内容及精神内涵。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

3、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学会“品”则是实现这一任务不可缺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文中的关键词句、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四)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诵中实现对话。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说明,要实现对话,必须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情感,读出独特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二、与文本对话的策略措施1、在哪里与文本对话现代阅读理论告诉我们,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一方面读者总是从自身接受视野出发选择文本对话,另一方面文本则以意义空白与未定性的基础结构召唤读者对话。显然,一个文本适合一部分读者的视野,但未必能进入另一部分

4、读者的视野。同样,一个文本有多个层面,也并不是所有的层面都能自动地进入读者的视野,读者往往只选择与自己接受视野相应的层面对话。而文本一旦进入阅读教学,对话的层面便不再任由读者的接受视野选择,它要受到文本教学价值的制约,换句话说,文本的教学价值规定了读者的对话层面。并且,阅读教学中的学生读者,明显缺乏成熟读者所拥有的对话的“眼力”和“资本”,因此,阅读教学会出现大量有教学价值但学生未能抵达的对话层面,而促使学生抵达这些层面恰恰是教学对话的着力点。教材文本的规定性和学生读者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对话的任务,即帮助学生抵达有教学价值但未能抵达的对话层面,促成学生在此对话层面与文本对话。由此,促进学生与文

5、本对话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帮助学生明确“在哪里与文本对话”。“在哪里与文本对话”,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提问。在哪个地方提问,其实暗含了在哪个地方或哪个层面与文本对话。学生顺着问题的指引,返回文本,去关注尚未引起注意或未能抵达的对话层面。如教学史铁生我与地坛一文的这句话:“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我们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这句话不符合一般的语言习惯,思考一下: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会在句序这个容易忽视的对话层面与文本对话

6、。二、怎样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明确“在哪里与文本对话”是让不知其然者知其然,而引导学生“怎样与文本对话”则是让知其然者知其所以然,推动对话进一步深入。“怎样与文本对话”,笔者以为应该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对话内容,二是对话方法。对话内容,即就什么与文本展开对话。文本的内涵与意蕴主要通过言语的形式表现出来,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特征在于:语文学科以文本的言语形式为基本教学内容,是一门探究言语形式如何表达言语内容的学科。因此,学生与文本对话,如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会获得更丰厚的内涵和意蕴,也会更接近语文教学的本质。例如,在马克思基前的讲话开头一句:3 月 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

7、家停止思想了。如果我们仅就言语内容与文本对话,对话的结果无非是获得了马克思逝世的消息,但如果我们把言语形式作为对话的内容,那我们不仅获得了作者言说的技巧,更获得了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可见,把言语形式作为对话的主要内容是对话深入的表现,而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体现着教师作为学生阅读促进者的角色。对话方法,就是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通道,其实质是在对话内容确定的前提下,如何促使学生和文本之间变得更具对话性。著名文学批评家孙绍振先生在名作细读一书中运用“还原”“比较”两种文学批评方法,来细读中学语文经典课文,破解阅读难点,笔者深受启发,认为这两种方法确是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途

8、径。“还原”也就是想象出未经作者处理的原生的状态,原生的语义,然后将之与艺术形象加以对比,揭示出差异(或矛盾)来,有了差异(或矛盾),也就有了可对话性。祝福中单独成段的一句: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如果不加细究的话,它告诉我们的无非是她的称呼,但如果我们运用“还原”法,把她的称呼还原到原生的状态,我们应该叫她贺六嫂。这是因为,封建社会“出嫁从夫”,嫁给祥林应当叫祥林嫂,后来嫁给贺老六,理应叫贺六嫂,可现在偏偏仍然叫她祥林嫂,这就产生了矛盾,而矛盾的发现推动了对话的深入。原来,这里隐藏着旧礼教的荒谬,更深藏着作者的细致用心。封建社会提倡妇女守节,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能容忍,所以

9、,尽管鲁镇的人们都知道祥林嫂曾改嫁贺老六,但人们不认可也不愿认可她改嫁的事实,自然不会叫她贺六嫂,而坚持称呼她“祥林嫂”,以维护他们心中保守、僵化、反动的封建贞节思想。鲁迅先生反复强调人们对她称呼的坚持,便是对这种保守、僵化、反动封建贞节思想的充分揭露。在这里,“还原”推动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还原“让学生看到了原来不曾看到的精彩。“比较”,就是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引进一些和文本内容相似,但言语形式不同的文本进行参照、比较,从而推动对话深入的方法。如教学“怎么了,你?”(孙犁荷花淀)、“你放着吧,祥林嫂!”(鲁迅祝福)等文本对话,我们也可以引进“你,怎么了?”、“祥林嫂,你放着吧!“等作比较,有

10、了比较这个“抓手”后,对话性就有了,而随着对话的深入,学生就能体会到“怎么了,你?”的复杂感情,也能体会到“你放着吧,祥林嫂!”的致命一击。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较”这种方法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三、与文本对话的有效实施(一)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对话的宗旨就是要呼唤学生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只有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学生才有可能浏览、精读,才能对文本进行咀嚼、感悟、推敲、品味,才能产生和作者之间的心灵碰撞和情感交融。而这些都要通过点评的方式具体化,用自己的笔把它表达出来。不然的话,多元对话交流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1、(二) 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文本情绪化的气氛,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入阅读。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自主进行阅读实践活动。同时,教师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调动大脑里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已有知识经验和文本内容之间的相似性和衔接点,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建立新旧联系,以便借助已知去预测未知,形成自主的学习意识,积极能动地进入阅读。(三)交给学生评点的方法评点就是与文本与作者对话,既可以是对妙词佳句的咀嚼,也可以是对语言风格的品味;既可以是对艺术佳句的评判,也可以是对思想内容的认识;既可以和作者

12、探讨,也可以和文中人物共鸣,也可以和编者展开对话。评点的形式多样,在课本的页眉页脚作三言两语的解说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方法。练笔是点评的重要外延,练笔的基本形式是札记、读后感、评论、鉴赏等较为开阔自由的文体。让学生针对阅读文本进行不拘泥于形式的放松式写作,加上阅读的源头活水,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点评时还要注意作者和编者以及其他读者,因为与文章对话的进一步就是与作者的对话。孟子讲“以意逆志” ,意思就是说可以通过对作品意义的把握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还有,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只是一己之见,因此,点评时应该想到别人会怎么看。这实际上就是与文章的其他读者展开对话了。(四)适时地进行引导和点拨一篇文章学生

13、也能粗略地的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啰里啰唆,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所以,教师关键是首先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然后首要的任务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促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给文本的作者直接对话。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读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领悟、学习作者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的评价和激励是必不可少的。(五)平等地与文本对话,作出个性化评点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要“站着读”不要“跪着读”。不管先贤还是名家,学生个体和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只有平等地面对文本与作者,才会产生疑问,才会有个性化的阅读,才会创造性地阅读。立足文本,精读文本,先入乎其内,在出乎其外,把文章读活。可让学生写随笔、心得,写赏析、评论,对文本对话进行深化,对评点方法的延伸。总之,与文本对话,要让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倾听文本,与文本产生心灵的碰撞,以吸收阅读文本所蕴含的丰富的营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