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群英会蒋干中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最近电影院热播一部电影007 之量子危机 ,周星驰也有一部无哩头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 ,007、零零发都是什么样的身份间谍。今天,我们也来欣赏一部大型古装间谍戏,由有三国时代的詹姆斯邦德之称的蒋干和阳光帅气的人气小天王周瑜担纲主演,想必大家对这部大片已经期待已久?它就是(集体响亮回答) 群英会蒋干中计 (板书)电视剧三国演义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之作者罗贯中以其生花妙笔,为我们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可以说是群英荟萃。若问天下谁为英豪之最?请听一代文豪苏轼的念奴娇赤璧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
2、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见樯橹灰飞烟灭。 显然,在苏轼心目中周郎就是那千古风流的一代英豪。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群英会,走近周瑜,去感受他那让东坡无限仰慕的英豪风采吧。二、有关三国演义(一) 、作者其人罗贯中(约 1330约 1400)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曾共同从事著作,传有十七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 ,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二)成书过程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明代高儒百川书志有过较好的概述。 三国演义是根据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 ,吸收民间流传的
3、故事,戏曲评话材料(说书) ,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而写成的。(三) 、艺术特色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杰出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式的巨著。其艺术成就表现为下列几个方面:1、首先,这部小说尊重史实,又带有传奇色彩。 三国演义以史料为基本依据,但又不拘泥于史料,而是按照历史生活的本质,进行精炼的概括和合理的虚构,既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又体现了艺术的真实。2、其次,这部小说善于描写大大小小的战争。 三国演义写了四十余次交战,千变2万化,摇曳多姿,注重写出战争的复杂性、多样性、特殊性。3、再次,这部小说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善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不
4、同的故事情节,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曹操奸猾残忍处:知而故杀吕伯奢、为报父仇屠杀徐州百姓、 “借头”杀仓官王垕、坑杀袁绍 7 万降卒、威杀董承等五家 700 余人、 “梦中”杀人等等 。宽宏勇毅:刺杀董卓、促成关羽斩华雄、官渡之战后赦免通敌者、割发代首等等。刘备宽厚仁德处: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携民渡江、三让徐州、报关羽之仇兴兵伐吴。坚韧果敢:由辗转流离而终成霸业。 韬略非凡而时见矫饰:煮酒论英雄、吕布被杀前向曹操进言、摔阿斗、白帝城托孤。举兵伐吴又见出他的刚愎自用。关羽神威勇武: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单刀赴会、水淹七军。逞强好胜、刚愎自用:欲入川与马超比武、耻与黄忠列
5、爵、 “虎女安肯嫁犬子” 、失荆州。诸葛亮:智慧超群:隆重对策、火烧博望、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陇上妆神,死诸葛退生仲达。4、最后,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诸葛亮只身赴东吴, “舌战群儒”的问答,体现了外交家辞令之美。(四) 、赤壁之战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与几场重大的战役关系密切。其中就有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赤壁之战。那么,实力弱小的孙刘联军如何能够战胜号称 80 万大军的曹操劲敌,在赤壁之战前又发生了怎样惊险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回到辽远的三国时期,品三国演义之群英会蒋干中计,揭开其神秘的面纱。“群英会蒋干中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
6、四十五回,是赤壁之战的著名片断,赤壁之战的序幕。概述:在此之前,曹操大军南下,刘琮投降,曹操得了荆州,气焰很盛,准备顺江东下。东吴孙权经过一阵犹豫之后,接受了诸葛亮的劝说和内部主战派的主张,决定联合齐备抗击曹操。曹操的青州、徐州之兵不习水战,顺江东下要依靠荆州水军。荆州降将蔡瑁、张允“深得水军之妙” ,被曹操任命为水军都督。周瑜为了要打败曹操,决心用反间计除掉3蔡、张两人。曹操手下的蒋干盲目自信,以为可以凭交情去劝说周瑜降曹,结果送上门去充当了周瑜实行反间计的助手。结果曹操上当受骗,从而破解了对方的有利条件,取得了这场智斗的成功,为整个赤壁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三、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浏览课
7、文,思考问题:理清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这出戏的主角是谁?他们各自的幕后老板是谁?东吴 曹魏周瑜 (孙权) 蒋干 (曹操)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全文的主线是什么? 明确:借刀杀人反间计。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周瑜为什么要设计自己的老同学?明确:周瑜因暗窥敌军水寨而决计除掉蔡、张二人,以确保自己的水军优势,为赤壁决战提供保障。正当他苦于无从下手之际,蒋干送上门来,周瑜将计就计,决定借刀杀人。矛盾双方中,谁占主动,谁处被动?明确:周瑜施计,蒋干中计看看真正中计的究竟是谁?明确:真正中计的其实不是蒋干,而是曹操,蒋
8、干只是中介,周瑜与蒋干的矛盾是矛盾表层,实质是周瑜和曹操的矛盾。小结:文中有两大利益集团,一方是以周瑜为代表的孙吴集团,一方是以曹操为首的曹魏集团。双方因征服和反征服而形成尖锐的冲突,这冲突构成了双方深层的矛盾关系。周瑜因窥视敌人水寨而决计除掉蔡瑁、张允二人,以确保自己的水军优势,为赤壁决胜提供保障;曹操因一时奈何不得周瑜而大伤脑筋,这才引出了蒋干“请战”之举。4蒋干“请战”到江东后,两大利益集团的矛盾便转化成了周蒋二人的直接冲突,但这仅是矛盾的表层,蒋干只是个矛盾的中介人物。矛盾双方中,周瑜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而曹操及为之效力的蒋干则处处处于被动地位。2、文章的情节文章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
9、线突出: 13 段 开端 周瑜决定除掉蔡瑁、张允二人。 46 段 发展 周瑜利用蒋干实施反间计,大会群英,制止蒋干说降。 78 段 高潮 周瑜佯醉泄密泄,蒋干窃书中计910 段 结尾 曹操中计,杀蔡、张二将。 11 段 尾声 周瑜闻报,为反间计成功而喜。四、研读课文,理解文意。1、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后边的情节(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两个环节与周瑜窥探曹军水寨有着连环的因果关系。2、在三江口的战前和战后,作者描述了曹、蔡、张的言行,写这些言行的用意是什么?与后来情节的发展有什么联系?3、曹操斩杀蔡、张二将后,课文为什么还要选入
10、“细作探知”一段?小结过渡:引蒋入彀计高超先堵后诱(发展和高潮) ,如何堵?又是如何诱的?请听下回分解。第二课时一、导入文章情节概括:文中有两大利益集团,一方是以周瑜为代表的孙吴集团,一方是以曹操为首的曹魏集团。双方因征服和反征服而形成尖锐的冲突,这冲突构成了双方深层的矛盾关系。周瑜因窥视敌人水寨而决计除掉蔡瑁、张允二人,以确保自己的水军优势,为赤壁决胜提供保障;曹操因一时奈何不得周瑜而大伤脑筋,这才引出了蒋干“请战”之举。蒋干“请战”到江东后,两大利益集团的矛盾便转化成了周蒋二人的直接冲突,但这5仅是矛盾的表层,蒋干只是个矛盾的中介人物。矛盾双方中,周瑜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而曹操及为之效力的蒋
11、干则处处处于被动地位。蒋干,曹营谋士,绝非傻子,为何轻易地钻入周瑜的套子,在骗局中浑然不知呢?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骗局要成功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骗子的戏演的要像,第二受骗人要能上当,这场也不例外。引导过渡:1、蒋干此次前来东吴目的为何?(明确:说降)2、到了东吴之后,他是怎么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劝说周瑜投降于曹操的?(他有说一句劝降的话吗?)他成功了吗?明确:没有说一句劝降的话,非但没有完成任务,反而还中了周瑜的计。3、他为什么不说? 明确:不是他不想说,而是周瑜连让他说的机会都不给。小结:哦,蒋干未能完成任务且中反间计,不是他智商低下,不尽力为主,主要还是人家周瑜技高一筹摸准蒋干说降心理,先
12、堵住蒋干的嘴, 后诱 使蒋干中计 。二、精度课文引蒋入彀技高超下面请同学们研读周瑜用计、蒋干中计一节(5-6 段) ,看周瑜是如何先“堵”住蒋干说降的嘴的? (注意 人物神态 的分析讲解,能用一字来概括主要人物的神态一字传神)明确:周瑜用什么办法使蒋干欲说不能的? (穿插神态的分析)见面堵:瑜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酒筵堵: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观营堵:吾之军士,颇雄壮否?多处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性格特点?明确:透过周瑜之“笑” ,抓住其“心机”智谋过人,胸有成竹;这几次“笑”表现出周瑜潇洒豪放和对巧施反间计充满自信的思想性格。透过蒋干之“愕(惊)
13、” ,抓住其贪心盲目自信,贪功误事。小结:周瑜的第一步一上来就点穿了蒋干的来意。第二步是只叙同窗情谊,却不让蒋干有开口劝降的机会,并在群英会上下了谈论战事者斩的禁令,使蒋干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第三步故意陪蒋干参观东吴的军营和备战情况,并向蒋干叙说了自己同孙权的亲密关系以6及他抗曹的坚定态度。这些都彻底断了蒋干劝降立功的希望。过渡提问:周瑜为何一再“堵”蒋干之口?难道怕动摇军心?明确:不是, “堵”只是手段, “诱”才是目的。 “堵”是为“诱”服务的周瑜在“堵”住蒋干劝降之口成功后,又用了哪些手段一步步“诱”使蒋干中计的?通俗的讲他又演了哪些戏? (好戏连篇,精彩纷呈 第 7、8 段)(明确五诱:
14、“佯醉”诱、密信诱、梦话诱、密报诱、装睡诱)第一出戏:佯醉诱装醉问题分析:蒋干对周瑜的“佯醉”为何会深信不疑的?周瑜在群英会上的少年得意、踌躇满志,且见了故人酒逢知己,喝得酩酊大醉的情状,在蒋干看来完全合乎情理。此时的蒋干,苦无办法又急于脱身,劝降无望又不想空手而归因此彻夜难眠,这就为周瑜安排第二出戏提供了方便。第二出戏:密信诱假信问题:为什么蒋干对假信毫不怀疑,还自以为发现了一个重大机密呢? 因为假信内容在蒋干看来处处合乎情理:(1)蔡瑁、张允本 非曹操嫡系 ,原为荆州刘表部下,新近降曹,信中说他们投降为形势所迫,并非真意。(2)信中编造了“已赚北军困于寨中”的话,促使蒋、曹二人都想起 水寨
15、兵员的布局是荆州水军在外圈,曹操的青徐军在内圈,确信这样的部署是个阴谋。(3)信中又说蔡、张二人 准备杀死曹操投奔东吴 。这几点不但促使蒋干认为事态严重,同时也激怒了曹操,使之中计。信的末尾又设下 伏笔 ,说 早晚有人来江东联系 ,这就为当晚假探子的报信作了印证。总之,这封假信设计周密,才使蒋干深信不疑。而对于劝降不成的蒋干来说似乎又从天上掉下了一个向曹操邀功的机会。7过渡:虽说假信编造得十分周密,但才智过人的周瑜又安排了一连串迷惑蒋干的手段。这些迷惑手段有哪些? 梦话诱 一是周瑜两次装说梦话:“子翼,数日之内,教你看曹贼之首。 ”这就使蒋干误以为周瑜是“醉后吐真言” 。密报诱 二是假设江北来
16、人联系,故意清晰地说出“蔡张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的话,使蒋干坚信蔡、张二将确实与东吴有勾结。装睡诱 三是周瑜装睡不醒,让蒋干自由行动,有机会不告而别,好尽早回去报功。板书 先堵后诱 引蒋入彀小结:蒋干来之前在曹操面前信誓旦旦,来后劝降无望,回去难以交差。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现惊天秘密,偷得密信,如获至宝,终于可以交差了,他肯定会死死的拽住这根救命稻草。而这一切都在周瑜的掌控之中,在周瑜用计、蒋干中计间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三、分析人物形象1、人物形象 周瑜 蒋干曹操曹操之“怒” (可略)透过曹操之“怒” ,抓住其“疑心”奸诈多疑。曹操用人多疑,是他中计误杀蔡瑁、张允的思想基础。作为指挥八十万大
17、军的统帅,他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于是轻信了蒋干的话。他草率地斩杀大将后,很快醒悟自己是中了反间计,但又知错不认,以维护自己的威信,可见他确实是一个老奸巨滑的“乱世之奸雄” 。2、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板书 一字传神 媸妍毕现8周瑜“笑”心机蒋干“愕”贪心 鲜明对比曹操“怒”疑心四、辩论引导:读了三国演义中的群英会蒋干中计 ,众人纷纷嘲笑蒋干的 贪功、自负、胆小、无能 ,认为正是由于这个“蠢蛋”才使得曹军处于劣势,最后一溃千里的。蒋干已被钉在耻辱柱上几百年了, (对蒋干这样的评价公允吗?难道蒋干的此次出访真的是一无是处吗?)现高薪聘请你为蒋干的辩护律师,提起上诉,你打算如何为蒋干辩护,打赢这场官司
18、?第一 , 蒋干贪功,有点冤枉。在魏、吴两军交战之前,周瑜便违反了规则,斩使示威,想必曹营也人尽皆知,在如此形势下,谁还敢渡江游说,然而唯独蒋干愿担当此任,我们不管他是否是打肿脸充胖子,单凭这点就足以说明他是效忠曹氏的。再说曹操手下谋士如云,暗地里也是勾心斗角的,像蒋干这种一无“学历” 、二无“关系”的人,地位岌岌可危,因而拿一枚“军功章”站稳脚跟是迫在眉睫的事,说他贪功,岂不冤枉?况且,蒋干盗书,焉知祸福?如果曹操冷静一点,分析透彻,便不难得出此信的真正目的。这样,曹操便可放手起用蔡张二人。蒋干盗书也就等于起了安定军心的作用,如果这样,授于蒋干“二等功”也不为过吧!第二,蒋干自负,那就更无道
19、理。中国人以谦为美,对自荐之人一向嗤之以鼻,蒋干的一句:“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此人来降。 ”更是饱受攻击,被诉为自负之极,乱夸海口。然而现在看来只不过小巫而已,如今的广告哪个不是这样,什么“誉满全球” , “有效率 999” ,都是步蒋干的后尘。如果蒋干不这么说,难道还要他向曹操说:“丞相,此去江东,希望渺茫,周瑜投降,痴心妄想。 ”这样才算有自知之明吗?第三,说蒋干胆小,也是情有可原。蒋干并没经历过这样如“群英会”般的场面;再者,周瑜令太史慈监酒,在一席杀人不眨眼的武将之中,书生气十足的蒋干能够不吓得趴下,已经是奇迹了。更何况在如此胆战心惊的情况下,蒋干仍能想着为曹操去盗书,如此忠心比起那些
20、“有奶就是娘”的“蔡、张”们,整整高了好几个档次啊!这能说蒋干胆小吗?第四,也是蒋干遭受攻击最多的 无能。的确,论才干,蒋干远不及周瑜,而且他又没受到正统的军事教育,没学过“间谍学” ,“情报学”中计充当送信人,也在情理之中,况且蒋干心肠好,没想到旧时的学友会这么暗算自己;从盗书到回北营,蒋干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的精神亢奋状态,把周瑜的大帐和周公瑾比作虎穴与睡虎实不为过。试想一下,在一只睡着的老虎边上看“老虎的日记”是一种什么心情?哪会思考什么反间计,诈降之类的。蒋干盗得书,已属不易,书的真正内涵完全由曹操手下的“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去查个明白,又怎么能把责任全赖到蒋干头上呢?如果蒋干真是“废人” ,那么犯下此错之后,曹操早把他踢到长江中去了,然而蒋干并9没因此获罪,足见曹操对蒋干的评价了。总结:纵观整个赤壁之战,蒋干的弱点仍是基本功不扎实。而蔡、张二人迟早被诛,蒋干只不过提前了他们的刑期罢了。后来蒋干引荐庞统,庞统献连环计,也不过是上天给了周郎一个东风好天气罢了,倘若“东风不与周郎便” ,那么早就“铜雀春深锁二乔”了。五、作业小练笔: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当时的环境氛围,想象蒋干盗书时,周瑜或蒋干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