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奶牛肢蹄病防治---hr.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550273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奶牛肢蹄病防治---hr.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奶牛肢蹄病防治---hr.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奶牛肢蹄病防治---hr.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奶牛肢蹄病防治---hr.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奶牛肢蹄病防治---hr.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奶牛肢蹄病防治 2010 年 10 月 31 日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发生病变。在奶牛饲养中,常见的肢蹄病以跗关节磨损及炎症肿胀、趾间皮炎(俗称蹄叉炎)、蹄底溃疡为主。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两后肢以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趾间皮炎、蹄底溃疡居多。该病发生后,蹄的真皮和角质层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病牛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患牛疼痛,生产性能降低。饲养环境潮湿或阴雨连绵的夏秋季节易发本病。1 病因1.1 病原菌 该病多由节瘤拟杆菌和坏死厌气丝杆菌引起。节瘤拟杆菌能产生蛋白酶,消化角质,使蹄的表面及基层易受侵害,其

2、在坏死厌气丝杆菌、坏死梭杆菌等病菌的协同作用下,可引起明显的腐蹄病损害。此外化脓性棒状杆菌和其他化脓性细菌、结节状拟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脆弱类杆菌、坏死杆菌,螺旋体、粪弯杆菌、梭杆菌、球菌、酵母菌及其他一些条件性致病菌也是引起腐蹄病的病原。1.2 季节与蹄病的关系 夏秋季因饲喂青绿多汁饲料,牛粪稀、尿多,潮湿环境适合病原菌生长,易使蹄部皮肤疏松、角质变软而发病。另外,奶牛经过 6、7、8 月的高温高湿气候后,体质下降,蹄部易发生病变,故本病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1.3 牛舍环境与蹄病的关系 奶牛一般都采用圈养且牛舍地面多用水泥硬化。长时间站立或卧在硬度大的地面上,造成蹄部机械性摩擦、压迫跗关节

3、而引起挫伤、炎症。1.4 蹄病与营养的关系 过量补喂蛋白质或已霉变的粗、精饲料易造成蹄叶炎发生。饲料矿物质缺乏,钙、磷、锌含量不足、比例不当易引发蹄质疏松而诱发蹄病。不平衡的营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蹄病发生。1.5 蹄病与其它疾病的关系 奶牛产犊后,若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产后综合症等疾病时可继发蹄病,此时奶牛身体虚弱,蹄病也较难治疗。管理不善,防疫不严,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也可引发蹄病。1.6 蹄病与管理的关系 养殖过程中,缺乏牛蹄保健观念,没有定期修蹄与护蹄也是造成蹄病多发的一个原因。2 症状病变部位有明显的急性蜂窝织炎,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有时可见坏死或表面性溃疡,且有恶臭分泌

4、物,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增生。蹄底角质部呈黑色,叩击牛有痛感,修蹄时有乌灰色或乌黑色的恶臭脓汁流出。病变若向上扩展可变为脓性屈趾腱鞘炎、化脓性关节炎,有时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蹄底,球节感染发炎、脓肿,疼痛。病情加重,个别卧病不起,并表现出全身症状,如发热、食欲不振、消瘦、产奶量下降等。局部检查见指(趾)间皮肤和蹄冠呈红色、暗紫色,肿胀,敏感。患肢负重不起或各肢交替负重,以一肢或多肢跛行、跪地及剧烈疼痛为特征。叩诊、触诊蹄部,牛有明显痛感,指(趾)间皮肤常发生坏死和纤维化并散发特殊臭味,但只有少量渗出。当深部组织腱、指(趾)间韧带、冠关节、蹄关节受感染时,形成坏死组织的脓肿或瘘管,并

5、流出微黄或灰白色的具有臭味的脓汁。此时患牛全身症状明显,跛行加重,食欲废绝,消瘦明显,产奶量骤降,生产能力丧失,蹄壳脱落、腐烂变形。3 蹄病诊断3.1 站立检查 牛站立于平坦地面,注意观察前、后、左、右肢的负重姿势,牛吃料时观察有无频频提脚,前肢交叉,拱背,脚尖着地,蹄冠红肿等现象。可根据负重情况判断患肢,再依照患肢负重姿势判断患病部位,如患肢前伸则病变位于蹄前部或蹄尖部,患肢后踏则病变位于蹄的后部,患肢外展则可能蹄外侧壁发生炎症。3.2 运动检查 患蹄病牛只步样跛行证明已进入病后期,因此平常巡视时就应留意牛只步样,以及早发现患牛。一侧前肢负重瞬间,牛低头说明该侧为健肢,若抬头则为患肢。一侧后

6、肢负重瞬间,该侧臀部下沉说明为健肢,否则为患肢。另外,牛只运步缓慢、步履蹒跚、喜卧、口沫分泌增加等情况也应引起注意。3.3 修蹄时的检查 已患肢蹄病的牛,应进行修蹄治疗。牛固定于修蹄架上后,先查蹄温,可用手背感触蹄前壁、蹄侧壁、蹄踵和蹄冠的温度,温度高证明局部有炎症。对蹄底采用痛觉检查法:先用检蹄钳对蹄壁各处施行短而断续的敲打,有痛觉的说明趾(指)有病变。4 治疗4.1 跗关节磨损及炎症肿胀的治疗 一般外用抗菌消炎药膏配合注射抗生素,在肿胀部周围分点注射长效普鲁卡因青霉素 10 mL 控制炎症蔓延。4.2 对趾间皮炎的治疗 首先切除增生物及游离坏死组织,再喷蹄泰喷剂,并将牛隔离于干燥场地。4.

7、3 蹄底溃疡的治疗 首先修整蹄形,并彻底清除溃烂伤口,并用蹄泰喷剂止血,加快伤口愈合。其次选择有关药物进行包扎。急性期病例可用长效普鲁卡因加适量蓖麻油混合后用棉花蘸敷于患处并作简单包扎或不包扎,处理后,患牛置于干燥舒适的地方。慢性病例一般局部注射速解灵。4.4 其他疗法4.4.1 烤烙法 将血竭研磨成粉倒入清创后的患部,再用烧红的烙铁融化血竭,使之与角质结合,随后用绷带包扎。4.4.2 液氮疗法 清洗患部并修整蹄形后,让溃疡面充分暴露。用棉球擦干患处,再用液氮冷冻的金属棒迅速接触患部,连续 57 次,每次 24 s,然后涂以少量消炎粉,包扎蹄部。4.4.3 解除酸中毒,防止败血 可用 50 g

8、/L 葡萄糖生理盐水 1 0001 500 mL、50 g/L碳酸氢钠液 500800 mL、250 g/L 葡萄糖溶液 500 mL、维生素 C 5 g 一次静脉注射,每天 12 次,连续治疗 23 d。4.5 穴位疗法 前蹄头、前缠腕、涌泉是奶牛前肢蹄部的主要穴位,后蹄头、后缠腕、滴水是奶牛后肢蹄部的主要穴位。在穴位部注入适量青霉素、链霉素和普鲁卡因对治疗奶牛腐蹄病有良好效果。5 预防5.1 场地管理 运动场设计合理和及时维护。运动场地面应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雨水和污物的排出。运动场的地面应有良好的渗水性,同时注意去除杂物,保持清洁。每天清粪,雨季来临时适当增加清粪次数。场内饲养密度不可过

9、大。5.2 蹄部的护理 每隔半年对奶牛的蹄部进行一次修理。清除运动场和牛舍内的杂物,防止尖锐物品刺伤牛蹄。病牛治疗后做好患部护理,可使用牛鞋。多观察牛群,发现异常及早诊断,及时治疗。5.3 饲料营养的控制 产奶期奶牛代谢旺盛,必须防止钙和磷的代谢负平衡。要增加运动和光照以保证体内可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 D。此外,要保证蛋白质、氨基酸平衡和维生素的充分供应,提高奶牛抵抗力。5.4 合理分群 理想的饲养密度是 1215 头/100 m2(运动场)。合理的饲养密度不仅保持了充分的运动空间,而且减少了奶牛对环境的应激,是降低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妊娠牛、后期孕牛和空怀牛及妊娠早期牛分开饲养。5.5 及时修

10、蹄 每年应修蹄两次。修蹄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固定牛时须注意保护乳房和防止孕牛受伤。5.6 浴蹄 浴蹄是预防腐蹄病的有效措施。可在牛舍出入口建大小适中的水泥池,在池内加浓度为 5%的硫酸铜溶液或浓度为 5%的甲醛溶液浴蹄,1 周浴蹄 3 次。浓度为 5%的甲醛溶液腐蚀性强,不能让牛饮用。也可用 5 份硫酸铜和 100 份生石灰混合铺于地面上,让奶牛自由踩踏。5.7 育种选择 为减少肢蹄病感染,选择奶牛时应注意肢蹄性状,这些性状是能遗传的,并与肢蹄障碍有较高的遗传相关。此外,在使用公牛时必须注意对蹄质的影响。6.8 其他预防措施6.8.1 局部治疗 主要包括蹄部外用药物疗法、蹄浴疗法、手术疗法和

11、局部注射疗法。蹄部外用药物时,首先要对患病蹄部进行清洗和消毒,切除趾间坏死组织,最后使用抗菌药物,然后打上蹄绷带,并将病牛转至干燥圈舍,每天用药两次,连用 5 d。对急性期的病牛采用普鲁卡因封闭疗法,或采用镇痛及抗炎药物治疗。为减少炎性物渗出,缓解疼痛、消除肿胀,还可采用冷浴法。对缓解期病牛可行蹄部放血,并采用热蹄浴疗法,以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有毒代谢产物排除。6.8.2 全身治疗 对急性或严重性蹄病可采用全身疗法,应用抗炎及镇痛药奶牛肢蹄病防治措施2007 年 10 月 25 日 07:38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津报网-天津日报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

12、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影响奶牛寿命的主要因素。预防措施1、定期对奶牛的蹄部进行药浴。每 1 至两个月应对奶牛的蹄部进行一次药浴。方法是:在奶牛舍的出入口处设一消毒池,池内放入配制好的消毒液,药液的深度以淹没奶牛的蹄部为宜,让奶牛在出入牛舍时自行消毒。 2、每年应对奶牛进行修蹄。在每年的春季,要对奶牛的叉蹄、裂蹄等进行修整,以防造成蹄伤。3、定期添加硫酸锌药物。定期在奶牛的日粮中添加 0.01%至 0.02%的硫酸锌,每次持续 1 个月以上,每年进行 5 次,可使奶牛的肢蹄病发病率降低 40%。同时,应保证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充足供应。4、定期做好奶牛场的环境消毒工作。及时清理奶牛粪便及污水,保

13、持奶牛场地的干燥清洁,每月对环境消毒两次,杀灭致病菌。5、奶牛舍的地面最好用机制红砖铺制而成,水泥地面不能过于光滑,以防奶牛摔倒,但也不能过于粗糙。6、奶牛的运动场地面要排水良好。运动场的地面最好用三七灰土轧制而成,呈现中间高、四周略低的“凸”型,以利渗水和排水。其次,运动场的地面不要铺撒炉渣、生石灰等垫料,以防损伤蹄部。治疗方法局部治疗:主要包括蹄部外用药物疗法、蹄浴疗法、手术疗法和局部注射用药疗法。蹄部外用药物治疗时,首先要对患病蹄部进行清洗和消毒,切除趾间坏死组织,然后使用抗菌药物。如用硫酸铜和磺胺 14 的混合物,或含土霉素 2.5%的甘油水溶液涂抹患病蹄部,打上蹄绷带,并将病牛转至干

14、燥圈舍饲养,每天两次,连用 5 天,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处于急性期的病牛采用普鲁卡因封闭疗法,或采用镇痛及抗炎药物治疗,如用阿司匹林、乙酰丙嗪等镇静止痛药物消肿止痛。为了减少炎性渗出,缓解疼痛,消除肿胀,还可采用冷浴法。缓解期病牛可采取蹄部放血,并采用热蹄浴疗法,以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有毒代谢产物的排除。采用人字形注射药物方法,即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35 毫升溶解青霉素 240 至 400 万单位,再抽取 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6 毫升,作为一次注射量。避开血管,在腕关节前上方或跗关节外侧上方,最好在皮肤松软处注射药物。先用酒精和碘酊消毒注射部位,左手提起皮肤呈皱褶状,用 8 或 9 号针

15、头刺入皮下,回抽仅见气泡无血液时,进行人字形皮下注射,注射后用碘酊棉球按压针孔,每日或隔日注射 1 次,一般连续注射 2 至 3 次即可。对有外伤或蹄底、蹄叉糜烂的病灶,要用 5%至 10%碘酊进行处理。全身治疗:急性或严重性蹄病可采用全身疗法进行治疗,使用药物多为抗炎及镇痛药。如奶牛注射青霉素 1 万单位/公斤体重、双氢链霉素 20 毫克、红霉素 10 毫克,混合肌注能有效治疗蹄病。此外使用抗组织胺药物也可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口服苯海拉明 0.5 至1.0 克,每天 1 至 2 次。 疾 病 简 介奶 牛 肢 蹄 病 是 奶 牛 四 肢 及 蹄 部 疾 病 的 总 称 。 四 肢 每 段

16、的 皮 肤 、 皮 下 组 织 、 骨 、 关节 、 韧 带 、 肌 腱 均 可 发 生 病 变 。 在 奶 牛 饲 养 中 , 常 见 的 肢 蹄 病 以 跗 关 节 磨 损 及 炎 症 肿 胀 、 趾 间 皮 炎 ( 俗 称 蹄 叉 炎 ) 、蹄 底 溃 疡 为 主 。 前 肢 肢 蹄 病 主 要 集 中 在 趾 间 皮 炎 及 蹄 底 溃 疡 , 两 后 肢 以 跗 关 节 磨 损 及 炎性 肿 胀 、 趾 间 皮 炎 、 蹄 底 溃 疡 居 多 。 该 病 发 生 后 , 蹄 的 真 皮 和 角 质 层 发 生 化 脓 性 病 理 变化 , 病 牛 真 皮 坏 死 与 化 脓 、 角

17、质 溶 解 , 患 牛 疼 痛 , 生 产 性 能 降 低 。 饲 养 环 境 潮 湿 或 阴 雨连 绵 的 夏 秋 季 节 易 发 本 病 。 12 编 辑 本 段 疾 病 病 因病 原 菌该 病 多 由 节 瘤 拟 杆 菌 和 坏 死 厌 气 丝 杆 菌 引 起 。 节 瘤 拟 杆 菌 能 产 生 蛋 白 酶 , 消 化角 质 , 使 蹄 的 表 面 及 基 层 易 受 侵 害 , 其 在 坏 死 厌 气 丝 杆 菌 、 坏 死 梭 杆 菌 等 病 菌 的 协 同 作用 下 , 可 引 起 明 显 的 腐 蹄 病 损 害 。 此 外 化 脓 性 棒 状 杆 菌 和 其 他 化 脓 性 细

18、菌 、 结 节 状拟 杆 菌 、 产 黑 色 素 类 杆 菌 、 脆 弱 类 杆 菌 、 坏 死 杆 菌 , 螺 旋 体 、 粪 弯 杆 菌 、 梭 杆 菌 、球 菌 、 酵 母 菌 及 其 他 一 些 条 件 性 致 病 菌 也 是 引 起 腐 蹄 病 的 病 原 。 季 节夏 秋 季 因 饲 喂 青 绿 多 汁 饲 料 , 牛 粪 稀 、 尿 多 , 潮 湿 环 境 适 合 病 原 菌 生 长 , 易 使 蹄 部皮 肤 疏 松 、 角 质 变 软 而 发 病 。 另 外 , 奶 牛 经 过 6、 7、 8 月 的 高 温 高 湿 气 候 后 , 体 质 下降 , 蹄 部 易 发 生 病 变

19、 , 故 该 病 夏 秋 季 节 发 病 率 较 高 。 环 境奶 牛 一 般 都 采 用 圈 养 且 牛 舍 地 面 多 用 水 泥 硬 化 。 长 时 间 站 立 或 卧 在 硬 度 大 的 地 面 上 ,造 成 蹄 部 机 械 性 摩 擦 、 压 迫 跗 关 节 而 引 起 挫 伤 、 炎 症 。 营 养过 量 补 喂 蛋 白 质 或 已 霉 变 的 粗 、 精 饲 料 易 造 成 蹄 叶 炎 发 生 。 饲 料 矿 物 质 缺 乏 , 钙 、磷 、 锌 含 量 不 足 、 比 例 不 当 易 引 发 蹄 质 疏 松 而 诱 发 蹄 病 。 不 平 衡 的 营 养 水 平 在 很 大 程

20、 度上 会 导 致 蹄 病 发 生 。 管 理养 殖 过 程 中 , 缺 乏 牛 蹄 保 健 观 念 , 没 有 定 期 修 蹄 与 护 蹄 也 是 造 成 蹄 病 多 发 的 一 个 原因 。 其 它奶 牛 产 犊 后 , 若 发 生 子 宫 内 膜 炎 、 乳 房 炎 、 产 后 综 合 症 等 疾 病 时 可 继 发 蹄 病 , 此 时奶 牛 身 体 虚 弱 , 蹄 病 也 较 难 治 疗 。 管 理 不 善 , 防 疫 不 严 , 传 染 病 、 寄 生 虫 病 流 行 也 可 引发 蹄 病 。 3 编 辑 本 段 主 要 症 状病 变 部 位 有 明 显 的 急 性 蜂 窝 织 炎

21、, 蹄 间 和 蹄 冠 皮 肤 充 血 、 红 肿 , 有 时 可 见 坏 死 或 表面 性 溃 疡 , 且 有 恶 臭 分 泌 物 , 有 的 蹄 间 有 不 良 肉 芽 增 生 。 蹄 底 角 质 部 呈 黑 色 , 叩 击 牛 有痛 感 , 修 蹄 时 有 乌 灰 色 或 乌 黑 色 的 恶 臭 脓 汁 流 出 。 病 变 若 向 上 扩 展 可 变 为 脓 性 屈 趾 腱 鞘炎 、 化 脓 性 关 节 炎 , 有 时 角 质 溶 解 , 蹄 真 皮 过 度 增 生 , 肉 芽 突 出 蹄 底 , 球 节 感 染 发 炎 、脓 肿 , 疼 痛 。 病 情 加 重 , 个 别 卧 病 不

22、起 , 并 表 现 出 全 身 症 状 , 如 发 热 、 食 欲 不 振 、 消 瘦 、产 奶 量 下 降 等 。 局 部 检 查 见 指 ( 趾 ) 间 皮 肤 和 蹄 冠 呈 红 色 、 暗 紫 色 , 肿 胀 , 敏 感 。 患 肢负 重 不 起 或 各 肢 交 替 负 重 , 以 一 肢 或 多 肢 跛 行 、 跪 地 及 剧 烈 疼 痛 为 特 征 。 叩 诊 、 触 诊 蹄 部 , 牛 有 明 显 痛 感 , 指 ( 趾 ) 间 皮 肤 常 发 生 坏 死 和 纤 维 化 并 散 发 特 殊臭 味 , 但 只 有 少 量 渗 出 。 当 深 部 组 织 腱 、 指 ( 趾 ) 间

23、 韧 带 、 冠 关 节 、 蹄 关 节 受 感 染 时 ,形 成 坏 死 组 织 的 脓 肿 或 瘘 管 , 并 流 出 微 黄 或 灰 白 色 的 具 有 臭 味 的 脓 汁 。 此 时 患 牛 全 身 症状 明 显 , 跛 行 加 重 , 食 欲 废 绝 , 消 瘦 明 显 , 产 奶 量 骤 降 , 生 产 能 力 丧 失 , 蹄 壳 脱 落 、 腐烂 变 形 。 4 编 辑 本 段 疾 病 诊 断站 立 检 查牛 站 立 于 平 坦 地 面 , 注 意 观 察 前 、 后 、 左 、 右 肢 的 负 重 姿 势 , 牛 吃 料 时 观 察 有 无 频频 提 脚 , 前 肢 交 叉 ,

24、 拱 背 , 脚 尖 着 地 , 蹄 冠 红 肿 等 现 象 。 可 根 据 负 重 情 况 判 断 患 肢 , 再依 照 患 肢 负 重 姿 势 判 断 患 病 部 位 , 如 患 肢 前 伸 则 病 变 位 于 蹄 前 部 或 蹄 尖 部 , 患 肢 后 踏 则病 变 位 于 蹄 的 后 部 , 患 肢 外 展 则 可 能 蹄 外 侧 壁 发 生 炎 症 。 运 动 检 查患 蹄 病 牛 只 步 样 跛 行 证 明 已 进 入 病 后 期 , 因 此 平 常 巡 视 时 就 应 留 意 牛 只 步 样 , 以 及早 发 现 患 牛 。 一 侧 前 肢 负 重 瞬 间 , 牛 低 头 说 明

25、 该 侧 为 健 肢 , 若 抬 头 则 为 患 肢 。 一 侧 后 肢负 重 瞬 间 , 该 侧 臀 部 下 沉 说 明 为 健 肢 , 否 则 为 患 肢 。 另 外 , 牛 只 运 步 缓 慢 、 步 履 蹒 跚 、喜 卧 、 口 沫 分 泌 增 加 等 情 况 也 应 引 起 注 意 。 修 蹄 检 查已 患 肢 蹄 病 的 牛 , 应 进 行 修 蹄 治 疗 。 牛 固 定 于 修 蹄 架 上 后 , 先 查 蹄 温 , 可 用 手 背 感触 蹄 前 壁 、 蹄 侧 壁 、 蹄 踵 和 蹄 冠 的 温 度 , 温 度 高 证 明 局 部 有 炎 症 。 对 蹄 底 采 用 痛 觉 检

26、 查法 : 先 用 检 蹄 钳 对 蹄 壁 各 处 施 行 短 而 断 续 的 敲 打 , 有 痛 觉 的 说 明 趾 ( 指 ) 有 病 变 。2 编 辑 本 段 治 疗 方 法局 部 治 疗主 要 包 括 蹄 部 外 用 药 物 疗 法 、 蹄 浴 疗 法 、 手 术 疗 法 和 局 部 注 射 用 药 疗 法 。 蹄 部 外 用药 物 治 疗 时 , 首 先 要 对 患 病 蹄 部 进 行 清 洗 和 消 毒 , 切 除 趾 间 坏 死 组 织 , 然 后 使 用 抗 菌 药物 。 如 用 硫 酸 铜 和 磺 胺 1 4 的 混 合 物 , 或 含 土 霉 素 2.5 的 甘 油 水 溶

27、 液 涂 抹 患 病 蹄 部 ,打 上 蹄 绷 带 , 并 将 病 牛 转 至 干 燥 圈 舍 饲 养 , 每 天 两 次 , 连 用 5 天 , 可 收 到 良 好 的 治 疗效 果 。 处 于 急 性 期 的 病 牛 采 用 普 鲁 卡 因 封 闭 疗 法 , 或 采 用 镇 痛 及 抗 炎 药 物 治 疗 , 如 用阿 司 匹 林 、 乙 酰 丙 嗪 等 镇 静 止 痛 药 物 消 肿 止 痛 。 为 了 减 少 炎 性 渗 出 , 缓 解 疼 痛 , 消 除肿 胀 , 还 可 采 用 冷 浴 法 。 缓 解 期 病 牛 可 采 取 蹄 部 放 血 , 并 采 用 热 蹄 浴 疗 法 ,

28、 以 改 善 组 织微 循 环 , 促 进 有 毒 代 谢 产 物 的 排 除 。 采 用 人 字 形 注 射 药 物 方 法 , 即 用 氢 化 可 的 松 注 射 液 35 毫 升 溶 解 青 霉 素 240 至400 万 单 位 , 再 抽 取 2 盐 酸 普 鲁 卡 因 注 射 液 6 毫 升 , 作 为 一 次 注 射 量 。 避 开 血 管 ,在 腕 关 节 前 上 方 或 跗 关 节 外 侧 上 方 , 最 好 在 皮 肤 松 软 处 注 射 药 物 。 先 用 酒 精 和 碘 酊消 毒 注 射 部 位 , 左 手 提 起 皮 肤 呈 皱 褶 状 , 用 8 或 9 号 针 头

29、刺 入 皮 下 , 回 抽 仅 见 气 泡 无血 液 时 , 进 行 人 字 形 皮 下 注 射 , 注 射 后 用 碘 酊 棉 球 按 压 针 孔 , 每 日 或 隔 日 注 射 1 次 ,一 般 连 续 注 射 2 至 3 次 即 可 。 对 有 外 伤 或 蹄 底 、 蹄 叉 糜 烂 的 病 灶 , 要 用 5 至 10碘 酊 进 行 处 理 。 全 身 治 疗急 性 或 严 重 性 蹄 病 可 采 用 全 身 疗 法 进 行 治 疗 , 使 用 药 物 多 为 抗 炎 及 镇 痛 药 。 如 奶 牛注 射 青 霉 素 1 万 单 位 /公 斤 体 重 、 双 氢 链 霉 素 20 毫

30、克 、 红 霉 素 10 毫 克 , 混 合 肌 注 能有 效 治 疗 蹄 病 。 此 外 使 用 抗 组 织 胺 药 物 也 可 收 到 理 想 的 治 疗 效 果 , 如 口 服 苯 海 拉 明 0.5至 1.0 克 , 每 天 1 至 2 次 。 5 编 辑 本 段 预 防 措 施1、 定 期 对 奶 牛 的 蹄 部 进 行 药 浴 。 每 1 至 两 个 月 应 对 奶 牛 的 蹄 部 进 行 一 次 药 浴 。方 法 是 : 在 奶 牛 舍 的 出 入 口 处 设 一 消 毒 池 , 池 内 放 入 配 制 好 的 消 毒 液 , 药 液 的 深 度 以 淹没 奶 牛 的 蹄 部 为

31、 宜 , 让 奶 牛 在 出 入 牛 舍 时 自 行 消 毒 。 2、 每 年 应 对 奶 牛 进 行 修 蹄 。 在 每 年 的 春 季 , 要 对 奶 牛 的 叉 蹄 、 裂 蹄 等 进 行 修 整 ,以 防 造 成 蹄 伤 。 3、 定 期 添 加 硫 酸 锌 药 物 。 定 期 在 奶 牛 的 日 粮 中 添 加 0.01 至 0.02 的 硫 酸 锌 ,每 次 持 续 1 个 月 以 上 , 每 年 进 行 5 次 , 可 使 奶 牛 的 肢 蹄 病 发 病 率 降 低 40 。 同 时 ,应 保 证 钙 、 磷 等 微 量 元 素 的 充 足 供 应 。 4、 定 期 做 好 奶

32、牛 场 的 环 境 消 毒 工 作 。 及 时 清 理 奶 牛 粪 便 及 污 水 , 保 持 奶 牛 场 地 的干 燥 清 洁 , 每 月 对 环 境 消 毒 两 次 , 杀 灭 致 病 菌 。 5、 奶 牛 舍 的 地 面 最 好 用 机 制 红 砖 铺 制 而 成 , 水 泥 地 面 不 能 过 于 光 滑 , 以 防 奶 牛 摔倒 , 但 也 不 能 过 于 粗 糙 。 6、 奶 牛 的 运 动 场 地 面 要 排 水 良 好 。 运 动 场 的 地 面 最 好 用 三 七 灰 土 轧 制 而 成 , 呈 现中 间 高 、 四 周 略 低 的 “凸 ”型 , 以 利 渗 水 和 排 水 。 其 次 , 运 动 场 的 地 面 不 要 铺 撒 炉 渣 、生 石 灰 等 垫 料 , 以 防 损 伤 蹄 部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