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FOR 循环语句(计数循环)教学教案设计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 廖裕一、教材分析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它的主要应用方向是让计算机重复做大量相同或相似的事情。这节课是循环语句的第一部分内容,教材只是通过一个应用题引出了循环结构,给出了它的简单语法格式,应用 FOR 循环结构实现了程序和编写,并没有给出其语句的具体执行过程。我认为这样会导致一些学生进行简单模仿,而不是真正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 FOR 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理解循环执行过程,才能在实际应用中游刃有余。因此本部分内容分 2 节课才能够完成,本节课主要讲 FOR 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及其执行过程
2、,下一节课再讲实际应用。二、学生分析我们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对程序的接触不太多,前面的几节只讲了顺序结构和条件语句结构,仅仅是初步了解了流程图的画法,但没有通过实际的编程来上机实践;另外高一学生的会考要求是能够读懂程序而非编制程序(竞赛的除外) ,所以本节上课一定要从简单的实例着手,让学生搞清楚什么情况下要去使用循环结构,怎么样来使用它。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 什么情况下要去使用循环结构。掌握 FOR 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格式。理解并掌握 FOR 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程序中的循环变量
3、、循环条件和循环体。能用 FOR 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学生只有掌握了 FOR 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理解了其执行过程,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心应手。教学重点:1、掌握 FOR 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格式。2、理解 FOR 循环语句具体的执行过程。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怎么样来确定程序中的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及其它具体的执行过程,在突破重难点中我采用了说明法和流程图来进行讲述。教材处理:教材上只有 FOR 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应用,没有讲
4、FOR 循环语句语法的相关说明和执行过程;若直接按教材上的来讲,学生不容易接受,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简单模仿,而不是真正的掌握。我在讲课的过程中是先例子,再通过例子给出 FOR 循环语句的语法结构,改变了以前的先讲语法再讲例子的习惯,2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根据实际,我先用一节课的时间讲 FOR 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执行过程,在下一节课的时候再讲其实际的应用。五、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室(尝试理论课在计算机室上课)六、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我们在前面讲过了怎么样用 QBASIC 语言来编制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语句,下面请大家来看如下的两个例子。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实例:实例:我想用 QBASIC
5、 语言编程打印出 3 个“OK!”放到一列上,想想在前面的学习中是如何来编写这个程序的(顺序结构)?请一位同学口述,完毕后再演示代码:CLSPRINT “OK!”PRINT “OK!”PRINT “OK!”END提出问题:如果我想用 QBASIC 语言编程打印出 1000 个“OK!”放到一列上,怎么办?请同学们思考: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来解决上面的这类问题呢?教师提示:首先观察例子,它的每一行代码是怎么的?教师进一步引导:例子实际上就是让计算机多次做同一件相同的事情;只要我们给定一个循环次数,让计算机重复的来做这其中一条代码不就是就可以了吗? 总结和进入今天要讲授的内容:凡是让计算机要做大量
6、相同或者是相似,下一节课进行讲述的事情时,就可以使用到循环语句结构。循环结构的作用:在一定条件重复执行一条或多条程序代码。QBASIC 语言中,循环语句一般分为计数循环和条件循环,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种,即 FOR 循环语句。2、用 FOR 循环语句给出实例一用 QBASIC 语言编程打印出 3 个“OK!”放到一列上。程序的源代码,并由教师说出其功能以及各部分的名称。3、提出问题:是否可以实现用 QBASIC 语言编程打印出 1000 个“OK!”放到一列上?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程序稍做修改,解决以上问题,让学生对循环结构的功能有感性的认识,引发学习兴趣。4、进一步提出问题:根据刚才的学习,能
7、不能总结出 FOR 循环语句的语句语法格式,师生共同总结出 FOR 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增量)3循环体NEXT 循环变量5、对上面循环结构语法简单的一些说明:一般的情况下 FOR 和 NEXT 必须要成对的出现在程序中。循环变量:由自己定义,但是前后必须保持一致。初值、终值、步长:可以为整数、小数、正数、负数,也可以为变量、数值表达式;只有当步长的值为 1 时,可以省略“STEP 1” 。循环体:实际上就是要执行循环语句相同或者相似部分的代码,可以为一条语句,也可以为多条语句。6上面例子中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结合流程图进行讲述,教学的重点部分
8、)(1)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计算机在运行时遇上了 FOR 语句,它就会找相应的 NEXT 进行对应,构成一个循环语句。把“循环变量=初值” ,即是:X=1。比较:X 是否在初值,终值之间,即:X1,3(?)之间,如果是真就进行第步,否则就进入步。X 是在初值,终值之间:执行循环体语句。运行 NEXT 语句:就是把当前就是 X 的值加上增量再赋予给 X,即:X=X+1。返回到第步现进行比较,这样就构成了循环。退出循环语句,执行 NEXT 后面的语句。(2)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流程图示:7、对程序进行一些变化,让学生在变化当中来灵活掌握循环语句的其它用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内容部分(学生上机实践探究部
9、分,教学难点部分) 。主要设计思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内容的各种情况的变化,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索 FOR 循环语句什么情况下可以循环,循环语句退出循环的条件及其“初值、终值和步长”它们之间的关系。虽然例子多,但由教师把程序下发,4学生进行很小的修改就可以完成。主要内容见附件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进行总结循环语句的各种运行情况,并由老师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和归纳;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要多多注意他们容易出错的地方并加以纠正。8、怎么样计算循环语句的循环次数,我们来看如下的程序可以打印出多少个“OK”呢?CLSFOR X=1.25 TO 99.25 STEP 0.01PRINT “OK!”NEXT X引出如何计
10、算循环语句次数的公式:次数=INT(初值-终值)/步长)+1注意:当次数小于或者是等于 0 时,本循环语句就不可能运行了。七、课堂练习题综合提升练习题:下面的程序运行完毕后可以打印多少个“OK!”?FOR X=1 TO 10 STEP 2X=X+1PRINT “OK!”NEXT X八、课堂小结本堂课主要用了计算机来做相同的事情,我们要掌握循环语句的语法格式及它的各种灵活运用。下一堂课我们将对本堂课进行提升,再给同学们讲怎么样用计算机来做相似的事情,如怎么样求“S= 1+2+3+1000 的和及相应的变化的一些问题” 。九、课外作业及课外探究作业1、作业:P86 页,第 1、2 两个试题。2、课
11、外探究作业一:对于循环变量的值超过终值,你是如何理解的?(结合步长为正,为负两种情况)3、课外探究作业二:循环体被执行的次数由什么决定?4、课外探究作业三 FOR 循环语句中变量的值在循环体中发生变化时你怎么理解?十、课后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引入课题还是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都没有直接讲解,而是通过启发引导、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积极思考,积极探索中掌握新知识、消化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有的老师认为这一堂课讲得简单,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一堂课的重点是放在循环语句什么样情况下
12、才能够使用,它的语法格式和执行过程怎么样,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怎么样灵活变化。下一节课才讲它的相似情况的运行情况(即提升课)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希望同行们批评指出。5附件内容分发给学生:学生上机自主探究学习内容为了探索 FOR 循环语句什么情况下可以循环,循环语句退出循环的条件及其“初值、终值和步长”它们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上机运行如下的程序,并按照要求把相应空的内容填上。运行时请先运行 QBASIC,然后打开“TEST.BAS”程序进行相应的修改并运行即可。1、当“步长0”时,我们来变化“初值”和“终值” 。 (1)当“步长”的值取正数。CLSFOR X=1 TO 3 STEP 1PRINT
13、 “OK!”NEXT XPRINT “X=”;XEND此时运行本程序后,输出了_3_个“OK!” ,输出 X 的值为:_4_。(2)当“步长”的值取负数。CLSFOR X=3 TO 1 STEP 1PRINT “OK!”NEXT XPRINT “X=”;XEND此时运行本程序后,输出了_0_个“OK!” ,输出 X 的值为:_3_。小结:(3)根据上面的(1)和(2)两个程序,您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当“步长0”时,只有“初值”_小于_(填大于或小于) “终值” ,循环语句才能够进行循环。当“步长0”时,只有“循环变量”的值_大于_(填大于或小于)“终值”时,才能够退出循环。2、当“步长“终值”的值。CLSFOR X=3 TO 1 STEP 0PRINT “OK!”NEXT XPRINT “X=”;XEND此时运行本程序后,输出了_0_个“OK!” ,输出 X 的值为:_3_。(2) “初值”“终值”的值,此时循环语句_(不能或能)循环;循环的次数是_次。不能,0当“步长=0”时,如果“初值”0 时, “初值”必须要_“终值” 。小于步长“终值”时不循环。2、循环语句能够进行循环时,退出循环的条件是:步长0 时, “初值”=“终值” , “循环变量”的值应该小于“终值” 。步长=0 时,一般不允许,无论哪种情况均无实际意义。二七年五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