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学生复习如何度过心理高原期 一、心理高原期现象案例一:小美是名高三女生,最近,她总是发现自己看到难题无从起笔,对容易的题目又草率了事,正确率越来越低。看到自己的低迷状态,小美忍不住做出撕考卷、扔笔等过激行为,情绪波动越来越大。小美原本希望通过高考证明实力、展现自我,可现在平庸的成绩令她对自己很失望。她觉得自己无从着手,没有方向,感到很累、很疲倦。案例二:乐乐是一名高三男生,在刚结束的模拟考中,乐乐的英语成绩与上次模拟考成绩几乎相同。乐乐还记得,上次模拟考后,妈妈对他上升了近 10 分的成绩相当满意,甚至高兴地拥抱了他。但是这次考后,妈妈听到成绩,只冷冷说了一句:“怎么和上次一样啊,你好好复
2、习了吗?”妈妈的话让乐乐很伤心,他觉得自己已经到了极限,不能再突破了!案例三:还有一位同学说:“ 复习了很久,感觉掌握的差不多了,可一合上书本就什么都忘了,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二、什么是心理高原期学习者在学习进程中常会遇到这么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高原现象”。由于学习者不了解它的规律,极易产生急躁、焦虑的情绪,结果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必须经过的四个阶段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开始阶段:学习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
3、比较费力,因此一开始速度的提高较慢。2、迅速提高阶段:学习者初步掌握了该知识、技能的重要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并因此受到鼓舞,提高兴趣,树立信心,因而进步很快。3、学习高原期:这时由于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剩下的多是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学习进步速度突然放慢,尽管每天的练习也很用心,但成绩提高不大,有时甚至成绩下降,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 。4、克服高原阶段:当学习者坚持学习不断改进探索方法,克服了学习途径上的困难,掌握新的规律或技巧后,学习成绩又开始逐步上升。可见,学习知识技能,必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提高前进,一般来说要经过以上四个阶段。当进入高原期,你要认真
4、诊断,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就能冲上去到达到另一个台阶,即克服高原现象,取得新的成绩,否则会止步不前。三、心理高原期产生的原因“高原现象” 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每个考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高考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同。具体有以下几种:1、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造成的。高三下学期的学习是相当紧张的,不少学生夜以继日的题海战术,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当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出现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学越糊涂。2、复习的内容和进度与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协调。在高考复习的不同阶段,复习的内容不一样,学习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越是临近复
5、习后期往往需要知识上的综合,要力求把知识融会贯通,这就需要加强分析综合能力的运用。有些学生往往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后一阶段的学习,用过去的习惯性思维去对待后一阶段的复习,结果往往产生不适应。3、做题过多、过乱。有的学生担心自己做的题不够多,因此除了做老师布置的卷子,自己也买了很多的题,结果做的是晕头转向,甚至越做心里越没底,造成复习效率低下。对于这部分学生,要集中精力和时间做老师布置的习题,搞懂搞透老师讲解的东西,并且举一反三,不仅仅局限于会做。四、如何度过心理高原期“高原期”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现象是不以自己的意志而转移的。也就是说,由于外界环境、自身压力以及高考临近等等现实情况的影响,
6、“高原期” 的反映是不可避免的。其实,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所持心态的不同,反映出的高原现象也不完全相同。而同学们一旦进入了“ 高原期” ,也不要惧怕,只要能够合理、有效地调整和掌控好,恢复应该是快速和必然的。下面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克服高原现象的方法。(一) 变换学习方法学习阶段开始所用的方法,到高原期不一定再合理,所以当到了高原期,学习者要尽早探索适应该阶段的学习方法。另外,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暴露出缺点,学生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克服原有缺点。例如,学习数学时,解题方法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的常量代换,套用
7、公式,套题型的方法上,那么进一步解决需要运用空间想象力的问题时就必然有一个不适应的阶段,形成停滞不前,因此学习者此时必须变换学习方法。又如,平时做题时要注意做练习时降低难度,因为考前的模拟题目往往梯度安排不合理,不完全符合高考试卷要求(特别是做选择题时,老是自己感觉答的挺好,等发下试卷错误很多,主要原因是试题梯度安排不合理);系统地做一下前两年高考题,你必然会发现你原来学得还不错,高考很有希望,增强自信心,借此东风顺利地度过“答题高原期”。(二) 提高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差,学习质量不高,更容易产生学习停滞现象。传统的“ 填鸭式” 的训练使许多学生的能力不全面,形成不良的思维定势,影响思维方式的
8、变化与转换,因而要克服高原现象,学习者必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用脑琢磨规律。(三) 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学习班者学到一定程度时,会感受觉到非常疲劳,学习动机会下降许多,这时就需要学习者坚持下去,保持较强的动力系统,遇到困境时,具有攻关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有顽强的意志力,才能克服“高原现象”。(四) 丰富知识。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很容易遇到“高原现象”。知识基础不足的学生在学习上欠债太多,因而克服“高原现象”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丰富自己的各种知识,打下丰富的知识基础。(五) 提高心理素质有些学生在困难前易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而灰心,进而影响学习进步,所以学生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心理品质,如增强
9、意志力和耐挫能力等,以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去克服“高原现象” 。(六)另外,在以下方面也应注意:1、给自己制定休息计划,这比学习计划有时会更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学习需要精力,学习需要大脑供氧充足,如果没有充分的精力和给予大脑足够供氧量,可想而知你的学习状态和效率是不尽人意的。有效果或效果呈现最佳的状态,这首先需要自己的精神状态为最佳。现在大部分高考生都在争分夺秒地抢时间,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正常的休息,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出效果和成绩,其实不然。尝试着调节一下自己的生活,有规律并保持充足的睡眠,反而会更好。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对于主要从事脑力活动的学生来说,体育锻炼更有利于防止和消除疲劳。通过体育锻炼
10、,人体不断分解、消耗原有能量,合成、再生新能量,增强人体各大系统的功能,提高反应灵活性,增强效率和考试效果。2、创造轻松的环境,同时自己要放松心情学会倾诉。因为这是惟一一个快速调节的好办法。可以找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同学去倾诉,而家长要帮助或接受孩子的倾诉,老师用微笑放松孩子们的心情。如果能有这样一个温和、平静的环境,紧张的心情一定是放松和自如的。3、增强信心其实,有些孩子心情不好或情绪急躁有很多是由于偏题、难题发挥不好而影响所致。不要总把眼球锁定在这些偏题和难题上,只要自己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就应该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应该具备了高考的实力。如果能在高考中将自己会的知识正常地发挥好,这就是胜利。而
11、往往这些槽糕的心情完全可以使本应会的知识打折扣,这的确是不值得的。学会辩证地分析一下自己,抓住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优势,用足自己的优势。4、学会恰当地与别人比较人在较大的压力状态下,很容易将负性情绪扩大化,使自己的感受比实际情况糟糕很多,这是很常见的一种认知偏差。因此,越是处在压力状态下,就越需要我们保持冷静。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习惯于与他人比较,而实际上自我之间进行的比较更具价值。因为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存在太多我们不可控制的因素。学会与自己比较,从中发现进步,学会与他人比较,以此明确优势,这对增强信心很有帮助。 总之,要克服“高原期” ,一要加强学习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制定计划明确目标;二要
12、学会劳逸结合文理交替,在某科学不下去时,能够及时“转舵” ;三要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要死记硬背;四要学会调节情绪,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如何摆脱心里高原期我要评论(0) 随着高考日益临近,有些孩子开始抱怨高三复习很枯燥,似乎学不下去了。面对孩子的低落情绪,考生父母首先要保持冷静,告诉孩子不必紧张,这是很多高三生都会面临的问题进入了“心理高原期”。 “心理高原期”是指人的大脑和身体体能到了接近极限的时候,有近乎窒息的感觉,主要表现为:焦虑、烦躁、失眠、记忆力下降、厌学、学习效率降低等。在高三的备考过程中,几乎所有考生都会在某一阶段出现类似的状况:思维反应比以前迟缓了,感觉脑子记不住东西,答题的时
13、候似是而非。尽管自己还是像以前一样努力,但是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倒退。面对孩子的烦躁焦虑,建议考生父母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给予孩子情感慰藉处在“心理高原期”的孩子情绪低落,对父母的话不理不睬,似乎什么都不愿意说。其实,这些孩子很多时候并不是不愿意交流,而是担心说出心里话之后,父母不能够理解和接受。孩子只是想发泄郁闷的情绪而已,并非真的不想学习了。因此,父母可以和孩子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在孩子复习累了的时候,给孩子按摩一下肩颈后背;每天一起散散步,做做适量的运动,既能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还有助于考生睡眠。这些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温暖和父母的支持。另外,多补充富含牛磺酸
14、、赖氨酸、B 族维生素等成分的食品,如海鱼、贝类等也是缓解疲劳和焦虑的好办法。指导孩子科学用脑在长时间的紧张复习中,很多考生在疲劳状态下持续学习,长时间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工作,大脑皮层某些部位处于抑制状态,甚至出现紊乱,已经达不到应有的兴奋点,不能百分之百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这是产生“高原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带来的直接后果往往是学习效率下降、力不从心,本来已经掌握的内容难以在短时间内反映出来,或者面对问题无从下手。因此,考生父母要提醒、指导孩子科学用脑,不要长时间地学习同类性质的知识。考生也要注意合理安排复习内容,不同性质的复习材料交替学习,可以复习完了数学后看一看外语。这样交替用脑,使得大脑能较长时间处于一个适度兴奋的工作状态。帮助孩子调整目标一个人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仍旧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就会产生失败或挫折感。失败的经验会让他在面临新的问题时,感觉无能为力、丧失信心,从而放弃为实现目标而做出尝试和努力,这一现象被称为“习得性无助”。要改变这种“习得性无助”,父母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他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采取小步子原则,将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这些小目标是经过孩子自身的努力,一步一步可以达到的。在小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孩子可以获得成功体验,父母要及时进行表扬和激励,增强孩子的信心。整理 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