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532988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244 大小: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4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4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4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4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法律知识法律知识是江苏省公务员招录考试公共基础科目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在公基中所占的分值一直较高,一般保持在总分的四分之一左右。2006 年省考增加主观题后,分值虽有所下降,但龙头老大的位置依然没有改变。法律部分的内容分布很广,几乎涵盖法理、宪法、行政、经济、民商、刑事等各个领域。虽难度在逐年增加,但万变不离其宗,考试的范围基本都在大纲指定范围之内,主要内容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从历年真题来说,法律命题的呈现规律主要规律是 重心不变、新法必考 。所谓重心不变就是与公务员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一直是考试是重点,每年均占相当比例的分值

2、。所谓新法必考是指新施行的法律一直受命题者的青睐,如 2005 年案例分析中涉及的行政许可法(系 2003 年 8 月 27 日通过,2004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2006 年案例分析中涉及到的治安处罚法(系 2005 年8 月 28 日通过,2006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2007 年选择题中涉及的物权法(2007 年 3 月 16 日通过,200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2008 年案例分析中涉及的劳动合同法(2007 年 6 月29 日通过,200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等等,这也是人事厅指定的法律考试用书和市面上一些相关参考用书,远远跟不上考试形势需要的重要

3、原因。为帮助大家全面掌握法律重要考点,璧尘将根据考试大纲,按重点法条、考点精讲、真题回顾等模块,将法律知识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删繁就简,帮助大家把厚书读薄,把题眼找准,以期能使大家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考试成绩。2008 2007 2006 2005 2004分 类A A B A B C A B C A B C法理 0 1 2 1 2 1 1 2 1 2.4 0.8 22法学基础理论第一节 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一、法的概念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出现的,作为司法机关办案依据的,具有普遍性、明确性和肯定性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首先和主要体现执政者意志并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各种社会规

4、范的总称。第二节 当代中国法的形式一、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的,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二、法律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即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概括性最强的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基本法律宪法 1 1 1 1 1 1 3 1 0 1.6 1.6 1行政法 9 6 7 7 5 5 8 7 2 9.6 9.8 1

5、民商法 7 3 2 2 0 6 11 3 6 1.6 3.2 0刑法 1 0 0 0 0 0 0 0 0 1.6 6.6 5经济法 7 1211 7 3 2 3 7 0 0.8 0.8 0合 计 25 2323 18 11 15 26 20 9 17.622.8 93以外的其他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法律的权力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修改自己制定的法律;另一方面可以对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三、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的目的或其事项范围主要有二:一是为执行法律,对某些行政

6、管理事项作出规定,一般在有关法律中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国务院制定实施细则等,这被称为一般行政的授权立法;二是对宪法第 89条规定的国务院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国务院可以直接制定行政法规,这被称为行政的职权立法。四、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即省级人民政府、经济特区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此外,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决定制定经济特区法规在本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的法规。五、自治法规自治法规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关的法规的通俗称谓,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县级,它们也可

7、以制定法规,即县的自治法规。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它们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其中自治区的自治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和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生效,并由后者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此外,自治区和自治区中较大的市在一般性问题上还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六、规章规章属于行政法律规范,包括两种:一种是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务院直属机构,依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4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章,叫做部门规章,它与地方性法规基本上属于同一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另一种是省级和较大的

8、市级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或本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规章,叫做地方规章,其效力等级低于地方性法规。第三节 立法一、立法概念立法是由特定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二、立法程序 立法程序是有权的国家机关,在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法的活动中,所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一)提出法案在中国现时期,全国人大主席团、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的一个代表团或 30 名以上的代表,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属于全国人大职权范围内的法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常委会组成人员 10 人以上,国务院

9、,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属于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法案。(二)审议法案(三)表决和通过法案全国人大审议的普通法案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宪法的修改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案,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四)公布法在中国,法律由国家主席公布;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后,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宪法修正案由全国人大主席团公布;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大会主席团发布公告予以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

10、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5性法规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经批准后,由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经批准后,分别由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部门规章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地方政府规章由省长或者自治区主席或者市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第四节 法的实施法的实施就是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适用和实现。法的实施包括法的遵守、法的适用和法的执行三个方面。(一)法的适用 法的适用的原则有:公民在法面前一律平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以事实为根据,以法为准绳。(二)法的效

11、力法的效力即各种法的约束力的通称。凡具有法的约束力的事物即具有法的效力。1、法的对象效力法的对象效力,是指法的适用对象有哪些,对什么样的人和组织有效,也称为法对人的效力,这里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所拟制的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法的对象效力所实行的原则大体有四种:其一,属人原则。以人的国籍和组织的国别为标准,本国的人和组织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受本国法的约束,一国的法不适用在该国领域的外国人和组织。其二,属地原则。以地域为标准,一国的法对它管辖地区内的一切人和组织,不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都有同样法的效力。本国人和组织如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的约束。其三,保护原则。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主张不论国籍或

12、地域如何,侵害了哪国利益,就适用哪国法。其四,综合或折衷原则。即以上三种原则的结合而以属地原则为基础的综合性原则。根据这一原则,首先,一国领6域内的人和组织,无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一般适用该国的法;其次,外国人和组织以适用居住国的法为原则,但有关公民义务、婚姻、家庭、继承、特殊犯罪等,仍适用其本国的法;再次,依据国际条约和惯例,享有外交特权的人,则适用其本国的法。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采用这种原则。 中国也实行综合原则。这一原则在对中国公民、组织和对外国人、组织以及无国籍人的适用上,各有确定的内容:第一,中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在国外仍受中国法的保护并履行中国法定义

13、务,同时也遵守所在国的法。当两国法对同一问题规定不一致时,既要维护中国主权,又要尊重他国主权,按国际条约或惯例处理。第二,中国法对外国人的适用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除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或法有另外规定者外,适用中国法。二是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或中国公民、法人犯罪,按中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适用中国刑法规定,但按犯罪地的法不受处罚的除外。2、法的空间效力 法的效力的地域范围即法的空间效力。通常有三种空间效力范围:第一,有的法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即在一国主权所及全部领域有效,包括属于主权范围的全部领陆、领空、领水,也包括该国驻外使馆和在境外航行的飞机

14、或停泊在境外的船舶。第二,有的法在一定区域内有效。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地方性法律、法规仅在一定行政区域有效,如中国有关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一是有的法律、法规虽然是由最高国家立法机关或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但它们本身规定只在某一地区生效,因而也只在该地区发生法的效力。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经济特区的立法就只适用于一定的经济特区。 第三,有的法具有域外效力,如涉及民事、贸易和婚姻家庭的法律。一国法的域外效力范围,由国家之间的条约加以确定,或由法本身明文规定。73、法的时间效力 法的效力的起止时限以及对其实施前的行为有无溯及力,即指法的时间效力。(1)法开始生效的时间,指法从何时起

15、开始发生约束力。(2)法终止生效的时间,指法的废止的时间。法的溯及力,指新法颁布后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可加以适用的效力。关于溯及力的规定大体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从旧原则,即新法没有溯及力。二是从新原则,即新法有溯及力。三是从轻原则,即比较新法与旧法,哪个处理轻些就按哪个法处理。四是从新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溯及既往,但旧法对行为人的处罚较轻时,则从旧法。五是从旧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新法对行为人的处罚较轻时,则从新法。中国现时期主要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在特殊情况下采用溯及既往的原则。宪法部分从历年考题情况来看,宪法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宪法的最高效力、行政区划、特别行政区

16、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历次宪法修正案修正内容等内容。另外与宪法相关联的立法法重点考点在本章一并提及。【重点法条】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8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

17、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意思分解】1、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第 1 条规定了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阶级结构是:(1)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2)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以知识分子为依靠力量之一;(3)以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政治联盟,爱国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第 2、3 条规定了我国的政体(政权组织形

18、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真题回顾】(2006 年江苏真题 B 类)13、我国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一种( A )A 政治联盟 B 经济联盟 C 思想联盟 D 群众组织(2005 年江苏真题 A 类)16、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C )。A 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B 反对“ 三权分立”,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D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2004 年江苏真题 A 类)38、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体系是( C )。A 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B 序言,总

19、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徽、国旗、首都C 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D 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徽、国旗、首都(2004 年江苏真题 A 类)2l、根据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 A )。A 社会主义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民主集中制度 D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2005 年国考真题 A 类)106、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所遵循的原则是( A )A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B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创造性C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

20、积极性D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创造性【重点法条】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10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七条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

21、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第十一条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意思分解】1、第 6 条有以下几层意思:(1)我国基本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22、展。 (2)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里应区分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分配制度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差异。2、对于第 7 条,考生应注意:(1)国有经济与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同义语。 (2)国有经济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3、了解第 8 条第 1、2 款的规定,重点掌握第 3 款:国家对集体经济的政策是“ 鼓励、指导和帮助 ”。4、重点掌握第 11 条:(1)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

23、济基础的政策是:“ 引导、监督和管理 ”。11【重点法条】第九条第一款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第十条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意思分解】以上两个条文关于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的基本

24、规定,应注意:1、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既可以属于公民所有,也可以属于集体所有,但矿藏、水流只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第 9 条第 1 款)。2、关于第 10 条规定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制度,读者可参见土地管理法有关条款。【真题回顾】(2008 年国考真题)102、下列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A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 B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C. 土地全部属于集体所有D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2008 年江苏真题 C 类)28、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ACD )A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12

25、B 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C 农村的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D 国家依法征用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2008 年江西真题)87、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下列自然资源中只能为国家所有的是(C )。A 森林 B 草原 C 水流 D 荒地【重点法条】第三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 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 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第三十一条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

26、法律规定。【意思分解】1、第 30 条关于行政区划的规定,应注意:(1)我国的行政区划并存着三级制与四级制。 (2)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2、宪法第 31 条是我国建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依据,对此,读者务必铭记在心。注意只有全国人大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真题回顾】(2004 年江苏真题 A 类)53、我国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 B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C 国务院以行政法规规定 D 国务院以特别决定规定【重点法条】13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

27、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参见意思分解)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意思分解】1、第 33 条第 1 款意思非常明确,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只须一个条件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籍,特别注意具有中国国籍的未成年人是中国公民。2、第 33 条第 2、

28、3 两款是宪法第二章开篇条款,而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 权利和义务 ”是考试绝对重点,其考查的角度多为让考生判断某一具体权利的法律性质,以及某一具体权利义务的内容。下面综合归纳一下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1)平等权(第 33 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须注意的是 “在法律面前平等“是指在适用法律上的平等。禁止差别对待。(2)政治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第 34 条)。 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第 35 条); 宗教信仰自由(其内容为:有是否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此宗教或彼宗教的自由;有信仰某一教派的自由;有随时信或不信的自由。 )(3)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

29、不受侵犯(第 37 条); 人14格尊严不受侵犯(第 38 条); 住宅安全权(第 39 条); 通信自由(第 40 条)。(4)社会经济权利: 公民财产权(第 13 条); 劳动权(第 42 条); 休息 权(第 43 条); 获得社会物质帮助权(第 45 条)。请注意行使权利的条件: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5)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权(第 46 条); 文化权利(第 47 条)。它包括:从事科学研究的权利;文艺创作的权利;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6)监督权(第 41 条): 批评、建议权; 控告、检举权; 申诉权。3、请注意劳动权与受教育权具有双重性,它们同时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真题

30、回顾】(2006 年江苏真题 C 类)11、些用人单位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这种行为侵犯了农民工的( B )A 人身权利 B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C 劳动权利 D 劳动安全和卫生保护权利(2004 年江苏真题 B 类)7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可以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是( ACD )。A 公民在年老时 B 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C 公民在疾病时 D 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2005 年国考真题 A 类)96、在我国, “公民” 一 词的含义是指(B )。A 年 满 18 周岁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B 具有我国国籍的人C 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D 出生在我国的人(2007 年国考真题)98、我国宪法规定了公

31、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关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表迷,不正确的是(C )。A国家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实行男女同工同酬15B年满 18 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不包括公民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时的物质帮助权D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重点法条】第五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一 )修改 宪法;(二 )监 督宪法的 实施;(三 )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32、;(四 )选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五 )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六 )选举 中央军 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 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七 )选举 最高人民法院院 长;(八 )选举 最高人民 检察院检察长;(九 )审查 和批准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十 )审查 和批准国家的 预算和预算 执行情况的报告;(十一 )改变或者撤 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十二 )批准省、自治区和直

33、辖市的建置;(十三 )决定特别 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十四 )决定战争和和平的 问题;(十五 )应当由最高国家 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 职权。【意思分解】161、有关全国人大的知识点,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第 58 条);(2)全国人大代表的推迟选举问题(第 60 条第 2 款);(3)全国人大会议临时召集的情形(第 61 条);2、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 ”是各类考试宪 法部分的出题重点,而国家各机构的职权范围及其组织程序更是每年必考内容。第 62 条规定了全国人大的职权范围。现解读如下:(1)第( 一)(三)项是立法权;(2)第( 四)(八)项是人事权,请读者注

34、意以下几点: 与第 63 条规定的全国人大罢免权的一致性;注意哪 5 类领导人员是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的;哪些领导人员是依他人提名而由全国人大决定的; 军事法院的院长、最高法院及最高检察院的其他人员的决定权属全国人大常委会(参见第 67条第( 十一 )、(十二) 项)。(3)第( 九)(十四)项是行政权,其中应 注意的是第(十一)( 十三项 ): 第(十一) 项,请注意“改变或撤销”5 个字,并比较第 67 条第(七)、( 八)两项的规定,切勿混淆。 第(十二) 项,请与第 89 条第(十五)项比较记忆。【真题回顾】(2006 年江苏真题 B 类)3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不包括( B C )

35、。A 立法权 B 司法权 C 执法权 D 监督权(2005 年江苏真题 B 类)23、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是( D )。A 国务院副总理 B 中央军委副主席 C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2008 年江西真题)85、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职权由( B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C 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行使17D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行使【重点法条】第六十四条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

3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意思分解】1、重点掌握宪法修改的特殊规则。2、识记法律及其他议案的多数表决规则。【真题回顾】(2008 年江苏真题 A 类)9、根据宪法规定,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是( C )。A 国务院 B 全国政协 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法条】第六十五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有权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意

37、思分解】有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知识点,应掌握:1、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四类人员组成(第 1 款),委员长会议由三类人组成(第 68 条第 2 款)。2、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的关系:18(1)全国人大选举、罢免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第 3 款);(2)前者向后者负责并报告工作(第 69 条);(3)二者每届任期相同(第 66 条第 1 款)。3、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任职资格限制(第 4 款)与连续任职限制(第 66 条第 2 款)。4、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调查委员会与人大常委会的关系(第 70、71 条)。5、第 67 条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各项职权,其地位非常重要:(1)第( 一)、(四)项是宪法和

38、法律的解释权 ,都是独有的;(2)第( 二)、(三)两项是立法权,请注意其范 围;(3)第( 六)项、第(七)项和第(八) 项是监督权,对后两项内容应予高度重视;(4)第( 九)(十三)项是人事权,注意与第 62 条相关内容的比较;(5)第( 五)项、第(十四)(二十) 项是重大事务决定权,其中第( 二十 )项比较重要,请比较第 89 条第(十六)项的内容。【不要混淆】1、全国人大与人大常委会都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但修改宪法权专属于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可以解释宪法。2、人大常委会有权修改、补充基本法律和解释法律。3、注意第 67 条第(十一)与(十二)项之区别。4、第 65 条第 4 款禁止全

39、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担任的三类职务是指任何级别的职务,而不仅仅指中央国家机关职务。5、第 66 条第 2 款连续任职不超过两届的人员不包括秘书长和委员。【真题回顾】(2005 年国考真题 B 类)110、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有权决定的人选不包括( D )A 秘书长 B 审计长 C 财政部长 D 国务委员(2005 年国考真题 B 类)109、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下列行为构成19违法的是( B )。A全国人大常委会撤销某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单行条例B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C全国人大改变其常委会批准的自治条例D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

40、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重点法条】第七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分别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意思分解】限于篇幅 73-75 条没有一一列出。全国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委员享有下列权利:提起议案权(第 72 条);提起质询案权(第 73 条);人身特别保护权(第 74 条);言论免责权(第75 条)。【真题回顾】(2006 年国考真题 B 类)105、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人身特别保护权的人大代表包括( D )。A各级人大代表 B全国人大代表C省级以上人大代表 D县级以上人大代表

41、【重点法条】第八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第八十九条 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一 )根据 宪法和法律, 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 规,发布决定和命令;(二 )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三 )规 定各部和各委 员会的任务和 职责,统一领导各部和20各委员会的工作,并且领导不属于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全国性的行政工作;(四 )统 一领导全国地方各 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五 )编 制和执行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和国家预算;(六 )领导 和

42、管理 经济工作和城乡建 设;(七 )领导 和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八 )领导 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九 )管理 对外事 务,同外国缔结条约 和协定;(十 )领导 和管理国防建 设事业;(十一 )领导和管理民族事 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 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十二 )保护华侨 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 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十三 )改变或者撤 销各部、各委员会 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十四 )改变或者撤 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十五 )批准省、自治区、直 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43、的建置和区域划分;(十六 )依照法律 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 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十七 )审定行政机构的 编制,依照法律 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人员;(十八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的其他职权。【意思分解】有关国务院的规定是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 中的考试重点,应予重视。1、了解国务院的性质与法律地位(第 85 条)。2、国务院由七类人组成(第 86 条),其中“各部部长” 包括了央行行长。这七类人也正是国务院全体会议的全体成员(第 88 条)。213、国务院常务会议由四类人组成,即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秘书长(第 88 条第 2 款),前三

44、类人有连续任职限制,而秘书长没有连任限制(第 87 条第 2 款)。4、重点掌握第 89 条国务院的各项职权,尤其是第(十三)(十六)项。5、国务院实行首长负责制(第 86 条第 2 款、第 90 条)。6、注意审计机关在谁的领导下行使审计监督权(国务院总理)。【真题回顾】(2008 年国考真题)97、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主体,限于(A)。A国务院B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C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D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及较大市的人民政府(2005 年国考真题 A 类)100、按照我国现行宪法规定,有权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 D )A 全国人大常委会 B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C 国务

45、院各部、委 D 国务院大家对比一下 2005 年和 2008 年的两道真题!(2005 年国考真题 A 类)112、现行宪法规定,国务院对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有权(C)。A 改变 B 发回 C 改变或者撤销 D 撤销【重点法条】第九十五条 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由法律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根据宪法第三章第五节、第六节规定的基本原则由法律规定。22第九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46、。第九十七条 省、直 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法律规定。第九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第一百零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省长和副省长、市长和副市长、县长和副县长、区长和副区长、乡长和副乡长、镇长和副镇长。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出或者罢免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第一百零七条 县级

47、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发布决定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省、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意思分解】宪法第三章第五节是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第 96 条的第 2 款,即乡级人大不设常务委员会;2、第 97 条,应记住直接选举的适用范围(县级以

48、下含县级直接选举,县级以上不含县级间接选举);3、第 98 条,是宪法修正案第 11 条的内容,前文已有表述;23【真题回顾】(2008 年国考真题)101、下列人员中,通常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是(D )。A局长、厅长、委员会主任B副局长、副厅长、委员会副主任C人民法院副院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D副省长、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2004 年江苏真题 B 类)36、我国宪法规定,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的主体是( B )。A 国务院 B 省、直辖市人民政府C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D 县级人民政府(2008 年江苏真题 C 类)9、根据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49、大会代表每届任期是( C )。A 1 年 B 3 年 C 5 年 D 10 年【重点法条】第一百一十二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第一百一十三条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也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第一百一十四条 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意思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宪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详细分解评述。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242、民族自治机关指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行使同级一般行政区域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和同时行使自治权的国家机关,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第 112 条)。为保证国家司法制度的统一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不是民族自治机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