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诗六首名师导航内容感知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是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心绪趋于平静,吟诗学佛,创作的写景抒情的绝句,为人称誉。黄庭坚的登快阁是宋神宗元丰五年,作者在江西太和县任知县时所作。快阁是当地名胜。 “江山广远,景物清华” ,令登临者心旷神怡,故名“快阁” 。书愤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而作此诗。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一诗,首段赞颂南京形胜;中段发怀古幽思,感叹建都于此的六朝之覆亡;末段颂扬明之初兴,讽喻之意,蕴而不露。赵翼的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并
2、称“乾隆三大家” 。 论诗主张与袁枚相近,重视“性灵” ,主张创新,反对模拟古人。诗风清晰明畅,对仗工整,有时喜发议论。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是林则徐遭谗革职,被发配到新疆伊犁,在西安与妻子离别时所吟,却不见叹息的悲鸣。首联以自谦自慰的口吻,道出所遭遇的不幸,语冷带嘲。颔联直抒胸臆,表达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颈联表面上是感恩之言,实际是对道光帝反复无常的讽刺。尾联以戏语劝慰妻子,诙谐之中带有难以掩饰的苦涩。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畦(q)排闼(t)衰鬓(bn)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排闼:“排”是“推、推开”之意;“闼”是“门、小门” 。排闼,推开门。葱葱:草木
3、苍翠茂盛的样子。如“郁郁葱葱” “松柏葱葱” 。谪居: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 “谪居”是被贬谪后住在某个地方。2.相关成语乘风破浪: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地向前发展。四海为家:指天下一统,四海之广,犹如一家。现在指志在四方,不留恋乡土和个人的小天地。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3.近义词形式形势都是名词。形式:指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如“组织形式” “艺术形式” 。形势:指地势(多指从军事角度看) ,如“险要地势” 。也指事物发展的状况,如“国际形势” “客观形势”等。苍茫苍莽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如“苍茫大地” “暮色苍茫”等。苍莽:多
4、用于书面语,意同“苍茫” 。四、文学常识王安石(10211086) ,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他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列宁曾称他为“中国 11 世纪时的改革家”。他在散文、诗歌、词方面都有成就。代表作有游褒禅山记 答司马谏议书 泊船瓜洲 书湖阴先生壁 桂枝香金陵怀古等。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出生于诗书之家,纵览六艺,博学多闻,治平年间中进士。黄庭坚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代表作有再作答徐天隐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等。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
5、人。有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对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代表作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书愤 钗头凤 示儿等。高启(13361374) ,本诗作于明洪武二年(1369),时作者应诏入京修元史 。诗首段赞颂南京形胜;中段发怀古幽思,感叹建都于此的六朝之覆亡;末段颂扬明之初兴,讽喻之意,蕴而不露。赵翼(17271814) ,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其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并称“乾隆三大家” 。论诗重视“性灵” ,主
6、张创新,反对模拟古人。认为诗总是一代一代向前发展的,先后相承,各有“真本领” 。对于冲击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起了积极作用。诗风清晰明畅,对仗工整。著有瓯北诗钞 瓯北诗话及史学著作廿二史札记 皇朝武功纪盛等。林则徐(17851850) ,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谥号文忠。福建侯官人,清嘉庆进士。1838 年 12 月底,被清道光帝派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林则徐与英美鸦片贩子进行了坚决斗争,迫使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及外国烟贩缴出鸦片共 237 多万斤,并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著有云左山房文钞 云左山房诗钞 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等著作。所遗奏稿、日记、公牍、
7、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五、名篇名句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2.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5.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剖析:“茅檐”代指庭院,可见主人屋舍的简朴,然而主人非常爱干净,人又非常勤快,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静”就是“净” ,连青苔都扫得一干二净,别的不必说,该是多么整洁。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各种各色,一畦一畦的,整整齐
8、齐,万紫千红,都是主人亲手栽培的。诗人称赞主人,他是多么富有生活情趣,用自己的双手把整个庭院摆弄得干干净净,美不胜收。2.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剖析:登快阁的颈联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俞伯牙月夜崖下为钟子期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传说。另一个是阮籍“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待,表示轻蔑;嵇康造访,乃见青眼,以示爱重”的故事。这两个典故是作者遭遇和心迹的表示,但和前面的景物有什么内在联系呢?俞伯牙当时为钟子期弹奏的是高山流水 ,这个故事是作者从前面的“千山”和“澄江”景色以及自己心中所思,很自然地联想到一起的;至于阮籍的事迹,那是作者在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个故事的基础上,自顾影怜,对
9、“知己”产生了感叹:自己没有知己,就只得像阮籍那样与美酒做伴了。在颈联两个典故的引用中,前者表露出才艺在身、知音难觅的惆怅,后者体现了作者实质上孤傲不羁的性格。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剖析:这是陆游书愤诗的尾联,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千载谁堪伯仲间” ,一个反问句即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而生出的难言的悲哀。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体现了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4.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剖析:钟山,一名紫金山,在南京市中山门外。这两句说沿江的山势都是向东的,只有钟山由东向西,好像逆江流而上。意思是人应该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
10、勇前进,在政治上要舒展抱负。 “欲破巨浪乘长风”用南 史宗 悫传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之语。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剖析:这联佳句是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的颔联。意思是,全心全意追求国家的利益,不会因为个人安危逃避责任。诗人气概昂扬,明确表示:纵是被贬遣戍,只要对国家有利,不论生死,也要去干;岂能因为个人祸福而避后趋前。此时此境诗人深怀忧民之心、忠君之意,难忘报国之情。二、重点语段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剖析:“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
11、声。 ”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楼船”二句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之浩荡诗才。 “楼船”与“夜雪” 、 “铁马”与“秋风” ,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 。皇帝要杀他,他
12、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亮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 ,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 。千载而下,有谁可与之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回看整首诗歌,但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2.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
13、横。剖析:前一联是登快阁的颔联,写出了季节和周围环境:群山上树叶飘落,天空则因秋高而显得辽阔远大。江水也更显清澈,在傍晚月光的辉映之下,江水犹如一道白练。这是一幅高华明净的秋江暮景图。这句可与杜甫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及柳宗元的名句“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明”相媲美。虽是写景,却能见出诗人坦荡开阔的胸襟怀抱。颈联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俞伯牙月夜崖下为钟子期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传说,另一个是阮籍“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待,表示轻蔑;嵇康造访,乃见青眼,以示爱重”的故事。这两个典故是作者遭遇和心迹的表示:俞伯牙当时为钟子期弹奏的是高山流水 ,这个故事使“千山”和“澄江
14、”景色以及自己心中所思,很自然地联想到一起;至于阮籍的事迹,那是作者在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个故事基础上,自顾影怜,对“知己”产生了感叹。在颈联两个典故的引用中,前者表露出才艺在身、知音难觅的惆怅,后者体现了作者实质上孤傲不羁的性格。结构图解主旨探讨关于这六首诗的主旨有如下表述:书湖阴先生壁写的是湖阴先生的住宅,却寄托了诗人罢相后对世事的淡泊心情及对湖阴先生隐居生活的艳羡之意。登快阁表露出作者才艺在身、知音难觅的惆怅和孤傲不羁的性格。作者已经厌恶了官场上的权术,同时也能感觉到作者那“无人堪与我为友”的高傲。书愤表明了作者的理想,他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火热的战斗生活。另外也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15、、年华虚度的满腔激愤。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一文,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的伟绩,从此四海一家,不再起干戈。本文与其说是对现实的歌颂,毋宁说是对国家的期望。居安思危,新建起来的明朝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呢?作者从历史的教训中而生忧患。论诗强调各个历史时代都有杰出的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发展进化的文学观点。诗人运用具体的事实和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文章的立意、诗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文,诗人深怀忧民之心,表达了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全心全意追求国家的利益,不会因为个人安危逃避责任。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怀。我的观点:_审美鉴赏异曲同工
16、,爱国情浓陆游在书愤中有“中原北望气如山”一句, “气”指什么?指报国之气。起句紧扣主题,言简意赅。全诗纵横恣肆,峰回路转,极尽铺张,全在表现这一内涵。结尾二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即便千年过去,自己的爱国之情也并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衰减,反而愈加强烈,点明了全诗意气流荡的情思诗旨,全面地反映了陆游的性格。至此,我们自然地体会出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体会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愿望。整首诗充满爱国激情。此时此境诗人深怀忧民之心、忠君之意,难忘报国。这时的陆游“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
17、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并对腐朽无能、苟安求和的统治当局发出了愤怒的谴责。无独有偶。1842 年,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在西安与家人告别时,做了题为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课本节选的是第二首。从全诗来看,应该说这是一首讽刺诗,或者是自嘲诗。所讽、所嘲,应该是当时腐败透顶而又昏聩糊涂的清王朝。烟毒泛滥,国将不国,幸亏有林则徐这样的志士仁人挺身而出,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承担起禁烟这一重责大任。眼看大功就要告成,却因定海一失,内部的打击接踵而至。皇帝虎头蛇尾,从慰勉一变而为斥责,接着是罢官、充军。林则徐虽不以个人的是非荣辱为意,但是眼看大局糜烂,能不痛心!他虽想挽狂澜于既倒,但
18、是别人不许他插手,他又有什么办法!“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联佳句是第二首的第二联。诗人气概昂扬,发出了他内心的表白:纵是被贬遣戍,只要是对国家民族有利的事,虽为之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绝不会为了个人的得失趋福避祸。作者以身许国的高尚情操,使人感动。这两句诗既是作者自己的座右铭,也成为长期激励后人的名句、格言,与陆游的书愤有异曲同工之妙。壮哉!大哉!陆游、林则徐这些爱国英雄们,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问题探究自古至今,在写作中常常出现化用的现象,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应怎样看待古诗词中的化用呢?导思: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后面两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从大处落笔,写湖阴先生的居
19、处环境:一带流水护卫着田地,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两座山峰面对着房屋,仿佛要推开门,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这两句写得好却并非完全出自诗人的独创,而是摹仿五代沈彬的诗“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而成。古为今用,用得好,会妙笔生花。探究:第一步,在品读选文书湖阴先生壁的基础上,收集整理自古至今人们写作中的这种化用现象。第二步,把收集到的有关化用现象的文字分类整理,大家交流收集到的相关信息。第三步,调动积累,资源共享,然后进行问题的交流和探讨。第四步,把收集到的有关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整理,并将化用后的文字与原文对照,区分孰优孰劣。第五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有所借鉴”或“有所化用”的现象,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小论文,请大胆阐释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