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5 课杜甫诗四首本课话题惜时一、从课本中积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仰望,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而下,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雄浑、寥廓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使人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悠。联想到自己年华已逝,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我们从这里感受到了诗人面对奔逝江水所发出的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慨叹。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吧,不要等年华逝去时发出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喟叹。二、从自然中积累流水淙淙,不过于招摇,也不消沉。只在那静静地流淌。流向远方,一去不返。流年似水,似水流年。淙淙中,带走了你青丝的乌黑。
2、三、从历史中积累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按他在世时间算,平均三天半就发明创造了一样东西。伟大的陈景润为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常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研究。经过他多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巨大的硕果,夺取了数学界的桂冠。爱迪生珍惜时间,成就他“发明大王”的称号;陈景润分秒必争,奠定其在数学界不可撼动的地位。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某人的富有而多给时间,也不会因为某人的贫穷而少给时间,关键在于你如何把握、珍惜时间。四、从名言中积累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2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
3、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5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秒钟虽然不长,却构成永恒长河中的伟大时代。弗莱彻一、作者简介伟大的人民诗人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2称“李杜” 。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两次会见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安史之乱爆发后,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至德二年,授官左拾遗。不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因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唐代宗大历五年,诗人病
4、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杜甫最高的政治追求,关心社会,忧心人民疾苦是他最大的抱负,所以被后世尊为“伟大的人民诗人” 。他以诗记述了安史之乱的横断面,杜诗因而被称“史诗” 。作品:代表作蜀相 客至 春夜喜雨 绝句二首 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 天末怀李白 月夜忆舍弟 兵车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月夜旅夜书怀 三吏 三别等。二、背景回放1 兵车行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穷兵黩武,对边疆少数民族发动频繁进攻。天宝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天宝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
5、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由于这两次战争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在历史上实属罕见!兵车行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这种社会现实。2 登岳阳楼这首五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他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涵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3 登高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
6、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成都草堂,买舟东下。他因病魔缠身,在夔州住了三个年头。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有一天,56 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4 旅夜书怀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人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渝州(今重庆市)3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
7、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这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三、相关知识近 体 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它出现在唐代,因此唐人把新出现的诗体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主要指汉魏六朝)的各种诗体称为古体诗,用以区别两种诗体的不同。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每句没有固定的字数,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近体诗则与之相反,有十分严格的格律。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按字数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律 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有严格的格律。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每首八句。按字数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简称五律、七律。
8、此外,还有排律,又称长律、长歌。律诗的声韵规定,不论五律、七律或排律,都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领韵通押。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即二、四、六、八句押韵。第一句是否押韵是自由的。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相反,七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同时,律诗平仄声的排列也有严格规定,还要求对仗。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必须对仗。对仗就是对偶,就是上下两句同一位置上词性相对。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车辚辚(ln) (2)戍边(sh) (3)荆杞(q)(4)陇亩(ln) (5)声啾啾(ji) (6)东南坼(ch)(7)涕泗(t s) (8)渚清(zh)
9、 (9)霜鬓(b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干Error! (2)恶Error!2语境辨析法(3)去年年底连降暴雪,为确保车辆和行(xng)人的通行安全,行(hng)伍出身的他每天凌晨 3:00 就从花园新村家里出发,步行 1 个小时赶到工作岗位,带领班组成员全天奋战在铲雪第一线,路通了,他的心也畅了。4(4)没想到应(yn)届毕业的他在酒桌上还挺会应(yn)酬。二、词语解释(1)耶娘妻子走相送妻子:妻子和儿女 相:动作偏指一方,指代征人(2)哭声直上干云霄干:冲 云霄:高空(3)行人但云点行频点行:征调。古时按照户籍名册抽调壮丁,强征服役(4)禾生陇亩无东西无东西:不分东西。指行列不整
10、齐(5)况复秦兵耐苦战 况复:更何况(6)长者虽有问长者:即上文“道旁过者” ,这里是行人对杜甫的敬称(7)役夫敢申恨役夫:行役之人。这里是“行人”的自称(8)生女犹得嫁比邻 比邻:近邻(9)新鬼烦冤旧鬼哭 烦冤:烦躁愤懑(10)吴楚东南坼 坼:裂开(11)亲朋无一字 字:指书信(12)凭轩涕泗流涕:眼泪 泗:鼻涕(13)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14)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形容树叶飘落的声音(15)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旅居在外。这里指流落他乡(16)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失意颓丧。这里指衰老多病,志向不得实现(17)危樯独夜舟危樯:高高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18)官
11、应老病休 老病休:年老多病休官(19)飘飘何所似 飘飘:漂泊不定,居无定所三、名句默写(1)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2)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5(3)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5)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8)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10)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1 兵车行诗歌通过征夫出征、家人送别的凄惨场面和诗人与征夫的对话,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唐代长期的拓边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
12、深切同情和对国事的深深忧虑。2 登岳阳楼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登上岳阳楼,面对洞庭湖水产生的万千感慨。诗中饱含着诗人对穷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慨叹,对终生壮志未酬的激愤与哀怨,对国家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3 登高诗人通过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抒发了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落异乡的身世之感及感时伤世、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4 旅夜书怀旅途之夜作者面对旅途之景,以沙鸥自况,抒发了自己失去依托、漂泊无定的孤独愤慨之情。作者写小舟,写沙鸥都是为了写自己,小舟的命运正是诗人命运的写照,漂泊无依的沙鸥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1 兵车行兵车行Error!2 登岳阳楼登岳阳楼Error!Err
13、or!63 登高登高Error! Error!4 旅夜书怀旅夜书怀Error!Error!篇目一 兵车行1诗歌开篇就呈现出悲惨的送别场面,它是如何描写出来的?答: 参考答案:从视觉(如车、马、行人、尘埃)、听觉(如辚辚、萧萧、哭)以及动作(如“牵衣顿足”)等方面,给读者强烈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揭露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2分析“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的含意。答: 参考答案:诗中的孩子刚刚十五,就被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被迫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戍边服役,连里正也心中不忍,替他束发。白发归来,还没安稳几天,又被征
14、到前线。诗人通过这一个役夫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政策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篇目二 登岳阳楼3人们历来非常推崇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 “浮”二字,为什么?答: 参考答案:“坼” ,裂开;“浮” ,漂浮荡漾。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漂浮在湖水上面,缓缓行动,景象何等宏丽!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图画。4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答: 参考答案: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
15、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5尾联写出什么社会现实?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 参考答案:在尾联中,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由个人的悲苦转而想到国家的衰颓,体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篇目三 登高6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包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 参考答案:前四句所绘的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猿猴长啸之声,使人顿生悲情。接着远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落叶,近观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油
16、然而生,尤其是“无边” “不尽” ,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了无处不含悲秋之意。7诗人老病孤愁之感怎样与忧国伤时的博大情怀紧密结合在一起?答: 参考答案:作者把老病孤愁之感、潦倒不堪之景与国事艰难联系在一起,构成因果关系:因时世艰难,导致诗人潦倒不堪;因无力匡时济世,使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更加强烈,无法排遣。诗人不是咀嚼个人的愁绪苦闷,而是把它与忧国伤时的博大情怀紧密结合在一起。篇目四 旅夜书怀8诗歌的三、四两句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们好在何处。答: 参考答案:这两句好在写景雄浑阔大,更能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同时,它道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新光更替、无
17、尽无休”的哲理。9诗歌的五、六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述了什么内容?答: 8参考答案:这两句是反语。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实施,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诗人的休官也主要不是因为老与病,而是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兵 车 行Error!辚辚:形容车声。萧萧:形容马叫声。行人:出征之人。即后面所说的“役夫” 。Error!Error!妻子:妻子和儿女。相:指代征人。尘埃:尘土。咸阳桥:即便桥。汉武帝时所建,唐代称咸阳桥。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内。Error!Error!干:冲。云霄:高空。Error!Error!道旁过者:这里系
18、诗人自指。云:说。点行:征调。古时按照户籍名册抽调壮丁,强征服役。 Error!Error!或:不定代词,相当于“有的” 。防河:在黄河西面驻防。当时吐蕃多次侵扰黄河以西地区,唐王朝每年秋季都要在这里集结大批军队,防御吐蕃的进攻。便:就。营田:即屯田,利用士兵和农民垦荒以取得军队的给养或税粮。Error!里正:里长。唐制,百户为一里,设里正一人。与裹头:即“与之裹头” 。之,指代年小不会裹头的征人。裹头,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表示已经是成年人。戍边:防守边地。Error!Error!边庭:边疆。武皇:原指汉武帝,但此处借指唐玄宗。唐代诗人喜用汉代皇帝隐指唐代皇帝,如白居易长恨歌第一句“汉皇重色思
19、倾国”中的“汉皇”便是指唐玄宗。Error!Error!汉家:汉朝。这里借指唐朝。山东:崤山或华山以东。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外,统称山东。唐时山东分七道,共二百一十七州,此处取其整数。落:村落,人们聚居的地方。荆杞:荆棘、枸杞,均为带钩刺的灌木。Error!Error!陇亩:田地。陇,通“垄” ,田埂。无东西:不分东西。指行列不整齐。Error!Error!况复:更何况。秦兵:指征调的陕西一带的兵丁。9Error!Error!Error!Error!长者:即上文“道旁过者” ,这是“行人”对他的敬称。役夫:行役之人,这是“行人”的自称。敢:“岂敢”的省文,怎么敢。申:诉说。关西:函谷关以西。
20、“关西卒”指前句的“秦兵” 。县官:官府。Error!Error!Error!信知:确实知道。此处意译。恶:坏。与“好”相对。比邻:近邻。Error!Error!Error!青海头:青海湖湖边。青海,即今青海省境内的青海湖。唐开国后经常在这里与吐蕃交战。烦冤:烦躁愤懑。啾啾(ji ji):象声词,形容凄厉的哭叫声。 登岳阳楼Error!岳阳楼:岳阳城的西门楼。在巴陵县(今湖南省岳阳县)西城上。开元年间张说所建,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Error!Error!坼(ch):裂开,这里引申为划分。乾坤日夜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 ”乾坤,指天地。Error!Erro
21、r!无一字:音讯全无。字,指书信。老病有孤舟:杜甫最后三年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所以这样说。Error!Error!戎马关山北:指北部边防吃紧。大历三年秋,吐蕃以十万人进攻灵州(今宁夏灵武一带),以两万人进攻邠州(今陕西彬县一带),京师一度戒严。戎马,军马,借指战事。轩:栏杆。涕泗(s): 眼泪和鼻涕。登 高Error!Error!渚(zh):水中间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盘旋。Error!Error!落木:落叶。萧萧:形容树叶飘落的声音。Error!Error!万里:形容离乡之远。指作者到处漂泊,居无定所。百年:一生。这里指晚年。Error!Error!10艰难:
22、兼指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苦恨:深为憾恨。苦,甚,极。繁霜鬓:像浓霜一样白的鬓发。潦倒:失意颓丧。这里指衰老多病,志向不得实现。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患肺病而戒酒。旅夜书怀Error!Error!危樯:高高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Error!Error!平野:原野。阔:开阔,广阔。Error!Error!名岂文章著:名,名声。岂,哪里,怎么。著,显扬。这一句和下一句都是反其意而写的。官应(yn)老病休:杜甫罢官实因上书救房琯(gun)触怒唐肃宗而被罢官。 房琯(697763),曾任宰相,后因兵败被贬。应,认为是,是。Error!Error!飘飘:漂泊不定,居无定所的。1 兵车行
23、(1)烘托渲染开头的送别场面,浓墨描绘令人触目惊心。结尾的白骨、鬼哭,阴森可怕。尤其以人哭始、鬼哭终,遥相呼应,巧妙地联系起来。这些描绘,有助于烘托凄凉的艺术氛围,加深对统治阶级的怨恨之情绪的表达。(2)前呼后应前有“道旁过者问行人” ,后有“长者虽有问” ;前有“君不闻” ,后有“君不见” ;前有“开边意未已” ,后有“未休关西卒” ;前有“千村万落生荆杞” ,后有“租税从何出” ;前有“边庭流血成海水” ,后有“新鬼烦冤旧鬼哭” ,这些前呼后应之处,充分显示出作者构思的缜密。(3)语言错落有致在语言上,三、五、七言杂用(以七言为主)。为了表现“行人”的感情,采用了杂言体。诗中表达感情的深沉
24、哀怨时,用七言句,使节奏比较舒缓;当感情强烈激愤时,用三、五言句,使节奏显得急促。这样错杂运用,就使诗歌的音节与感情节奏相一致。2 登岳阳楼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使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11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 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被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3 登高一是对仗工整,音调铿锵。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八个诗句,两两相对,非常自然、工整。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
25、给人一种神清目爽的对称美,此外,这种结构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同时诗中所用词语,声调和谐,韵律流畅,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如三、四两句。二是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而又相互照应。作品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而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沙、渚)。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起“苦恨” ,因“多病”而造成“停杯” ,在诗的内容上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
26、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却一气呵成,形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4 旅夜书怀(1)寓情于景前两联写景,诗眼在“独”字上,其余属烘托。舟泊于岸,所以首句写岸,次句写舟。称“独舟”者,仅此一舟之谓也;“夜” ,用于点明泊舟时间。这两句勾画了这样一个情景: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船,桅杆高耸;岸上只见小草,不见人家,简直冷寂得很。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这难免使诗人感到,在这样的境遇中,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它的命运简直可以听凭大自然的摆布;而江水的奔流更使他联
27、想到时光的迅速消逝(2)直抒胸臆作者直接表达感情主要体现在颈联两句中。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考点对接 鉴赏诗眼兵车行中的“点行频”和旅夜书怀中的“独” ,都是体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语,也是诗歌的“诗眼” 。鉴赏诗歌的“诗眼”类题目的考查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目中考查频12率较高的一种题型,也是我们学习诗歌时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所谓“诗眼” ,是指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有时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句子,是一首诗词的主
28、旨所在。诗眼或为一字,或为一词,或为一句。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 “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表现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找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诗的中心。二是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阅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归至武阳渡作 刘克庄夹岸盲风扫楝 花,高城已近被云遮。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注 此诗写的是诗人将抵家时的一个情景。楝(lin):落叶乔木。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 解析:在分析诗词诗眼的时候,首先紧扣作品的主旨、情感等
29、进行思考和斟酌,这首诗中的“盲” “扫” “遮” “留取” “认”等词语,用得很生动传神,但是最能表现主旨的关键词只能是“归”字。因为, “归”字不仅写出抒情主人公特定的身份处境,更直接表达了他的思归之情,并且诗中所写景物都是围绕“归”字展开,可谓一字统摄全篇。找到诗眼,然后结合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作答。参考答案:“归”字是诗眼。夹岸、楝花、高城、乌云、西塔等物象,都是归人眼中所见,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思归之情, “归”字统领全诗。把握诗歌“诗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抓住关键词找“诗眼”(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30、关”中“怨”字使用拟人手法,既是羌笛所吹13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的心境,写出了边塞将士对生活艰苦而朝廷又极不关心的不满。例中的动词即是我们所说的“诗眼” ,抓住了它们也就把握住了整句乃至整首诗的主旨。(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在诗歌鉴赏中,这些修饰语也是被关注的重点对象。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一个“孤”字,写出了环境之孤苦,由此可知人之孤苦,可达人心。2把握重点句找“诗眼”有些诗歌,除了重点词语外,对某一句的理解也很利于把握全诗的主旨。例如:杜甫客至中“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一联两句引出了客至,同时将诗人闲居的生活境况及寂寞之中的惊喜之情形象地表现出来,应该是把
31、握全诗主旨的重点句,即“诗眼” 。3注意确认诗歌体裁,从而把握“诗眼”一般地说,五言诗一般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归” “下” 。另外,近体诗中,绝句类诗的“诗眼”往往在后两句,例如:王昌龄七绝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后两句为“诗眼” 。对于律诗而言,由于律诗四联起、承、转、合的特点,往往尾联两句即为“诗眼”所在。例如: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尾联两句即为本诗“诗眼” 。答题步骤:1
3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穿过满是牛粪的陋巷,我来到你的小院。蛰人般的窑洞,蹲在笔架山的腹部。 “吱呀”一声门响后,是一千二百年的寂静。岁月沉默着与院中的老枣树共守着当年的秘密。门后,有一只蟋蟀在悄吟空无一物的窑洞盛满了苍茫如水的时光,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佳作赏析 本文作者触景生情,浮想联翩,用灵感驾构起时空,用意境烘托起人物。那飘飞的14去追寻那凤凰的足迹。辉煌的昨日,幽丽的往事,公孙大娘的舞姿和曹将军霸的丹青,都被装入诗的信封寄回后世。你,独自留在那漫漫孤旅。当李青莲的酒杯里酿造他的狂草的
33、诗与人生时,你正在帝国的阴影里跋涉,所以你永远也不会有谪仙甩一只靴子给高力士的潇洒。你是一棵子贡植于孔子坟前的柏树,一笔一划,都写得那么认真,那么艰难。难民、伤兵、胡马、羌笛,坠在你的每一首诗上,压弯了凝重的枝桠。以至千年后,那些故作深沉的所谓的“诗人”加起来,也扛不起你树上的一枝重柯。树边的道路上有深深的车辙,就是顺着这条自古以来无数读书人走过的路,你踌躇满志走向长安,然而为时晚矣,长安已是一台大戏的尾声。虽然曲江水边丽人如云,五陵酒肆高朋满座,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那匹疲驴驮着你的理想和抱负,在大雁塔下踯躅徘徊,碰到的都是紧闭的门户,无论是寄食富门还是卖药市上,都早将一个书生的自
34、尊戳得鲜血淋漓。为何,为何你不像你诗中遨游万里的白鸥,鼓翅离去?长安,究竟是什么系住了你的心,使人魂牵梦绕,永难释怀?在生命的最后回归之时,你无限眷恋地回过头,仍是“愁看直北是长安” 。多柳的长安啊,宫墙何其高!而我们,中国的文人一代又一代,都将自己的一生,在这墙外打了个死结。 “长安” ,在他们就是国家社稷,就是山河家园,就是神圣的图腾。这是一个永远的梦!屈子做过,诸葛亮做过,你的好友李白做过,虽然只是梦,却火一样映红了你们的人生。夏天的雨,你的诗句乘云而来,骤然间雨点般纷落,淋湿了我无边的思念。“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第一次通读这两句,我的热泪便止不住与“里巷”共流。好迂的诗人啊,你
35、如何这样执迷不悟!一介布衣,衣食无着,你却“穷年忧黎元” ;“老妻衣百结” , “幼子饿已卒” ,你却“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茅屋为秋风所破,你想的是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自己身陷敌城,悲的却是“四万义军同日死” 。一个又一个子夜,你在如豆的青灯下披衣而坐,咀嚼着时代的苦难,任那种叫作“愁”的植物,在心中疯长,瘦削的肩头,便有推不掉的重量。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三十五岁的你就如此透彻,为什么就是迷途不返呢?笔架山已寂寞千载,你之后,谁又能有如椽大笔搁置其上呢?然而又是什么使你文而不贵,运交华盖以致连饭都不足呢?既然“文章憎命达”,何不去掉劳什子文章?可你又怎么能!在你, “文
36、章千古事” ,它是你的灵魂、你的生命,是你与缪斯终生契约。从“朱门”到“路边” ,这中间思绪,那饱蘸深情的笔触,那诗一般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出一位忧国忧民、心怀社稷、饱经离乱、颠沛流离,而又矢志不移、义无反顾的伟大诗人的形象。本文作者用自己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特别是与古代人物息息相通的灵智,对杜甫苦难的人生做出了深层次的体验和审视,在似不可能处进行嫁接和想象,在极平常之处作出绝妙的联想。不仅展示了人物的不屈的灵魂、高尚的人格和壮丽的诗篇,更在作者价值取向、审美取向的追寻与建构上,使15千山万水,你跨过了,便从“诗人”走向“诗圣” 。然而,我们对于夫子的热情和追求总过于“诗” ,于是你仍
37、处陋巷。但一切都会死去,只有你的“诗”活着,并将永远活下去。一代伟人杜甫定格在我们永恒的记忆里,复活在我们期待的视野里。16(时间:40 分钟 满分:58 分)一、文言基础专练(选择题每小题 3 分,默写题 6 分,共 15 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役夫敢申恨 敢:岂敢B凭轩涕泗流 凭:靠着C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D名岂文章著 著:著作解析:选 D D 项,著,显扬。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或从十五北防河A便至四十西营田 B今上岳阳楼C百年多病独登台 D月涌大江流解析:选 A 例句中的“北”和 A 项中的“西”都是名词
38、作状语,在北方、在西方。其余三项没有名词作状语的现象。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高是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漂泊、老病孤愁之感。B 登岳阳楼写于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由湖北漂泊到湖南岳州,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C 旅夜书怀写于作者颠沛流离的途中,并且是夜里,心情可想而知是孤独伤感的。D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杜甫的兵车行沿用古题,缘事而发,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解析:选 D D 项,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题目是作者自拟。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 , ”两句借写落叶飘落、江水奔逝之景表达了一种韶光易
39、逝、壮志难酬的伤感之情。(2)杜甫登高一诗中写诗人飘泊异乡、老病孤愁的诗句是“ , ” 。(3)杜甫旅夜书怀中“ , ”两句借用反语手法,表达了诗人饱受压抑、政治上失意的愤慨之情。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17(3)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二、阅读理解专练(33 分)(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 56 题。(11 分)孤 雁杜 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5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情景,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6 分)答
40、: 参考答案:第二联用反衬的手法, “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 “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 ,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或: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6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答: 参考答案: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78 题。(11 分)恨 别杜 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 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
41、行剑外 ,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 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司徒:他当时18任检校司徒,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7颔联中诗人描写“草木变衰”的作用是什么?(5 分)答: 参考答案:“草木变衰”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 ,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自己的飘零憔悴。8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6 分)答: 参考答案:细节描写。 “思家” “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
42、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910 题。(11 分)严郑公 宅同咏竹杜 甫绿竹半含箨 ,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 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9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5 分)答: 解析: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时变得清凉。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本题题干要求从前三联概括竹子的形象。第一联
43、写了竹子“新” “嫩”的形象特点,第二联写了竹影移过、光线变暗、酒变清凉,第三联写了雨后竹子的形象和风中竹子的形象。参考答案: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1910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6 分)答: 解析: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联系新竹的喻指形象作答,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1)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2)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3)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三、语言表达专练(10 分)11根据文意,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5 分)李白是仙,杜甫是圣。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 , 。杜甫诗似直箫
44、,深沉悲怆。读李白可以化解俗气,卑琐气,穷酸气; , , 。解析:本题的句子两两相对,解答本题应明确仿写的对象,再联系杜甫诗歌的特点与李白作对照即可。参考答案:李白诗如横笛 清丽悠扬 读杜甫可以增强爱心 同情心 责任心12读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扩写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 ,试从形、色、光、神等方面描写,描绘出这句诗的意境。(5 分)答: 解析:解答此题,可运用拆分组合法。注意一要描写,二要描绘意境,三要从形、色、光、神四方面描写,四要生动有文采。我们可按题干要求,将“月”拆分为月形、月光、月色、月神分别描述,然后改造组合而成。参考答案:一轮明月倒挂江中,宛如一只银盘,(月形)银白色的光芒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江面上。(月色)时而,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银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月光)那银盘飘忽,好似一朵睡莲不胜凉风的娇羞。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也只能欣赏,不能把玩。(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