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本11 登 高 当 我 们 吟诵 着 “无 边 落木萧 萧 下 ,不 尽 长江 滚 滚来 ” 这 句 诗的 时 候, 眼 前仿佛 走 来 一位 面 色 憔悴 、 悲天 悯 人的 大诗 人 ,他 , 就是 杜 甫。 晚年 漂 泊流 浪 ,目 睹 盛唐 气象 的 破灭 , 他用 嘶 哑 的歌 喉 唱出 一 片中 唐的 血 泪。 诗 人感 怀 伤秋 、登 高 伤时 , 其心 也 凄清 ,其 诗 也沉 郁 。今 天 让 我们 一 起走 近 这位 笔跨 千 古、 气 盖百 代 的伟 大诗 人 ,去 领 略他 诗 篇中 那深 沉 丰富 的 情感 和无与 伦比 的意 趣。 【 作者简介】 杜甫(712 7
2、70) , 字子 美 , 原籍襄 阳( 今 湖北 襄樊 市) , 曾祖时 迁居 河南 巩县( 今河 南巩义) 。 出生于 “ 奉 儒守 官 ”的 封建 士 大夫 家 庭 , 处 在唐 朝由 兴 盛走 向 衰落 的 时代 。他 的 一生 可 分为 四个时 期 。 三 十五 岁以 前 , 是其读 书和 漫游 时期 。 天 宝三载(744 年) 在 洛阳 与李 白相识 , 望岳 是 这 一时 期 的代 表 作 。 第二 个 时期 是 从十 年 长安 困守 开 始的 。 在长 安 时一 度住 在 城南 少 陵附 近 , 自称 少 陵野 老 。安 史之 乱 前夕 , 寄居 长 安十 年 , 其 优秀 的
3、 诗篇 大 都是 五 、 七 言古 体 诗 , 有 兵车 行 、 丽 人行 、 前 出塞 、 后出 塞 、 自 京 赴奉 先县 咏怀 五百 字 等 。这 期间他 过着 “朝 扣 富儿 门 ,暮 随肥 马 尘 ” 的 屈辱 生 活 。 他深 入 民间 , 看到 了 统治 阶级 的 罪恶 , 成为 一 个 忧国 忧 民的 诗 人 。 从四 十 五岁 到 四十 八 岁 , 是他 生 活的 第 三个 时 期 , 陷贼 与 为官 时 期 。 及 安 禄山 攻 陷长 安 ,被拘 , 后 逃出 , 奔风 翔 , 谒 见肃 宗 ,任 官 左拾 遗 。长 安收 复 后 , 随 肃宗 还京 , 寻 出为 华州司
4、功参 军 。 其间 作品 有 : 新安 吏 、 潼关 吏 、 石 壕吏 、 新 婚别 、 垂 老别 、 无 家别 组 诗 六首 , 后人 简 称为 “三吏 ” 、 “ 三别 ” ,等等 。 最后一 个 时期 是 漂泊 西 南 时期 , 在剑 南 节度 使严 武 幕中 任 参谋 , 严武 表奏 他 做了 检 校工 部 员外 郎 , 世 称杜 工 部 。 他 在 严武 的 帮助 下 于成 都西 郊 浣花 溪 畔 构 筑 草堂 ,过着“生 涯 似众 人 ”的 日子 。 写下 了 咏 怀 古 迹 五 首以 及 茅 屋为 秋 风所 破 歌 、 闻 官 军收 河 南河 北 等 名篇 。严武 死 后 , 晚
5、 年携 家出蜀 ,公元 770 年冬 , 杜甫死 在由 长沙 到岳 阳的 一条破 船上 。 【 背景探寻】 登高 是 杜甫 大历 二年(767) 秋在 夔州( 今四 川奉 节) 时所作 。 夔 州位 于长 江之 滨, 瞿 塘峡口 , 以水 急 、风 大 、猿 多著 称 。当 时 安史 之 乱已 结束 四 年。 地 方军 阀 乘隙 而起 , 争夺 地 盘, 社 会 动乱 , 民不 聊 生。 时代 的 苦难 , 家道 的 艰辛 ,个 人 的多 病 和壮 志 的未 酬, 再 加上 好 友李 白 、 高适 、 严武 的 相继 辞世 , 更加 使 诗人 感 到郁 闷和 悲 哀。 为 了排 遣 压在 心中
6、 的 郁闷 , 诗人 抱病登 台, 但悲 凉的 江峡 秋景更 增添 了他 新的 悲哀 。 【 文本素材】 “诗圣 ”杜甫 杜 甫 常常 自 称 “ 儒生”“ 老儒”“ 腐儒 ” ,谈 到 自己 的家 世 时也 说 “奉 儒 守官 ” 。儒 家 的入 世精神 和仁 政学 说铸 就了 杜诗中 的忧 国忧 民的 主旋 律。 特 别是 作为 儒家 思想 核心的 “忠”“ 爱 ” 精神, 这几 乎成 为杜 甫一 生笔耕 不辍 的创 作主 题。 在 长 安 生活 十 载的 屈 辱和辛 酸 , 和人 民 共同 饱 尝的战 乱 、 饥饿 之 苦, 与 人民亲 密 无 间的 生 活 ,丰 富 了他 的 爱国 思
7、想 和 同情 人 民的 感 情。 他的 诗 具有 丰 富的 社 会内 容、 强 烈的 时 代色 彩 和 鲜明 的 政治 倾 向, 真实 深 刻地 反 映了 安 史之 乱前 后 一个 历 史时 代 政治 时事 和 社会 生 活画 面的变 迁 ,因 而他 的诗 被 称为 “诗史 ” 。 他用 卓越 的 才华和 惊人 的毅 力建 造了 现实主 义诗 歌艺 术的丰 碑, 后世 把杜 甫尊 称为 “ 诗圣 ” 。 梁启 超赞 美 杜甫是 “情圣 ” 。 【 课外链接】 “草原 曼巴 ” 王 万青 只 身 打 马赴 草 原, 他 一路向 西 , 千里 万 里, 不 再回头 。 风 雪行 医 路, 情 系汉
8、藏 缘 。 四十 载似水 流年 ,磨 不去 他对 理想的 忠诚 。春 风今 又绿 草原, 曼巴 的故 事还 会有 更年轻 的版 本。 放弃舒 适的 工作 环境 , 他 自愿来 到条 件极 为艰 苦的 甘南玛 曲, 一待 就 是 42 年 ; 多次 放 弃 回 上 海的 机 会, 他 怀着 对玛 曲 人民 、 对藏 族 同胞 的深 厚 感情 , 长期 坚 守在 贫穷 落 后的 草 原,用心书 写了 一段 藏汉 水乳 交融的 民族 团结 佳话 。 王万青 和妻 子高 度重 视高 原疾病 预防 控制 工作 ,为 此,他 们背 着 X 光机 、心 电图机 , 起 早贪黑,为牧 民进行健 康 体检,给他
9、们 实施预防 接 种。1981 年 ,他一人 独立 完成了全乡 的疾 病普查 任务 。 在阿 万仓 卫 生院 的 20 余年 时间 里, 王 万青累 计接 诊 7 万 余人( 当 时阿万 仓乡 总人 口 3 400 余人) , 在基 础设 施极其 简陋 的条 件下 ,他 以精湛 的医 术, 以一 名医 生高度 的责 任 心 成功救 治了 无数 个生 命垂 危的患 者。 运用角 度 爱国 为民 心忧天 下 责任 心 民族 意识 【 美文欣赏】 浣花溪 水草 堂梦 徐仲旭 “ 万里 桥西 宅, 百花 潭北 庄。 ” 这是 儿时 就记 得的 文 字。 初冬 的清晨 , 我暂 别 都市的 喧嚣 、 事
10、 务 的烦 忧 ,沿 着 江边 的小 路 ,沿 着 深红 的 围墙 ,又 来 到了 , 又来 到 了这 久违 的 老门 前 ,来 到这座 被称 为 “ 杜甫 草堂 ”的诗 歌圣 殿。 还是那 样的 安详 宁静 。 古 树森林 、 芳草 依依 ,圣 洁 而素朴 的氛 围含 蕴在 这层 层殿堂 之间 。 一千多 年了 , 多少 沧海 桑 田的变 化 ,多 少龙 腾 虎 跃 的诗魂 在你 的面 前展 开 , 在你的 周围 汇聚 , 延 续 着中 华 史诗 的 血脉 。风 霜 雨雪 、 兴衰 沉 浮, 而诗 人 的精 神 永远 放 射着 不灭 的 光芒 。 诗人 的梦是 青春 的梦 ,充 满了 自信,
11、 充满 了创 造, 充满 了建功 立业 的梦 想。 “ 读书 破万 卷, 下笔 如有 神。 ” “ 会当 凌绝 顶, 一览 众山 小。 ” “ 致君 尧舜 上, 再使 风俗 淳。 ” 这些朝 气蓬 勃的 语言 ,令 多少人 与之 同歌 、与 之共 舞啊! 然 而 , 动地 而 来的 “ 安史之 乱 ” 无情 地 粉碎 了 诗人的 梦 想 。在 他 的笔 下 ,鸟叫 惊 心 ,花 草 带 泪。 于 是有 了 春 望 北 征 和 “三吏”“ 三别 ” 这 些民 间 疾苦 的真 实记录 、 这些 居安思 危 的历 史 遗训 。 虽然 苦难 玉 成了 作 品, 成 为千 古绝 唱 ,而 现 实之 中
12、的诗 人却 在 兵荒 马 乱里 四处奔 跑, 流浪 ,漂 泊。 天地之 大, 何处 可以 容身 呢? 发 现 使 人快 乐 ,发 现 使人产 生 新 的希 望 和梦 想 。几乎 绝 望 的诗 人 终于 发 现了一 方 天 地。 那一年 是公 元 759 年, 冬 天。 浣花溪 水水 西头 ,主 人为 卜林塘 幽。 已知 出郭 少尘 事,更 有澄 江销 客愁 。 诗 人 来 到成 都 ,一 眼 就选中 了 西 郊清 幽 怡人 的 浣花溪 。 多 谢亲 友 的帮 助 接济, 盖 起 了几 间 草 屋。 在 兵荒 马 乱的 岁月 里 ,饱 经 忧患 的 诗人 终于 有 了一 个 安稳 的 家, 得以
13、 歇 一歇 动 荡的 心 , 得以 抚 一抚 遍 体的 痛。 这 大概 是 诗人 的 庆幸 吧。 而 草堂 , 竟从 此 开启 了中 国 诗坛 的 新篇 章 , 这或 许 又是 艺 术的 幸运 了 。诗 人 在这 儿 生活 ,苦 心 经营 草 堂, 他 把李 子、 枇 杷、 腊 梅种 在 房 前屋 后 ,还 栽 上了 桃树 、 松树 , 新辟 花 圃和 药栏 , 竹叶 随 风吟 , 燕子 来筑 巢 ,清 新 迷人 的田园 风光 竟像 一幅 幅风 俗画徐 徐展 开。 两个黄 鹂鸣 翠柳 ,一 行白 鹭上青 天。 窗含 西岭 千秋 雪,门 泊东 吴万 里船 。 雨淅淅 沥沥 地来 了, 是春 雨。
14、诗 人说 : 好 雨 知 时节 , 当春 乃 发生。 随 风 潜入 夜 ,润 物 细无声 。 野 径云 俱 黑, 江 船火独 明 。 晓看 红湿处 ,花 重锦 官城 。 诗 人 在 这儿 享 受了 平 静生活 的 自 由, 一 切都 在 悄悄地 、 奇 妙地 发 生变 化 。几年 前 , 饱经 颠 沛 的那 些 激愤 的 情绪 暂时 平 和了 。 定居 成 都, 他的 诗 风也 为 之一 变 ,变 得清 新 、质 朴 、优 美 、 从容 。 诗人 在 这里 发现 了 大自 然 的自 由 和美 丽, 尽 情倾 吐 对理 想 人居 环境 的 由衷 渴 望。 这 些 诗篇 是 杜甫 成 都诗 中最
15、美 的风 俗 画, 散 发着 永恒 的 青春 的 风采 , 毕竟 那是 人 类普 遍 的梦 想啊! 那 么 , 到底 是 成都 改 变了诗 人 , 还是 诗 人改 变 了成都 呢 ? 我们 不 知道 , 是要感 谢 草 堂这 块 圣 地, 荡 漾出 诗 人那 么多 的 才思 呢 ?抑 或 是要 感谢 诗 人让 草 堂成 为 千百 年来 中 国诗 歌 的圣殿 ? 其实 这 些并 不 重要 ,真 正 重要 的 是诗 歌 在飞 翔, 诗 人的 梦 想在 飞 翔, 诗人 秉 承的 中 华诗 魂的精 灵在 飞翔 ! 有 人 说 ,诗 人 是流 云 ,是落 叶 , 飘无 定 所, 任 意东西 ; 这 是诗
16、 人 的宿 命 ,也是 杜 甫 的宿 命 。 成都 是 诗人 的 第二 故乡 , 草堂 是 杜甫 梦 想的 寓居 , 然而 这 些系 不 住漂 泊的 宿 命, 停 不下 那 颗 驿动 的 心。 杜 甫终 于走 了 ,他 告 别了 我 们眼 前的 这 一切 , 把永 恒 的梦 想留 给 后人 瞻 仰。 东向那 长江 三峡 而去 白日放 歌须 纵酒 ,青 春作 伴好还 乡。 即从 巴峡 穿巫 峡,便 下襄 阳向 洛阳 。 啊 , 别 了, 草 堂, 我 也要向 你 道 一声 再 见。 让 我们记 住 大 门这 副 绝响 的 长联吧 , 真 正伟 大的诗 情真 有那 龙腾 虎跃 的神采 吗? 异代不
17、 同时 ,问 如此 江山 龙蜷虎 卧几 诗客 ? 先生亦 流寓 ,有 长留 天地 月白风 清一 草堂 。 公元 759 年冬 ,杜 甫来 到 成都。 公元 765 年, 杜甫 离开 成 都。 公元 770 年冬, 杜甫 病逝 于湖南 的一 只残 船上 。最 终没能 实现 还乡 的梦 想, 终年 59 岁。 点评 作者 满 怀深 情 地表达 了 对 杜甫 的 敬仰 与 怀念, 文 章 巧妙 地 引用 杜 甫的名 诗 入 文, 极 大 地增 强 了文 章 的文 学色 彩 和古 典 神韵 。 融作 者的 游 历与 杜 甫的 人 生轨 迹于 一 体, 巧 妙穿 插,相 得益 彰, 真可 谓 “ 妙手偶
18、 得之 ”。 第 1 课时 导 学与 探 究 1为 下列 词语 中加 点的 字 注音 渚 清( ) 萧 萧 ( ) 霜鬓 ( ) 潦 倒( ) 2为 下列 各组 字组 词 啸 肃 潇 萧 箫 潦 撩 瞭 缭 燎 鬓 鬟 3解 释下 列词 句中 加点 词 的含义 风急 天高 猿啸 哀 :_ 渚 清 沙白 鸟飞 回 :_ 万里 悲秋 常作客 :_ 百年 多病 独登 台:_ 艰难 苦恨 繁霜 鬓:_ 潦倒 新停 浊酒 杯:_ 4词 语辨 析 萧萧 潇潇 _ _ _ 作客 做客 _ _ _ 一、整 体感 知 1概 述这 首七 言律 诗的 思 想内容 。 2 登 高 中 的 “ 悲 ” 、 “ 独”两
19、种情 怀的 内涵 是什 么?全 诗又 是如 何抒 发这 种情 怀 的 ? 二、深 层探 究 3如 何领 会 登高 一 诗 中颔联 、颈 联的 宏大 气象 和雄浑 沉郁 的格 调? 4 登 高 被誉 为古 今七 言律诗 之冠 ,对 仗工 整, 音韵和 谐, 试简 析之 。 5贯 穿这 首诗 的感 情主 线 是什么 ? 三、技 法迁 移 寓情于 景, 直抒 胸臆 文本回 顾 登高 通 过 登高所 见秋 江景 色, 倾诉 了诗人 长年 漂泊 、 老 病孤 愁的复 杂感 情 , 慷慨 激 越, 动 人心 弦。 杨 伦称 赞 此诗 为 “ 杜 集七 言 律诗 第 一 ” 。 本诗 前半 部 分写 景 ,
20、后 半部分 抒情 , 在写 法上 有 错综之 妙 。首 联着 重刻 画 眼前具 体景 物 ,好 比画 家 的工笔 , 形、 声、 色 、 态, 一 一得 到 表现 。颔 联 着重 渲 染整 个 秋天 气氛 , 好比 画 家的 写 意, 只宜 传 神会 意 ,让 读者用想象补充。颈 联表 现感情,从纵( 时间) 、横( 空间) 两方面着笔,由异乡 漂泊写到多病残 生 。 尾联 又 从白 发 日多 ,因 病 断饮 , 归结 到 时世 艰难 是 潦倒 不 堪的 根 源。 这样 , 杜甫 忧 国伤 时的情 操便 跃然 纸上 。 技法点 拨 情景 交融 , 是 创造诗 歌意 境的 一种 手段 与方式 。
21、 情 与景 , 是 诗歌 创作的 两 个 要素 。 “ 景乃 诗之 媒 , 情 乃诗之 胚 ” , “孤 不自 成 , 两 不相 背 ” 。( 谢榛 语) 情 因景生 , 景以 情合,二 者相 互生 发与 渗透 ,从而 达成 融合 无间 的状 态,于 是美 妙的 诗歌 意境 便产生 了。 诗 歌 , 或借 景 言情 , 或寓情 于 景 ,或 缘 情布 景 ,其中 所 写 景物 , 不只 对 诗人所 抒 之 情起 着 规 范作 用 ,显 示 着诗 人思 想 感情 的 趋向 , 使诗 人内 在 的乃 至 抽象 的 情感 外化 、 客观 化 和对 象 化 ,从 而 加强 诗 歌的 形象 性 、具 体
22、 性和 生 动性 。而 且 , “ 情 融乎 内 而深 且长 ” ,“ 寓 情于 景而情 愈深 ” ,更 加强 了 诗歌的 美感 , 耐人 寻味 。 情景交 融的 诗篇 , 景实 而 情虚 ,虚 实结 合, 使人仿 佛身 临其 境, 感同 身受。 迁移运 用 阅读 下面 一首 唐诗, 然后 回答 问题 。 江乡故 人偶 集客 舍 戴叔伦 天秋月 又满 ,城 阙夜 千重 。 还作江 南会 ,翻 疑梦 里逢 。 风枝惊 暗鹊 ,露 草泣 寒虫 。 羁旅长 堪醉 ,相 留畏 晓钟 。 清代学 者王 国维 在 人 间 词话 中 说 “ 一切 景语 皆 情语 ” , 请体 会并 说出 “ 风枝惊 暗鹊
23、, 露草泣 寒虫 ”一 句描 绘了 怎样的 情景 ?表 达了 怎样 的感情 ? 答案 基础梳 理 1 z h xi o b n li o 2 呼啸 严肃 潇洒 萧萧 笙箫 潦倒 撩拨 瞭望 缭乱 星 火燎 原 鬓发 丫鬟 3 声音 凄清 。 渚: 水 中小洲 。 回: 指鸟 盘旋 飞 翔的样 子 。 指离开 家乡 ,长 期寄 居 别处。 指 年暮 垂 老。 艰 难 :困 难 ,文 中 兼指 国家 命 运和 自 身命 运 的艰 难。 苦 恨: 极 恨, 非常悔 恨 。苦 :副 词, 甚 、极 。恨 :悔 恨。 颓 废 、失 意, 文中 指杜 甫疾 病 缠身 ,生 活困顿 , 志不得 伸。 4 二
24、者 读音 相同 ,但 意 义不同 。 “ 萧萧 ”主 要有 两种意 义: 一是 形容 马叫 声或风 声 , 如 “ 风 萧萧 兮易 水寒 ” ; 二是形 容(头发) 花 白稀 疏的 样子, 如 “ 白发 萧萧 ”。 “ 潇潇 ”形容刮 风下雨 ,如 “风 雨潇 潇 ” ;或者 形容 小雨 ,如 “潇 潇微雨 ” 。 二 者 都与 在 别处 有 关,但 所 指 有所 不 同。 “ 作客” 指 寄 居在 别 处, 如 “ 作客 他 乡 ”。 “ 做客 ”指 访问 别人 ,自 己当客 人, 如 “ 我到 外公 家去做 客 ” 。 文本互 动 1首 联写 登高 望远 所见 的 夔州地 区独 特的 深秋
25、 风貌 。 颔 联 写 诗人 远 望群 山 ,无边 无 际 的树 丛 ,落 叶 飘零, 萧 萧 落下 , 一派 肃 杀景象 ; 俯 视长 江,奔 流不 息, 滚滚 而来 。 颈 联写 诗人 由萧 萧落 木联 想到自 身 ,多 少年 来流 落 漂泊 ,奔 波 “ 万里 ”, “ 作客” 他乡 , 如今年 过半 百, 已到 暮年 。身体 多病 ,且 独自 登高 。 尾 联 , 诗人 回 顾一 生 ,艰难 困 恨 ,潦 倒 备尝 , 国难家 愁 , 不离 己 怀, 因 而白发 日 多 ,加 之因病 戒酒 ,悲 愁更 难排 遣。诗 人忧 国伤 时的 情怀 ,自然 溢出 。 2 “ 悲 ”指 自然 之悲
26、 象( 秋) 、 人生 之艰 难(霜鬓) 。 自然之 悲象 体现 在诗 的前 四句 , 人 生 之 艰 难 体现 在 诗的 后 四句 。 “ 独 ”指 诗 人独 知 此宇 宙与 人 生之 悲 怆, 独 自承 担此 苦 难的 情 怀。 全 诗 用苍 凉 的色 调 ,将 风急 、 猿啸 、 鸟飞 、 叶落 与滚 滚 江水 描 写成 天 地同 悲的 宏 大意 境 ,再 引 出 自己 悲 苦、 孤 独的 感伤 情 怀。 全 诗既 流 畅浑 厚, 又 高歌 激 越, 气 势磅 礴, 情 景交 融 ,达 到炉火 纯青 的地 步, 历来 被赞为 七律 第一 。 3 “ 无边 落木 ”和 “不 尽 长江 ”
27、, 着眼 者大 ; “ 萧 萧下 ” 和“ 滚滚 来 ” , 见 势者壮 。 不 仅 气 势雄 浑 ,而 且 情调 悲壮 沉 郁, 意 境广 阔 深邃 。深 沉 地抒 发 了韶 光 易逝 ,天 地 悲伤 , 家国 飘零, 江流 滚滚 这样 一种 苍凉情 怀, 无怪 乎古 人誉 之为 “ 古今 独步 ” 。 “ 万 里 悲秋 ” ,秋 意 弥漫天 地 ; “常作客 ” , 羁旅漂 泊 , 人生 如 浮萍 , 更是悲 上 加 悲。 “ 百 年多 病 ”, 此 生苦 不堪 言 ;而 “ 独登 台 ” , 既壮 志 不衰 , 登高 独 眺, 又满 目 苍凉 , 寂寞 无 以 复加 。 这四 句 诗有
28、力地 宣 泄了 对 苍凉 宇 宙的 慨叹 和 对艰 难 人生 的 惆怅 ,所 以 飞扬 震 动,感人至 深。 4律 诗本 来要 求颔 联和 颈 联对仗 即可 ,而 登 高 四联皆 对。 首联 不仅 上下 两句对 偶 , 而 且 句中 自 对: “ 天” 对“ 风 ”, “ 高” 对 “ 急 ” , “ 沙” 对 “渚 ” ,“ 白” 对 “清 ” ,读 起来富 有节 奏感 。 颔 联、 颈联不 仅上 下两 句相 对, 而且 “ 无边 ”、 “不尽 ” 和“万里 ” 、 “ 百 年 ” 还有 相 互呼 应 的作 用。 尾 联属 宽 对, “ 艰难 ” 与 “ 潦倒 ” 、“ 繁 霜鬓 ”与 “
29、浊酒 杯 ”皆 对; “苦恨”与 “ 新停 ”不 对 。上 句 集国 难 家仇 而言 , 下句 单 说个 人 因患 病而 停 杯, 属 对而 不刻意 求工 ,不 以辞 害意 。 5整 首诗 “悲 ”字 是核 心 ,是 贯穿 全诗 的主 线。 诗 人由内 心伤 悲而 登高 遣悲 ,由 登高 遣 悲到触 景生 悲 ,由 触景 生 悲而欲 借酒 消愁 而不 能 , 倍增新 悲 。全 诗起 于 “ 悲 ” 而终 于 “ 悲” , 悲 景 着笔 , 悲情 搁 笔, 大有 高 屋建 瓴 之形 、 坂上 走丸 之 势。 这 “悲 ” 字是 诗人 感 时伤 怀 思想 的 直 接流 露 ,是 诗 人忧 国忧 民 感情 的 充分 体 现, 这种 质 朴而 博 大的 胸 怀, 让人 品 读咀 嚼 ,至 再至三 ,掩 卷深 思, 叹惋 无穷! 迁移运 用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