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心归去 本课话题 乡土之恋 朗读 课文中的名段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 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 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 的人 , 才真正拥有故乡 , 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 ”的情怀 无论这个故 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在多处 , 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 而 萍漂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 , 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 突然涌出热泪 , 便 是他们心有 所归的无量幸福。 【点评】 我们的奋斗、 奉献 , 都是为了在故乡留下痕迹 , 这样故乡才会成 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分离。 因为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 , 才真正拥有 故乡。 积累 生活中的素材 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
2、真诚的爱国诗人、 一代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 , 于 1949 年被迫追随国民党退居台湾。1962 年, 在患病期间,于右任写下了带有遗 嘱性质的 国殇 , 一句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 表达了其眷恋故土的情怀。 因为眷恋 故土 , 他“沧 海月明风 雨过 , 子欲歌 之我当和 ” ,抒 发了故 旧亲人 不能聚晤 的悲哀 ;因 为 眷恋故土 ,他“ 金马于 今惊一世 ,河山 何日得 珠还 ” ,表 达了怀念 大陆的 感慨 ; 因为眷恋 故土 , 他“ 葬 我于高山 之上兮 ,望我 故乡 ” ,表 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背诵 相关名言警句 1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 王建 2露从
3、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 3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 4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席慕蓉 知识 梳理 第 1 步读字音 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别墅 ( ) 逃 遁 ( ) 奇诡 ( ) 惦 念( ) 静 谧 ( ) 贫瘠 ( ) 消遣 ( ) 墟 场( ) 熠 熠闪光( ) 悲怆 ( ) 眷 顾( ) 麦穗 ( ) 【答案】 sh d n di n m j y chu n ju n su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 钥 钥匙( ) 锁钥( )(2) 奔 奔波( ) 投奔( )(3) 烙 烙印( ) 炮烙( )(4) 泊 湖泊( ) 停泊
4、( )【答案】 (1)y o/yu (3)l o/lu 2语境辨析法 (5) 她在家乡弯弯曲 曲 ( ) 的小山路上唱起了家乡的小 曲 ( ) 。 (6) 听说模 ( ) 范街正 在进行“打扮” ,不知以后会成啥模 ( ) 样 呢。 (7) 远 远 的 , 他 看 一 幢 ( ) 楼 房 前 灯 影 幢幢 ( )( ) , 好 奇 不 已 , 快 速 跑了过去。 【答案】 (6)m /m (7)zhu n chu n 第 2 步写字形 奥妙无穷方块字 (1) m n ( )流 膏 ( )(2) ( )乱 ( )款(3) 赶车y o ( ) y o ( )池(4) ( )饰 ( )惯【答案】 (
5、1) 盲 肓 (2) 脏 赃 (3) 谣 瑶 (4) 矫 娇 第 3 步用词语 送你一双慧眼 1融化 熔化 两者都是动词。 “融化 ”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变成水 , 或者是一 句话温暖了一个人的心。 “熔化 ”指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1) 据英国 每日邮报 8 月 29 日报道, 美国丹佛市两名 14 岁的少年研制出 了一款防止雪糕_( 融化/ 熔化) 后下滴的雪糕筒 ,取名叫 Drip Drop 。 (2) 报道称, 以 目 前 的 市 场 价 来 看 , 将金牌_( 融化/ 熔化) 后 所 得 的 黄 金和银价值约为 587 美
6、 元。奥运会金牌最后一次由纯金制作还是在 1912 年在瑞 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夏季奥运会上。 【答案】 (1) 融化 (2) 熔化 2贫瘠 贫困 两者都是形容词 ,皆有“贫穷”之意。 “贫瘠 ”指( 土地) 薄, 不肥沃。 “贫困 ”指生活困难 ,贫穷。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1) 甘 肃 省 在 干 旱 、_( 贫瘠/ 贫困) 的 土 地 上 , 今 年 将 收 获 超 千 万 吨 的 粮食。 (2) 对 于 扶 贫 工 作 而 言 , 厘清_( 贫瘠/ 贫困) 产 生 的 根 源 和 中 国 面 临 的 减贫形势 ,是对症下药的前提。 【答案】 (1) 贫瘠 (2) 贫困 第 4
7、 步辨熟语 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日本企业大多采用换帅战术 ,丰田也 概莫能外 。 ( ) 理由: 2铜鼓 是我的 出生地 ,铜鼓的 山水不 仅养育 了我 ,也 养育了 我的亲 人。不 论走多远 , 我的根都在铜鼓 , 那里的青山绿水 , 淳朴的乡情, 总是令 我 魂牵梦萦 。( ) 理由: 3他是单位的采购员 ,一年中有大半年要 萍飘四方 ,艰辛备尝。 ( ) 理由: 4年长 的动物 们用自 己的血肉 之躯紧 紧地包 围着古树 与子孙 , 宁可 粉身碎 骨 也要抵抗迸裂的山石。 ( ) 理由: 【答案】 1. “ 概 莫 能 外 ” 指 没 有 一 个 能 例
8、 外 , 即 所 有 的 都 一 样 , 与 前半句的 “大多”矛盾。 2 “魂牵 梦萦 ” 指某事牵 动灵魂 ,萦绕 于梦中。 形容万 分思念 。用在 此处合乎要求。 3 “萍飘 四方 ” 形容人四 处漂泊 , 行踪 不定。此 处强调 为了采 购而四 处奔走 , 应该用“东奔西走 ”。 4 “ 粉 身 碎 骨 ” 指 身 体 粉 碎( 多 指 为 了 某 种 目 的 而 丧 生) 。 此 处 符 合 语 境。 常识 速览 识作者思想者韩少功 韩少功 ,生于 1953 年 1 月 1 日,湖南长沙人 。曾任湖南 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海南纪实 主编、 天涯杂志社社长、 海南省作协主席、 文联主席
9、等职务。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 归 去来 , 中篇小说 爸 爸爸 , 长篇小说 马 桥词典 , 散文 完 美的假定 等, 还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等译著。 长篇小说 马桥词典 2000 年被推选 为 “20 世 纪 华文文学 百部经 典之一 ”;同年 ,作品 集 山 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 “2000 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 ”;2002 年 4 月 , 荣获法国文 化部颁发的 “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 探背景现代作家韩少功访问法 国圣 纳塞尔, 一 个 人身 在 异 国 他 乡 , 离 开 了自 己 熟 悉的生活环境, 离开了自己熟悉的人群, 离开了自己的文化, 特别是离开了自己 的母语,
10、 一种巨大的孤独感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归国之后, 韩少功将自己在国 外那种孤独而又思念故土亲人的独特感受连缀成文, 写下了一组散文, 总题 “访 法散记 ” ,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整体 感知 本文抒写了作者在异国他乡的冷清和对亲人对故乡的惦念 , 流露出潜藏内心 的寂寞 , 表达了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 同时阐述了对故 乡这个文化概念的哲理性 思考:故乡,就是人的精神家园,就是人的心灵归宿。 文脉 梳理 _ _ 【答案】 客居法国的孤独寂寞 家园之思的根本原因 文本 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 14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 第 1 段描写了作者客 居的圣 纳塞尔的 “家”的环境。 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11、? 【答案】 用客居之地建筑的雅致、 环境的优美衬托下文 “我” 对家乡的思 念。 自然条件和人文风光如此优美, 仍然难以抑制 “我” 对家乡的思念, 揭示了 家乡的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2请赏 析 “电 视广播 以及行人 的谈话 全是法 语法语法 语 ,把 你囚禁 在一座 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 ”这句话的妙处。 【答案】 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 用“ 监狱”形象地写出了语言上的障碍 以及寂寞无助的感受。 “法语法语法语”用反复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法语的厌烦 和无奈 , 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在异乡难以排遣的孤独和空虚。 3第 2、3 两段文字的前后都以第二人称来写 ,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 使用第二
12、人称 , 似乎在和读者面对面地交谈 , 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 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 , 更容易激起读者的共鸣。 二、阅读课文第 59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试分析下列句子的含意。 (1) 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 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2) 故 乡 比 任 何 旅 游 景 区 多 了 一 些 东 西 : 你 的 血 、 泪 , 还 有 汗 水 。 故 乡 的 美 丽总是含着悲伤。 (3) 那 种 失 望 不 同 于 对 旅 泊 之 地 的 失 望 , 那 种 失 望 能 滴 血 。 血 沃 之 地 将 真 正 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4) 故 乡 意 味 着 我 们 的
13、 付 出 它 与 出 生 地 不 是 一 回 事 。 只 有 艰 辛 劳 动 过 奉 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 【答案】 (1) 失去才知 道珍惜。 看似平常甚至无味的事物 , 在失去了之后 , 才 会 发 觉 它 的 美 好 、 它 的 价 值 , 而 且 历 时 越 久 , 这 种 感 觉 会 越 强 烈 。(2) 自 己 的 生命与故乡融为一体 , 自己的喜怒哀乐、 甘苦 荣辱都与故乡丝丝相连。 所以这付 出的 “ 悲 ” 才 会 使 人 留 恋 与 这 “ 悲 ” 水 乳 交 融 的 故 乡 , 故 乡 因 留 恋 而 美 。(3) 对 故乡的失望可能含 有期 望更美好之意 , 即使
14、是真 的 失 望 也 不 妨 碍对 它的 真 爱( 颇 有 “ 子不嫌母丑”之意) 。这是浸着心血、 发 自内心的爱。这种 爱 ,才能引发有 价值的物质与精神的创造。(4) 只有为之付出过 的 , 才是值得自己热爱、 回味的。 只有为故乡艰辛地劳动过、奉献过 ,才会使故乡融入 自己的生命,才会拥有它 , 进而珍惜它 ,思念它。 5 作者热爱故乡 , 希望回到自己的故乡 , 可为什么又对自己的故乡 “失望” 呢? 【答案】 对故乡的失望是指对故乡的落后感到失望 , “那种失望能滴血 ”, 含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 实际上是对故乡含有更美好的期望 , 这种期望和现实之 间存在的距离让作者产生了失望
15、 , 这种失望又恰恰是作者对故乡挚爱的体现。 这 是浸着心血 ,发自内心的爱 ,这种爱,才能引发有价值的物质与精神的创造。 6 文章到第 5、6 段, 无论是内容上还是结构上都相对完整了 , 为何又要加 上后三段呢? 【答案】 后三段是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 故乡是 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有我们的血、 泪、 汗水。 故乡的美中含悲,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 加上这三段, 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和升华。 话题 互动 话题:作者在文中说道: “ 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 的。 ”这两句话颇有哲理 ,但有同学对此提出了怀疑 ,你是怎样认为的? 学生甲: 认同作者的说法 , 作者强调的是
16、 “故乡”比其他旅游景区多了一些 “ 血、 泪, 还有汗水 ”, 而“故乡”在每一个游子的心目中都是美的 , 因为有悲 的东西 , 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 我的观点: 【参考答案】 观点一: 悲的固然是美的 , 但说“美的从来就是悲的 ”太绝 对 , 比如鲜花、 鸟语可以说是美的 , 但不能说是悲的 , 根据上下文, 应该改为 “悲 的从来就是美的 ”。 观点二: 以上两种观点都较片面 , 都是只从语法角度去解读作者这句话 , 脱 离了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 作者说这句话意在说明故乡比任何旅游景 区多了一些东 西 血、 泪、 汗水, 而这血、 泪、 汗水正是人们期盼家乡更美好而为之付出的, 这种付
17、出是悲壮的,因而作者说 “美的从来就是悲的 ” 。 写法 借鉴 1写作特色 巧用排比, 气势贯通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 , 如“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 , 没有静谧侵 肌的湖泊 , 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 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 , 从故乡没 有的事 物入手 ,多角度 、多层 面表明 家乡的 “ 贫瘠而 脏乱 ” ,从反面抒 写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写法指导 运用排比的方法和作用 排比是一种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 字数大体相等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 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修辞手法。 排比用于语言的表达 , 可收到句式整齐、 语调铿锵、 气贯长虹、 意蕴深厚的 效果 , 使行文
18、更加丰满、 有力; 用于文章的构思 , 可增加结构形式的匀称美, 增 添文章的气势美,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运用排比的方法 (1) 描 写 构 成 排 比 , 使 描 摹 的 事 物 具 有 联 想 美 。 除 写 景 外 , 也 有 用 排 比 描 摹 神情的。 (2) 引用历史故事构成排 比 ,使文章内容充实。 (3) 引用古诗词构成排比 ,使自己的古文底蕴显现于文章中 ,增添文采。 (4) 抒情构成排比 ,增强 语势感染读者。 (5) 叙述构成排比 ,丰富 文章的内涵。 (6) 说理论证构成排比 , 增强说服力,让人信服。 运用排比的作用 (1) 排比写人:可将人 物 刻画地丰满细
19、致,使人物内心丰富细腻。 (2) 排 比 写 景 状 物 : 有 节 奏 鲜 明 、 层 次 清 楚 、 景 象 丰 富 多 姿 、 形 象 生 动 传 神 之效。 (3) 排 比 叙 事 : 起 铺 陈 、 渲 染 的 作 用 , 使 文 章 深 刻 细 致 , 层 次 清 楚 , 表述全 面 ,有一气呵成之感。 (4) 排 比 说 理 : 使 文 章 节 奏 鲜 明 , 条 理 清 晰 , 论 述 详 尽 , 透 彻 严 密 , 语气强 烈 ,无可辩驳。 (5) 排比抒情:使文章节 奏鲜明 ,感情抒发酣畅淋漓 ,语势得到增强。 3迁移应用 仿照课文原句写几个排比句 ,写出故乡的特点。 原句
20、 :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 , 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 没有悲剧般幽 深奇诡的城堡 ,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仿句:( 但是 , ) 我 的 故 乡 却 有 _ , 有 _ , 有 _ ,有_ 。 【答案】 宁静安详的村庄 潺湲清澈的小河 田园诗般绿树掩映的瓦房 青得能引发你全部豪情的田野 素材 应用 1课内素材 人从出生开始 , 便一直处于不停息的行走之中 , 可是哪怕行至海角天涯 , 总 有一个月夜留给自 己 , 留给远方魂牵梦萦的大地。 一如韩少功在巴黎的大别墅里 写下的文字: 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 在塞纳河畔万千的繁华里 , 他的心却 归去了 , 归去在自己的南方
21、小镇 , 归去在狭窄的街巷里 , 归去在家门口的老槐树 下。 或许对乡土的情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 可称其为人的本能。 它溶于一身畅 通的血脉里 , 它根深蒂固 , 在我们的内心。 这 种本能 , 使每个人在陌生的地域里 , 遥望那个叫家的方向。 【应用角度】 “思乡”“温情”“足迹 ”等。 2精彩应用 谁不爱自己的家园 , 谁不爱自己的祖国! 穿越时空 , 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 的心联系起来 , 那就是对祖国深深 的爱! 著名诗人艾青在国土沦丧、 民族危亡的 危急关头 , 以赤子之心向祖国深情表白: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因为我对 这土地爱得深沉。 ” 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来 ,
22、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 民不聊生的 现状 ,悲 愤地写 下死 水 发 现来 抒发深 沉的爱国 之情; 韩少功 旅居法国 , 却情系家国故土 , 那 “风雅富贵之邦”被他拒于心门之外 , 内心深处不停地呐喊 “ 我心归 去 ” 。 归去、 归去 ,细 细品味 ,你会 发觉 ,这 些爱已 渗透到 我们日常琐 碎的言行中 ,已深入骨髓。 佳作 领悟 夜 晚 韩少功 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 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 使偶尔看到远远天 空中一丸灰白 ,但暗淡于 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 音之中 , 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 ,不过像死 鱼眼睛一 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由此可知 ,
23、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 , 即记录太阳之历; 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 , 即记录月亮之历。 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 , 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 , 脱 口而出的还是初一十五之类 , 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 原因不在于别的什 么 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 , 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 , 月光就还是他们生 活的重要一部分。 禾苗上飘摇的月光 , 溪流上跳动的月光 , 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 行而同步轻移的月 光 , 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 , 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 间的感觉。 相比之下 , 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 , 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 , 已经把夜 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 , 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
24、天的交替 , 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 交替。我就是在 30 多 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透过树 荫筛下的满地光斑 , 闪闪烁烁, 飘忽不定; 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 , 在 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 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 , 因此把家里的 凉台设计得特别大 , 像一只巨大的托盘, 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 , 然后 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 , 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 就像我在一 本书里 说过的 , 我伸出双手 ,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盛夏之夜 , 只要太阳一落山 , 山里的暑气就消退 , 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 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 ,有时能
25、逼得人们添衣加袜 ,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 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 , 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候出 现 , 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 , 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 来 , 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 , 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逼近。 我 是躺在一个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漂浮? 也许我是 一 个 无 知 无 识 的 婴 儿 在 荒 漠 里 孤 单 地 迷 路 ? 也 许 我 是 站 在 永 恒 之 界 和 绝对之境的入口 , 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 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 招供的时刻。 我突然明白了 , 所谓城市
26、, 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 , 是没有上帝召 见和盘问的地方。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 ,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 选自散文 ,略有改动) 1学修辞 韩少功的 语言富有诗意和哲理 , 特别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表达感情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首段采用比喻修辞手法 , 既形象生动, 又充满感情。 形象 地说明月光是乡下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 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 , 月亮是乡村区 别于城市的标志之一。 2学开头 从全文结构看 , 文章从“城里人看到的月亮 ”写起, 为下文写乡村月亮做铺 垫;同时与下文写乡村月亮形成对 比。 3学描写 作者在描写月光时 , 很有特点。 一是选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
27、 表现月光的动 态美 ,如 “飘摇”“ 跳动”等词生动形象;二是从不同的视角 ,写月光的特点: 从视觉的角度 , 写树荫里筛下满地 光斑, 闪闪烁烁、 飘忽不定的流动美; 从听觉 的角度 , 写树林里、 草坡上、 湖面上的月光洒下叮当、 哗啦的音韵美; 反衬手法 , 结尾用鸟叫一声飞走了 , 反衬月光的皎洁明亮; 三是情景交融 , 对月光的描写中 融入作者喜爱自然、融入自然的深情。 4学点睛 文章第 段写作者在乡村月夜中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感悟 , 属于点睛之 笔。 作者感悟 , 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永远显得极其渺小、 孤单、 无知 , 人类应该谦 逊 地对待大自然 ,热爱大自然。 5学结尾 结尾一段再次点题 , 以形象结束全文, 含蓄深沉, 耐人寻味, 给读者留下较 大的想象空间 ,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