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山学院 20112012 学年度第 1 学期旅游学院 2011 级中韩班 姓名葛云龙 学号 21104051009 成绩 论述现代社会旅游需求的发生条件【摘要】:21 世纪头十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的发展速度保持了强劲的势头,的确取决于国内居民的需求拉动,但有些发展倾向值得注意。国内需求仍有待扩大。探讨和说明现代社会旅游需求的发生条件,对于更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旅游需求内在增长的规律性,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物质财富、国民生计、消费水平、旅游资源保护、交通运输、营销手段、信息化、人口发展程度、社会压力、闲暇时间、政府政策、国际政治格局与国际关系、
2、需求层次、旅游欲望等。【正文】:现代社会旅游需求的发生条件1、根本条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同时也形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矛盾运动和基本规律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而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关系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源,同时也催生了新的产业形式。正如马克思曾指出的:“手推磨产生的是以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以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社会的进步也孕育
3、了新的产业形势。拿古代和现代对比,古代的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分散性和保守性决定了人民不得不束缚于土地。往来从事旅游活动不可能推广和普及。现代社会的到来,人类成了实质意义的自由人,往来流动更加平凡,旅游需求有了产生的可能性。相比于古代,现代社会生产出巨大的物质财富,满足了旅游消费的需求,旅游活动走向了产业化阶段。二、经济条件1 社会经济、国民生计考究不可争论,旅游活动是一种经济行为。现代社会国计民生的发展是旅游需求发生的重要条件。以国内为例,近二十年来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尤其表现在职工工资的持续增长。从 1998 年到 2000 年的十五年间,我国职工的平均货币工资已
4、从 1148 元人民币,提高到了 9871 元,十五年的货币工资增额已高达 8223 元,2000 年的年工资大约为 1985 年收入的 8.16倍。近十年职工货币工资更是大幅上涨。另外,1995 年以来,我国国内居民出游率均在 50以上,城镇居民出游率更是 90以上。显然,以城镇居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庞大的工薪阶层正成为旅游活动的主力军,其根源也就在于职工工资的快速增长。因此,国计民生是催生旅游需求的重中之重。2 消费层面的考究现代旅游是经济行为之一,也即一种消费行为。消费受到购买能力的限制,购买能力取决于可自由支配收入水平。上述数据证明了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然而,现实的旅游能力却远远高于
5、普通消费能力。消费按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以及享受资料消费,其中享受资料消费处于最高层次,说明当生存资料消费和发展资料消费能得到满足时,享受资料消费的满足才有可能。而旅游消费属于享受资料消费,旅游需求的发生建立在生存与发展消费基础之上,足够的可支配收入至关重要。因此,由我国当前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和不平衡的现状决定,我国旅游需求开发空间仍然很大。3 需求与供给方面的考究就商品而言,生产就意味着要被消费,最终被消耗。生产才能供给,有供给才有需求。旅游本身可视为活动,但现代旅游已经商业化了。旅游吸引物即旅游资源与商品不同,它的产生不能做到大规模生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它的供应是有限的,
6、具有历史性和自然性。就某一景点来说,一经开发就必然伴随着消耗即遭到破坏,从而降低或失去自然资源的美学特征及观赏性,使人文旅游资源历史文物价值和文化韵味,那么相应的旅游需求也会降低甚至丧失。因此,在旅游资源不可再生和供给有限的特征下,保护成了必然。现代旅游需求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旅游资源的存在性以及保护得力。4 旅游经济的内部考究现代旅游是以新型产业的形式出现的。每个产业不可能孤立的存在。现代交通领域的革新,交通工具的高速化,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极大地改善了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旅游开始走上大众化道路,旅游需求不断扩张。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是自主化的,有目的、有方向的。旅游业从业人员逐渐具备了现代化
7、的营销理念,采用营销手段激发人的旅游需求成了当代社会发展旅游业的催化剂。5 旅游经济的外部考究作为第三产业典型代表的旅游业无法避开与服务业的共同性质。第三产业是在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兴起的,对整个国民经济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必须认识到旅游是一种消费或消耗,缺少再生产环节,是不可能在国民经济中占支配地位,而生产实物的制造业则是名符其实的经济核心。这就决定旅游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波动性,旅游需求也存在很大的波动性。2009 年下半年至 2010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整个世界消费陷入低迷。旅游业经历了一个寒冬,旅游需求一度低迷。政府应更好的稳定经济运行态势以达到旅游需求稳步扩大的
8、目的。信息化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标签之一。工业的信息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关专家指出信息化将成为 21 世纪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信息化将给民众出行旅游带来便利,新的旅游需求应运而生。3、社会条件1 人口发展程度考究根据有关部门采样调查统计,旅游需求发生结构有其特征。其中,男生占 43.1,女性占 56.5.大多数人的年龄处于 25-44 岁,其次是 45-64 岁,15-24 岁。学历以高中偏多,其次是本科,初中及以下,大专。职业分布较均匀,分布次序为:工人,教师,企事业管理人员,学生,专业技术人员,政府工作人员,服务人员。产生上述旅游需求人口结构的原因,既有收入和时间因素,
9、也不可忽视这部分人在人口结构中的大比重作用。作为中产阶级以及中等受教育水平人口正成为我国旅游需求发生的中坚力量。2 社会压力、闲暇时间的考究现代社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也使得人们的社会心理压力不断加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心理压力逐渐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在此时机,自然旅游成为缓和社会心理压力的重要需求。自然美作为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自觉地经过“积淀和凝冻”在人的“集体无意识”里已经演化成人类的本能性因素。工业社会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自然美越来越受到重视。工作高度紧张,社会压力不断增加,人们多以旅游的方式走向自然,渴望自然美的享受,达到人性回归。总而言之,渴望缓解压力驱使去实现旅游
10、,从而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社会压力的增加伴随着闲暇时间的减少,使旅游需求的发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政府通过制度和法律途径增加或规定节假日成了刺激旅游发展的有效手段。4、政治条件1 政府政策考究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实质性的影响,旅游业也不例外。政府的政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旅游需求的发生。政府若支持国内旅游或出国旅游,就会在政策上有所体现,也就会刺激这两个市场的旅游需求量增长,表现为对旅游需求量增长的推力较大,反之亦然。我国政府对国内旅游大发展的政策和对出国旅游规范发展的政策已经对这两大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力作用。例如上述提到的制定节假日政策,对激发旅游需求,扩大旅游市场
11、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社会各国对旅游经济的发展是持积极态度的,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因政府未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事态扩大,给日本旅游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国外的现实旅游需求跌逾低谷,这和其政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政府推行的政策对任何经济实体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影响,必须从政策层次重视旅游需求。2 国际政治格局与国际关系考究现代社会各国的旅游活动不是封闭的,国际旅游对一国的旅游业发展作用很大。国际旅游需求因引起重视。国际政治格局与国际关系是国际旅游需求发生的重要条件。随着中国国际政治地位的提升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渴望来中国旅游的西方国际友人越来越多,需求的扩大刺激了国内旅
12、游业的新的飞跃。而日本等国家的排华行为,导致了部分国家来华旅游需求的冷淡。由此可见,我国应继续保持负责人的大国形象,促进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的稳定。5、心理条件1 需求层次考究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特的马斯特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由低到高排序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求知需求和审美需求。他认为这两种需求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之间。而旅游需求正是属于这另外两种需求。可见当人的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感以及尊重需求得到满足时,旅游需求才有可能得到满足。而从心理上来说,但每个人的幸福感得到基本满足时,前几种需求就得到了基本满足,旅
13、游需求对个人来说才具有实质发生条件。我国政府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推动民生发展,提高人民的幸福感。2 欲望到需求的考究在心理学中,需求是指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是对维持发展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应。营销学中,需求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需求=购买欲望购买力。相类比,旅游需求可表达为:旅游需求=旅游欲望消费能力。需求的发生,首先是欲望的产生,通过消费能力将旅游欲望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而旅游欲望的产生又要有实在的高品质的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机制。现代旅游需求的发生更不能单看旅游资源,要注重现代化的配套设施和现代化高品质的服务并且结合信息化,给游客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与舒适。【总述】笔者作此文,希望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