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舟山旅游需求分析前言:旅游需求是旅游动机的产物,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旅游需求具有弹性大、季节性明显、集中度较高、敏感度较强等特征。旅游需求是难以预测的,但是为了提供合适的性质、适当的数量的产品,制定更好地可持续发展政策,需要在市场调查基础上,利用多种技术对旅游需求作出尽可能接近事实的预测。影响舟山旅游需求的因素舟山旅游需求分析 舟山旅游需求的预测舟山旅游动机舟山旅游发展1、 影响舟山旅游需求的因素1、影响旅游需求因素客源地因素 目的地经济因素 两地间因素个人可支配收入 旅游供给水平 客源地与目的地相对价格收入
2、分配 旅游供给的竞争 目的地在客源地的促销努力带薪假期 旅游产品质量 汇率消费习惯 对旅游者的经济管制 旅游的时间/货币成本税收政策及旅游花费限制不寻常的事件2、舟山因素:1)旅游资源:第一,岛屿数量众多,分布相对集中。舟山海域广阔,岛屿众多。舟山由 1800 多个大小岛屿组成,呈南北成列、东西成群的分布特点。其中,有居民岛屿 140 个,包括万人以上住人岛屿 11个,主要岛屿有舟山本岛、岱山、六横、金塘、泗礁、朱家尖岛、普陀岛、桃花岛、秀山岛、衢山岛等。舟山最大的比较优势之一就是海岛优势,全市共有 1293 个小岛(面积小于 10 平方千米的海岛) ,占浙江省小岛总数的 45%,为全省之最。
3、 第二,岛屿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舟山群岛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山海景观独特,名胜古迹众多,集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于一体。 第三,无居民海岛居多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无居民海岛是指不属于居民户籍管理的住址登记地的海岛,俗称无人岛。舟山有九成以上的海岛都是无居民海岛。在众多的无居民海岛中,那些海拔相对较高、植被覆盖率高、有一定淡水资源的海岛,更具旅游、科研、生态保护价值。2)交通条件:以跨海大桥、船只 连接众多海岛。随着跨海大桥的建成,对外交通条件日趋完善,舟山更加紧密地与长三角地区融为一体,促使舟山海岛旅游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3)旅游吸引物:舟山主要的旅游吸引点, “海天佛国”普陀
4、山岛、“沙雕故乡”朱家尖岛、 “东方渔都”沈家门和“金庸笔下”的桃花岛等。3、客源地因素:(在舟山客源市场方面,浙江省内游客占到 38.85%、上海占16.03%、江苏占 8.08%、福建占 6.41%,这 4 个周边省市客源占总量的 69.37%,是舟山主要客源市场;此外,北京、安徽、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山东等地客源市场也不断拓展,分别占到 1.79%至3.72%不等。 )1)经济发展水平:舟山的主要客源地浙江、上海、江苏、福建这四地,位于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决定因素。2)人口特征:包括总人口、人口增长速度、城乡分布、人口密度、性别结构等。列举
5、一下几点,从区域上看,集中流向东部的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和福建等六省市的流动人口占了流动人口总数量的 80%。2010 年,浙江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535 人,比2000 年增长 16.6%,与全国人口密度之比由 2000 年的 3.48: 1 扩大到 2010 年的 3.82: 1。2010 年,浙江老年人口 比重为 9.34%,在全国的位次由第 2 位退居至第 9 位,比江苏、上海、山东分别低1.54、0.79 和 0.50 个百分点,比本省户籍人口中的老年人口比重低1.71 个百分点,比 2000 年仅上升 0.42 个百分点,大大低于同期全国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1.9 个百分点
6、的幅度。2010 年浙江总人口将达到 4741.8 万人,2015 年将达到 4775 万人,考虑到外来人口增加因素,预测 2015 年总人口可能突破 4800 万人甚至 5000 万人。 但实际情况是,到 2010 年浙江总人口就突破 5000 万人大关,达到5446.5 万人。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截至 2013 年,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六省市占全国跨省流入人口总数的 87.83%,较 2012 年同期上升了 4.5%。虽然上海、北京、浙江这些东部发达省份,在全国较早进入老龄社会,但由于经济持续增长,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持续增加,年轻人口不断流入。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大,
7、交通发达,信息灵通,居民收入高,购买力强;但城市化使人口密集、拥挤,城市喧闹、污染、环境退化,城市居民感到生活紧张,迫切需要切换环境、调剂生活。3)收入:舟山的主要客源地浙江、上海、江苏、福建这四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则(可支配)收入较高。4)旅行距离:舟山市地理位置介于东经 1213012325, 北纬 29323104 之间, 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口外缘的东海洋面, 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等辽阔腹地。一般来说,客源地与目的地距离越近,旅行需求越大;距离越短,需求越小。 (衰减规律)5)职业和教育水平: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旅游的需求越大,越是愿意牺牲部分物质享受,通过旅
8、游获得精神生活的满足。6)文化特征:在上海,浙江,江苏南部,及皖南赣东北的小部分地区的共同的文化特征是吴越文化。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文化都会对旅游需求产生较大影响。4、两地间因素:1)舟山与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舟山与主要客源地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四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2)舟山与客源地文化差异:舟山与主要客源地浙江、上海、江苏等地文化差异不大。 (上提到)3)宗教活动:中国大约有 1.87 亿人信仰佛教,从地理上看,越往西往南,佛教的优势越明显,而越往东往北,基督教优势越明显。除此之外,两者在城乡的扩展也明显有别:基督教的复兴主要发生在农村,农村基督徒占基督徒总数 80%左右,而佛教的复兴则更
9、多在城市。农历二月十九日恭逢观世音菩萨诞辰纪念日,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信众居士要到寺院给观音菩萨上香礼佛、祈福求安。三元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三会是正月初七、七月初七、十月初七。2、 舟山旅游需求的预测1、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应拘泥于传统的地域和结构市场的分析与划分,而应着重分析旅游目标市场群体和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当今,旅游消费市场变化快,消费能力差别大,旅游目标群体的消费呈明显的金字塔现象,并朝着主题化、个性化趋势发展。 观光旅游市场作为传统旅游市场仍居主导地位,但稳中有降;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潜力无限;会议、奖励旅游市场方兴未艾;康体健身旅游
10、成为时尚;自驾车旅游渐成气候;红色旅游成为时代热潮;生态旅游者呈现增加趋势;旅游市场日益细分化;在旅游中追求更多的参与性和娱乐性。2、旅游客源市场形成的条件分析 1)有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上海人均 GDP 将达 6000-7500 美元,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的跨省旅游已达 56 人次,人均跨省消费 1406元。长三角地区人均 GDP 向 3000 美元迈进。2)充裕的闲暇时间。全年法定假日达到 114 天。加之“带薪长假”和“公休制度”的进一步推广实施,闲暇时间将更为充裕,形成了出外旅游的必备条件。 3)消费观念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消费观念不再把价格当作唯一的消费因素,而把绿色、
11、健康、环保、名牌、服务当成消费的主体。尤以具有时尚元素、生活元素为主体的休闲度假消费为最时尚。 4)国内市场的辐射半径。休闲度假具有出行范围相对较小、出游频率相对较高的特点,舟山的国内客源市场应基本集中在上海及周边的江苏、浙江等省以及北京、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3、舟山群岛旅游客源目标市场定位立足国内旅游市场,主攻国际旅游市场,培育出境旅游市场,三个市场相互促进,协调联动发展。 1)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闽粤为一级客源目标市场; 2)山东、北京、东北地区为二级客源目标市场; 3)中部内陆地区为三级客源目标市场; 4)积极开拓国际海洋休闲度假旅游市场3、 舟山旅游动机据市旅游局调查,50%的游
12、客是冲着普陀山而来,近 70%的游客选择海鲜美食,另有 25%的游客对山海风光感兴趣。舟山的游客多来自国内,其中以沿海发达人员居多,尤以本省以及上海,长三角和华东地区居多。游客的年龄构成以中青年游客为主,2040 的中青年游客占绝大比例。由于中青年游客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他们渐渐成为舟山旅游消费者的主力,而他们更倾向于一种特殊的旅游休闲度假体验。4、 舟山旅游发展1、旅游产业呈现扩张性发展 “十五”期间,全市游客接待量累计达 3634 万人次,比“九五”期间增长 1.5 倍,年均增长 23.3%,其中 2005 年实现千万人次大关;旅游总收入达到 211.51 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 3.5
13、倍,占全市GDP20%以上。全市直接旅游从业人员 2.9 万人次。 2、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 市委、市政府于 2004 年 10 月召开全市海洋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提出“一个品牌、三条主线、十大旅游区”旅游发展思路,确立建设海洋旅游经济强市的目标。创建了 4A 级等级旅游区 1 个, 3A 级 1个, 2A 级 2 个、A 级 2 个,沈家门渔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1 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8 个,十大旅游区建设明显加快,初步形成大旅游格局。 3、群岛型旅游整体形象明显提升 “十五”期间,围绕“海天佛国渔都港城中国舟山群岛”整体形象,制定了一系列营销策略,并通过全方位包装宣传和创建“中国优秀旅
14、游城市” ,使舟山群岛旅游整体形象在境内外得到大大提升。 4、海洋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 “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观光、度假、专项旅游共同发展的产品体系。新建了普陀山南海大佛和宝陀讲寺、万佛宝塔,启动建设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等;开发出了一批海味十足的观光休闲旅游产品,推出整岛旅游、海钓旅游、邮轮旅游、游艇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着力推进古城要塞和台风乐园二大重点项目建设。 5、旅游要素协调发展 “十五”期间,初步建立“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比较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基本形成,陆上交通连接国内 90 多个城市,普陀山机场开通上海、晋江、厦门、南京等航线和舟山香港包机航线,建成直升飞机若干停机坪;接待能力日益提高,旅行社 87 家,旅游星级饭店 60 家,其中三星以上 17 家,高星级饭店 3 家,渔农村家庭旅馆 536 家;城市旅游功能显著增强,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市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中英文说明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旅游厕所和医疗救护点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旅游市场更加规范文明有序,旅游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观音饼、渔民画、佛茶和海洋工艺品等成为一批叫得响的特色旅游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