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焦作开达学校校园防欺凌讲座稿(二)引发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因素老师们好!校园暴力的存在,警示着我们青少年暴力心理的严重性,而这种心理的形成,是受一些外在的客观原因影响的,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引发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因素,希望能够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心理学因素在心理学领域内研究攻击暴力行为,人格因素极为重要。Shoham 等对 60 名暴力犯罪者进行调查,发现与对照组不同的是,犯罪组有以下明显的人格特征:多疑、固执、缺乏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情绪不稳定、紧张、喜欢寻找刺激但易受挫折、缺乏自信和自尊、人际交往能力差等。这充分证明了攻击行为的发生与个体的人格因素有关。特殊的人格特点是攻击行为产生的心理
2、学基础,但并非有此基础的人都会产生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心理学基础为攻击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与青少年所处的不良家庭、社会环境共同作用,才使攻击行为变成了现实。社会学因素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成熟和社会化不断完善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是导致攻击暴力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行为科学认为任何行为都是学习的结果,攻击暴力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自然也离不开学习和模仿。父母是子女早期的主要模仿对象,父母暴力式教养方式,是子女产生攻击暴力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不和睦的家庭关系,均与青少年的暴力行为有关。不良的社会交往在青少年行为中也起着引诱和促
3、进作用,随着科技发展,媒体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媒体中暴力的内容为青少年提供了攻击性榜样,减弱了青少年对攻击行为的控制,使青少年曲解了幻想与现实,增加了其对攻击行为的容忍程度,鼓励了攻击行为。近几年来,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甚至暴力音乐都成为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生物学因素青少年攻击暴力犯罪的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学、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和神经生理 4 个方面。遗传学因素大量研究显示,青少年攻击暴力行为存在家族聚集现象,而且符合多基因遗传方式。目前对攻击行为基因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多巴胺、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单胺递质系统功能基因上。神经生化因素学界普遍认为,在
4、所有神经递质中,5-HT系统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最为密切。参与 5-HT 合成、储存、膜摄取及代谢的各种成分及 5-HT 受体共同组成 5-HT 系统。大量研究结果提示,攻击暴力行为与 5-HT 系统的功能低下有关。此外,5-HT 系统中的全血 5-HT、5-HT 受体、5-HT 的合成前体色氨酸均与攻击行为相关。除 5-HT 系统外,乙酰胆碱、-氨基丁酸、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均与攻击行为的产生和抑制相关。神经内分泌因素目前认为雄激素特别是睾丸酮与攻击行为相关。在未成年人的攻击行为研究中发现女性的攻击行为少于男性。大量研究也证实,男女两性在攻击行为的开端、方式、发展过程及评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5、。神经生理因素动物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表明,影响青少年冲动性行为的神经回路由前额叶皮质、杏仁核、海马、视交叉前内侧区、下丘脑、扣带前回、脑岛区、纹状体和其他与情绪控制相关联的通路构成,此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位或其相互联系区域的结构、功能不正常,都能增加冲动性攻击行为的发生。额叶与攻击暴力行为的产生关系比较密切,颞叶特别是杏仁核被损伤后可导致攻击暴力行为。以上都说明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可导致出现攻击暴力行为。以上三个就是引发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因素,想要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就必须从心理上对青少年进行引导,给他们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空间。如何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发生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不仅让人为师生的人生安全感
6、到担忧。如何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要让社会充分认识到校园暴力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危害,使实施者减少侵害行为,使受害者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据权威调查表明:来自校外人员实施的暴力最多,占76.8%,而来自本校老师和管理人员的侵害只占 13.9%。实施校园暴力最多的是校外人员,其次是本校高年级学生,最后是本校老师和管理人员。如何预防校园暴力事件,是目前校园安全工作极为重要的一项。校园暴力事件主要表现为本校或其他学校高年级学生殴打低年级学生;校外青年殴打在校学生;某些学生的家长因为学生之间的纠纷而到学校殴打其他学生;老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老师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如要求学生当众做
7、出一些有损人格尊严的动作、辱骂学生等;校内外高年级学生以及社会青年抢劫、勒索学生钱财,使学生不但损失钱财,而且心理受到极大伤害;老师以及校内管理人员针对女学生的性侵害;同年级甚至同班 同学之间的斗殴。如何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如何预防校园暴力事件?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老师、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1.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要让社会充分认识到校园暴力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危害,使实施者减少侵害行为,使受害者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2.加强对学校领导、管理人员以及老师的教育和管理力度。3.学校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机制,对于实施暴力侵害行为的,要及时依
8、法给以惩处。4.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对于暴力文化的传播。5.学校加强门卫制度,发生有人强行进入的情况,校门值班人员一定要及时报告给公安机关和学校保卫部门。6.从小对未成年人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加强在校学生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7.歌舞厅、游戏厅、卡拉 OK 厅、录像厅、网吧等这些青少年容易聚集的经营单位,一定要远离学校;学校周边也不应该建集贸市场等人员杂乱的经营场所。如何预防校园暴力事件?校园暴力具有非常严重的社会危害,一方面,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暴力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在发现校园暴力事件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避免使用粗暴的教育方法
9、,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关注学生心理问题,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校园伤害的预防与应对抵制校园暴力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其他人员之间、师生之间发生在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的具有敌意的欺凌、体罚、伤害等性质的暴力行为。由于校园暴力行为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多数是青少年在校学生,并且暴力行为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因此大家习惯称其为校园暴力。什么是校园暴力校园暴力一般分为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心理暴力。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校园暴力的形式主要有五种:一是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威逼利诱;二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10、;三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四是同学间因“义气”之争,以暴力手段争长论短;五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语言暴力主要指通过语言对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包括起侮辱性外号、造谣污蔑等行为。心理暴力主要指通过言语、行为或其他方式对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如恐吓、侮辱、排斥、歧视、孤立等行为都是心理暴力行为。预防校园暴力1、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不参与校园暴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3、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4、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暴力产
11、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正确应对校园暴力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
12、流中得到。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我们可以通过短信、书信的形式向学校领导、老师匿名报告。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淡然处之,自我反省,无畏回应,肯定自己,调整心理,法律维权。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找机会逃跑,大声呼救,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求饶。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遭受心理暴力时的自救对于心理施暴,还是要从自我心理调整入手。如果我们在学校遇到了排斥、歧视、孤立等心理暴力行为,我们应该自己积极、主动地去与别人沟通,弄清楚原因。如
13、果自己无法解决,可以向老师求助。由于校园暴力事件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焦虑。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证,成为“沉默的羔羊” 。忍气吞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抵制校园暴力1、要有依法的意识,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2、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3、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切记不能蛮干。4、要有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见义巧为的意识。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他人实施救助。5、要有强烈的报告意识和证据意识。及时上报并注意搜集证据,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出示。焦作开达学校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