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方式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种植植物会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从土壤中带走的矿质养分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最小养分律学说: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即如有一个生长因子含量最少,其他生长因子即或丰富,也难以提高作物产量。有益元素:是指为某些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而非所有植物必需的元素。截获:指根系在土壤中伸展的过程中吸取直接接触到的养分的过程。质流(集流
2、):指植物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此种压力差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扩散: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使根表面养分离子浓度下降,根表养分发生亏缺,与附近土体间形成养分浓度梯度,从而使养分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迁移。主动吸收:指养分离子逆着电化学势梯度由介质溶液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载体学说:一般认为,载体是在细胞膜上能携带离子通过膜的蛋白质或其它物质(如酶) 。分扩散模型和变构模型。离子泵学说:离子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是质膜 H+-ATPase,又称为致电的质子泵 ATP 酶,简称质子泵。胞饮胞吞作用:细胞
3、外的液体微滴或物质吸附在质膜上,通过质膜的内陷形成小囊泡而被消化吸收的过程。是非选择性的,对吸收大分子物质的重要机制。需要能量。拮抗作用: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植物营养的遗传性: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都属基因型,就是说,同一作物不同的品种吸收养分的速率和最大速率以及对养分的亲和力是不相同的。植物营养临界期: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甚至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的时期。营养最大效率期:指营养物质能产生最大效率的时期(即养分需要量最多且施肥能获得最大效应的时期) 。阳离子交换量:单位数量根系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叶部营养:植物通过叶片或非根
4、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身的现象称为叶部营养。维茨效应:Ca 2+的存在对一价离子吸收(如 K+、Rb +、NH 4+、Na +)有协助作用,一般认为是由于它具有稳定质膜结构的特殊功能,有助于质膜的选择性吸收。氮肥利用率:当季作物吸收肥料氮的数量占施肥量的百分数。磷酸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其中的磷酸一钙与杂质硫酸铁和硫酸铝发生反应,转化成难溶性的磷酸铁、磷酸铝,导致磷的有效性降低的现象。复合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养分的肥料。分析式表示法:以 NP 2O5K 2O 的含量百分数表示,如 15-15-15 表示三个各占 15%。配合式表式法:用 N : P2O5 : K2O 及总浓度的百分数表示,如:“3 : 1 : 1, 45” ,转换为分析式为:2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