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西宁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调查.doc

上传人:cw6mk8 文档编号:7412412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宁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宁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宁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宁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宁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调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宁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调查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号:-06052115指导老师:-无姓名:-童琦一缕阳光温暖多少人 西宁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调查根据西宁市统计局统计数字表明,截至 2008年底,全市共有 29539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在职职工 954人,下岗人员 9666人,离退休人员695人,离岗和失业人员 9533人,三无人员 1820人,其他人员 6871人。已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贫困居民占南平市非农业人口的 3.22,基本做到应保尽保。现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单人户 125元/月至 167元/月,多人户 111元/人、月至 150元/人、月,各县(市、

2、区)的保障标准略有差异,去年 1至 12月份,全市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总金额 1009.203万元。 构筑城市低保“安全网” 春节前市长徐谦来到延平区梅山街道办事处,看望了这个办事处的五户“低保”特困户。这些特困户对市长说,有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在的日子比进“低保”前好了点。市长向他们表达了这样一个信念:党和政府、社会不会忘了他们,一定会帮助他们走出目前的困境。 所谓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制度是指非农业人口的居民,只要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就能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救助。西宁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于 1996年 1月开始,2002年 3月这项工

3、作被列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同年 4月市政府下发了南平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意见,保证了我市城市低保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迈进。 西宁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是从邵武市开始试点的,随后,海南,海北,海东地区也相继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时三县(市、区)共保障低保对象 602人。到 1998年 6月,全市十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城市居民低保制度。但此时“低保”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不仅保障面窄、享受保障人数少,而且保障对象大部分是民政“三无”救济对象,下岗和失业人员及其他救济对象只占保障对象总数的 31.4。我市的城市居民低保工作经历了三次扩面过程,一是 1998年从纯居民中

4、的贫困户保障对象扩大到企事业单位困难职工家庭。到 2001年 6月城市低保对象增至 2699人,其中企事业下岗职工占保障对象总数的 49.7;二是 2001年 6月到当年的 12月,城市低保人数增加到 12508人,保障人数占我市城市非农业人口的比例从 6月份的 0.341增长到 1.59,增幅达 1.25;三是 2002年 1月到这年的 6月,城市低保人数增加到 25890人,占城市非农业人口的比例达到 3.22,超过省上下达的保障面。 城市低保工作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多次过问指导低保工作,市长徐谦亲自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安排部署低保扩面工作,并确定市本级

5、财政在新增财力中,拨出 50万元作为市级低保调剂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作为政府行为,得到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对低保对象在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照顾和政策扶持。 低保工作的有效开展,极大地服务了我市的国企改革,到 2002年 6月,在我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群中,企业在职职工、下岗人员及失业人员这三类保障对象占总保障对象的 63.7,解决了他们迫在眉睫的生活困难问题,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一条“线”撑起多少个家 卢纪韩:低保撑起半边天 40 多岁的卢纪韩已是满头白发,一脸憔悴,让人觉得她已年逾古稀。贫寒的家境本来就让她举步维艰,而频频袭来的

6、病魔又让这个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起初卢纪韩与丈夫相依为命,尚可抚养儿子和维持生活。然而 1994年,丈夫患肺结核病从工厂下岗后,由于要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到南平市服装厂做卫生养活家人,过度操劳又让卢纪韩得上了慢性肾炎。医生劝她住院,可一贫如洗的家哪还有钱病。1998 年丈夫去世后,失去工作的卢纪韩与儿子相依为命,只能靠亲戚朋友的求助挣扎度日。 2000 年 6月,亲戚朋友也都竭尽了所能,卢纪韩真的感到了走投无路时,其所在的梅山街道办事处中和社区居委会为她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替她解了燃眉之急。 去年卢纪韩的儿子考上了南平一中,她说一定要让儿子读好书,将来上好大学,找好工作,让母子俩一起过上好日子。

7、“低保为我这个家撑起了半边天,但愿有一天,我们母子俩能靠自己的努力,把另一半边天撑起来。谢谢党和政府的关怀” 说着说着,卢纪韩的眼眶湿润了,我们也一起为她祝福。 张小妹:150 元,那是救命钱哪 张小妹原本是梅山街道办事处文宣居委会的协管员,早年丧夫。儿子、儿媳在街头摆摊卖鞋袜谋生。哪知天有不测风云,本来就没有什么经济支撑的家突遭变故:1996 年张小妹由于年龄过大不适宜再担任协管员工作而下了岗,而后儿子得了肝硬化、肝腹水,多次险些被病魔夺去生命。张小妹全身心照顾儿子,家里只能靠居委会介绍儿媳去做楼道清洁工的 200多元过活,生活窘迫可想而知。更让她犯愁的是儿子邱建新的病情屡屡反复,每一次都要

8、将家中哪怕是几毛钱都卷得一干二净,邱建新的兄弟姐妹家中不富裕,积蓄也都用在了给邱建新治病上。 2001 年底,文宣居委会替张小妹一家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每月 150元。当时由于她家中特别困难,居委会特事特办,单独为其一户进行申请工作。 邱建新的肝病经常反复发作,张小妹一家靠儿媳打工的钱看病,靠低保的钱吃饭,蹒跚走着崎岖的人生之路。躺在病床上的邱建新上月因下床不慎摔折了右手臂,当时家中已没有钱,张小妹靠低保金请医生给儿子治手,渡过了难关。她说:“150 元对一些条件好的家庭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可对于我们,那可是救命的钱哪!” 卢尔彝:我一定要走出低保 今年 52岁的卢尔彝原是南平市化工厂的一名干部

9、,1999 年 6月份下岗后,由于妻子长年抱病在家,家中突然失去了主要收入,只能靠老卢的失业救济金艰难度日。 尽管年已半百,但老卢并没有因下岗而消沉。2000 年,他与别人合伙开起了食杂店,但由于没有经商经验,不仅没赚到钱,还将自己下岗后得到的补偿金 6000多元赔了进去。之后老卢又去过房地产中介公司、物业公司和保安公司应聘,但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结果。老卢说,他这才知道 50多岁的人要找份工作有多难! 正在老卢一筹莫展之际,政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给他贫困的日子投下一缕阳光。老卢说:“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低保真是为我们的生活解决了一些最基本问题。我现在还在积极地找工作,不管有多难

10、,只要有合适的工作我一定干,争取早日走出低保,把它让给比我更需要的人。” 为什么这钱不能给你 家住延平区裕达居委会的一名男子,年纪不过 30多岁,妻子在某企业上班,自己下岗,家庭劳动力健全。他到居委会申报“低保”,未得批准。于是大闹说,宁可每月拿 20元,也不出去打工,政府有这个制度,我就可享受。但居委会经反复调查,征求居民代表意见,认为他不能列入低保。 他为什么不能享受低保?主要是由于各地的低保标准不同。目前我市将低保对象分为三大类:一是“三无”对象类,即 60岁以上无子女的孤老,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孤儿,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和抚养人的残疾人;二是家庭无主要劳动力,且子女未成年的家

11、庭。即家庭主要劳力残疾不能从事劳动,且子女未成年的;家庭主要劳力去世、离异且子女未成年;主要劳力长期患病卧床、且子女未成年;三是家庭劳力健全,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特困的家庭。以延平区紫云办事处为例,低保标准为:“三无”对象每人每月 156元,第二类对象每人每月 4060元,第三类对象每人每月 30元。据了解,目前较难评定的低保对象是第三类对象。因此延平区低保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保证买米钱”。 如何做好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工作。市民政局城市低保科的陈科长认为,首先要继续完善目前由个人申请,街道、居委会入户调查,居民代表会议评定,张榜公布,县市民政局核实审批的制度。特别是在职与下岗人员申请低保的要走群

12、众路线,真正做到该保的一个不漏,不该保的一个不保。其次各地要配足当地低保的配套资金,切实将低保资金计划列入财政预算。第三要认真确定低保标准和执行情况,标准太高,政府负担不起,标准太低又难以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在延平区几个街道、居委会采访时,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有些居民对“应保尽保”政策理解有误,之所以出现有的人穿金戴银还来申请低保的现象,就因为他们觉得手头紧,申请点低保金补贴家用。有的人甚至觉得低保最好还能解决孩子上学、家人就医等问题。这些误区都给低保工作带来许多难题。水南办事处的低保工作人员黄丽华说,如果资金充足,我们就能让更多的人都得到政府的救助,走出困境。 “动”起来才能温暖更多人

13、采访中,无论是各级民政部门还是各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作为低保工作的实施者、管理者,他们提到最多的字眼就是“动态管理”。所谓“动态管理”,就是对享受低保的对象实行能进能出的管理。低保对象一旦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收入超过了最低生活保障线,就应该主动退出低保,而让更困难的人享受这缕阳光。 然而,由于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人员紧张,加之其对社区工作无法过细地了解,使得各居委会成了“动态管理”的咽喉环节。这一环节工作的优劣,关系到整个低保工作的成败。目前,我市的大部分社区居委会都已形成了一套评定低保的工作流程: 社区内生活贫困的居民提出申请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楼幢长为主)讨论确定居委会工作人员及居民代表

14、入户调查,核实情况社区居民大会举手表决对可享受低保的人员在社区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上报街道办事处。 低保工作开始之初,由于经验不足,制度不完善,出现了一些不公开、不公平的现象。如某些居委会干部利用职便为不符合条件的亲友申请低保,出现“打着手机、骑着摩托”领低保的现象;有的人则是家境相对较好,却因为审核不严“混入”低保。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市低保工作经重新审核登记,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有效遏制,但仍有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健全。 种种问题要一揽子解决目前难度较大,但采访中记者也找到一些有益的经验可供借鉴。紫云街道剑津居委会在新一轮的审核中取消或降低低保额的户数达到 18户,但却没有一户因为不服而

15、向上级反映。他们的经验说来简单,就是紧紧依靠群众。居委会周书记告诉记者,动态管理怎么动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群众说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得这些被取消低保的居民口服心服。”据了解,由于紧紧依靠各居民小组长和楼幢长,再加上常常和居民沟通,这个社区已经形成低保对象情况有变化,居委会工作就会有动作,有措施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动态管理。 低保工作的重点在于“动态管理”,而其难点也在于此。特别针对家庭劳力健全,而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特困的“第三类家庭”管理难度尤其大。从民政部门收到的一部分投诉来看,主要是反映“某某低保对象如今已找到工作,怎么还在享受低保?”等问题。对此,各居委会

16、也颇有苦衷。 一些居委会干部坦言,现在主动申请低保的人多,找到工作能自觉走出低保的却有限。因此,一方面要求居民的诚信意识要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求居委会要“盯”得紧。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居委会往往无法近距离了解到低保户的具体情况,即使其在外做了生意找了工作,有了收入也无从了解,另外一些低保户属于打零工性质,这个月有事做就有收入,下个月就难说了,不好把握。 梅山街道办事处在抓“动态管理”中拟实行低保对象签到制度,即每个该街道的低保对象,日后每月都必须到办事处签到,主动反映个人近期的生活工作状况,并建立档案进行管理。另外,该办事处首推“享受权利也要尽义务”的理念,规定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无特殊原因必须参加社

17、区组织的公益性的活动,如义务劳动等,让他们在享受政府人民关爱的同时,也要有所回报,培养一种劳动光荣的意识,避免进了低保就出不了低保的尴尬境地。 一眼看不出的贫困 数据表明,去年我市企业在职职工、下岗及失业人员中共有 16491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占保障对象的 63.7。据了解,这类群体中应享受低保的人还远不止于此。对这些新贫困人群评定谁能享受低保,无论是政府部门、街道居委会还是申请人自己都有一番难言之语。 家住延平区水南后谷的罗庆东几年前从机床维修厂下岗,妻子也从化工厂下岗,家里无收入。2001 年底他经申请、评议后进入低保,第二年 6月他经人介绍到了长富去做事,家里收入有明显改善。当居委

18、会劝其退出低保时,他立即去办了手续,他对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说,我才三十多岁,本来拿低保就很不好意思,现在我有工作了应该退出低保。像罗庆东这样因找到事做而走出低保的人在延平区有不少,他们或找到事做,或孩子长大成人有了工作而走出低保。然而这些城市新贫困人群摆脱贫困的能力很弱,稍有变故就可能二次进入低保。在我们采访的居委会中,人们都表达这样一种心理:下岗或失业人员多,对他们评定是否进低保很是为难。由于金额有限不得不把进低保的条件定的严格一些,这样有些人从情感上说应该进低保,但硬性条件不够只好作罢。紫云办事处民政助理员苏玲对记者说,别看有的困难户有新房住,也有一些家电,但大多是亲戚朋友送的,或者十多年前

19、买的,大都接近或超过淘汰年限,实际生活都十分困难,许多下岗职工都靠父母或兄弟姐妹接济。上文讲述的张小妹一家就是白发人养黑发人的例子。 随着下岗失业问题的出现,在城市中失去职业就意味着基本生活来源的断绝,因此近几年城市中已形成一个以下岗人员为主体的新的贫困阶层。这些人的家庭主要收入靠工资,一旦工资收入断绝就危及温饱。由于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和产业调整等因素,一些原来属于社会保障的项目,现在需要自己负担,如住房、养老、医疗、子女就学等,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生活来源。社会学者认为,他们是社会救助保障的主体。市民政局有关人士说,下岗失业人员进出低保的次数,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社会保障

20、体系的完善。在此之前,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因失业而多次进入低保,因此低保工作任重而道远。 重要的在于发展经济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从建立之初以保障居民中“三无”困难户为主体,发展到当前以保障下岗人员为主体的覆盖全体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救济体系,这项工作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问题和困难。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经济。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奇缺,目前南平市民政局负责这项工作的是救灾救济科,人员 2名,延平区民政局负责这项工作的只有 1名(各县市均如此),大部分工作依托街道(乡镇)、居委会,街道又由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民政助理员负责,而他们往往身兼数职,每年两次的低保核实常常让他们分身无术。其二是由于各级财政困难,城镇贫困居民应保尽保的后续资金缺口很大,保障水平低。以去年 6月份我市发放的低保金额为例,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平均补助仅 34.5元,全省水平为每人月平均补助 50元。一些县市几乎是完全靠省上划拨资金来发放低保金的,很难起到保障作用。 此外,由于我市是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多,停产关闭的企业也多。同时又是三个电站(水口、沙溪口、峡阳)库区农转非移民的集居地,需要保障救济的对象多,这些都加大了我市低保工作的难度。因此只有发展了经济,才能加大当地财政对低保资金的预算。只有拓宽了就业渠道,才能使更多的事业人员上岗就业摆脱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