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六单元 隋 唐隋唐的政治(1)吕准能 2002/9一、概述历史阶段特征:隋唐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1、全国统一,政局相对稳定;2、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3、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4、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影响深远。二、历年高考题:(“唐女娲” 、 “得才则兴,去贤则亡得”用人题、唐文化特点和影响“题,详见复习用书)三、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起到了积极作用;2、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在他的统治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 ;3、制度创新极大确保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国家强盛奠定了基础;
2、4、客观评价历史人物。5、用人政策的得失时关政权的兴衰,要吸取郑犯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四、基础知识目标:1、隋朝建立、隋文帝杨坚、长安、隋灭陈而统一全国、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隋炀帝的暴政; 唐朝的建立、唐高祖、唐太宗;“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唐玄宗、开元盛世的形成和主要内容。五、 能力培养目标: 总结实现统一的历史条件: 思考“隋亡唐兴”的原因,以运用继承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贞观之治” ,形成正确历史概念(原因、内容、影响)的能力。 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 注意把握政治与经济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六、 重点难点疑点:1、隋统一的历史条件;2、对比秦隋两代的相似点;3“贞
3、观之治”实现的原因;4、统治者的用人和施政政策对国家的影响;5、深刻理解隋亡唐兴的原因,由此认识影响治乱的诸多因素。6、从隋朝统一的历史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大运河的开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民族关系的加强等方面认识隋朝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七、 导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是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大动荡,给人民到来了始终灾难,当分裂中始终孕育着统一的趋势,随着北方的民族容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统一的条件已经具备。 西魏北周三国: 魏 西晋 十六国:北魏 东魏 北齐 北朝2蜀 吴 东晋 南朝(宋 齐 梁 陈)2、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北周外戚杨坚夺权建隋;(2)灭陈,
4、重新统一全国;(3)统一历史条件:分裂混战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北方民族融合增强凝聚力;江南经济的发展使差距缩小;北周统一北方和强盛及陈国的弱小;文帝的雄才大略。(4)结束分裂,为隋唐强盛奠定基础。3、重要的政治制度:(1)实行三省六部制,各部门互相分工与制约,提供效率,分割了相权,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推行了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一般下层地主凭自己的才学参加政权,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又冲击了士族势力,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示意图如下:3、 隋的暴政: (1)隋文帝(开皇之治) ;(2)隋炀帝暴政:奢侈腐化,滥用民力,穷兵黩武,农民无法生活(巡游江南、修建宫殿、开凿运河、攻打高丽
5、 ) 4、 隋末农民起义:山东开始,各地响应,灭亡。5、 唐朝的建立(1) 618 年,李渊 长安 唐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玄宗 (2)统一全国,消灭割据,镇压农民起义统一全国。 (应特别指出李世民的作用。 )6、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1 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627649) ,是我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其在位期间出现“贞观之治” 。 (回顾文景之治、光武中兴)(1) 贞观之治(627649) 概念 在位期间,社会比较稳定,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国力逐渐强盛,称为“贞观之治” 。 分析其原因:A、 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创造
6、了条件;(隋朝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经济上农、手、商发展)B、 隋末农民战争推翻了隋炀帝的暴政,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使唐初的统治者鉴于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均田制、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C、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个人的作用也是出现贞观之3治“的重要因素;(善于用人,善于纳谏)D、 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 内容:经济上: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使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又实行租庸调制,尤其是、 “庸” ,可以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客观上有利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国家收入。政治上沿用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太宗善用人,善纳谏。 “房谋杜断”
7、 魏征 。 7、 武则天的统治:(1)唯一女皇帝,建立武周;(2)重视农业,提拔人才,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策连续性和长期性。8、 唐玄宗和开元盛世:(1)唐玄宗前期政绩显著,李隆基,唐明皇(2) 分析出现“开元盛世”的原因。 唐太宗、武则天的业绩,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任用名相姚崇、宋璟,信用不疑,对实现政局安定起了很大作用。 裁汰冗官、整顿吏治、淘汰僧尼。八、 补充知识:1、成语:以古为镜 以人为镜 兼听则明 房谋杜断 请君入瓮2、影视作品:唐太宗李世民 、 武则天 、 (唐明皇) 、 大明宫词3、文学作品:隋唐演义 、 说唐 、 长恨歌 、杜甫的忆昔4、参考用书:国史概要 、 中国人史纲
8、 、 隋唐史话 剑桥中国隋唐史5、古今地名:长安(西安) 、江都(扬州) 、诼郡(北京) 、余杭(杭州)九、材料选编及问题设计:1、对隋朝运河的开通,评论不一,下面是两位古代诗人对隋开通大运河的评价。胡曾曰:“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皮日休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问:(1)两首诗中,对隋朝开通大运河和隋朝灭亡的关系分别持什么观点?(2)你赞同哪一个观点?请说明理由。2、汉唐封建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及启示。(1)汲取前朝灭亡教训,实现休养生息政策;(2)调整统治政策得连续性和长期性;(3)政局长期稳定,巩固或完善中央集权;(4)人民得辛勤劳动。3、概括秦亡汉兴和隋亡唐兴的相似之处。从社会矛盾角度,指出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