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VF 下壁导联。、V5 、V6 、aVL 左心导联。 V1 、V2 右心导联。V1、V2、V3、V4 前壁导联。小儿心率正常值:心率(次/分)0-1 岁 1-6 岁 6-12 岁 12 岁以上窦性心动过速 150 120 110 100窦性心动过缓 100 80 70 60心肌梗死定位:病理性 Q 波出现的导联 心梗定位V1-V3 前间壁V3-V5 前壁、aVL、V1-V6 广泛前壁、aVL、V5、V6 侧壁、aVL 高侧壁、aVF 下壁V1-V3 对应性 R 波增高.ST 段下移.T 波高耸后壁-心电图正常值:P 波振幅:0.25mv(肢导,2.5 格) ,0.20mv(胸导,2 格)时
2、间:0.11s。位置:.aVF. V4 .V5 .V6 直立,aVR 倒置。形态:可见切迹,出现双峰时,间距1。电压:V1,V17.0mv,胸导2.0mv 为高耸。T 波150(RR 间期 2 大格) 。室上性、室性期前收缩。P 波后脱落一次QRS 波群为房室传导阻滞。P 波数与 QRS 波群不一致多于 QRS 波群见于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少于 QRS 波群见于房室分离。P-R 间期0.21s 为房室传导阻滞、二度 1 型房室传导阻滞。P-R 间期缩短 短 P-R 综合症。QRS 时限0.12(3格)室性期前收缩。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 ,V1.V2 呈 rSR型。左束支传导阻滞,、V5、
3、V6 呈钝 R型。QRS 波群出现切迹 V1.V2 呈 rSR型,右束支传导阻滞。QRS 波群见异常 Q波aVR、V1 可呈 QS 型,其他导联出现 2 个或以上,为心肌梗死。R 波2.5mv V5 导联 R 波2.5mv(5 大格)为左心室高电压(左室增大) 。V1 的 R/S1.V5 的R/S7.0mv,胸导2.0mv 为高耸,心梗超急性期,对应侧心梗。T 波低平.V5.V6 出现 T 波低平,提示心肌劳损、缺血、心包炎、低血钾。T 波倒置 .V4.V5.V6 倒置为心肌缺血。P-QRS-T 波群消失室扑呈大锯齿样或正弦样波。室颤为大小不规则的小波。U 波增高 见于低钾血症。U 波倒置 心
4、肌缺血。窦房结内游走性心率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形态各异的 P 波均来自窦房结。2.同一导联,随心率快慢,P 波出现大小变化,但绝不出现逆行P 波。3.P-P 间期长短不一,P-R 间期略有不同,但0.12s。交界性心率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在同一导联出现不同形态的 P 波,可直立、低平、双向或倒置。2.P-P间期不均齐。3.P-R 间期(P-P)不恒定。顺钟向转位1.V1 导联 R 波减小呈 rS 或 QS 型。2.V3 导联似正常 V1 导联图形;V5 导联似正常 V3 导联图形。逆钟向转位1.V1.V2 呈 Rs 型,即正常 V3 导联图形。2.V3 导联似正常 V5 导联图形;V3 导
5、联 S 波消失或减小。左心室高电压 1.RV5 电压2.5mv。 (25 格)2.RV5+SV1 男4.0mv 女3.5mv.3.ST-T 无异常改变。低电压 1.肢导0.12s(3 格) ,双峰间距0.04s。2.V1 的 P 波负向部分宽度及深度1 格。右心房扩大 P 波高尖1. 、aVF 的 P 波0.25mv(2.5 格) ;V1 的 P 波0.15mv。2.P 波时限正常。-双房扩大1.V1 的 P 波深度及宽度1 格(左房大)2.直立的 P 波2mv(右房大) 。左心室肥大1.电轴左偏:4.0mv(男)3.5mv(女) ;RV52.5mv。3. ST-T:.aVL V5.V6 的
6、ST 段压低;T 波倒置或双向。左心室肥厚劳损1.左心室肥厚劳损:QRS 波群电压增高(RV5+SV1 4.0mv.RV52.5mv)+ST 段降低+T 波倒置。2.左心室肥厚:QRS 波群电压增高+ST 段降低。3.左心室劳损:QRS 波群电压不高+ST 段+T 波改变。右心室肥大电压增高:RV11.0mv,RV1+SV51.2mv,RaVR0.5mv,V1.R/S1,V5.R/S1 格(左房大)2.直立的 P 波2mv(右房大) 。左心室肥大1.电轴左偏:4.0mv(男)3.5mv(女) ;RV52.5mv。3. ST-T:.aVL V5.V6 的 ST 段压低;T 波倒置或双向。左心室肥
7、厚劳损1.左心室肥厚劳损:QRS 波群电压增高(RV5+SV1 4.0mv.RV52.5mv)+ST 段降低+T 波倒置。2.左心室肥厚:QRS 波群电压增高+ST 段降低。3.左心室劳损:QRS 波群电压不高+ST 段+T 波改变。右心室肥大电压增高:RV11.0mv,RV1+SV51.2mv,RaVR0.5mv,V1.R/S1,V5.R/S0.12s,ST-T 与主波方向相反。心率 100-250;房室分离。心房扑动规律的 F 波(锯齿状或波浪状) ,F 波之间无等电位线,频率 250-350,心室率可或不规则。心房颤动P 波消失,无规律的 F 波(大小、形态、频率不一) ,频率 350-
8、600,RR 间期绝对不等。QRS 波群多正常。 (扑有规律, ,颤无规律,有 QRS 是房性,无 QRS是室性)心室扑动规则宽大的心室波,向上向下波幅相等,频率 150-250 次/min。无法分出 QRS-T 波心室颤动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 150-500 次/min。无法分出 QRS-T 波R 波递增不良1.V1-V3 导联呈 rS 型,V3 导联 R 波0.3mv,与 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T 波改变:倒置对称 T 波。陈旧性心肌梗死;主要看病理性 Q 波的存在。心肌梗缺血型(T 波改心内膜缺血: 心外膜缺血:变) T 波升支与降支对称。2.顶端变尖耸。3.T 波由直立渐变倒置。心内膜
9、缺血: 心外膜缺血:损伤型(ST 段改变) 1.ST 段向上或向下偏移。2.ST 段呈“单向曲线”样形态改变。急性心肌坏死: 陈旧性心肌坏死:死坏死型(异常 Q波) 异常宽大增深的 Q 波。房性 1.P 波提前发生,与窦性 P 波形态不同,QRS 波群正常,P-R 间期0.12s2.代偿间期大都不完全。期前收缩室上性1.提前出现的 P-QRS-T 波群( P-R 间期0.20s。(儿童0.18s)房室传型(文氏型)1.P-R 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 P 波后脱漏一个 QRS-T波群。2.脱漏后的第一个 RR 间期缩短,后逐渐延长,长 RR间期0.12s(完全性) ;QRS0.12s(完全性) ;QRS45最可靠(-30-90)2. .aVL 导联呈 qR 型 RaVLR,、aVF 呈 rS型 SS。-WPW 综合征1.P-R 间期0.12s。3.胸部导联以 R 波为主。A 型:V1-V6 主波向上;B 型:V5.V6 无 S 波,V1 导联主波向下,V4-V6 主波向上。4.继发 ST-T 改变。短 PR 间期综合征P-R 间期0.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