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研究摘要:文章在界定建筑业企业诚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及分析构建了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例描述了基于 anp 赋权的建筑业企业诚信模糊综合评价过程。关键词: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指标;模糊综合评价一、 引言目前国内外对于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的研究较少,如马自强等(2003)从企业素质、资金信用、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五个方面建立了建筑企业诚信评估指标体系;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从守法诚信角度给出了建筑业企业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等。目前尚没有从建设工程交易全过程(投标过程-履约过程)角度对建筑业企业诚信进行评价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基于过
2、程思想,考虑工程交易市场和项目实施现场“两场联动”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问题进行研究。二、 建筑业企业诚信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现代诚信内涵较为广泛,涉及道德、经济、法律三个层面。道德诚信属于人格自律构成的德性范畴,要求人们言语真实、恪守诺言。经济诚信要求货真价实、买卖公平、信守契约,是实现当事人之间利益平衡、促进交易有效开展、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手段。法律诚信则是“道德规范法律化”的历史嬗变,是谋求当事人及当事人和社会之间利益均衡的外部约束制度,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人类行为实施他律,以有效反对欺诈、虚假、不恪守诺言等一切损害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生活秩序与安全的行为。简单地说,诚信就
3、是要:“说到做到” 。 “说到”为事前承诺, “做到”是履约表现,两者的匹配程度即为诚信状况。诚信水准通过外部有形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合同履行程度等表现出来,具有过程性和积累性。结合建筑业企业业务特点,将建筑业企业诚信定义为:建筑业企业在获取业务和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实际行为表现满足法律法规、合同要求的程度。通过文献研究,从”两场”联动和闭合管理角度出发,分析、总结出如下建筑业企业诚信影响因素:(1)银行信用,包括: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2)诚信记录,包括:良好行为记录、不良行为记录;(3)投标诚信,包括:投标意愿、投标能力;(4)履约诚信,包括:项目机构设置情况、人员设备进
4、场情况、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安全文明、项目资料归档。三、 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法构建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1. 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指标概念模型。首先,根据前述所列建筑业企业诚信影响因素,设计了半开放式的“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轮调查问卷。通过小范围问卷发放,收集、分析专家意见后,考虑信用(生态)环境影响理论,增加了诚信环境、企业业绩、项目部和项目经理等指标,合并了相关性比较大的指标。其次,通过对建筑业企业在建设工程交易全过程(投标过程-履约过程)中诚信行为流程分析,将投标诚信评价指标细化为:投标身份真实性、投标放弃、低于成本价投标、中标放弃、围标串标、缔约
5、过失行为,将履约诚信评价指标细化为:项目部主要人员到位情况、设备到位情况、转包分包情况、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合同工期、工程价款结算情况、工人工资支付、竣工资料完备、保修义务履行。同时将所有指标归类为诚信基础、投标诚信、履约诚信和诚信环境四部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指标概念模型。2. 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确立。根据构建的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指标概念模型,设计、发放了第二轮问卷。问卷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问卷调查的背景及主要目的,并阐述了建筑业企业诚信概念;第二部分列出了四部分共 32 个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指标;第三部分为问卷对象背景资料,包括职称、工作单位、工作年限、学历
6、等。本轮问卷调查共发放电子问卷 525 份,回收 58 份,在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建筑业年会、监理年会现场发放调查问卷 500 份,回收 484 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为 415 份,有效率达 40.5%。有效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中,高级职称的占 60.5%,具有 15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 63.4%,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的占 72.8%。调查对象广泛来自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政府主管部门、科研院所、招标代理机构、质监站(按样本数量多少排列) 。(2)描述性统计分析。指标的平均值介于 3.334.35 之间,偏度绝对值介于 0.2041.
7、626 之间,峰度绝对值介于 02.654之间,满足“偏度小于 2,峰度值小于 5”的要求,可以认为样本数据满足正态分布要求。(3)信度检验。删除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投标放弃、质询证明材料真实性、项目概况等 5 个因子负荷小于 0.50 的指标,且删除后有利于提高一致性水平;单个及整体量表的 cronbach 值均大于 0.7,表明量表中观测指标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且删除任意指标都会降低问卷的 cronbach 值,故将剩余 27 个指标全部保留。(4)效度检验。有效样本数据 kmo 值为 0.923,大于0.50;bartlett 球形检验 x2 值为 7 04
8、8.061(自由度为 595) ,达到显著水平(p=0.0000.001) ,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 varimax 方差正交旋转,4 个共同因子累计解释的变异量为 60.74%。27 个指标在所属因子下的因子负荷均大于 0.5。表明问卷有较好的聚敛效度和区分效度。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计算得到六个拟合指数 x2/df(1.87) 、rmsea(0.078) 、gfi(0.91) 、nfi(0.92) 、nnfi(0.94) 、cfi(0.95) ,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根据分析结果,确立如表 1 所示的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四、 建筑业企业诚信模糊综合评价实例应用分析在建设
9、工程交易中心、建设单位以及工商、司法、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部门支持下,本研究收集到了某建筑业企业相关诚信基础信息(具体略) ,依照上文所构建建筑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诚信评价。步骤如下:(1)确定评价因素集合。由表 1 中 27 个三级指标组成。(2) 确定指标权重 wij。表 1 所示部分评价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故选取网络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配合使用超级决策软件(super decisions,sd) ,来确定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见表 1 括号中数值) 。(3)确定评语集。参照有关文献,对建筑业企业诚信
10、评价指标给出很好,良好,较好,一般,差评语集,并分别赋值s=100,90,80,70,60。将建筑业的诚信等级设计为aa(90f100) 、a(80f90) 、bb(70f80) 、b(60f70) 、c(f60)五级(具体等级含义略) 。(4)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借鉴唐茜(2006) 、邵丽芳(2006) 、马自强(2003) 、曲春慧(2006) 、段婵(2008)等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建筑业企业特点,经专家研讨,本文设置了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详见表 1。(5)计算指标评分值,确定隶属度矩阵。依据评分标准对案例企业诚信评价指标打分,采用分级隶属度函数法(梯形分布函
11、数)计算定量指标的隶属度,采用“模糊统计法”计算定性指标的隶属度,最终形成判断矩阵。定性指标以“建设单位评价”为例,通过电话采访 5 家与该企业合作过的建设单位进行“建设单位评价” ,其评价结果是:有 3家建设单位认为非常好,2 家认为较好,则“建设单位评价”对应于评语集的隶属度为0 0 0 0.4 0.6。定量指标以企业“项目部情况”的得分为 75 分,根据半梯形分布函数计算隶属度函数参数:r1=0,r2=(75-70)/(80-70)=0.5,r3=1-r2=0.5,r4=0,r5=0,得到“项目部情况”对应于评语集的隶属度为0 0.5 0.5 0 0。(6)模糊运算和综合评价。经过两级模
12、糊运算,结合评语集赋值,最终得到该企业的诚信评价分值为 91.69。依据前述评价等级,该企业诚信等级为 aa 级。五、 结语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构建了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 anp 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实例评价。研究成果初步实现了“两场联动”的闭合管理,可以在招标投标、资质监管、市场稽查、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加以利用,以便于依法对守信行为给予奖励,对失信行为进行惩处,使建筑市场真正形成诚实光荣和守信受益的良好环境。但本研究评价指标的细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指标评分标准设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 郑磊,蒋卓见,刘军.总监理工程师诚信评价研究. 现代管理科学,201
13、2, (6):101-103.2. 李开国,张玉敏. 中国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45.3. 马自强,旷开萃,方建慧.建筑企业诚信评估指标体系的分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 57-63.4. 刘晓峰,齐二石.建筑企业信用评价系统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62-66.5. 孙鹏,施海球,倪立芬.基于 ahp 的施工企业信用标准体系研究.建筑经济,2006, (s1):40-42.6. 曲春慧.建筑企业信用评价研究.浙江大学,2006.7. 段婵.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8.8. 孙杰,何佰洲.建设工程契约信用评价体系研究. 建筑经济,2008, (7):13-16.9. 唐茜.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09cjy070) 。作者简介:郑磊,博士,东南大学建设与房地产系副教授;赵伟光,东南大学建设与房地产系硕士生;朱磊,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生。收稿日期:201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