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课 虽有嘉肴一、读短文,回答后面问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人不学,不知道( )(2)虽有嘉肴 ( ) (3)不知其旨也 ( )(4)
2、教然后知困 ( )(5)教学相长 ( ) 2.把 下 面 的 句 子 译 为 现 代 汉 语 。( 1)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3 本 文 各 段 落 论 述 的 重 点 各 有 侧 重 , 请 概 括 各 段 论 述 的 重 点 。( 1) ( 2) ( 3) 4 举 例 说 明 本 文 运 用 的 两 种 论 证 方 法 。( 1) ( 2) 二、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问题。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
3、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曾点之。孔子弟子以至孝著称,传孔子之道,述大学 ,作孝经 。隅:角落。华而睆:华美而光滑。箦:席子。易:更换。革(j):通“亟” ,危急。幸:希望。细人:小人。姑息:迁就,随意。得正:得到我所应得的。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曾子寝疾( ) 童子隅坐而执烛( )尔之爱我也( ) 未安而
4、没(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夫子之病革矣B. 大夫之箦与C. 斯季孙之赐也D. 反席,未安而没3.翻译句子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4.从上文可以看出,曾子身上体现了儒学大家的可贵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可以概括为(10 字以内):参考答案一、1.(1)明 白 道 理 (2)即使(3)味 美 (4)困惑(5)促进2.(1)所 以 , 通 过 学 习 才 能 知 道 自 己 的 不 足 , 通 过 教 人 才 能 感 到 困 惑 。 ( 2) 会 学 习的 人 , 能 使 教 师 费 力 不 大 而 效 果 好 , 并 能 感 激 教 师 ; 不 会 学 习 的 人 , 即 使
5、老 师 很 勤 苦 而自 己 收 效 甚 少 , 还 要 埋 怨 教 师 。 3 ( 1) 教学为先 (2)教学相长(3)进学之道4 ( 1) 比 喻 论 证 :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2)对比论证: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二、1.病情严重 持,拿 第二人称代词,你 去世2. C3.那是季孙氏的赏赐,我没有能换下它来4.严于律己,知错就改参考译文:曾子病倒在床上,病情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在脚下,书童坐在角落拿着蜡烛。书童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享用的竹席吧?”子春说:“住嘴!”曾子听到了,突然惊醒过来说:“啊!”书童又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享用的竹席吧?”曾子说:“是的,那是季孙氏的赏赐,我没有能换下它来。曾元,扶我起来,换竹席!”曾元说:“您的病非常严重啊,不能移动,希望能等到天亮,我一定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 ”曾子说:“你爱我不如书童啊,君子爱人用德行,小人爱人是姑息迁就。我现在还求什么呢?我只盼望死得合于正理,这样罢了。 ”于是大家扶起曾子,换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还没有放安稳,曾子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