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八章 分配理论.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7382873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分配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八章  分配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八章  分配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八章  分配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八章  分配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八章 分配理论 本章是前述各章逻辑上的延续,是微观经济学理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本章先概要分析要素价格决定的一般规律,然后分别考察各种要素价格的决定,最后介绍研究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洛伦次曲线与基尼系数。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西方社会的关于分配的一般原理。侧重掌握工资的决定、关于利息合理性的解释、超额利润的来源;以及洛伦斯曲线和基层系数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分配问题以及收入平等化等有关问题。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一、问题的提出与“萨伊公式” 首先:从资源配置意义上讲,产品与劳务的生产和价格决定只是回答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的问题,现在必须解决

2、为谁生产“的问题,分配理论主要就是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按照什么分配原则在社会各个阶层之间进行分配。其次从价格决定理论本身看,仅限于产品市场价格决定的论述是不完全的:一是它在推导需求曲线时,假定消费者是收入水平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二是在推导产品供给曲线时,假定要素的价格是既定的,但并未说明要素的价格如何决定,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拥有的要素价格和使用量,故价格理论的上述两点不完全性概括为一,它缺乏对要素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的解释。 萨伊提的“三位一体”公式: 马歇尔的“四位一体”公式由此确立了现代在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的中心和研究基础。也就是

3、说,分配理论就是解决“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要素价格决定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J.B.克拉克最先提出边际生产率分配论,他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家对克拉克的理论做了改进。他们认为,边际生产力只是决定要素需求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厂商在决定要素需求时还要考虑要素的边际成本。只有当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边际生产力)相等时,厂商才在要素使用上达到了利润最大化。并且要素的供给也是决定其价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总之,要素的市场价格与其他商品一样,也是由其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 二、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4、1生产要素的需求的特点 (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或是说引致需求 。产品市场的需求是直接满足消费者欲望的,是直接需求;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因为生产而产生的,是由对产品的需求而导致的,是一种间接需求,厂商并不是需要生产要素本身,而是需要利用生产要素来进行产品生产。这就是所谓派生的需求,即由于人们需要某种产品而间接地产生出对某些生产要素的需求。(2)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即生产所需要的要素是多种的,并且具有替代性或互补性。并且在一定范围内,生产要素替代变动会受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 (3)与产品市场相比较,需求者与供给者角色互换。(4)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产品市

5、场,商品被消费者购买后,即为消费者所有,并支配使用。而要素市场,购买者仅在规定的时间内有使用权,并没有该要素的使用权,所有权归要素的提供者即消费者所拥有。(5)产品价格与要素价格相互影响,要素价格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对产品价格直接造成影响;如果产品市场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厂商必然会压缩生产,减少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影响要素的价格。2影响生产要素需求变动的因素 (1)由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以及产品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动。也就是说,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越大,该产品的价格就越高,则对这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就越大,反之结果相反。 (2)生产技术的影响。 (A)如果生产技术是资本密集型的,则对资本要

6、素的需求越大,如果生产技术是劳动密集型的,则对劳动要素的需求越大。 (B )生产技术构成变动所产生的替代的影响、或互补影响。 (3)生产要素的价格。厂商一般是用价格低的生产要素代替价格高的生产要素。 (4)产品市场结构和生产要素市场结构的影响,即是完全竞争性质的市场结构,还是不完全竞争性质的市场结构。 (5)一家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整个行业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关系。 3、生产要素价格形成的原则(1)分析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为了分析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首先要引出边际生产力的概念。边际生产力 MP: 就是指在其它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 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或者叫生产力)。或 这种

7、生产产量所带 来的收益。 就其本质而言,边际生产力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但其具体表现而言,边际生产力有两种形式: (A)以实物形式所表示的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边际物质产品。 就是 MPMP=TQ/L(B)以货币形式所表示的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边际产品价值 VMP,它等于边际物质产品与产品 价格乘积。 边际生产力也可用边际收益产量(MARGINAL REVENUE PRODUCT)MRP来表示,它是边际产品 MP 与边际收益 MR 的乘积,可用下式表示:边际产品价值与边际收益产品的区别:同样,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其它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也是递减的。因此,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曲线是一

8、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边际要素成本 边际要素成本 指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成本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4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1)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 =价格 ,所以,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就取决于该市场要素的边际收益;厂商是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也就是一个单位要素的本身价格。 如果 ,因为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大于所增加的成本,厂商就增加该要素的需求量;反之,结果相反。当一单位要素的所带来的收益恰好等于 该要素的成本时,即 = ,厂商对该要素的需求 处于均衡状态。 (见图 ) (2)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 在不完全

9、竞争市场上,对一个厂商来说价格也是可变的,所以,边际收益并非等于价格,边际收益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与价格水平,尽管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 ,因此,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与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需求曲线相比,在生产要素为同一价格时,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小于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需求量。(3)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 (A)对于土地之类自然资源的供给,一般是假定其不变的,即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抽的直线。 (B)对于资本品类的市场要素的供给,同其他任何商品的供给是一样的,是一条向左上倾斜的曲线,当价格上涨时,供给就增加,反之,结果相反。 (C)对于劳动类的生产要素的供给,其供

10、给曲线是一条后弯型的曲 线。 第二节 工资理论 一、工资的性质与种类 1工资的性质:工资是劳动力提供劳动所得到的报酬,即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2工资的种类 (A)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按劳动时间的长短支付的工资。 计件工资按劳动成果和质量支付的工资。 (B)货币工资与实物工资 (C)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即劳动力所得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用所得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商品和劳务的工资。即扣除了个人所得税和通货膨胀影响后的工资,也就是实际购买力工资。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决定 即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存垄断影响的市场结构;所有的劳动是同质的,工资的决定完全是由劳动的供求关系自发决定

11、的。1劳动的需求 由于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劳动地方边际生产力,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厂商在购买劳动时须满足于: 。如果 ,厂商就会增加对劳动的雇佣;反之,结果相反。只有当 ,厂商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对劳动的雇佣。因此,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劳动的供给 劳动的供给取决于两个因素: (1)劳动的实际成本:即维持劳动者个人和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费用、以及劳动者的教育、劳动技能的学习、培训等费用。 (2)劳动的心理成本:因为劳动是以牺牲休闲和享受为代价的,劳动会给劳动者心理上带来负效用,即工资实际上就是为补偿劳动这种负效用所给与的货币收入补偿。当货币收入不足与补偿这种负

12、效用时,劳动就会减少。 所以,考虑到劳动心理成本后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先后弯型的曲线。 即在一定工资水平上,劳动的供给与工资收入成同方向变动,当工资达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与工资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3工资的决定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决定于一般商品的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决定是一样的,即有劳动的需求和劳动供给决定的。当劳动的需求大于劳动的供给时,工资就上涨,反之,工资就下降。(参考图)三、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决定 劳动不完全竞争市场主要是指劳动市场上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垄断。主要有两种情况:(1)工会组织对劳动供给的垄断;(2)厂商对劳动需求的垄断。 1.工会组织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工会组织对

13、工资的影响和干预主要有三种: (1)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即在劳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对劳动需求的方法提高工资水平。 (参看图)行使这种方法的主要措施有:通过增加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来增加对劳动的需求。要求政府减少进口、扩大出口,实现贸易保护主义等。(2)减少对劳动的供给:即在劳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少劳动供给的方法提高工资水平。 (参看图)实行这种方法的主要措施有:(A)限制非工会会员的受雇、禁止使用童工、限制移民、通过政府立法强制提取退休等。 (3)最低工资法:采取类似于支持价格的方法。迫使政府通过立法形式确定最低工资水平。2工会影响工资决定的限制条件: (1)对劳动供给影响的受限条件

14、: (A)工会控制的工人人数越多,工会的垄断程度就越高,对工资的影响程度就越大;反之,结果相反。 (B)工人流动性的大小。工会的垄断程度与工人的流动性大小成反方向变动。 (C)工会组织基金的多少。 (2)对劳动需求影响的受限条件: (A)产品的需求弹性的影响。如果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工会增加工资的难度就越小;反之,结果相反。 (B) 劳动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如果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则工资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就大,相对增加工资就不容易;反之,结果相反。 (C)劳动的可替代性。即劳动替代性的大小与增加工资的机会成反方向变动。 (D)对劳动的需求和提高工人工资,还取决于经济周期、政府的干预和倾向、

15、工会的势力和工会斗争的的方式和艺术等其它因素。 第三节 资本与利息 一、资本与利息 资本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因而资本的定价问题实际上就是利率决定的问题。资本不同于劳动投入,一笔资本投入后可能很快得到回报,例如原材料,但有些要经过若干年才能得到回报,例如厂房、设备等。这就涉及到投资未来收益的贴现值问题。 1利息与利息率 利息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或报酬收入。 利息率是利息在每一单位时间内在货币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即 利息率=2利息产生的原因 关于利息产生的原因,在西方经济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 (1)时间偏好与利息 由于未来是难于预期的,人们对物品未来的效用评价总是小于现在。所以,人们普遍具

16、有时间偏好的倾向:在未来消费与现期消费中,人们大多偏好现期消费,即现在多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大于将来的多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因此,利息就是因放弃现期消费,而把货币作为资本所得到的 报酬补偿,或是 说利息就是 为补偿现期效用损失的一种补偿代价。 (2)效用补偿与利息 由于货币可以给人们带来希望的效用和幸福,但把货币借给别人使用后,就失意味着失去了这种幸福和效用。所以,利息就是作为这种效用和幸福损失的补偿代价。 (3)迂回生产力与资本净生产力。 所谓迂回生产就是先生产资本品(生产资料) ,然后用这种资本品再去生产消费品,也就是说,迂回生产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功效。这种由于资本品

17、而提高了生产效率的效用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这种资本的净生产力就是利息产生的根源。 资本的净生产力的大小可以资本的内在收益。以 代表资本的内在收益, 代表总资本量, 代表未来各年的收益, 代表资本获利的年度时间。其资本净生产力的公式: 3贴现值( ) 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利,但多少年才能收回这笔投资,这就涉及到一个贴现值的问题。 贴现值( )是指将来的一笔钱按照某种利率折为现值。其计算公式如下:代表未来某年的一笔货币额, 代表年限, 代表用于贴现的利率。例如: ,用于贴现的利率 ,那么,一年后 1 元的现值就为 0.909 元,两年后这 1 元的现值就为 0.826 元。事实上,资本净生产力就是资

18、本的贴现值的累加之和,也称支付流现值( ) 。 支付流现值的确定为厂商投资决策提供了计算依据。通常厂商进行投资决策的标准就是净现值( ) 。 代表购买资本的成本支出, 代表的是各年所得利润。如果 ,就意味投资可行;反之,结果相反。 二、利率的决定 1资本的需求 厂商借入资本是为为了进行投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样投资的多少就取决于利润率与利息率之间的差额。如果利润率于利息率的差额越大,纯利润就越大,厂商就越愿意投资。反之,结果相反。所以,在利润率既定的情况下,利息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即资本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资本的供给 资本的供给主要来自于人们的储蓄。人们之所以

19、愿意储蓄,是为了获取利息。所以,利息率越高,人们储蓄的就越多,反之,结果相反。所以,利息率与储蓄成同方向变动,即资本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3均衡利息率的决定 均衡利息率的形成,是资本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的,即资本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决定的利息率。其决定过程如均衡价格的过程是一样的。如图所示: 我们这里所讲的利息又称为“纯利息” ,它反映的就是上面所讲的“资本的净生产力” 。至于在资本市场上由借贷风险所产生的利息,我们把它称为“借贷利息” 。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均衡利息的基本决定模型: 二、利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因为利息是资本的价格,所以,利息的作用如同价格的调节作用

20、,可以实现资本市场的均衡。因而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调节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当 资本供过于求时,利率上升,资本的供增加;当资本供不应求时,利率就会下降,资本的需求就会增加。 (2)可以鼓励储蓄,减少消费,进而增加投资。 (3)可以促使资本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即一方面引导资本的投资流向,另一方面促使企 业节约资本,提高资本的利用率。 (4)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压制通 货膨胀。 第四节 地租理论 一、土地与地租的性质 地租是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它产生首先在于土地自身具有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决定了土地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土地本身的“天然报酬” ,即土地的边际生产力是先天性的;

21、 (2)土地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数量有限、位置不变的特征,即土地的供给是不变的; (3)土地的质量的不同的; (4)土地的需求几乎是不可替代的。 由于土地和地租的特点,决定了地租的产生与归属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地租产生的原因对多方面的,是普遍存在的。而地租的归属则与土地的所有制性质相联系。所以,地租的形成与地租归宿决定是不一致的。 二、地租的决定 如同工资和利息的决定一样,地租的决定也是有土地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 1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土地的边际生产力也是递减的,所以,土地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冲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由于土地的供给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土地的供给曲线

22、是一条垂直横轴的直线。 当土地的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由此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地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土地的供给却固定不变,这样,就存在着一个地租不断上升的趋势。 (见图)2级差地租的形成决定 级差地租是指在农产品和成本支出相同的情况下,在使用其它生产要素、生 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由土地肥沃等级和地理位置等方面不同而 产生的地租。 A、B、C 为三块土地肥沃程度不同所缴纳的级差地租。 D 块土地的总收益= 总成本,没有地租,称为 “边际土地” 。E 块土地的收益小于生产成本,不会被利用。 (参看下表)产量 价格 总产值 生产成本 级差地租 A 2000 2 4000 200

23、0 2000 B 1800 2 3600 2000 1600 C 1500 2 3000 2000 1000 D 1000 2 2000 2000 0 E 800 2 1600 2000 -400 三、准地租与经济租 1准地租是指固定资产在短期内所得到的收入。 在短期内,由于固定资产是不变的,只要产品的销售价格能够弥补平均可变成本的支出,其余额部分就会形成准地租。 (参看下图) 2经济租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到的实际收入高于他说希望得到的收入,其超过部分就为经济租。 (参看下图) 经济租与准租金不同的是,准租金只是在短期内存在,而经济租则长期存在。 第五节 利润理论 一、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是企

24、业家才能的价格,及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的报酬收入。 它具有以下特点: (1)是生产成本的组成部份; (2)其性质与工资相似,也就是说,正常利润是一种特殊的工资; (3)数额远远大于一般劳动所得的工资; (4)是一种隐含成本,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即在利润最大化时所获得的就是正常利润。 二、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就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利润,通常又称为“经济利润”或“纯利润” 。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超额利润不存在,而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超额利润的来源主要有三个: 1创新超额利润(熊彼特利润) “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现新的组合。它包括五种情况: (A)引人一种新产品; (B)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C

25、)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D)获得一种原料的新来源; (E)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由于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量和销售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所以, “创新式利润”是社会对创新者的奖励。 2风险利润就是对承担社会经济风险的人或企业所给与的一种特殊报酬的价值补偿,或因此承担风险事业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3垄断利润就是指凭借垄断地位、利用垄断价格所获取的利润。 垄断利润形成的来源有两种: (1)以高于同类产品价格的价格所攫取的利润,这种利润是建立在牺牲消费福利和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 (2)以低于正常生产要素价格收购生产要素、压低产品收购价格所攫取的利润,这种利润

26、是建立在剥削小生产者、或生产要素供给者基础上产生的。 4利润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1)正常利润的存在,可以鼓励企业家更好地组织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去进行创新; (2)风险利润的存在,可以激励企业和企业家承担风险,从事社会风险事业; (3)利润的存在,可以使 企业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生产,更好地利用资源; (4)可以引导投资,使资本与资源的配置符合社会需要。 第六节 社会收入分配 一、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1定义: 洛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参看下图) 洛伦斯曲线的基本性质: (1)对角线为绝对收入平均曲线, ; (2)OPY 为绝对不平等线; (3)介于绝对平均

27、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为实际分配线,越接近于绝对平均线,表面社会分配越平均,反之,结果相反。 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指根据洛伦斯曲线计算出的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的指标。 基尼系数 当基尼系数=0 时,表明社会分配绝对平均; 当基尼系数=1 时,表明社会分配绝对不平均; 实际基尼系数通常大于 0 小于 1,基尼系数越小表明社会分配越趋于平均,反之,结果相反。 在国际上通常认为: 0.2,社会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0.2 0.3,社会收入分配基本平均; 0. 3 0.4,社会收入分配基本合理; 0. 4 0.5,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5 ,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二、平等与效率 1社会收入分

28、配评判的三个标准: (1)贡献标准:即按照社会成员所贡献的国民收入进行分配。这一标准强调的是个人的“效率”和个人的“ 能力” 。但由于每个社会成员的能力、机遇不同,在实际运用这个标准过程中会引起分配的不平等; (2)需要标准:即按照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进行国民收入分配。这一标准强调的是“ 平等”,忽略了“效率”问题; (3)平等标准:即按照公平原则对社会成员进行国民收入分配。这一标准强调的是“ 平等”,同样也忽略了“ 效率” 问题; 一般说来,市场经济注重的是“效率优先” ,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兼顾公平” 。 2收入分配平等的三个标准: (1)劳动贡献分配率:即按照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29、进行分配;(一般在微观经济分析中运用的较多) (2)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一般在宏观经济分析中运用的较多) (3)工资差异率(一般在微观经济分析中运用的较多) 二、社会分配政策 为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和贫富两极对立,为保证社会的稳定,通常对社会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其手段主要有三个: (1)税收调节:主要是运用“个人所得税”来进行调节;同时还附有“遗产税、消费税、赠与税、财产税”等 (2)社会福利政策: (A)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 (B)实行最低生活保障; (C)对贫困者进行培训和提供就业机会; (D)医疗保险与医疗援助; (E)教育资助; (F)改善住房条件; (G)鼓励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3)劳动立法保护:立法规定最低工资水平、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