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析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doc

上传人:dcs1276 文档编号:7368551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浅析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最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式与发展,对小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笔者数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我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经验 思考一、首先要认清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性质我们知道,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就是要认清事物的本质,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去体会,在笔者看来,所谓“小学

2、作文教学的性质” ,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

3、”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显而易见,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必须有教师的引导,于是便形成了作文教学活动区别于一般认识活动的独特的“三维结构”(教 师、学生、习作内容),是教师“教”学生“练习”作文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有机统一的过程。二、其次要创设情境,深挖题目内涵作文教学不是单一的写作方法、记叙论述能力的教学,而应该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有不同的情境模式的教学过程,当然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作文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文章表达的思想是否健康取决于学生思想认识是否正确。因此,作文教学中始终要把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写作欲望作为教学的目的,并结合具体的作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4、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如,我给学生出可爱的家乡一题,不是对学生空洞的说教,让学生来写家乡的可爱,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是发动学生深入调查,并要求做好记录,通过调查使学生一致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激情,写出的文章也大多有血有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依据情境创设,深入挖掘出题目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整理清楚作文的思路,扣住作文的重点,为作文的“航行”点燃一盏明亮的“航标灯” 。三、再者作文中教师要合理命题,激发学生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我们就要好好利用这一规律,把

5、握这一契机,让教学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犹如火种投入干柴,使之熊熊燃烧。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米下锅。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为此,作文命题时应注意以

6、下几点:1、命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使每次作文在学生布局谋篇时,突破一个难点,突出一个重点教师必须思想端正、目的明确,在教学前要想出好题,从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材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想象力为出发点,不要在命题上为难学生。2、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在班级里,学生有家庭状况的差异,如有的随父母坐过飞机,看过大海,登过高山,有的则从没出过远门,若教师让学生写大海、高山之类的文章,一些学生就无法可写。为此,我们可能出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或我爱 ,让学生去补充完整后再去写。此外,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还必须注意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及时性。四、还要把握写作要求,训练学生审题能力要做好

7、作文,把握题意是写作的基础。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第一是析题的训练。可将一些题目让学生详细剖析,把握题目的“表”与“里” , “露”与“含”的意思。围绕题目提几个“什么” “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自问自答,直到能回答出“这篇文章要写什么?”如挖泉水 ,学生可以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挖泉水?什么时候?为什么挖泉水?怎样挖泉水?结果如何?”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就抓住了重点词“挖”理清了事情的发展顺序。 记难忘的一件事 ,要抓住“难忘” ;记有趣的一件事要抓住“有趣” 。第二是辨析训练。可将一组题目,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异同,弄清要写的内容、中心及角度。如记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与记一个值得我们学

8、习的同学进行比较,后一个范围较大,除了写勤奋学习之外,还可写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等内容。此外,还要有选题、配题、拟题训练等。如果学生用这种方法去写作文,就能迅速地找到一把通过“审题关”的“金钥匙” 。五、更要注重“书面”与“口头”作文相结合就作文教学而言,老师要注重“书面”与“口头”作文相结合,培养学生刻苦训练作文的自觉性,平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对学生进行写作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写好作文的重要性。(2)经常给学生读报纸杂志上的优秀作文和较好的学生写作,并结合班级实际,表扬勤于刻苦写作的学生。(3)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即兴作文。(4)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深入到城市、部队、敬

9、老院、博物馆等参观访问,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达到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善于思考,现场口头描述,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在现实作文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却不是这样,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提供提纲,扎起框架,让学生填“框架文” ,像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忽视了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习作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鹦鹉学舌、假话空话连篇,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吐真情,有创意的作文,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方展画 庞红卫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教育探索 2009 第 4 期2董京霞 细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育艺术 2009 第 2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