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字字体,楷,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 “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李斯篆体,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代表人物: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默庵。喜绘画、治印、工诗文。著有留春草堂诗抄。邓石如:他是中国书法史中第一个
2、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书法家。,伊秉绶隶书,邓石如隶书,楷书是一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是由秦代程邈创立的隶书(今楷书,唐以前为隶)长期演变来的,也叫正楷、真书。 “楷书四大家”,指的是唐朝初期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唐朝后期的柳公权和元朝的赵孟頫四位书法家。,楷,颜真卿楷书,柳公权楷书,草书: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代表人物:张芝、王羲之、毛泽东,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毛泽东手迹,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
3、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代表人物:王羲之,王羲之兰亭集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但他并没有因称赞而沾沾自喜,反而更用心、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