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幼儿园社会领域的实施.ppt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7350061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社会领域的实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幼儿园社会领域的实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幼儿园社会领域的实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幼儿园社会领域的实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幼儿园社会领域的实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幼儿园“社会领域”的实施,,吉林省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 吉林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 屈迎辉,“社会领域”的实施及策略,方法原则,存在问题,一、发展历程,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1951年7月 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 1956年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1年10月 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年试行,1996年实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年7月,一、发展历程,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1951年7月 新中国成立初期幼儿园德育的目标更多地体现了一些政治色彩,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德育要求涉及较少 。第一个条件是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让幼儿很好地过集体生活、遵守规则、敬爱父母、尊长

2、,团结同学,彼此互助。 第二个条件是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思想,让幼儿爱国旗、国歌、首都、人民领袖、人民解放军和志愿军、兄弟民族等。第三个条件是培养幼儿以劳动为中心的爱劳动、爱人民、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国民公德。,一、发展历程,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 1956年对德育的任务做了一些调整,明确提出幼儿园“培养儿童有组织的行为是全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础”,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幼儿互助友好的关系、热爱劳动的意识以及热爱祖国的品质,其中“热爱祖国”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中心环节。,一、发展历程,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1年10月 纲要在分析了幼儿的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特点之后,提出了德育的具体任务:“

3、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克服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同时,纲要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班的特点把这一总目标进行了具体化。,一、发展历程,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年试行,1996年实行规程确定了德育的总体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一、发展历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年7月新纲要提出社会领域的目标是:“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

4、,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一、发展历程,新纲要将潜移默化作为社会教育的首要特点,进一 步强化了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的区别。 新纲要特别强调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 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还要创设 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同时 把幼儿与成人和同伴的共同生活和交往作为其社会性发展 的重要资源。新纲要充分认识到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 复杂性和长期性,要求实现幼儿园、家庭、

5、社区的协调与 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我 国幼教工作者对社会领域课程认识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二、课程选择,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 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的范围? 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二、课程选择,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的环境,另一类是“人”的环境。“物”的环境称为“自然”,“人”的环境称为“社会”。认识“物”自然领域认识“人”社会领域,二、课程选择,选择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的范围? 历史、伦理、地理、经济、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 1.社会学的知识:如社会机构、社会角色、人际

6、关系,社区、社会变迁,民族、社会制度等。 2.伦理学的知识:如基本的伦理关系,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等。 3.地理学的知识:如行政区划、国家、世界等。 4.经济学的知识:如商品、货币,价格、买卖,劳动与利益等。 5.文化学的知识:如风俗习惯、民间文化、艺术样式等。 6.心理学的知识:如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各种态度及情感、人的行为等。 7.历史学的知识:如人类生活的演进,民族、国家的发展,社区的发展等。,二、课程选择,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 1.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目标(5条) 2.社会 社会现实是选择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基础依据。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是课程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有害的

7、垃圾 3.幼儿的发展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的能力,制约着幼园社会领域 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幼儿的经验和发展,不是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具有一定 结构的,在选择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时,应考虑到这种结构,考虑到幼儿教育和发展的不同侧面。托班-名字,三、阶段目标,领域总目标:一、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 同情心。 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四、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 责任感。五、爱父母长辈、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三、阶段目标,每个年龄段课程目标根据纲要总目标归为四大类1.自信心培养2.人际交往 3.行为规则

8、4.民俗文化,三、阶段目标,小班上学期一、自信心培养1知道自己的性别,年龄和姓名,知道自己是和别人不同的。2不好哭,不怕生,保持愉快的情绪;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寻求帮助。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帮助或告诉别人。二、人际交往1知道班级中同伴的姓名、性别,会辨别生人。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在许多客人面前仍能愉快地游戏、玩耍、交谈。我爱打滑梯3遇到纠纷时,不打人、不骂人,试图讲道理;体验与老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三、行为规则1了解集体生活中的基本规则,知道一日生活中主要环节的要求。2不受冷、热和天气变化的影响,坚持天天上幼儿园。金真慧3愿意和他人分享游戏材料,不干扰妨碍别人游戏活

9、动;游戏开始结束时,能按要求摆放和收拾玩具材料。四、民俗文化1了解幼儿园、家庭、社会周围环境,喜欢自己居住和生活的地方。2了解为自己服务和帮助自己的人,尊重他们的劳动。,三、阶段目标,小班下学期一、自信心培养1愿意表现对游戏、活动选择的喜好。如何整理玩具2乐意在吃饭、睡觉、做操、学习等方面表现自己,愿意做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吃饭。二、人际交往1会运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主动问候、招呼小朋友。2能听懂成人的指令性语言,并按指令行动。3知道做客的要求,不乱翻别人家的东西。三、行为规则1愿意按“三轻”的要求游戏、活动,知道不妨碍别人。2理解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发出的规则性信号,并按要求执行。四、民

10、俗文化1在过新年、庆六一等活动中,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体验节日的快乐。快乐六一,三、阶段目标,中班上学期一、自信心培养1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和自己完全一样,喜欢自己的长相。愿意用自己的特殊才能为大家服务。2知道人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需要以及情感。3感受与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很快适应。打针二、人际交往1喜欢和同伴共同游戏。2主动与认识的人打招呼,愿意与人聊天、交谈。3学习用正确的方法(语言提示、商量等)表达自己的需要与想法。三、行为规则1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交谈,不随意插嘴。2知道不能把集体的或他人的东西带回家占为已有。四、民俗文化1感知与了解自己的生活与他

11、人劳动的关系,感激劳动者,尊重和爱戴他们。2认识并喜欢家乡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环境,了解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感受其中的美。3认识并尊敬国旗,参加幼儿园的升旗活动。,三、阶段目标,中班下学期一、自信心培养1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愿意动脑筋想办法,自己尝试解决。2对劳动有兴趣,愿意为同伴和集体服务,能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参加各种活动,对完成任务有信心。我来帮助你二、人际交往1关心弱小同伴和有困难的人,帮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2愿意与父母或成人交谈,与人交往不胆怯,乐意参加参观、散步等活动。三、行为规则1了解简单的公共规则,并自觉遵守。2在绘画、阅读活动中,努力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3努力遵守集体活动的各项规则

12、。四、民俗文化1在主要的节日活动中,体验节日的欢乐气氛,能用绘画、制作等表现自己的感受。2了解家乡独特的传统民俗和民间工艺、特产,有求知和学习的愿望。,三、阶段目标,大班上学期一、自信心培养1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着与别人相同和不同之处,对自己 的优点和进步感到自豪和光荣。2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改正的愿望和行动。3不害怕环境的变化,在新环境中能自己照顾自己。二、人际交往1主动准确使用礼貌用语。2有礼貌的与周围熟悉的人打招呼、谈话。李卓森交接图书3知道接待客人的方法,主动与客人聊天。三、行为规则1愿意听从成人和同伴劝告,不做危险的事。2熟悉有关安全、交通、环保的标记,愿意按标记的提示

13、行动。3会一同轮流、合作、交换、等待等方法与同伴游戏。四、民俗文化1了解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感激他们的劳动付出,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2关注家乡的新成就,为家乡的变化而自豪。3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认识并尊重国徽,会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三、阶段目标,大班下学期一、自信心培养1热爱劳动,有责任心,在劳动过程中有始有终的做完每件事。2愿意接受有难度的任务,尝试新活动3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敢于不断尝二、人际交往1主动带年幼的同伴共同游戏,体验大带小的快乐。2愿意与众多的同伴合作游戏,有一定的坚持性。3能友善的对待外国友人,礼貌地与他们交流。三、行为规则1会根据需要自己制定区域游戏的规

14、则,并制作相应的提醒标记。2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当发现不当的行为举止时,敢于劝阻。环境主题四、民俗文化1了解传统民间节日的由来和庆贺方式,喜欢民俗习惯。2了解江苏著名的民间工艺,萌发对民间工艺的兴趣。3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尊重少数民族。,三、阶段目标,社会教育具体活动目标确定的注意事项 1.要参照总目标,特别是年龄阶段目标制定具体活动目标;2.每个活动应包含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等三个内容的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但对幼儿来讲,重点是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一方面社会行为比较具体直观,另一方面社会行为是指最终的目标和结果,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性格,发展和谐的个性;3.避免空洞的说

15、教,目标应具体到具体的行为。,四、指导方法和原则,社会领域指导方法 一般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育方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二)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方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四)以行为评价为主的教育方法 特殊方法: (一)榜样示范法 (二)角色扮演法 (三)移情训练,四、指导方法和原则,正面教育的原则 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尊重 的前提下对幼儿提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幼儿的行为作出 补充和修正,在维护幼儿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 程的要求。 1.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2.积极的环境。3.纵向比较而不是横向比较。4.行动和言语相互强化。,四、

16、指导方法和原则,生活教育的原则社会性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 活,并且为了日常生活而进行的。 于细节处着紧用力长期一贯的坚持,五、存在问题,1.过于知识化 社会领域的培养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则过于注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行为的养成。一方面,教给孩子们许多道德品质方面的知识,孩子们也能绘声绘色地讲解许 多包含行为规范、为人处事道理的故事,而另一方面,孩子们在行为中则多表现出任性、自私、争抢、不懂礼 貌、不分是非等不良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品德教育过程中只讲知识,忽视操行,以知识代替行为养成。,活动一 :无声的爱(大班),活动目标: 1.了解聋哑人的交流方式

17、,学习简单的手语。 2.引导幼儿平等地看待聋哑人,激发幼儿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活动过程: 1.游戏:教师做手语,请幼儿猜。 2.引导幼儿尝试用手势来表达(请个别幼儿展示)。 3.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什么 人主要依靠手语来和别人交流? 4.观看聋哑学生学习的课件。,提问:画面中的学生在干什么? 你们听懂他们在说什么吗?为什么?他们用什么方式和老师、同学交流? 5.教师小结 6.学习简单的手语:你好、早上好、我爱你、谢谢等。 7.用学到的手语和客人、老师交流。 8.看课件,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聋哑人的生活,激发幼儿关爱聋哑人的情感。 9.提问:社会上这么多善良的人们都关心聋哑人,那我们小朋友想怎样

18、关心他们呢? 10.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手工活动表现出来。,活动二: 爱心手语(大班),活动目标1了解聋哑残疾人的困难,乐于去关爱聋哑人。2通过手的不同动作表达多种情感,感知聋哑人的非语言交往和表达方式。3初步学习简单的手语,并尝试用手语与聋哑人交流。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引出活动。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聋哑人会遇到的困难及手语的作用并提问:(1)聋哑人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进行交流的呢?(2)手语有什么用?(使幼儿明白:聋哑人打手语,就和我们说话一样,能表达自己的意思,能互相交流),3.幼儿尝试手语交流,体验聋哑人不能用语言表达带来的困难,讨论如何关爱聋哑人。 (1

19、)教师分别请几名幼儿单独看图片,用手 语表达图片的内容,要求不能说话,只能用手 势表达,其他幼儿猜一猜图片中画的是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觉得是说话交 流方便还是手语交流方便?聋哑人听不到声音也不能说话,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4.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手语动作。 (1)教师做几个手语动作,请幼儿猜是什么意思。(我、你哭了、别着急) (2)幼儿观看课件,学习简单的手语短句(你好、对不起、我会一点点手语、你需要帮助吗?别着急,你家有电话吗。)5.师幼观看舞蹈千手观音,感受聋哑人的自强不息。6.在手语歌感恩的心中结束活动。,五、存在问题,2.要选择适宜贴切的内容。其一,与目

20、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必须删除;其二,所选内容应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既以幼儿的心 理水平为基础,又有发展性;其三,所选内容要有启发性,能锻炼幼儿的思维、 启迪幼儿的心灵。,五、存在问题,3.以适宜幼儿的发展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 在教育中抓住一切社会教育的契机是对幼儿园教 师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现实生活, 在生活事件、生 活活动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 让幼儿练习、实 践, 只有这种结合现实生活的社会教育才能真正取得 成效。社会教育强调幼儿在做中学, 通过真实的体验 来学习”。,社会教育设计、评价、组织与实施的注意事项,1.设计的目标要突出具体性的教育与养成; 2.设计的进程要具体可行,便于观察、讨论,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便于幼儿学习掌握; 3.设计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符合幼儿的生活实际,符合幼儿的要求,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调动幼儿的兴趣; 4.组织实施的方法要以游戏活动为主,注意完整人格的塑造和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 5.组织实施要把教学活动和自由活动相结合,社会教育应以自由活动为主,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和行为,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6.社会教育的效果要看幼儿长远发展,所以评价时要慎重,要考虑常规的评价标准,更要考虑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否为幼儿理解接受,能否真正深入内心;是否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