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 儿 园 社 会 领 域 目 标 制 定 的 原 则【摘要】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具体教育活动目标的落实是整个课程目标落实的基础和唯一,因此,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方才能有效地推进幼儿社会化进程。 【关键词】社会领域 发展 目标 原则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个体社会性的发展涉及到个体社会性交往、行为、情绪、情感、人格、个性、社会适应性等各方面的发展,并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学习、生活及整个人生。因此,我们认为幼儿阶段有比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为根本的教育任务,那就是: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儿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活泼开朗的性
2、格和良好的行为品质,增强社会适应性。我园进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为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排除了障碍,为切实提高教育活动的实效提供了可靠保证,有力地推进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我们在制定具体目标时,坚持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目标的整体系统性 起初,有些教师认为幼儿社会领域是从常识中派生出来的社会常识,或者不过是将品德教育正式定为品德课程,因此在制定教育活动目标时往往偏重于社会认知与品德行为的培养。例如:将“参观百货商店”的教育目标定为“使幼儿知道百货商店里的物品各类及名称,了解几种主要商品用途”,重视社会认知的教育,忽略了社会情感和行为技能的培养。通过认真的学习与讨论,教师们明确了幼儿社会性发展
3、的整体教育目标,认识到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三个方面,三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 由于社会领域也有其自身的体系,因此我们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尽量反映和遵循本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尤其是情感社会性发展的规律,避免脱节、重复、前后倒置等现象。研究表明: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但自我评价水平低,往往受成人的评价所左右或影响;而中班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是笼统的、不分化的,是以外部行为为主的评价;只有到了大班,评价能力才逐渐由以自我为中心逐渐过渡到学会相对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因此,大班是培养幼儿集体荣誉感的最佳时机,而在小班提出此目标则不现实。同时大班在
4、实施此目标前,必须使幼儿的分享、助人、合作等社会行为充分发展,在激发幼儿的自尊心、同情心、羞愧感、责任感等前提下,让幼儿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回顾大家齐心协力获得荣誉的过程,这样才能将激发幼儿集体荣誉感的目标落到实处。 二、目标的针对性 我园地处城区,受本地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与大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同时,由于受各班级教育因素的影响,各班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不一。只有参照幼儿社会发展水平目标,确定稍高于本班幼儿已有水平的目标等级作为该班的学期目标,让幼儿“跳一跳,摘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真正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发动教师对本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进行深
5、入细致的观察了解、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活动目标。如中一班幼儿的分享水平及一些交往策略明显高于其他平行班级,但对社会环境的认识略滞后,因此,该班适当提高了幼儿谦让、助人、合作等社会行为技能要求,稍稍降低了对社会环境认知的等级要求,同时适当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促进幼儿社会认知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幼儿的社会性在新的水平上达到和谐发展。 三、目标的可变性 制定好的目标并非就一成不变,还必须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儿童的个性差异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发展,人们的某些观念也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幼儿,有些影响对幼儿可能是健康有利的,也有
6、些影响可能是消极有害的。针对社会环境的一些情况,我们在大班设计了一次专门的教育活动,目标是:培养孩子初步懂得父母工作的艰辛,教育幼儿学会体谅长辈和关心别人;让幼儿从小树立只要辛勤劳动,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人生信念和乐观态度。我们邀请全体家长参加了这次活动,从家长热烈的掌声以及激动的表情中,我们知道这次活动的受益者不仅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另一方面我们也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适当增删目标,而且还根据当地的偶发事件,适当调整目标的顺序。本市近日内发生了一起奸杀 6 岁幼女案,一时间全市人心惶惶,家长们纷纷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跟陌生人讲话,更不能跟他走,致使幼儿的交往范围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受到影响。为了与社会大环境
7、相呼应,我们将“小公鸡历险记”调到前面。活动目标为:教育幼儿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应学会独立思考问题;遇到紧急情况要想办法机智勇敢地与坏人周旋;在幼儿园多交好朋友,有了困难会得到帮助。这次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得到家长的一致称赞,同时,也解除了幼儿交友的心理疙瘩。 四、目标的具体操作性 教育目标定得大而空,在活动实施中无从下手,在每个环节中也无从体现,这是我们遇到的问题之一,如每一次活动都将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列为目标之首,而幼儿究竟学到了哪些交往策略却无从说起,致使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也成了一句空话。鉴于此,我们采用的“分饼法”和“宝塔法”两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分饼法”即将大目标分成几块小
8、目标,分别安排在几个月里。如大班:“让幼儿了解周围主要的社会机构、社区设施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幼儿初步的热爱劳动者、爱家乡的情感。”我们把这一目标则分解成:参观居委会、派出所了解居委会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民警们的工作内容,教育幼儿遵守公共规范。通过多次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幼儿爱劳动者、爱家乡的情感。 “宝塔法”是将大目标分面几个小等级,经过几个月的教育,让幼儿循序渐进,每月上一个“小台阶”,最后提高一级水平。如“发展中班幼儿班交往能力”可分解为:让幼儿懂得对主人或客人的礼节,会使用准确的礼貌用语,愉快主动地与成人或同伴交谈;自己有了困难实在无法解决,可向成人或同伴求助,知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地去关心帮助他;通过培养幼儿的分享、谦让等利他性行为,教会幼儿一些交往规则,使他们学会自己解决交往过程的矛盾与冲突,提高交往质量等等。活动目标制定得越具体,也越有利于实施过程中将目标再解剖成几个层次,层层深入,使幼儿顺利地达到活动目标。 由于我园在社会领域课程实施过程中,合理制定出符合本地儿童及儿童生长于其中的社会的合理性和促进性的教育目标,并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创造性地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并注重家园结合,使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幼儿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