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石斛夜光丸.doc

上传人:sjmd695 文档编号:7348839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斛夜光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石斛夜光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石斛夜光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石斛夜光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石斛夜光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石斛夜光丸简介【处方】石斛 30g、人参 120g、山药 45g、茯苓 120g、甘草 30g、肉苁蓉 30g、枸杞子 45g、菟丝子 45g、熟地黄 60g、地黄 60g、麦冬 60g、五味子 30g、天冬 120g、苦杏仁 45g、防风 30g、川芎 30g、枳壳(炒)30g、黄连 30g 等。【方解】本方用于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引起的内障目暗,视物昏花。方中以石斛、麦冬、天冬、地黄、熟地黄共为君药,其中麦冬、天冬滋阴润燥,养阴生津;地黄、熟地黄补肾生精,养血滋阴,二冬合二地,金水相生,再加石斛清热生津,滋阴明目,共收生津补肾,滋阴养血之功。臣以肉苁蓉、菟丝子、枸杞子补益肝肾,益精明目。佐

2、以人参、茯苓、山药,补脾健肺,资生气血;蒺藜、菊花、青葙子、决明子疏风散热,清肝明目;黄连、水牛角、羚羊角凉血清热;川芎、防风、枳壳、杏仁行气活血,畅达气机;五味子酸涩暖肾,固精生津;牛膝补益肝肾,活血祛瘀,引热下行。使以甘草调和药性。诸药配合,共奏滋阴补肾,清肝明目之功。【性状】本品为棕色的水蜜丸、棕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苦。【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清肝明目。用于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内障目暗,视物昏花。【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 6g,小蜜丸一次 9g,大蜜丸一次 1丸,一日 2 次。【规格】大蜜丸每丸重 9g 。【贮藏】密封。注意事项1.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2.有高血压、心

3、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3.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石斛夜光丸 适用于早期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5.服药 2 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6.对石斛夜光丸 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石斛夜光丸 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8.请将石斛夜光丸 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石斛夜光丸 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10.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石斛夜光丸 可嚼服,也可分份吞服。配方本方由 25 味药组成。用于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引起的内障目暗,视物2昏花。方中以石斛、麦冬、天冬、地黄、熟地黄共为君药,其中麦冬、天冬

4、滋阴润燥,养阴生津;地黄、熟地黄补肾生精,养血滋阴,二冬合二地,金水相生,再加石斛清热生津,滋阴明目,共收生津补肾,滋阴养血之功。臣以肉苁蓉、菟丝子、枸杞子补益肝肾,益精明目。佐以人参、茯苓、山药,补脾健肺,资生气血;蒺藜、菊花、青葙子、决明子疏风散热,清肝明目;黄连、水牛角、羚羊角凉血清热;川芎、防风、枳壳、杏仁行气活血,畅达气机;五味子酸涩暖肾,固精生津;牛膝补益肝肾,活血祛瘀,引热下行,使以甘草调和药性。诸药配合,共奏滋阴补肾,清肝明目之功。编辑本段方剂【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西安方)。【组成】薄荷 7 钱,当归 2 两,石斛 1 两半,杭芍 2 两,菊花 4 两,川芎 6 钱,生地

5、 2 两,山萸 2 两,茺蔚 2 两,胆草 5 钱,丹皮 1 两,栀子5 钱,柴胡 7 钱,北五味 7 钱,羌活 5 钱,赭石 2 两,磁石 2 两,生草 8钱。【功效】消炎,镇静,强壮。【主治】内障,视物不清,云翳攀睛,瞳仁返背,慢性目疾。【制法】炼蜜为小丸【用法】每服 2-3 钱,淡盐水送下。【禁忌】忌刺激性食物。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补益剂:补阴)组成天门冬(焙)60 克、人参 60 克、茯苓 60 克、麦门冬 30 克、熟地黄30 克、生地黄 30 克、菟丝子(酒浸)23 克、甘菊花 23 克、草决明 23 克、杏仁(去皮尖)23 克、干山药 23 克、枸杞 23 克、牛膝(酒浸)23

6、克、五味子 23 克、蒺藜 15 克、石斛 15 克、肉苁蓉 15 克、川芎 15 克、炙甘草23 克、五味子 23 克、枳壳(炒)15 克、青葙子 15 克、防风 15 克、川黄连 15 克、乌犀角 15 克、羚羊角 15 克。用法碾细末,筛净,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任下。现代用法:如上法和为蜜丸,每丸重 10 克,早晚各服一丸,淡盐汤送服。3功用平肝息风,滋阴明目。主治肝肾不足,阴虚火旺。瞳神散大,视物昏花,羞明流泪,头晕目眩,以及内障等症。方解本方系眼科常用方。“肝受血而能视。” 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不能上注于目,则视物不清,瞳神散大;阴虚火扰,则头目昏眩,内障羞

7、明。全方用药二十五味,大体可分为生津养血、滋阴补肾、补肺益脾、疏风清热、平肝泻心等五个方面。方中以二冬、二地、五味子、石斛生津养血;菟丝子、枸杞、牛膝、肉苁蓉滋阴补肾。水谷精微为化生精血之源,故在培补肝血肾精的同时,还需健脾益肺以助生化,用人参、茯苓、甘草、山药益脾补肺;肝血久虚,易生风热,故取枳壳、川芎、菊花、杏仁、防风、草决明、蒺藜、青葙子疏风清热;更以黄连、犀角、羚羊角平肝,泻心,凉血。诸药合用,共具平肝熄风,滋阴明目之功。从药物的组成来看,副作用不太大,病以药对症为准,病好后药可停止, 不必长期服用。青风障症曾治患者何,女,17 岁。突然两眼疼痛,头痛恶心,视力下降,瞳孔散大 20 多

8、天,某院诊为急性青光眼。先用西约其证不减,审其证,除上述诸证外,并见舌苔薄白,脉弦。证脉合参,诊为肝火内郁,风邪外袭,为拟平肝泻火散风:草4决明 15 克,龙胆草 10 克,黄芩 10 克,夏枯草 15 克,菊花 10克,防风 6 克,车前子 10 克(布包),柴胡 6 克,薄荷 6 克。蝉衣 9 克。服药 4 剂,头痛、眼痛消失,继服 20 剂愈。患者问:前用羚羊角等无效,你用此方有效者何也?答曰:羚羊角乃眼科圣药,然羚羊角、石决明等均偏平降,而散之力不足,此病猝然而起,肝火内郁,风邪外袭所致也,但泻其火,不散其风则郁火反增,故散风始效也。正如张石顽所说:“瞳视散大者,风热所为也,火邪散,挟

9、风益炽,神光怯弱不能支,亦随而散漫,犹风起而水波也。”因此散风之法不可缺也。眼珠疼痛曾治患者刘,女,42 岁。产后不久,连续写材料 1个多月后,发现眼珠疼痛,不能看任何东西,经某院反复检查无阳性发现,前后住院 5 次,共计约两年多,但未见效果。3个月前因急性胃炎用阿托品等治疗后,突然失明,休息十几天后,视力才逐渐恢复,但眼珠却整天疼痛不止,眼眶、两太阳穴亦沉重疼痛不敢睁眼,烦躁易怒,朝轻暮重。近几月来,月经又淋漓不断,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思之,病起于产后,又加久视伤血,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此眼之疼痛者,血失所养耳。拟养血益肝明目:当归 12克,山药 15 克,生地 30 克

10、,白芍 15 克,女贞子 30 克,柴胡6 克,决明子 15 克,珍珠母 30 克,车前子(布包)9 克。服药 4 剂,眼痛果减,但头痛、眼眶疼痛同前;加枸杞子 12 克、白术 9 克,继服 10 剂,眼痛、头痛消失七八,并能看一般东西,但不能长时间的读书,继服 20 剂诸证消失而愈。青盲曾治患者高,女,5 岁。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昏迷抽搐,经治已经痊愈。但两眼完全失明。某院诊断为皮质盲。先用西药治疗 2 个月无效,继予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等治疗1 个月仍不效。审其两眼外无异常,舌质红少苔,脉虚稍数。予补精填髓,明目:龟甲、鳖甲、首乌、生地、白芍、覆盆子、五味子、牡蛎等加减 1 个月,视力稍复

11、,继服 1 个月而愈复 视明傅仁宇认为本病的原因是“胆肾真一之精不足”和“火壅于络”,制补肝散治“肝风内障,不痛不痒,眼见花发黄白黑赤,或一物二形难辨;”冲和养胃汤治“内障初起,视觉微昏,空中有黑花,神水变绿色,次则视物成二,神水变淡白色,久则不睹,神水变纯白色。”而未论及跌打损伤。再察部分眼科专书和医案,亦未睹外伤所致者。曾治邢,男,成。3 个月前右前额外伤后,右眼视力明显下降,视一为二,右眼球向上、向下和内收的运动丧失。某医院诊为动眼神经麻痹。先用中、西药物、针灸治疗无效。邀余诊视。察其证见右眼睑下垂,外斜视,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眼5球向上、向下和向内的运动丧失,舌苔白,脉右

12、虚大而弦,左弦涩不调。审其前用诸方,多为活血之品。思之,跌打损伤应予活血通络,然其右脉虚大而弦,大为虚,正如东垣所说:“气口脉大而虚者,为内伤于气。”当益气以培本,活血通络以治标。处以补阳还五汤:黄芪 30 克,当归 12 克,赤芍 12克,川芎 10 克,地龙 10 克,桃仁 10 克,红花 10 克。药进 3剂视力骤增,运动好转,再进 10 剂,眼球运动基本恢复,视力正常,瞳孔等大,乃继进 10 剂而善其后。胬肉攀睛胬肉攀睛,傅仁宇认为:“多起气轮,有胀如肉,或如黄油,至后渐渐厚而长积,赤瘀胬起如肉,故曰胬肉。”沈金鳌认为:“必眼先赤烂多年,时痒时痛,两眦头努出筋膜。”其发病原因,银海精微

13、认为:“脾胃热毒,脾受肝邪,多是七情郁结之人,或夜思寻,家筵无歇,或饮乐欲,致使三焦壅热,或肥壮之人,血滞于大眦。”沈金鳌认为:“心气不宁,忧虑不已用力作劳或由风热冲肝而成。”傅仁宇认为:“凡性躁暴悸,恣嗜辛热之人,患此者多。”其治疗方法,银海精微认为:“实者小钩为钩,钩起剪断些宽,三五日剪痕收满,方可点阴二阳四药,吹点,余翳渐清,避风忌口斋戒可也,若乍发不宜钩剪,宜服药,点以淡丹可也。三焦心火俱炎,亦能生此疾,治之须钩割后,宜服泻脾除热饮。”傅仁宇认为:“治宜峻伐,久则自愈及珠尚露,皆不必用钩割之治,宜服点还睛散,吹霞散。”中医眼科学认为:“多因心脾二经风热壅盛,经络瘀滞,或恣嗜五辛酒浆,脾

14、胃湿热蕴蒸,血滞于眦部所致。亦有由于过劳恣欲,暗耗肾阴,水火不济,以致心火上炎而发”;“若胬肉渐长,红筋渐布,多眵多泪,羞明刺痛,属心肺风热壅盛,当祛风清热,方用金花丸,或栀子胜奇散。若眵多干结,涩痒交作,口渴,右寸脉较胜,偏于肺经风热者,宜清肺泄热,可用清肺饮,或清肺丸。如便秘溺赤,属于脾胃湿热蕴结者,宜泄热通腑,可用泻脾除热饮。若胬肉出现红筋,乍起乍退,涩痒间作,伴有心中烦热,口舌干燥,小便黄赤等证,属于阴虚火炎,宜滋阴降火,可用知柏八味丸,兼用甘露饮治之。”“若胬肉厚大头尖而赤,伸展较速,侵入黑睛,有掩及瞳神趋势者,须进行割治。若胬肉齐头,薄白色白,伸展迟缓,或仅侵及风轮边缘,而无赤痛及

15、进行趋势者,则不必割治。但胬肉终是顽固的赘生物,不论在何阶段,割治之后,应服药内治,以防复发。”然验之临床,用于初起红涩痒痛而属实者,多效;用于病程较久者,则多服药无功,即如钩割之后者,亦多复发。因思亡兄健在时曾云:“诊眼病目赤时应注意三点:一视其眼鲜红者为实火二视其眼深红而暗者为瘀血,三视其嫩红者为气阴两虚或阴虚。”胬肉攀睛色赤深红而暗,为瘀血;而时发时止则为肝肾阴伤,故治者当活血滋阴:例如:韩,女,35 岁。两眼胬肉 2 年多,近 1 年多来加重。先请某院西医治之不效,后又请中医治之仍不效。审6视其证,左眼胬肉约 2 毫米4 毫米,右眼约 l 毫米3 毫米,涩痒而痛,色深红,舌中心无苔,脉

16、弦细。综合脉证,诊为胃阴不足,血络瘀滞。为拟养阴活血。桃仁承气汤加减。处方:石斛 12 克,麦冬 12 克,当归 9 克,赤芍 9 克,桂枝 9 克,桃仁 9 克,元参 30 克,煅龙骨 12 克,煅牡蛎 12 克,蝉蜕 6 克。服药 2 剂,涩痒疼痛大见好转,胬肉缩小,继服 8 剂,涩痒疼痛消失,胬肉缩小 34,又继服 20 剂而愈。其后,见此类患者,为加强其活血之力,加全虫 3 克,其效更著。某医见此方效著,改为丸、散内服,进行系统观察获得了较好效果。但久而久之,见效者虽多,不效者亦不少,细审其因,多为辨证有误。例如:耿,男,成。翳状胬肉 5 个多月。某院先以西医力。法治之不效,后以中药清

17、热泻火,活血养阴之法治之仍无功?审其脉证,除以上症状外,脉见虚大,右大于左。综合脉证,诊为气阴俱虚,治以补气养阴,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黄芪 15 克,白术 10 克,党参 10 克,当归 10 克,升麻 10 克,柴胡 10 克,陈皮 10 克,甘草 10 克,知母 12 克,元参 15 克,麦冬 12 克。服药 8 剂,霍然痊愈。暴 盲曾治患者任,男,成。1 个多月前,突因小石头击伤右前额、眼眶而失明。某院眼科诊为黄斑区损伤。先以亚硝酸异戊脂吸入,妥拉苏林球后注射,烟酸内服等治疗无效,后又配合中药养阴明目仍无效。审视其证,两眼外观无异常,不红小痛,食欲、睡眠正常,舌苔薄黄,脉右弦大,左弦。

18、综合脉证,诊为气血俱虚,络脉瘀滞,为拟补阳还五汤加减。处方:黄芪 50 克,当归 10 克,赤芍 10 克,川芎 10 克,地龙 10 克,桃仁 10 克,红花 10 克。服药 20 剂,视力明显好转,由完全失明转为能看一般书报,但看 20 分钟后,视力很快下降,或昏花不清,或视直笔为弯曲之笔,或发生颜色改变。舌脉同前,为加强明目之效,加菟丝子 3 克,继服 30 剂而愈。视神经炎曾治患者梁x,女,30 岁。产后数天即发现关节疼痛。医诊风湿性关节炎。予中药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之剂治之,身痛未减,而却汗出乏力更甚,并进而发现目视昏花,虽人或物在 l 米之内亦看不清楚。某院眼科诊为视神经炎。先予中药

19、明目养阴之剂不效,继予西药视力稍有增加,但视力增至能在 2米内看清人或物时,不再继续提高。审视其证,两眼外观无异常,但经常感到疲乏无力,自汗盗汗,关节疼痛,腰酸,口苦而干,舌苔白,脉虚大。综合脉证,诊为气阴两虚。为拟补气养阴。芪脉地黄汤加减:黄芪 15 克,当归 10 克,麦冬 10 克,党参 10 克,五味子 10 克,生地 18 克,苍术 10 克,茯苓 10克,石斛 10 克,泽泻 10 克,丹皮 10 克。服药 30 剂后,视力增加,身痛大减,继服 30 剂,视力恢复,其他诸证亦大减。某医云:余前予石斛夜光丸及养阴明目之剂不效者何也?答曰:脉大者,气血俱虚或气阴俱虚。气血俱虚或气阴俱虚

20、者当7补气养血或补气养阴同施。前方养阴所以无效者,在于未补其气耳。虹膜睫状体炎曾治患者宋,男,50 岁。3 个多月前生气后两眼困痛,视力逐渐下降,现仅能看 1 米左右的人或物。某院眼科诊为虹膜睫状体炎。先用西药治疗微有效果,但见效非常缓慢,加服中药明目地黄丸后,效果仍然不太显著。审视其证,除两眼视力明显下降外(在 30 厘米左右内能基本分清手指),并见眼微赤,困痛,头痛,心烦易怒,胸胁苦满,舌苔白,脉弦。综合脉证,诊为肝阴不足为本,肝郁化火为标。治以滋水清肝饮加减。处方:柴胡 10 克,当归 10 克,白芍 15 克,丹皮 10 克,栀子 10 克,生地 15 克,元参 60 克,薄荷 2 克

21、,茺蔚子 10 克。服药 7 剂后,诸证好转,视力明显增加,继服 20剂而视力恢复正常,其他诸证亦大见好转。慢性咽炎曾治患者郭,男,54 岁。咽喉疼痛,时轻时重 5 年多。某院诊为慢性咽炎。先用西药治疗 2 年多无效,后又配合中药咽喉丸、六神丸含化 2 个多月仍无效。不得已,又改请中医治疗,前后易医十几人,服药 1000 余剂仍无功。细询其证,除咽喉疼痛外,并见痰多,咽喉、胸部憋胀,烧心泛酸,舌苔薄白而微腻,脉弦细缓。再察其所服诸方,或认为是梅核气而予半夏厚朴汤加减,或诊为咽喉发热与清热解毒利咽之剂加减,或认为属阴虚火旺而予养阴清热之剂加减,或认为系热痰阻塞而与清热化痰之剂加减,种种不一,然终

22、未见效。综合脉证后,反复思考,开始略悟其机理。伤寒论少阴篇云:“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并列服药方法,云:“右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鬯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尤在泾云:“少阴咽痛,甘不能缓者,必以辛散之,寒不能除者,必以温发之,盖少阴寒邪,郁聚咽嗌之间,既不得出,复不得入,设以寒治,则聚益甚,投以辛温,则郁反通,内经微者逆之,甚者从之之意也。半夏散及汤,甘辛相合,而辛胜于甘,其气又温,不特能解客寒之气,亦能劫散咽喉拂郁之热也。”此证久用寒凉小效,舌苔又见白腻,脉弦细而缓。证脉合参,不正是少阴咽痛

23、,寒邪闭郁之痰乎?乃拟半夏散为汤小剂服之。处方:半夏30 克,桂枝 30 克,甘草 30 克。共为细末,分 30 包,一日 3次,一次 l 包,水煎,频频含咽之。1 剂后,泛酸、烧心即解,咽痛稍减,继服 2 剂,诸证消失而愈。郑,女,40 岁。三年前,突然发现咽喉疼痛。某院诊为咽炎。先与青霉素、喉片、六神丸等治疗 2 个月无效,继改用中药清热解毒之剂治之。数月后,不但无效,反而日渐感到痰多,咽喉憋胀,乃易医治之。医云:梅核气,予四七汤加减治之,不效。其后,又易医十几人,然终未见效。邀余治8之,始以柴胡枳桔汤微效,继服 20 剂则无效。余审思再三不得其解。偶读章虚谷伤寒本旨,云:“少阴之脉,其直

24、者上循咽喉,外邪人里,阳不得伸,郁而化火,上灼咽痛,仍用辛温开达,使邪外解,则内火散,此推本而治也。若见咽痛而投寒凉,则反闭其邪,必致更重。”始而大悟:此证正是少阴咽痛过用寒凉郁闭之证也,何不用半夏散及汤法治之。再思我20 多年讲授伤寒论“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时一节的讲授方法,大多宗伤寒论释义内容解释之错误,所谓“当有恶寒痰多等证”尤失原文含义,故以半夏散为汤含咽之。服用 1 剂,痛减几半,继服 1 剂痛消而愈。半夏散及汤治疗咽喉疼痛者,古人列述医案者有之,近人报道之个案亦有之,然多不被人重视,致使寒邪外束久久不愈者甚多。喉 暗急性喉炎的声音嘶哑以风热犯肺者为多,故以蝉蜕、桔梗、甘

25、草、麦冬以取效;然亦有风寒闭郁者,故亦有取麻杏石甘汤取效者;然痰热阻塞,声音难出者,亦时有发现,临床时尤应注意。例如:贾,女,24 岁。2 个月前感冒时突然发生声音嘶哑,其后感冒已治愈,但声音嘶哑不见改善。某院诊 为喉炎。耳鼻喉科治疗 1 个月仍然不见改善。审其证见声音嘶哑,咽喉不利,痰多而粘,甚难咳出,舌苔白,脉弦滑,尤以右寸为甚。云:脉证相参,当为痰热阻滞,阴液不能上潮,所谓重金不鸣之证也。为拟清化热痰、佐以养阴。清气化痰丸加减:南星 9 克,半夏 9 克,橘红 9 克,杏仁 9 克,浙贝母 9克,瓜蒌 9 克,沙参 15 克,麦冬 15 克。药进 2 剂即愈,再进2 剂他汪亦消。声音嘶哑

26、有虚有实,声带麻痹的声音嘶哑亦不例外,正如张景岳所说:“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喑也;虚者,其病在本,因内夺而喑也。窍闭者,有风寒之闭,外感证也;有火邪之闭,热乘肺也;有气逆之闭,肝滞强也。”又说:“至若痰涎之闭,虽日有虚有实,然非治节不行,何致痰邪若此,此其虚者多实者少,当察邪正分缓急而治之可也。”翟,女,43 岁。声音嘶哑发紧 10 个多月。某院诊为声带麻痹。西药、针灸、理疗等久治不效,转请中医治疗。审其舌苔薄白,脉沉而滑。诊为气滞痰郁,肺气不利证。为拟理气化痰、清热养阴。四逆散加味:柴胡 6 克,枳壳 9 克,白芍9 克,桔梗 9 克,蝉衣 9 克,连翘 9 克,麦冬

27、 9 克,元参 9 克,甘草 6 克,瓜蒌 15 克,薄荷 6 克,黄芩 6 克。药进 4 剂嘶哑即减,20 剂后诸证消失。李,女,42 岁。声音嘶哑 2 年多。经北京、太原等数个医院确诊为声带麻痹,中、西药物、理疗、针灸等久治不效。细审其证,除声音嘶哑外,并见喉部发紧,咽喉干燥,舌苔薄白,脉虚。综合其脉证,乃阴虚痰热之证也。乃拟养阴化9痰。麦门冬汤加减:麦冬 12 克,沙参 12 克,半夏 6 克,紫菀6 觅,枇杷叶 9 克,生薏米仁 15 克,元参 12 克。药进 8 剂,“因喉发紧好转,声音亦有时能顺利发出,继进 8 剂诸证减去七八,乃连续又服 16 剂,后果愈。鼽 嚏素问。金匮真言论曰

28、:“西方白色,人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灵枢脉度篇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张景岳说:“鼻为肺窍”,故鼻病恒多从肺论治,至若病久不愈,多因气虚内火不得泄越,故多从补气泄火论治。李用粹说:“又有气虚人,每遇严寒,感寒鼻酸,此气虚易于招寒,内火不得泄越,相搏作酸。”曾治患者郭。女,成。两年来在改变环境(如由冷到热或由热到冷的环境时)或遇异味(如化学品、香脂、花粉)时,即不断的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某院五官科诊为过敏性鼻炎。前医予中药辛夷散、苍耳子散加减及西药等久治不效。审其证,除以上症状外,并见口苦口干,舌苔薄白,舌质红,脉虚而少滑。综其脉证,诊为肺气不足,内火蕴结。为拟益气聪

29、明汤补气泻火。处方:蔓荆子 9 克,升麻 9 克,葛根 15 克,黄芪 15 克,党参10 克,黄柏 9 克,白芍 9 克,炙甘草 6 克。2 剂后喷嚏骤然由一日 1020 次减为 l2 次,继服 14 剂而愈。阳明属胃,与脾相表里,脾土虚衰,阳明之经亦失所养,正如张景岳所说:“然其经络所至专属阳明,自山根以上则连太阳督脉以通于脑,故数经之病皆能及之。”所以鼽嚏之剂非肺虚者亦有之。例如:刘,男,成。在改变环境(特别是由冷到热环境)时,即感全身不适,连续喷嚏 20 多个还不停止,汗多,但汗出后发作更加严重。某院五官科诊为过敏性鼻炎。前医予西药及中药辛夷散、益气聪明汤等不效。细询其证,除以上诸证外

30、,尚见胃脘隐隐作痛,纳呆食减,脐腹悸动,舌苔薄白,脉缓少弦。综合脉证,诊为脾虚外邪所客。拟桂枝加芍药汤:桂枝 10 克,白芍 20 克,生姜 10 克,炙甘草10 克,大枣 12 个。服药 4 剂,喷嚏次数明显减少,继按原方服药 20 剂愈。脑脊液鼻漏,上海中医杂志曾报道予补肾法治愈一例余初采用此法试治一例未效,诊其脉濡缓,予益气聪明汤而愈者。例如:患者胡,男,27 岁。感冒以后两年多来,右侧鼻孔不断流出清水样鼻涕,昼夜不止。某院诊为脑脊液鼻漏 鼻漏液:蛋白质 90 毫克,葡萄糖 50 毫克,氯化钠750 毫克。审其证,除不断用手帕揩擦鼻涕外,并见头晕腰冷,疲乏嗜睡,表情呆滞,视力下降(只能看清 3 米内的物体),舌苔白,脉濡缓。综其脉证,诊为肺气不足,内热蕴结:为拟益气聪明汤:蔓荆子 10 克,升麻 10 克,葛根 15 克,党参 12 克,黄芪 20 克,黄柏 10 克,白芍 10 克,甘草 9 克。服药 4 剂,鼻涕少减,腰冷减轻,继服 7 剂,腰冷消失,头10晕、嗜眠、视力下降明显改善,舌苔薄白,脉浮弦,加枸杞子9 克、五味子 10 克以补肾气,继服 40 剂诸证消失而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