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第二外语(德语) 课程代码:0842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语课程是为以德语为第二外语的自学考试考生开设的第二外语课程。本课程为应用型、技能型课程。本课程应该达到的目标是: 1. 通过语音阶段的学习与训练,能正确掌握德语的发音规则以及正字法规则,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拼读与拼写能力。2.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大量词汇、句例的训练,使自学应考人员能够清晰地获得德语基本词法和句法概念,认识并熟练掌握的基本词汇量要求达到1500个,为正确掌握和应用德语知识打下良好基础。3. 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自学应考人员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兼顾听、说、译、写
2、的能力。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第二外语德语课程的考试内容以本考试大纲的规定教材德语 高等学校非德语专业用(上下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吴永年、华宗德 主编)为依据。课程内容主要由语音教程部分,基础教程部分和阅读课文三大部分构成。现将课程内容和应考核目标分述如下:(一 ) 语音教程部分德语同印欧语系中的其他语言一样,由拼写文字所构成。掌握好德语语音不仅对正确地记忆和书写词汇,掌握和运用语法规则很重要,而且对提高听说能力,阅读及理解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语音教程部分的课程内容包括:1. 26个字母及发音2. 五个单元音 a, e, o, i, u, 三个变元音 , ,
3、 , 三个复合元音 ei (ai), eu (u), au; 三个双元音 aa, ee, oo 以及 ie 。3. 18个单辅音 b, c, d, f, g, h, j, k, l, m, n, p, r, s( ), t, v, x, z; 18个组合辅音 ch, chs, ck, ds, dsch, dt, ng, nk, pf, ph, qu, sch, sp, st, th, ts, tsch, tz:4. 半元音 y;5. 长元音及短元音;6. 词汇重音;语音知识部分的考核重点为词汇的正确拼写。(二 ) 基础教程部分I. 基础教程部分的课程内容及考核重点:2基础教程部分由二十三课组成
4、,每一课可视为一个教学单元。每一个单元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部分构成基础教程教学内容的主体,也是本课程考核内容的主体部分。现将基础教程部分应考核的知识点分述如下:A. 词汇与词法部分德语名词的性,数,格形式及名词化形容词的用法,定冠词,不定冠词,指示代词, 不定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关系代词,反身代词各个格的变化形式,形容词的各种变格形式以及比较级和最高级用法,动词各种时态的人称变化形式;动词各种时态及被动态构成;动词的分词形式;可分动词;反身动词;情态动词;介词,代副词,疑问词(含疑问代副词)以及各种连词的用法等。B. 句型与语法部分1) 句子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同位语的构
5、成。2) 句子成分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3) 句子的种类与形式:a. 句子的种类: 陈述句,命令句,疑问句,感叹句b. 句子的形式: 简单句,扩展简单句,并列复合句,主从复合句主从复合句含: 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表语从句,状语从句,状语从句含: 地点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情况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目的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c. 从句的位置。C. 本教材内出现的各种翻译练习。通过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大量词汇及句例的训练,要求考生掌握的基本词汇量为1500个,达到具有一定交际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目标。II. 教学单元的构成基础教程的二十三课中,每一课均为一个完
6、整的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由A,B两篇课文,词汇表,语法词汇讲解以及词汇,语法和翻译练习组成。此外,绝大部分教学单元的练习部分后面都附有一篇短文供阅读理解之用。现将基础教程每一课应考核的内容具体分述如下:第一课1. 熟练掌握课文与词汇;2. 识记第一格和第四格的名词与定冠词;3. 识记所有人称代词单复数的第一格与第四格;4. 识记动词的人称变位形式;5. 理解纯粹简单句和扩展简单句;6. 识记并理解判断疑问句和带疑问词问句的构成;7. 理解并运用构词后缀 -in 构成新词;第二课31. 熟练掌握课文与词汇;2. 识记名词,定冠词第一格和第四格;3. 识记基数词;4. 识记时间表述及时间提问词
7、wann 的用法;5. 识记简单句和扩展简单句的否定用法;第三课1. 熟练掌握课文与词汇;2. 识记名词和不定冠词的第一格和第四格;3. 识记并理解否定词 kein 的第一格与第四格;4. 识记词干换元音的强变化动词的人称变位形式;5. 识记直接引语中标点符号的用法;6. 理解陈述句中正语序与反语序以及并列复合句的用法;7. 识记冠词用法的几点特征;8. 识记名词化的不定式;第四课1. 熟练掌握课文 与词汇;2. 识记名词,定冠词,不定冠词的第三格以及否定词 kein 的第三格;3. 识记人称代词第三格;4. 识记宾语人称代词在句中的位置;5. 识记词干变元音的强变化动词的变位形式;6. 识记
8、疑问词 wer 的第三格;7. 识记并理解介词 in, mit, bei, von, nach, zu, aus的用法;第五课1. 熟练掌握课文与词汇;2. 识记名词和定冠词的第二格;3. 识记名词,不定冠词以及否定词 kein 的第二格;4. 识记疑问代词 wer 四种格的变化形式;5. 识记疑问副词 wieviel 的用法;6. 识记并理解代副词的用法;7. 识记并理解介词 an 的用法;第六课1. 熟练掌握课文与词汇;2. 识记宾语人称代词在双宾句型结构中的位置;3. 识记尊称命令式结构;4. 识记分离动词的用法;5. 识记二十至百万的基数词表达;6. 识记并理解介词 auf 和 fr
9、的用法;第七课1. 熟练掌握课文与词汇;2. 识记反身代词第三格和第四格用法及其在句中的位置;43. 识记反身动词的用法;4. 识记 werden 的现在时人称变位形式;5. 识记命令式的用法;第八课1. 熟练掌握课文及词汇;2. 识记并理解定冠词后形容词的变格形式;3. 识记疑问代词 welch- 阳,中,阴性单复数一至四格的变化形式;4. 识记序数词 1 至 10, 000 的构成;5. 识记日期,月份及周日的表达;6. 识记并理解介词 hinter 的用法;第九课1. 熟练掌握课文及词汇;2. 识记不定冠词后形容词四个格的变化形式;3. 识记并理解疑问代词 was fr ein, was
10、 fr eine, was fr ein 和 was fr 的用法;4. 识记并理解不可分动词用法;5. 识记并理解介词 trotz 和 ber 的用法;第十课1. 熟练掌握课文与词汇;2. 识记无冠词形容词定语的变格形式;3. 识记钟点时间的表达;4. 识记并理解介词 seit 和 unter 的用法;5. 识记名词化形容词的用法;6. 标点符号逗号的用法;第十一课1. 熟练掌握并理解词汇与课文;2. 识记不同人称的物主代词四个格的变化(包括位于物主代词与名词之间作定语的形容词各个格的变化形式);3. 识记不定数词的用法;4. 识记形容词和部分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5. 识记指示代词各不
11、相同的性,数,格形式的用法;第十二课1. 熟练掌握课文与词汇;2. 识记情态动词 knnen, wollen, sollen, mssen, drfen, 以及 lassen 的人称变位形式, 理解情态动词的意义及用法;3. 识记并理解否定词在复合谓语(情态动词和动词不定式)句中的位置;4. 识记并理解介词 gegen 的用法;第十三课51. 熟练掌握课文与词汇;2. 理解动词过去时时态的构成:a. 弱变动词过去时;b. 强变动词过去时;3. 识记并理解连词 nicht nur . sondern auch . 的用法;第十四课1. 熟练掌握课文与词汇;2. 识记动词的三种基本形式(不定式,过
12、去式,过去分词);3. 识记 haben 作时间助动词构成现在完成时:haben 的现在时 过去分词其重点为:a. 所有及物动词构成现在完成时, 用 haben 作时间助动词;b. 不表示位置移动或状态变化的不及物动词用时间助动词 haben 构成现在完成时;c. 反身动词现在完成时的构成用 haben 作时间助动词;d. 情态动词现在完成时的构成用 haben 作时间助动词;e. 情态动词用作情态助动词时,其现在完成时结构一律用 haben 作时间助动词,不管此结构中的主动词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4. 识记用 sein 作时间助动词构成现在完成时(不及物动词中表示位置地点移动或状态改变的
13、动词,其现在完成时的构成用时间助动词 sein );5. 识记 haben, werden, sein 的现在完成时的构成;a. haben 的现在完成时 = haben 的现在时haben 的过去分词;b. werden 的现在完成时 = sein 的现在时 werden 的过去分词;c. sein 的现在完成时 = sein 的现在时 sein 的过去分词;6. 识记第二格介词 statt, whrend, wegen 并掌握其用法;7. 识记由限定词和基本词组成的复合词;8. 识记谓语在主句中位置;第十五课1. 熟练掌握课文与词汇;2. 识记德语被动态的构成(助动词 werden 过去分
14、词);被动态也有不同的时态,分别由 werden 的相应时态加过去分词构成;a. 被动态现在时 werden 的现在时 过去分词;b. 被动态过去时 werden 的过去时 过去分词;c. 被动态现在完成时 sein 的现在时 过去分词 worden;d. 被动态过去完成时 sein 的过去时 过去分词 worden;e. 带情态助动词的现在时被动态 情态动词的现在时人称形态 过去分词 werden (其过去时被动态只需将情态动词改成过去时即可);3. 识记主动态与被动态的转换规则;4. 认知无人称被动态的构成;5. 识记并理解情态被动态与过程被动态的区别;6. 识记并理解德语现在分词和过去分
15、词的构成及用法;7. 识记并理解代词 man 和 es 的用法;6第十六课1. 熟练掌握课文与词汇;2. 识记德语并列复合句;3. 识记德语主从复合句:a. 疑问词 was 引导的宾语从句;b. 连词 als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c. 连词 nachdem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4. 识记带 zu 的不定式结构及其句法功能:a. 在动词后作宾语或介词宾语;b. 在形容词后作表语;c. 在名词后作定语;5. 识记过去完成时时态的构成:用 haben 作时间助动词构成过去完成时 = haben 过去时 过去分词用 sein 作时间助动词构成过去完成时 = sein 过去时 过去分词动词 haben
16、的过去完成时 = haben 的过去时 haben 的过去分词动词 sein 的过去完成时 = sein 的过去时 sein 的过去分词动词 werden 的过去完成时 = 助动词 sein 的过去时 werden 的过去分词被动态过去完成时的构成 = 助动词 sein 的过去时 (及物动词)过去分词 worden6. 复习至本课为止所学过的主动态和被动态的四个时态现在时主动态 过去时被动态 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第十七课1. 熟练掌握课文及词汇;2. 识记并理解宾语从句的用法:a. 连词 da 引导的宾语从句;b. 连词 ob 引导的宾语从句;c. 疑问词 wann 引导的宾语从句;3. 识记
17、并理解原因状语从句;a. 连词 weil 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b. 连词 da 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4. 识记并理解条件状语从句的构成及用法:a. 连词 wenn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b. 连词 falls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c. 无连词条件状语从句前置时的用法;d. 连词 je.desto/umso.引导的比例从句第十八课1. 熟练掌握课文与词汇;2. 分析并理解定语从句和关系从句的构成与区别(定语从句着眼于从句的句法功能,关系从句着眼于主从句的联系方式);7a. 连词 da , ob 引导的定语从句;b. 以疑问词作连词引导的定语从句;3. 识记关系代词不同格的变化形式,分析和理解不同格
18、的关系代词在关系从句中的具体用法;4. 识记本教材中最常见的德语缩略语;第十九课1. 熟练掌握课文与词汇;2. 识记从句连词 damit 引导的目的状语从句;3. 识记带 um . . zu 的不定式结构的用法;当主句和从句中的主语一致时,damit 引导的目的状语从句可以用 带um . . zu 的不定式结构来替换;4. 识记不带 zu 的不定式结构;动词 sehen, lernen, hren, helfen, gehen, 与另一个动词不定式连用时, 不带 zu;第二十课1. 熟练掌握本课课文与词汇;2. 识记将来时时态的用法;a. 将来时主动态的构成 = werden 现在时 动词不定
19、式b. 将来时被动态的构成 = werden 现在时 过去分词 werden ;3. 理解助动词 haben 与 带 zu 的不定式连用的意义;a. 助动词 haben + zu + 动词不定式表示一种必要性,约相当于情态助动词 mssen, sollen, knnen, drfen + 动词不定式的用法;b. 在助动词 haben + zu 的不定式中有时有 viel, etwas, wenig, nichts 等不定代词,其含义相当于 wissen + zu + 不定式或 knnen (drfen) + 动词不定式的用法;c. haben + zu + 不定式一般只用于现在时和过去时;4.
20、 理解助动词 sein + zu + 不定式的结构及意义:a. 助动词 sein + zu + 不定式相当于情态动词 mssen, sollen, 或 knnen 的被动句,因此不定式必须为及物动词;b. 助动词 sein + zu + 不定式 一般仅用于现在时和过去时;5. 识记 由 wer 引导的主语从句及其在主从复合句中的位置;6. 理解扩展定语第二十一课1. 熟练掌握本课课文与词汇;2. 识记连词 indem 引导的方式方法从句的构成及其用法;3. 识记连词 obwohl 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的构成,用法及其在句中的位置;4. 识记连词 so da 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的构成及其用法,从句
21、一般为后置句;5. 识记连词 whrend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的用法,表示主句与从句中的动作在某一时间内同时发生,要求主从句时态同一,从句可前置,也可后置;6. 识记并理解连词 nichts als., kein . als ., nichts . als da 意义及用法;第二十二课1. 熟练掌握课文与词汇;82. 识记德语第一虚拟式的构成与用法;A. 第一虚拟式的构成由动词的直陈式现在时演变而来;a1. 第一虚拟式单数第一和第三人称相同;a2. 第一虚拟式单数第一人称,复数第一,第三人称和尊称形式与直陈式现在时相同;a3. 强变化动词第一虚拟式词干元音不须变音;a4. 动词 sein 第一
22、虚拟式人称变化不规则;a5. 第一虚拟式表达的时间概念与直陈式不同;第一虚拟式现在时 表达现在或将来第一虚拟式现在完成时 表达过去第一虚拟式将来时 表达将来a6. 第一虚拟式现在完成时构成: haben / sein 现在时虚拟式 过去分词;第一虚拟式将来时构成: werden 现在时虚拟式 动词不定式;B. 理解第一虚拟式的用法:主要用于间接引语中,表示客观地转述他人的原话。b1. 间接引语所述事态与主句谓语同时发生,用第一虚拟式现在时;b2. 间接引语所述事态发生在主句谓语时态之前,用第一虚拟式现在完成时;b3. 间接引语所述事态发生在主句谓语时态之后,用第一虚拟式将来时;b4. 无疑问词
23、直接引语变成间接引语时,用连词 ob 引导从句,直接引语带疑问词时,从句由疑问词引导,谓语用虚拟式;b5. 直接引语若为命令式,变成间接引语时可改用情态动词 sollen 或 mssen 的虚拟式;b6. 直接引语转变成间接引语时,句中的冒号,引号改成逗号,间接引语可用连词 da 引导,也可以不用连词,按正语序排列;C. 理解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时间关系:直接引语: 间接引语:c1. 直陈式现在时 第一虚拟式现在时c2. 直陈式过去时直陈式现在完成时 第一虚拟式现在完成时直陈式过去完成时c3. 直陈式将来时 第一虚拟式将来时 c4. 第一虚拟式还可以表达祝愿用语;3. 掌握下列不定式结构:a.
24、 antatt . zu . 不定式结构 在句中相当于情况状语,意为:不 . . 而 . .,表示该结构中应发生或出现的情况没有发生,而由主句中的动作所取代;b. ohne . zu . 不定式结构相当于句中的情况状语,意为:不 就9(没有 就) ;c. 两种不定式结构中不再用否定词;第二十三课1. 熟练掌握本课课文与词汇;2. 理解第二虚拟式的构成:a. 第二虚拟式从动词直陈式过去时演变而来,其人称词尾的变化与第一虚拟式相同(见教材变位表 563 页);b. 强变化第二虚拟式动词词干元音 a, o, u, 要变音(变成 , , );第二虚拟式过去时 表达现在或将来(可用于替代与直陈式形式相同
25、的第一虚拟式人称形式);c. 第二虚拟式过去完成时 haben / sein 过去时虚拟式 过去分词;第二虚拟式过去完成时 表达过去;d. 第二虚拟式将来时 werden 过去时虚拟式 动词不定式(见教材 564 页);第二虚拟式将来时 表达将来(也称为第一条件式);速度与激情6百度影音http:/ 理解第二虚拟式的用法:A. 用于非现实愿望句:a1. 表示说话时的一种无法实现的愿望,用虚拟式过去时;a2. 表示过去的事情,纯属无法实现的愿望,用虚拟式过去完成时,非现实愿望句可省去主句,只用从句;省去连词 wenn 时,谓语变化部分应位于从句之首,句末为惊叹号;a3. 表示并未成为事实的某种想
26、象;B. 用于非真实条件句:b1. 表示某一条件在说话之时或之后实现的可能性极小,用虚拟式过去时;b2. 若条件指的是过去的事,就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性,用虚拟式过去完成时;C. 用于委婉的请求,提问,礼节性对话等;D. 用于改写:d1. 第一虚拟式与直陈式形式相同时,可用第二虚拟式代替第一虚拟式(二者在时间概念上都可以表示现在和将来);d2. 可用第二虚拟式过去完成时代替第一虚拟式现在完成时(二者在时间概念上都可以表示过去);10d3. 可用 werden 的第二虚拟式代替第一虚拟式将来时(二者在时间概念上都可以表示将来);4. 理解第一条件式:A. 第一条件式的构成:a1. 第一条件式与第二
27、虚拟式将来时的构成相同,指动作或状态在某种条件下才能发生,由于句中的动作或状态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条件,因而句中的动作或状态与事实是不相符的;B. 第一条件式的用法:b1. 当上下文关系十分清楚时,非真实条件句可以省去;b2. 有时非真实条件句可由句中作条件状语的介词词组代替;b3. 当虚拟式过去时形式不可辨认时(与直陈式过去时相同),可改用第一条件式;5. 掌握带连词 bis 的时间从句:a. 连词 bis 引导的时间从句表示主句动作延续到从句动作实现为止;b. 通常主句与从句时态相同;c. 从句一般为后置句;6. 识记并理解介词 zwischen, ohne, 和 anstatt ;a. 介
28、词 zwischen 可支配第三格(表示静态)和第四格(表示动态),意为:在. .之间, 到. . 之间;b. 介词 ohne 支配第四格,意为: 无,没有;c. 介词 antatt 支配第二格, 意为:代替;(三 ) 阅读课文部分教材下册301页至329页为阅读课文部分,共计二十课文,教材 330 页至 338页为阅读课文的词汇和注释,供自学应考人员独立阅读使用,也可以供社会助学者视教学的实际情况作为补充课文使用;要求考生在能够较熟练地掌握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独立阅读的能力和理解能力。阅读理解的考核重点在于考查应考人员阅读德语短文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在阅读短文后,能就针对所读内容提
29、出的有关问题作出准确的回答,或根据所给文字材料完成不少于 90 词的书面简答内容,要求内容正确,语法无误。二十篇课文如下:1. 报复 2. 七根棍子 3. 误解 4. 两张车票 5. 邮包 6. 和平 7. 遗嘱 8. 你如何待我,我就怎样待你 9. 考试 10. 捉弄人者如何飞行 11. 歌德与大学生 12. 一个英国人到巴黎 13. 威廉 退尔 14. 月食 15. 秘密 16. 等着吧 17. 痊愈了的病人 18. 三个国王 19. 意外的重逢 20. 保险三. 有关问题的说明与实施要求11(一 ) 关于能力层次术语的说明为了使二外德语自学应考人员明确考核目标,便于个人自学、社会助学以及
30、考试命题,本大纲对二外德语语音知识,词汇语法知识,阅读理解,德汉互译四个方面的考试内容的规定,力求落实到具体的知识考核点,并按照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能力层次对各知识点的考核提出具体要求,尽可能用准确的,具有可测性语言来表达。现将大纲中关于四个能力层次要求的几个术语作如下说明:1. 关于识记能力层次的术语:指记忆,背诵。识记乃外语学习最基本的能力,是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的基础,如识记德语冠词,名词性,数,格的变化,德语强变化动词和弱变化动词各个时态的人称变化形式,正确掌握德语大小写等正字法规则,便是对这种能力的考核。2. 关于理解能力层次的术语:理解是要求应考人员在能够运用德语
31、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德语词汇,单句或短文的正确意义,能按照考题要求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3. 关于简单应用能力层次的术语: 简单应用即要求应考人员在掌握德语基本语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句子结构的组合排列和句型转换(包括造句,主动句与被动句,简单句与主从复合句之间的互相转换),正确无误地表达考试内容。4. 关于综合应用能力层次的术语: 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是指考查应考人员是否具备能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高层次的能力,这里指的是:a. 将指定文字材料译成德语或汉语。b. 阅读指定文字材料,并就针对阅读内容的有关问题作出回答,或根据所给文字材料完成不少于 90 词的书面内容,要求用词无误,语法正确
32、,表达通顺。 (二) 关于教材的说明1.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第二外语德语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命题所用教材是德语 高等学校非德语专业用(上下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吴永年、华宗德 主编) 2. 该教材内容由语音教程,基础教程和阅读课文三个部分组成。第二外语德语自学考试命题制卷以本考试大纲规定的教材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要求为依据。(三) 关于自学方法的指导1. 本考试大纲为自学应考人员的必备学习材料,应认真阅读,以明确考试内容,范围以及考试的目标要求,理解命题比例及试题题型,并据此订出学习及应考计划。122. 根据大纲规定的考核要求,认真理解和掌握每一授课单元中的语法要点及词汇用法
33、,切忌偏离教材内容。3. 为了迅速提高自己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必须认真完成每课课文后面配置的各类语法练习,阅读理解练习以及德汉互译练习(将课文和阅读短文译成汉语,将教材所给中文语句译成德语),这是达到考核目标的重要基础。(四) 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 社会助学者应该熟知本考试大纲规定的课程总要求和每一课程单元中的知识点。2. 社会助学辅导应以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为依据,引导考生以大纲规定教材为基础,对考试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切忌偏离教材内容猜题。3. 为提高考生二外德语综合应用的能力,应指导考生进行词汇,基础语法等强化语言基本功的训练。4. 在此基础上,鼓励考
34、生兼顾听,说,译,写的能力。5. 助学课时:本大纲规定教材中的语音教学课时为8至10学时。由23个教学单元构成的基础教程部分,每个单元助学课时一般不少于4学时,语音部分和基础教程部分合计不少于100学时(8学时+4学时x 23= 100学时)。(五) 关于考试命题的几点规定1. 命题标准第二外语德语课程命题标准为普通全日制高校同专业同课程的一般水平,并体现自学考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特点。题量以中等水平考生能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全部试题为度,并有适当的时间对答案进行检查。 2. 考试依据和范围1. 本考试大纲规定教材中各教学单元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均在考试范围之内。3. 知识考核与能
35、力考核的关系本课程对考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核,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的能力。13a. 识记是外语学习最基本的能力,是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的基础,识记德语的冠词,名词性、数、格、动词各个时态的人称变化、大小写等正字法规则均在考核范围之内。b. 理解是要求考生在能够运用德语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词汇,句子和短文的正确含义,能按照考题的要求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c. 简单应用能力的考核,要求考生在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按要求对 句子结构进行排列组合和对句型进行转换,正确无误的表达考试内容。d. 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指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能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较
36、高层次的能力,这里指的是将指定文字材料翻译成德语或者汉语,回答所给文字材料中提出的问题,用词无误,语法正确,表达通顺。4. 能力层次、难易程度的比例:命题应综合考虑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等要求,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命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进行考核的试题比例大致为:识记:30%,理解:40%, 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30%。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层次。难度总体结构大致为:20% , 30%,30%, 20% ,以中等水平的应考人员能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5. 考试形式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线。6. 试卷的题型结构本课程考试
37、采用的题型有: I) 词汇识记 (含反义词构成,名词的性,数,格形式或根据汉语释义拼写德语词汇) ;II) 单项选择题(四选一)III) 语法填空(包括冠词,形容词词尾,介词,疑问词,从句连词及各类词组等)IV) 给词造句;V) 动词变化与转换 (动词的主动态、 被动态、 不同人称、不同时态的变化与转换等)VI)句法结构转换(包括陈述句与命令句以及疑问句之间的转换,各类状语词组与相应的状语从句之间的互相转换等)VII) 阅读理解(含书面回答问题等)VIII) 德译汉IX) 汉译德本课程考试必须按照本考试大纲规定的题型命题制卷,考试命题使用的题型可略少于大纲规定的题型,但不要超出大纲的规定。试卷
38、命题数量一般为 45 60道小题。 14(六) 题型示例I) 词汇识记 (含反义词构成,名词的性,数,格形式或根据汉语释义拼写德语词汇) ;1. schwer - _ _ _ der Sohn - _ _ (写出反义词)II) 单项选择题1. lernt Deutsch.a) ich b) er c) wir d) duIII) 语法填空1. Wang Gang _ gern Fisch.IV) 给词造句1. letztes Jahr - Hans - zum Studium - nach China - kommenV) 动词变化与转换 1. Sie darf nicht jeden Abe
39、nd fernsehen.(转换成过去时)VI) 句法结构转换1 . Klaus fragt, wann kommst du zu ihm.(转换成疑问句)VII) 阅读理解Der Mann und die FrauDie Studenten haben Unterricht. Sie lernen heute das Verb sein. Der Lehrer erklrt das Verb und bildet Beispiel. Die Studenten ben dann das Verb sein. Li Ping bildet einen Satz und sagt:“Ich bi
40、n Student.“ Frulein Ma bildet auch einen Satz. Sie sagt:“Ich bin ein Mann.“ Der Lehrer antwortet schnell:“.und ich bin eine Frau.“ Die Studenten und Studentinnen lachen. Sie verstehen den Lehrer. Frulein Ma lacht auch, aber sie versteht nicht, Warum“.请回答下列问题!1.Was lehrt der Lehrer im Unterricht?2.Welche bung machen die Studenten und Studentinnen?3.Was fr ein Beispiel hat Frulein Ma gegeben?4.Warum lachen die Studenten?5.Hat Frulein Ma verstanden, warum alle lachen?VIII) 德译汉151. Der Raum, in den wir eintreten, ist sehr sauber.IX) 汉译德1. 父亲说,我们有客人来访,我们不去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