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王维诗四首.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338783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维诗四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王维诗四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王维诗四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王维诗四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王维诗四首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简介王维(701 761 ) ,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 ,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 ,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擅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积雨辋川庄作赏析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

2、融的意境。前两联写山上静观所见,描写怡然自乐的田家生活,展示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炊烟缓升;农家早炊,饷田野食,怡然自乐;广漠平畴,白鹭翩飞;深山密林,黄鹂和鸣。后两联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颈联描绘诗人独处空山之中、松林之下,观木槿,食露葵,远离尘嚣的幽居生活情景。尾联连用两典,表达自己消尽俗念、随缘任遇、与世无争、耽于山林的悠然情怀。首联:寥寥十四个字,不仅描绘出积雨天的山林景色、炊烟动态,还展现了农家早炊、饷田的生活画面;既表现出诗人心境的闲逸,又体现田家生活忙碌而怡然自乐。用笔异常精炼、浓缩,有辞简意密之妙。颔联:描绘出一片广漠明净的淡彩,一片葱郁深沉的浓绿,

3、使背景更显空蒙迷茫。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 ,这便是很好的例证。颈联:描写自己隐居禅寂生活。诗人时常在山中静参朝槿,领悟人生无常、奉佛有乐;又在松下采摘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虔诚地实践清心寡欲的佛教教义。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这两句寓禅理于写景叙事之中,颇耐人寻味。尾联:两个典故抒写了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 “习静”的结果。争席: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 ,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

4、们没有隔膜了。海鸥相疑: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辛夷坞赏析辛夷坞,蓝田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内)风景胜地,王维辋川别业(别墅)附近。坞,四面高、中部低的小块地方。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以前。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内心矛盾,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他于是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和辋川建立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辋川诗以田园山水为题

5、材,描绘自然优美的景色,表现幽静的境界,但其中也有一些寄慨,透露了作者内心的苦闷。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木末,指树枝。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 “芙蓉花” ,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 。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 。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

6、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醒出“归江东”题意。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7、” ,多么美丽的想象,多么蕴藉而深厚的感情!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便算是诗家能事。这里藉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功夫当然又深了一层。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的特色。牛希济的生查子有这样的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写的是少妇对远行人临别的叮咛:记住我的绿罗裙吧!你无论到哪里,那里的芳草都呈显着我的裙色,都凝结着我对你的相思,你要怜惜它啊!这话也讲得非常之含蓄,非常之婉转,非常之好。与王维“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句比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风格一浑成一婉约,各具姿态,

8、而又同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观猎赏析诗开篇就是“风劲角弓鸣” ,未及写人,先全力写其影响:风呼,弦鸣。风声与角弓(用角装饰的硬弓)声彼此相应:风之劲由弦的震响听出;弦鸣声则因风而益振。劲风中射猎,该具备何等手眼!这又唤起读者对猎手的悬念。待声势俱足,才推出射猎主角来:“将军猎渭城” 。将军的出现,恰合读者的期待。渭城为秦时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其时平原草枯,积雪已消,冬末的萧条中略带一丝儿春意。 “草枯” “雪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 “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 “马蹄”因“雪尽”而绝无滞碍,颔联体物极为精细。三句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 ,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

9、,紧接以“马蹄轻”三字则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 “疾” “轻”下字俱妙。三四句初读似各表一意,对仗铢两悉称;细绎方觉意脉相承,实属“流水对” 。如此精妙的对句,实不多见。 以上写出猎,只就“角弓鸣” 、 “鹰眼疾” 、 “马蹄轻”三个细节点染,不写猎获的场面。一则由于猎获之意见于言外;二则射猎之乐趣,远非实际功利所可计量,只就猎骑英姿与影响写来自佳。颈联紧接“马蹄轻”而来,意思却转折到罢猎还归。虽转折而与上文意脉不断,自然流走。 “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 “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县,两地相隔七十余里。此二地名俱见汉书 ,诗人兴会所至,一时汇集,典雅有味,原不必指实。言“忽过” ,言“还归”

10、,则见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 “细柳营”本是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用来就多一重意味,似谓诗中狩猎的主人公亦具名将之风度,与其前面射猎时意气风发、飒爽英姿,形象正相吻合。这两句连上两句,既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又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 写到猎归,诗意本尽。尾联却更以写景作结,但它所写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 。此景遥接篇首。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适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此时是风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写景俱是表情,于景的变化中见情的消长,堪称妙笔。综观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这是章法之妙。诗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至如三四句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这是句法之妙。 “枯” 、 “尽” 、 “疾” 、 “轻” 、 “忽过” 、“还归” ,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咸能照应,这是字法之妙。所有这些手法,又都妙能表达诗中人生气远出的意态与豪情。所以,此诗完全当得起盛唐佳作的称誉。* * Made by xI Made by xI Made by xI Made by xI Made by xI Made by xI Made by xI 送沈子福归江东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