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总结马铃薯是我县主要夏收粮经作物,既是粮食又是蔬菜,2012 年春种植 15 万亩,主推品种脱毒马铃薯。近年来,随着马铃薯规模化种植,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已严重影响到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品质。由于受气候、种植制度、品种抗性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的病虫主要有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病毒病、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等,为确保马铃薯安全生产,减轻病虫害损失,根据省农委荔波县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现场会要求和省、市植保植检站工作安排,按照本局和站内年初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要求,在乌罗镇马铃薯高产创建工程示范点上实施 500 亩病虫害综合防控示范,从而带动全县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的开展。一
2、、目标要求病虫测报准确率 90%以上,防治效果 85%以上,减少农药用量 30%以上,病虫害损失 5%以下。二、防治策略坚持“预防 为主,综 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 ,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实行统一组织、统一技术、统一购药、统一时间、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果。三、实施结果(一)示范点防治情况为了贯彻落实省农委荔波县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现场会要求,有效推进全县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的开展,我站在马铃薯种植面积大的乌罗镇高产创建示范点上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控示范 500 亩,示范区内设有对照区(未防治或农民自防田块),每亩安装“黄板”40 张诱杀害虫,在绿色防控的基础上,马铃薯生长期间以防治晚
3、疫病为主,兼治其他病虫,3 月下旬至 5 月中旬用 68.75%银法利农抗 12020%甲氰菊酯防治两次,经验收:示范区小麦平均单产 165.4 公斤,比前三年单产 126.5 公斤增长 30.8%,比对照区平均单产 131公斤,亩挽回 24.1 公斤(0.7 缩值),共挽回 1.205 万公斤,按每公斤 2.14 元计算,共挽回产值 2.58 万元。新增投入农药 1 万元,投产比 1:2.58。调查方法,示范区与对照区药前药后同时调查,分别选好、中、差三种类型田各三块对角线五点取样,计算出病叶率、病情指数及相对防治效果,表一、小麦条锈病防治效果比较表防治区 对照区示范地点防前病指防后病指 增
4、长(%)防前病指防后病指 增长(%)相对防效(%)蓼皋 0.2 0.22 10 0.22 0.41 86.4 88.4太平 0.24 0.27 12.5 0.19 0.38 100 87.5加权 88.13表二、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比较表防治区 对照区示范地点防前病指防后病指 增长(%)防前病指防后病指 增长(%)相对防效(%)蓼皋 0.5 0.76 34.2 0.55 1.88 241.8 85.86太平 0.44 0.56 27.3 0.33 1.15 248.5 89.01加权 86.80综合防治结果:小麦条锈病蓼皋点防治效果为 88.4%,太平点防治效果为 87.98%,加权平均为 88
5、.13%。小麦白粉病蓼皋点防治效果为 85.86%,太平点防治效果为 89.01%,加权平均为 86.80%。病虫害损失和防治效果均达到了目标要求。(二)、面上病虫发生及防治情况全县小麦病虫害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 3.7 万亩次,主要病虫有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麦蚜等,防治面积 2.5 万亩次。防治挽回损失 238 吨,实际损失 173 吨,实际损失比去年减少 158 吨。(1)、小麦条锈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 0.9 万亩,防治面积0.7 万亩次。3 月 22 日调查,病田率不高,病叶率平均 0.1%,最高 0.5%;4 月 25 日调查:病叶率加权平均 3.7%,最高8.6%
6、(太平乡)。防治挽回损失 111 吨,实际损失 65 吨。(2)、小麦白粉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 0.9 万亩,防治面积 0.6 万亩次,3 月 22 日调查,病叶率平均 1.5%,最高5.5%;4 月 22 日调查:病叶率加权平均 5.5%,最高 16%。防治挽回损失 72 吨,实际损失 43 吨。(3)、小麦赤霉病:轻发生,发生面积 0.5 万亩,防治面积 0.2万亩,据我站 3 月 1619 日调查,稻桩带菌率 2720%;4 月 27 日调查,病穗率加权平均 0.5%。防治挽回损失11 吨,实际损失 22 吨。(4)、小麦纹枯病:轻发生,发生面积 0.5 万亩,防治面积0.3 万亩次。
7、据 4 月 22 日调查,病株率加权平均 1.1%,最高密度 3.6%。防治挽回损失 11 吨,实际损失 22 吨。(5)、小麦蚜虫:轻发生,发生面积 0.9 万亩,防治面积0.7 万亩。3 月 22 日调查,百株蚜量 30 头,最高 75 头;4 月22 日调查:百株蚜量加权平均 50 头,最高 100 头。防治挽回损失 33 吨,实际损失 21 吨四、主要措施(一)组织保障措施1、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确保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顺利开展成立由农牧科技局局长任组长,党组书记任副组长,局班子领导和办公室、农业股、项目股、财务股、植保植检站、农推站、土肥站、种子站、产业办、农经站、检测站
8、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正常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实施组,局分管领导任组长,组织植保植检站认真实施。同时成立由农牧科技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农业组组长任副组长,局办公室、农业股、项目股、财务股、科技股、农产品质量监督股负责人为成员的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督查组,对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各方面实施情况进行督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和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取得实效。2、加强培训和宣传,确保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做到有的放矢在防治适期组织示范点上农户以及面上小麦种植户进行现场培训,教他们识病认虫,掌握防治适期,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9、,提高防治效果;共培训 12 期、1056 人次,发放防治技术资料 1620 余份,从而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开展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要求做到安全用药,安全防治,施药时要穿防护衣、戴口罩,确保人体安全。3、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合作组织作用,搞好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在蓼皋、太平县办 500 亩示范点上由县植保植检站现场培训枇杷村新机手 10 名和请决基村(原合心村)机防队跨区共同作业开展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了亩减少用药 30%以上、防治效果 85%以上、病虫为害损失在 3%以下的经济指标。4、重点投入,点面兼顾,促进小麦病虫防控工作全面推进小麦拔节至抽穗期,在全县小麦种植区对
10、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麦蚜等病虫害推广连片统一防治,发布病虫情报和防治技术资料,开展现场培训和指导,以蓼皋、太平、大坪、长兴、黄板、木树、迓驾等乡镇为重点,在蓼皋镇决基村、枇杷村和太平营乡老寨村、古丈村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技术、统一购药、统一时间、统一防治”的方法开展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 500 亩,配送农药和机动喷雾机,在县植保植检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施连片防治。在示范点和面上投入农药、药械、标志牌、燃油、资料等共计 10 万元。(二)技术措施1、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准确预报,提高防治效果病虫害预测是正确指导大田防治的基础,为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结合历年发生情况,主要监
11、测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定人、定点、定时开展监测,制定防治预案,确保应急需要,组建机防队,联防联治保证大面积防治效果。在定点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面上普查,及时发出植保情报,共发情报两期 2 期,周报 9 期,测报准确率 100%。2、推广良种,合理栽培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 综合能力强的品种, 适宜的品种有:绵麦 26、绵麦 28、川麦 107。宽厢宽带、合理密植、适时播种高产栽培实行拉绳分厢规范化种植,净作 4 尺开厢种 8 行,株行距为 13.2cm16.5cm;宽厢宽带 8 尺开厢,5.5 尺宽带中种 11行,株行距 13.2cm16.5cm,2.5 尺窄带次年种植 2 行玉米;10 月下旬
12、播种。3、推广药剂拌种技术 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应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常用的杀虫剂有 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 0.2%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常用的杀菌剂有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干种子重量的 0.01%-0.03%(有效成分 ),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 克拌种 100 千克,可有效预防小麦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 4、春季化防 拔节期至抽穗期主要防治对象:锈病和白粉病,兼防纹枯病、赤霉病、麦蚜。亩用 15%三唑酮可湿粉(粉锈宁)60-80克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 100 克70%艾美乐 3 克兑水60 千克喷雾防治二次。五、小结通过示范,提高了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开展夏收作物病虫害防治认识,使示范农户掌握了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在当地起到了积极宣传和带头作用。同时通过新农药的选用,不但提高了防治效果,有效控制病害的流行,而且避免了盲目施药,减少了施药次数和农药使用量,保护了自然天敌,减少环境污染,取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松桃苗族自治县农牧科技局植保植检站二 0 一二年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