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35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733714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35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35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35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35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35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五)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限时:40 分钟)一、选择题(2018云南七校模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一直在快速发展。2015 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 56.1%(见下图),较 2000 年提高了 20.1%。下图为 19912015 年我国城市化率和 GDP 逐年统计图。据此完成 12 题。119992000 年和 20092010 年,我国城市化率增幅都较大,主要原因是( )A工业超速增长,工业化推动城镇化B人口政策调整,城市人口出生率激增C国家采取强制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的政策D城乡人口划分标准发生变化2下列关于 19912015 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

2、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总数一直在增加B城市化进程加快是城市环境不断改善的结果C2015 年我国已完全实现了城市化D城市化率增长速度始终高于经济增长速度1D 2.A 第 1 题,读图可知,19992000 年我国 GDP 增长速度并不是很快,因而不存在工业超速增长;19992000 年和 20092010 年我国人口政策都没有进行调整,也没有采取强制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的政策;2000 年和 2010 年我国都进行了全国人口普查,两次人口普查所采取的城乡人口划分标准与之前不同,导致城镇人口增加较多,城市化率增幅较大。第 2 题,19912015 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逐年增加,且期间我国人口总

3、数持续增加,说明城市人口总数一直在增加;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与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过剩,大量人口由农村涌向城市有关,并不是城市环境改善的结果;2015 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 56.1%,并没有完全实现城市化;由图可知,城市化率增长速度在大多数年份低2于经济增长速度。(2018淮南二模)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区工业化进程。下图表示某国 19602010 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及其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 35 题。 【导学号:21490155】3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就业人口总数变化特征的是( )A BC D4该国最可能是( )A美国 B中国C巴西 D日本

4、5该国 20 世纪 80 年代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发展( )A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工业C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动力导向型工业3D 4.B 5.C 第 3 题,19601970 年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减少的不多,但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很快,说明其他产业就业人口增长快,总就业也增长,排除B、C;19801990 年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和所占比重都迅速增长,也反映这一时期就业人口增长快。第 4 题,根据 2010 年总就业人口接近 8 亿,可以推知为中国,故选 B。第 5题,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吸引大量劳动力导

5、向型企业集聚。3斑块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形状指标是区域内各斑块总边长与最小斑块总边长的比值。在一定区域内,若形状指标等于 1,表明该区域的景观均一。下图为 19862013 年厦门市三类建设用地景观平均形状指标示意图。厦门特区建立之初,厦门市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1990 年之后,厦门市逐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传统工业为辅,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据此完成 68 题。6由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862001 年,厦门市出现不同景观类型相互竞争、相互渗透交错的格局B19862001 年,农村平均形状指标迅速上升,说明景观均一性增强C1993

6、2001 年,城镇平均形状指标下降,说明城镇景观均一性下降D19932001 年,独立工矿平均形状指标上升,说明工业趋向集聚719861993 年,厦门市城镇平均形状指标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逆城市化的出现 B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C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D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8造成 20 世纪 80 年代厦门市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改革开放政策B小商品经营C大城市扩散D渔业资源和石油资源的开发6A 7.C 8.A 第 6 题,平均形状指标上升,说明景观均一性减弱;平均形状指标下降,说明景观均一性增强,排除 B、C 两项。据图可知,19862001 年,农村平均形状指标上升,城镇平均形状指

7、标先升高后降低,表明该地区景观均一性先减弱后增强,出现不同景观类型相互竞争、相互渗透交错的格局,A 项正确。19932001 年,独立工矿平均形状指标上升,说明该景观均一性减弱,工业趋向分散,D 项错误。第 7 题,据图可知,19861993 年厦门市城镇平均形状指标增大,说明景观均一性减弱,出现不同景观类型相互竞争、相互渗透的格局,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第 8 题,20 世纪80 年代后,厦门市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得益于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优越的区位条件、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等,其中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是关键因素。(2018山东潍坊模拟)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平台,浙江特色

8、小镇聚焦浙江信4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产业,给浙江供给侧改革注入了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下面的图甲为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网络示意图,图乙为广东佛山市部分专业镇联系网络示意图。据此完成 911 题。9与佛山市部分专业镇相比,浙江特色小镇的优势是( )A产业专业性强 B更加注重创新C政府支持力度大 D产业链紧密10影响浙江特色小镇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是( )A先进的技术 B优美的环境C市场需求 D劳动力素质11浙江大力推行特色小镇的目的是( )A共用基础设施B刺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C促进产业转型升级D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9B 10.C 11.C 第 9 题,从题意可以看出浙江特

9、色小镇聚焦了七大产业,突出了创新特色。第 10 题,由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网络示意图可知,该特色小镇通过共享空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相互配套合作,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第 11 题,读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网络示意图可知,特色小镇以创新企业为主,所以浙江大力推行特色小镇的目的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非选择题12(2018南昌模拟)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21490156】5(1)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10、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3)据图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阻碍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 解析 第(1)题,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大气污染或酸雨、水污染等,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工业生产造成的“三废”污染和农业生产造成的化肥、农药污染)和生活活动。第(2)题,可从影响两地工业布局的政策、交通、市场、科技、经济腹地等因素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分析。第(3)题,从图中各城市的工业构成可以看出多数城市以电子、食品和轻纺等轻工业为主,结构趋同。因此要加强合理规划,明确城市各

11、自的职能,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答案 (1)问题:大气污染或酸雨;水污染等。原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工业生产活动);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2)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3)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信息、交通、金融等产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

12、角洲城市群。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浙江省工业布局呈现分散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就是在各个地区出现各种大大小小不同的块状经济,相对分散地分布在 11 个地级市。而各个地级市的工业又分散在不同县市,形成不同层面上的工业布局分散化。同时,这些大大小小不同的块状经济相对独立且各具特色,都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表现为“一镇一品,一县一业” ,总体上呈现遍地开花式的分散化特点。下图示意 20002011 年浙江省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工业集聚程度。6(1)简述浙江省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工业集聚程度的特点。(2)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浙江省城市化水平明显偏低,简述原因。(3)在浙江省城市化道路选择以及提

13、高城市化水平方面,提出你的合理建议。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曲线变化趋势可知,浙江省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持续上升,但二者始终存在一定差距,而浙江省工业集聚程度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第(2)题,浙江省走的是分散型城市化道路,而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是大多数农村人口集中在大城市。第(3)题,可以从工业集聚、工业化、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答案 (1)浙江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水平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始终存在着一定差距,工业化水平明显高于城市化水平。浙江省工业的集聚程度明显偏低,20002011 年基本都处在 20%以下,工业布局分散化程度高。(2)工业化模式决定城市化道路,浙江省的农村工业化推动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决定了浙江省的城市化道路是以小城镇为发展重点的分散型城市化道路,与西方发达国家大量农村人口集中到大城市明显不同。(3)优先发展中心城镇;打破行政壁垒,引导工业集聚;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水平,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完善政府职能,提高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