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后限时集训(二十) 城市化(限时:40 分钟)一、选择题下图示意 20012011 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 13 题。120012008 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C呈增加趋势 D呈减少趋势2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 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3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 )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B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1C 2.D 3.B 第
2、1 题,图示 20012008 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则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第 2 题,据图可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在 2%8%之间,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 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人口的迁入。第 3 题,图示反映的城市化问题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张。(2018内蒙古联考)海绵城市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将一部分雨水渗入地下,多余的水进入排水管道。城市小区内可以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来收集多余的雨水,随后再慢慢排水,来缓解高频率集中式降水带
3、来的内涝。据此完成 46 题。 【导学号:21490088】4下列城市中,适于引进海绵城市概念的是( )A乌鲁木齐 B包头2C郑州 D西宁5建设下沉式绿地,主要作用是( )A提高城市地表对雨水的含蓄能力B减少城市水土流失C防治城市土壤盐碱化D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6城市水循环受海绵城市建设影响最明显的环节是( )地表径流 水汽输送 大气降水 下渗A BC D4C 5.A 6.B 第 4 题,依据材料,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作用是缓解内涝。对于我国来说,适于引进这一模式的城市应该位于夏季降水强度较大的季风气候区,郑州市和包头市与此相符,但包头市位于半干旱区,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远远不如郑州。其他两城市夏
4、季降水较少、强度较小,没有必要引进海绵城市这一模式。第 5 题,建设下沉式绿地,主要作用是让绿地区域形成地表径流汇集区,以提高城市地表对雨水的含蓄能力。第 6 题,海绵城市建设改变了地表径流汇集方式,增加了地表水在城市区域的下渗量,故环节受影响最明显。2016 年 5 月,我国国土资源部宣布,全国 106 个重点城市中已有 89 个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就此展开专项督察,并重点关注其他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确保耕地红线,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扩张。据此完成 79 题。7在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建设占用大量耕地B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C我国低产
5、农田急剧减少D粮食总产量逐年下降8确保耕地红线的重要意义是( )A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问题B控制城市规模,降低服务等级C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D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9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举措,对我国城市建设的有利影响是( )A促进城市用地集约化,遏制大城市病B有效疏散大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住房压力C将重化工企业搬迁到城市边缘,减轻城市环境污染3D抑制房价,吸引农民工进城务工7A 8.C 9.A 第 7 题,由材料可知,城市建设占用了大量的优质耕地资源,使我国农田面积急剧减少。第 8 题,确保耕地红线的重要意义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第 9 题,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
6、举措,势必促使城市用地集约化,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扩张。(2018长春模拟)下面图甲为我国东部沿海某省 19902015 年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图乙为该省 19902015 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市化率变化图。据此完成 1011 题。10从 1990 年至 2015 年,该省(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农业产值降低B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三产业C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的产值一直高于第二产业11下列关于该省城市化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052015 年城市化速度快于 19952005 年B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呈正相关C逆城市化现象普遍D目前已处于城市化的成熟阶段10C 11
7、.B 第 10 题,图甲反映的是三大产业的比重变化,并不能反映产值的变化,排除 A、D 项。19952015 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9902015 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一直在上升;2015 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第二产业,B 项错误,C 项正确。第 11 题,4读图乙可知,20052015 年该省城市化率增长速度慢于 19952005 年。目前,该省仍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并未进入成熟阶段(后期阶段),我国尚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19902015 年,该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快,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呈正相关。二、非选择题12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
8、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号:21490089】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1)根据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开始的时间。(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3)请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4)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推进?解析 第(1)题,城镇化标志之一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从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中可知,1980 年以后上海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而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由此推测上海地区城
9、镇化快速推进大约从 1980 年开始。第(2)题,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原因可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经济状况、人口分布状况等方面分析。第(3)题,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会造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如环境污染加重),交通、住房条件变差等。第(4)题,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镇经济等方面进行。答案 (1)1980 年以后上海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而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说5明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
10、。(3)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4)将城镇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城镇第二、第三产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等。13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 1 示意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演变路径(图中数据经某种标准化处理所得,数据并不是城市化率和人均 GDP 的绝对数据值)。图 2 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图,图中将二者关系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1)读图 1,简述 19652005 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演变的特点。(2)结合图
11、 1、图 2,判断 19652005 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类型,并说明该类型的主要特点。(3)评价 1995 年后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并提出改进措施。解析 第(1)题,图 1 中显示,19651975 年间,城市化率和人均 GDP 处于下降状态,说明城市化进程缓慢,1975 年以后,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第(2)题,整体上看,19652005 年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为低级协调型。第(3)题,经济发展快,城市化进程快,二者之间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应防止二者之间的不协调发展。答案 (1)19651975 年,城市化率和人均 GDP 处于下降状态,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缓慢。19751995 年,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稳步回升。19952005 年,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上升,城市化进程增速加快。(2)低级协调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3)经济发展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了经济发展。1995 年后城市化速度远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导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地价过快上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恶6化等问题。措施: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