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答题时间: 150 分钟 总分数: 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谈读书(节选)朱光潜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全人类的事。每门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被湮没,全靠书籍记载才流传下来。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以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为出发点。
2、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取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拖累,可能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
3、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 “过目”的虽多, “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肤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柏拉图的对话集 ;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 。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 2 -
4、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这两句诗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1下列关于“书籍”的理解,不符合
5、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书籍是记载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使其不被湮没的工具。B书籍使读者重温了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受用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C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D书籍是一种可以帮助人的学习工具,但也可能变成我们研究学问的障碍。2下列关于“学问”和“读书”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要获得学问,不一定只靠读书,但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B一个人通过 读书,可以 拓展自己的视野,从而获得必要的学问。C读书可以帮助人获得学问,但如果缺少正确方法,也可能阻碍人获得学问。D要想在文化学术方面
6、求得发展,就必须研究过去人类已得的学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因书籍难得,所以我国古代学者一生只能研究一部经书,但由于读得专而精,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B现在每种学问的书籍都非常多,但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初学者不能贪多求全而放弃了基本要籍。C书既可以多读,也可以少读,不能以读的数量的多少来衡量读书的质量。少读如果彻底,对人的作用也很大。D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经典作品仔细阅读并深入研究。(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3 -租个儿子过年宗利华看到那则启事,他的眼睛亮了一下。启事的内容别具
7、一格, “期望一名有爱心有亲情观念的男孩子和我们一道过除夕之夜。 ” 署名是,一对年迈的老人。他笑了。毫无疑问,那个地方太适合他当前的处境了。于是,他给老人打电话,说明自己的意思。那端的女人显得异常兴奋 !他听女人说,老头子,终于有人打电话来了!按照地址,他敲开了那家的门。是一个在这座边远小城常见的四合小院。迎接他的两位老人比他想象的还要老,头发都花白了,而且步履蹒跚。他正不知道称呼什么才好,却见女主人眼圈发红,张着双手,嘴角抽动着说,孩子,你终于回家了!他觉得什么部位被猛地敲击了一下,眼睛就潮润了。他不由自主就脱口而出,妈,儿子回来了!他一下想起自己的母亲了。于是,一切顺理成章了,他被父母拥
8、着走进屋子。一进屋,那股家的感觉就扑面而来。母亲敲打着他身上的尘土,父亲不动声色地递过一杯红糖水。他开始逐渐进入角色。母 亲领着他说,你的房间早就为你收拾好了,一切都是老样子。这边是洗手间,这边是厨房。你先洗一洗。然后,咱一起包水饺。他洗了一把脸,一边擦着,一边踱进了他的房间。突然视线里就出现了一张放大的照片。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孩。那是我们的儿子。他一回头,就发现老头站在身后了。但老人说过这句,就闭了嘴。这时,母亲在外面喊起来,洗好了没有,你们爷俩在那里磨蹭什么?老头马上换了脸色,笑着说,好了,我们就去。水饺馅是早调好了的。母亲已在擀皮儿了。擀面杖在她的手下发出欢快的声音。他挽挽袖子,坐下来
9、,开始揉面。以往春节,在家里就是这份情景。父亲的任务是烧水,这是一项轻快活,倒上水,打开炉子,就没事了。于是坐在一边,安静地瞧着娘俩快乐地忙活。母亲开始讲一些琐碎事情了。那 些事情,他并不感兴趣,但他知道母亲喜欢,所以就听着,有时他会插问一句,母亲就把手里的活暂放一下,瞧着他,跟他解释。水饺出锅以前,是要放鞭炮的。母亲的情绪在这时达到了顶点。她站在屋檐下,看着夜空里烟花缤纷,脸上漾着光芒。指挥着说,咱们也可以点鞭炮了。于是,他点燃了,母亲竟拍着手到院子里来了,而且,- 4 -在鞭炮声中,孩子般地跳起来!然后,一起吃水饺,一起看春节晚会,一起说着笑着。直到母亲累了。母亲说,我真高兴啊!可我是真累
10、了。父亲走过来,说,你得休息一下了。他在那天晚上睡得非常踏实。连日的疲惫一扫而光了。当新一天的阳光照射进窗口时,他突然醒来,一下子坐起。半天才清楚了发生的事情。那对老人看上去神情黯然了。母亲走过来,给他系系扣子,说,孩子,我知道,无论怎样,我不会取代你母亲在你心中的位置,记着,漂泊在外的时候,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抽空儿回家看看他们他觉得眼眶一热,看到母亲泪水下来了,于是伸手轻轻地替她擦拭,一边点着头,我知道了。老头送出来,悄悄地掏出一张钱,说,真的非常感谢你,这是你的报酬,我们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了。他坚决不肯要。他说,你们已让我明白太多东西了。老头仍道着谢,是你了了我们一份心愿。你大妈,她实际上,
11、活不了几天了,她得了癌症!她最大的心愿就是陪儿子在除夕夜再吃一顿她包的饺子。可我们的儿子,他,再也吃不到了。他根本没听清老人后来在说什么,在那一瞬间,他忽然觉得自己变了模样。辞别了老人,他飞快地奔向电话亭,拨通了自家的电话。话筒里传来老母亲的声音时,他已是泪流满面了。母亲一下子叫出了他的名字!母亲没听到他说话,就知道是自己的儿子了!半天,他哭着说,妈,我想回家!电话亭里的小姐莫名其妙地瞧着他。她当然不可能知道,这个打电话的人是一个在逃犯。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小说中间插入“一张放大的照片,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孩” 情节,巧妙交代了老人
12、租儿子过年的原因,同时揭示了社会对失独家庭缺少应有的关爱。B.小说通过心理描写, 刻画了一个最终被温暖的家庭、温馨的亲情所感化的在逃犯形象,这说明有温度的亲情比冰冷的法律更有感召作用。C.“看到那则启事,他的眼睛亮了一下。 ”小说从侧面描写人物的神态,表明他对逃亡生活已经厌倦,渴望回归家庭的温暖。D.春节浓浓的氛围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既有失独老人对家庭亲情人的渴望,也突出小- 5 -说主人公“ 他”对家庭温馨的向往。5.小说以“租个儿子过年”为标题,结合小说内容,试简要分析标题的作用?(5 分)6. 小说结尾点出“ 这个打电话的人是一个在逃犯”,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6 分)(三)论述类文本阅
13、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2 月 7 日晚,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在央视播出,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 16 岁选手武亦姝击败四期擂主、 诗刊编辑彭敏,获得冠军。据央视数据,这个节目全部 10 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 1163 亿人次。 “最近全家都迷上了中国诗词大会 ,连门口卖菜的阿姨都看得津津有味” ,春节期间,朋友圈里常可以看见有人在发这样的状态。在微博上,节目相关话题的阅读量更是超过了 1 亿。作为一档以古诗词竞技为主要内容的综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的收视成绩出人意料。数据显示,其在 2 月 7 日播出的第二季总决赛收视率占比超过 123%,为同时段第一。而除了收
14、视率高,节目更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在豆瓣网上,两季节目评分均超过 8 分,网友盛赞其为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 (节选自人民日报 (海外版)2017 年 2 月 9 日,有删改)材料二:除了武亦姝这样的“才女型”选手成了新晋“网红” ,许多参赛选手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与苦难不断斗争的毅力,也成为了媒体深度挖掘的对象。观察者网推出文章她出现在昨晚上,诠释了真正的诗意 ,介绍了两位出身平凡但挚爱诗歌的选手的故事:40 岁的河北邢台农民白茹云以及 65 岁的内蒙古农民王海军。文中写道:“这些人,都是迫于生活的无奈而远离书桌的农民,他们经历了艰难困苦,却始终乐观,不曾放弃自己的梦想,这是真
15、正的热爱。 ”像白茹云、王海军这样选手的参赛,一方面让社会大众知道了诗词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另一方面也传递了温暖与感动。网友“红松林海”表示 , “一些选手的坎坷人生,离不开诗词给予的慰藉和激励,这些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们。 ”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微信公众号上,也都发布了介绍节目中人气参赛选手的文章,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选自“中国文明网” 网友热议(中国诗词大会) )材料三:讨论多,并不意味着真的 “火”了。讨论多,只是议程设置的结果,并不必然代表着这- 6 -档节目具有全国热度。 朗读者的收视群体以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刚好也是社交媒体上掌握着主要话语权的群体,这就造成
16、了朗读者在社交媒体上非常热闹的场景。比如我周边许多朋友都在转发朗读者的相关文章,但我家乡的七大姑八大姨没有一个转发,一问,她们都不看。如果我们将收视率因素考虑进来, 中国诗词大会也许是这么多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唯一叫好叫座的。在这之前,许多地方卫视推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收视率虽然不能说 惨淡,但也颇为普通,多数不及奔跑吧,兄弟 中国好声音的一个零头。虽然目前明星类真人秀呈现出疲软姿态,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收视数字仍是文化类综艺节目可望不可即的。至于讨论度颇高的见字如面 ,其在黑龙江卫视播出时寂寂无闻,节目连冠名商都没有,目前全网点击率还不到一亿;朗读者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董卿主持,但首期节目
17、的实时关注度,在当晚排在第 16 位,真的称不上亮眼。也就是说,虽然许多文化类综艺节目都努力地想接地气,想让普罗大众都能够接受并喜欢,但真正做到的仍只是少数。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受众大部分仍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观众,如何打通它与普通受众之间的“隔阂” ,让节目真正喜闻乐见,仍是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考验。虽然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确初衷好,站位高,也不得不承认,文化类综艺节目出彩的不多,并开始出现雷同的趋势。目前的几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围绕的都是诗词、汉字、成语、名人故事,很多都是竞赛的形式 ,再辅以嘉宾点评。观众看一两档节目可能新鲜感还在,要是每一转台都是诗词竞赛,这效果就跟现在一转台都是明星游戏一样,只会被
18、观众抛弃得更快。因此, 朗读者等有口碑,固然值得喝彩,但如何让文化综艺节目真正火起来,并能够长久走下去,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选自“搜狐网”公众平台文化类综艺多了,但真的“火”了吗?2017 年 3 月 2 日)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分)A三则材料都是关于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新闻报道,对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都表达了一定程度的赞许。B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 中国诗词大会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接地气,受到欢迎,但材料三认为这并不代表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春天已经到来。C材料二认为, 中国诗词大会能红,是因为平凡选手从诗词中得到慰藉和激励的经- 7 -历,打动了观众,而不
19、在于诗词本身的魅力。D材料三指出,文化综艺类节目形式单调雷同,暗示 中国诗词大会会很快被观众抛弃,而材料一、二并未涉及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后续发展。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 分)A材料一中展示了很多具体数据,显得真实可信,而材料二与材料三,则更注重自我观点的表述,不够客观真实。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典型的“零度写作” ,新闻价值大,而材料三则在“零度写作”方面有所减弱,价值有限。C材料三认为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受众范围仍然有限,因此对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大火持质疑态度,这与材料一、二的看法有所不同。D三则材料各有出处,材料一出自官方媒体,注重客观严谨,而后两则出自网络媒体,难免不够客观
20、严谨,观点态度随意。E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电视节目,能在网络和报刊中引发广泛的讨论,还因为这些媒体具有良好的互动性,为观众提供了抒发胸臆的平台。9文化综艺类节目在传播文化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 (4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父一相,由进士历南京吏科给事中。追论故相张居正事,执政忌之,出为陇右佥事。万历四十一年,鸿训登第,由庶吉士授编修。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 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天启六年冬,起少詹事,
21、忤魏忠贤,斥为民。庄烈帝即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三辞,不允。崇祯元年四月还朝。当是时,忠贤虽败,其党犹盛,言路新进者群起抨击之。诸执政尝与忠贤共事,不敢显为别白。鸿训至,毅然主 持,斥杨 维垣、孙之獬、阮大铖等, 人情大快。而御史袁弘勋本由维垣辈进,思合谋攻去鸿训,则党人可安也。弘勋诋鸿训使朝鲜,满载貂参而归。锦衣佥事张道浚亦讦攻鸿训,鸿训奏辩。给事中颜继祖言:“鸿训先朝削夺。朝鲜一役,舟败,仅以身免。 ”帝是之。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 ,帝责以妄言,停其俸。七月,以
22、- 8 -四川贼平,加鸿训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帝数召见廷臣。鸿训应对独敏,谓民困由吏失职,请帝久任责成。以尚书毕自严善治赋,王在晋善治兵,请帝加倚信。帝初甚向之。关门兵以缺饷鼓噪,帝意责户部,而鸿训请发帑三十万,示不测恩,由是失帝指。无何,御史田时震劾鸿训。鸿训数被劾,连章力辩,帝不听,下廷臣议罪。明年正月,鸿训谪戍代州。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 ”帝闻,深衔之,欲置之死。赖诸大臣力救,乃得稍宽。七年五月卒戍所。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
23、/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B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C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D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给事中,官名。明代负责监察六部的给事中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拥有封驳皇帝诏旨之权。B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C庄烈,明思宗朱由检的谥号,后世称之为崇祯帝。这些称呼中,崇祯是年号,思宗是庙号,庄烈是谥号。D帑,指古代收藏钱财的府
24、库,也指代府库收藏的钱财。皇帝的私财称为内帑,国库的钱财称为国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刘鸿训正直敢言。他在担任南京吏科给事中时,因追究之前的首辅张居正的事情而遭执政者嫉恨,被外放出京。B刘鸿训仕途坎坷。他曾因为得罪 了魏忠贤而被贬为平民,后来又因为得罪了皇帝,被议罪并贬谪到了代州。C刘鸿训秉公持正。被召回朝后,他敢于公道行事,主持惩处魏忠贤的余党,大快人心的同时,也因此遭到了围攻。D刘鸿训应对敏捷。他认为人民困苦是由于官吏失职造成的,请求皇帝不要频繁地更换官吏,应指定专人完成任务。- 9 -13 把 文 中 画 线 的 句 子 翻 译 成 现
25、代 汉 语 。( 10 分 ) 当是时,忠贤虽败,其党犹盛,言路新 进者群起抨击之。 (5 分 )以尚书毕自严善治赋,王在晋善治兵,请帝加倚信。帝初甚向之。 (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 1415 题。对雪 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诗人用“多” 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全家只有一人幸存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 “瓢弃
26、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 “炉存火似红”写出了屋中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 歌塑造了一位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 15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说声音借助风力会增强传播效果,听的人自然也听得清楚地句子:“_,_
27、,_。”(2)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10 -在媒介融合时代重提“内容为王” ,意味着用海内外更大快人心的话语方式和呈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记得少年时代从父亲手中接过这位家族先辈译著时,年少的我如饥似渴地吞吐着书中的文字,含英咀华的幸福感扑面而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目前当务之急是完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解除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后顾之忧。多少人溜之大吉,只为见到爸妈、吃一口家乡菜;多少人为了一张车票过关 斩将,只为了一个字家。中国的人
28、口发展轨迹与韩国、日本相似,只不过滞后 1020 年,我们应当研究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我们要按照改革方案,走出驾轻就熟的陶醉,打破坛坛罐罐的迷恋,摆脱得失进退的忧心,勇敢投身这场引领未来的变革。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保障困难群众 基本生活,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是防止冲破道德底线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需要。B.公众对信息公开有巨大需求,政府制定的政策必须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开,否则,才不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C.人们只在乎“女排精神” ,甚至开始下一届东京奥运会的卫冕,只有郎平清楚,中国女排面临着巨大的问题。D
29、.周有光一生经过了晚清、北洋、民国和新中国四个时代,有人将他看做百年中国的个缩影,更有人戏称他是“四朝元老” 。19.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 分 ) ( )A.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B.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C.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D.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 6 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 11 -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
30、,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 分)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频发的雾霾,永久的离开所居住的城市,而且这些人中间很多还是城市的精英。可见,要让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是根除雾霾之害。若不能彻底控制雾霾,就吸纳不了优秀人才,就不能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 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未必就是根除雾霾。 四、作文(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飞信微信;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