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砼质量控制标准.doc

上传人:jw66tk88 文档编号:7331273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砼质量控制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砼质量控制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砼质量控制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砼质量控制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砼质量控制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砼质量控制及相关人员工作协调的会议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第一章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表,掌握动态信息,控制整个生产和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并遵循升级循环的方式,制订改进与提高质量的措施,完善质量控制过程,使混凝土质量稳定提高。三、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

2、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二、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量;三、根据需要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稠度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以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表示,坍落度适用于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其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含气量掺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满足设计和

3、施工工艺的要求。根据混凝土采用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其含气量的限值不宜超过相关的规定。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检测结果与要求值的允许偏差范围应为。()水灰比和水泥含量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和水泥含量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实测的水灰比和水泥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均匀性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性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检查混凝土

4、拌合物均匀性时,应在搅拌机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至/ 之间部位采取试样,进行试验,其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二、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第二节混凝土强度普通混凝土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划分为、等个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混凝土强度,除应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规定分批进行合格评定外,尚应对一个统计周期内的相同等级和龄期的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计算强度均值() 、标准差()及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值的百分率() ,以确定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对商品

5、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可取一个月;对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第条根据混凝土试件在抗渗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混凝土的抗渗性可划分为、等个等级。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应包括组成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和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确定。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水泥配制混凝土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 矿碴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快硬硅酸盐水泥的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应根据工程特点、所处环境以及设计、施工的要求,选用适当品种和标号的水泥。

6、对所用水泥应检验其安定性和强度。有要求时,尚应检验其他性能。其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 、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和水泥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注:根据需要可采用水泥快速检验方法预测水泥强度,作为混凝土生产控制和进行配合比设计的依据。水泥应按不同品种、标号及牌号按批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或水泥库内。如因存储不当引起质量有明显降低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一个月)时,应在使用前对其质量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的结果使用。()骨料普通混凝土所用的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骨料的选用应

7、符合下列要求:一、粗骨料最大粒径应符合下列要求:不得大于混凝土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 ;对于混凝土实心板,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板厚的/,并不得超过;泵送混凝土用的碎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卵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二、泵送混凝土用的细骨料,对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少于,对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少于;三、泵送混凝土用的骨料还应符合泵车技术条件的要求。骨料质量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一、来自采集场(生产厂)的骨料应附有质量证明书,根据需要应按批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及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二、对无质量证明书或其它来源的骨料,应按批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及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必

8、要时还应检验其他质量指标。三、对海砂,还应按批检验其氯盐含量,其检验结果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四、对含有活性二氧化硅或其他活性成分的骨料,应进行专门试验,待验证确认对混凝土质量无有害影响时,方可使用。骨料在生产、采集、运输与存储过程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在其装卸及存储时,应采取措施,使骨料颗粒级配均匀,保持洁净。()水拌制各种混凝土的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掺合料用于混凝土中的掺合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的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的掺

9、合料时,其烧失量及有害物质含量等质量指标应通过试验,确认符合混凝土质量要求时,方可使用。选用的掺合料,应使混凝土达到预定改善性能的要求或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取代水泥。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其取代水泥的最大取代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掺合料在运输与存储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外加剂用于混凝土的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的规定选用外加剂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选用的外加剂应具有质量证明书,需要时还应检验其氯化物、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经验证确认对

10、混凝土无有害影响时方可使用。不同品种外加剂应分别存储,做好标记,在运输与存储时不得混入杂物和遭受污染。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通过设计计算和试配确定。当配合比的确定采用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时,其试验方法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进行。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配合比。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泵送的垂直和水平距离、弯头设置、泵送设备的技术条件等因素,按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进行调整。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

11、制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应包括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计量、混凝土拌合物的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工序的控制。施工(生产)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提出混凝土质量控制目标,建立混凝土质量保证体系,制订必要的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制度。在生产过程中应对在各工序中取得的质量数据,定期(每月、季、年)进行统计分析,并应采用各种质量统计管理图表,根据生产过程的质量动态,及时采取措施和对策。施工(生产)单位必须积累完整的混凝土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资料和质量检测资料,并应分类整理存档。第一节计量在计量工序中,整个生产期间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偏差应符合相关的规定。注: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计量应按重量计。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

12、,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生产过程中应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测定次数,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经中修、大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也应进行检定。条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抽查两次。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按下列要求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能:一、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场) ,如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时,其稠

13、度可仅在搅拌地点取样检测。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二、根据需要,尚应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其他质量指标,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技术的规定。第三节运输在运输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需的稠度。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和管道,应不吸水、不漏浆,并保证卸料及输送通畅。容器和管道在冬期应有保温措施,夏季最高气温超过时,应有隔热措施。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砼规范要求的规定。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搅拌。混凝土运至指定卸料地点时,应检测其稠度。所测稠度

14、值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其允许偏差值应符合技术要求规定。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最低不宜低于。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保证混凝土泵的连续工作,受料斗内应有足够的混凝土,泵送间歇时间不宜超过。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模板和隐蔽项目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检验收,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混凝土拌合

15、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变化,应及时处理。柱、墙等结构竖向浇筑高度超过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应振捣成型,根据施工对象及混凝土拌合物性质应选择适当的振捣器,并确定振捣时间。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制作供结构或构件出池、拆模、吊装、张拉、放张和强度合格评定用的试件。需要时还应制作抗冻、抗渗或其他性能试验用的试件。第六节养护在养护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处在有利于硬化及强度增长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使硬化后的混凝土具有必要的强度和耐久性。施工(生产)单位应根据施工

16、对象、环境、水泥品种、外加剂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提出具体的养护方案,并应严格执行规定的养护制度。自然养护混凝土时,应每天记录大气气温的最高和最低温度以及天气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养护方式和制度。对采用薄膜或养护剂养护的混凝土,应经常检查薄膜或养护剂的完整情况和混凝土的保湿效果。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进行热工计算确定其保温、保湿或降温措施,并应设置测温孔或埋设热电偶等测定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使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当无设计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应养护到具有抗冻能力的临界强度后,方可撤除养护措施。混凝土的临界强度应符合相关规定。关于坍落度的控制:砼坍落度的控制在砼生产

17、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因素,乙方在生产过程中应控制砼的坍落度大小保持砼稠度的稳定性。技术人员负责监督并随机检测砼坍落度的大小,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通知乙方进行调整。原材料质量控制及配比的监督调整技术人员因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把关,严禁不合格材料用于到砼生产中,及时根据原材料的变化对砼配比进行适当的调整(如调整性较大时应及时通知试验室主任进行调整) 。监督乙方人员按相关规范及施工方要求制作好每批浇筑的砼试件成型、编号、养护等工作,在砼龄期到了后乙方应根据甲方送检人员的要求提供出相应强度等级要求及数量的试件。注:如试件强度试压不合格而实体检测合格责任由乙方承担。乙方在生产砼过程中要随时对计量系统进行校

18、正,如因计量系统产生的砼质量问题由乙方承担相应的责任。乙方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人员提供的配比进行生产,不得随意更改配比各种材料数量如需更改应通知技术人员同意后方可进行更改。运输方面注意事项:砼罐车在接料前须把罐内的水放完后方可接料以免造成砼离析,罐车到达工地后在入泵前须把罐车反转对砼进行搅拌均匀后方可入泵浇筑。前场管理人员:每次浇筑前把工地开出的浇筑通知单送往操作室管理人员,浇筑时需到现场看准备情况在现场准备工作就绪后通知操作室开始发料。如因工地特殊原因不能浇筑砼前场人员及时通知操作室停止发料避免工地上堆料造成砼的浪费及泵车堵管。资料员:资料员负责每个工地的资料收集归档、配比的开具做到一个工地一个档案一目了然。试压块龄期到达后及时送检,避免由送检原因影响工地施工。送检试块委托单及试压报告要检查其施工单位、浇筑部位、砼标号、送检数量、检测数据的正确性一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