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行政管理2009 年第 1 期作者:郭健山区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在农村经济社会出现重大变革的今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山区教育发展框架,进而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成为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平鲁区围绕“一城十镇百村”建设规划,采取政府出资、乡镇管理、部门指导的办法,按照“一乡一校”的思路,全面铺开乡镇高标准寄宿制小学建设工程。目前,全区 13 个乡镇有 11 所寄宿制学校已投入使用,属地小学生全部集中到了办学条件一流的乡镇寄宿制学校就读,“山里娃”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一、客观分析山区教育发展现状,理性认识不合时宜的农村教育布局山西省朔州
2、市平鲁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传统办学观念的影响,形成了村村设小学、乡乡办初中的格局。截至 2007 年年底,全区农村小学达到 242 所,其中单师校就有 173 所,占 71%,10 生以下校 83所,占 34.2%,复式学校占到农村小学总数的 100%。全区拥有农村初中 8 所,均为单轨制,班容量都在 30 人左右。这种办学规模小、教学复式层次多的办学格局,严重地制约着山区教育的发展。再加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急剧流动,使原有的乡村学校大的变小民主化过程中台湾行政改革的困局公共管理评论2006 年第 2 期吴德荣(荷兰莱顿大学)台湾地区从
3、威权统治转向民主的过程中,发展型政府官僚机构面临着改革的压力。官僚机构的改革被认为是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改革的过程问题重重。改革主要围绕三个领域: 政府改革、公务员改革以及公营事业的民营化。尽管没有明显的清洗政策,改革过程中关于政治忠诚与官僚机构延续性的问题还是面临很大的政治压力。具体而言,台湾民主化过程不仅改变了政权的性质并威胁到旧精英的利益,而且引出了台湾身份地位的问题。因此,官僚机构的改革围绕台湾“主权 “问题、“领土“、政治忠诚与种族认同展开。这些关于 “民族国家“ 特征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关于转型期公义、有效管理或治理的讨论,由于政改所触发的民族国家议题而被搁置。同时,关于
4、新政府能否制定有效发展政策等课题亦无人关注.种种迫切需要解决的管治课题都被约化成族群认同的政治问题。公共管理评论2006 年第 2 期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中国农村和城市的民意调查作者:Tony Saich摘要本文研究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对政府绩效的总体评价以及对特定公共品的满意度。居民对不同级别政府的态度截然不同,对中央政府的满意度很高,政府级别越低,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满意度就降低,对最底层的政府最不满意。居民对计划型政府善于提供的公共品如水电供应和道路建设最满意,对改革带来的社会经济的挑战如医疗保险、就业和失业保险最为不满。关键词治理,公共品,公众意见,公共政策在西方人看来,中国新一届领导人还没
5、有进行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但他们有信心建立一个更有效更公正的政府,使更多的人能分享改革的成果。同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卫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政府角色必须相应地从经济建设转为提供公共服务。在转型的过程中,公众对政府绩效以及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越满意,政府实施政策就越容易,而且在政策失误时,人们仍会信任政府。一些学者指出,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关系到政府能否顺利地执行法律和推行政策。本文用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公众对中国政府绩效的满意度,并且对大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的民意调查作了比较。第一节考察了对不同层级政府以及地方官员推行政策的总体满意度。第二节考察对一些特定公共品和
6、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我们的结论建立在与 Horizon 市场调研公司在 2003 年共同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从城市、城镇和农村选出了 3697 位调查对象。这不是全国范围的概率样本。调查地点依据三个变量选择,分别是地理位置、人均收人和人口。我们选择了七个城市、七个城镇和八个农村。在每个城市,调查对象是用 KISH 方法根据户口簿随机选择的。在城镇和农村,由于家庭平均人数较多,调查对象根据生日最接近的方法随机选取。对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民意调查很多,这次调查的不同之处是对城市、城镇和农村的民意进行了对比。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政府通过户口制度建立起了城乡二元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确保了资源从农村流
7、向城市、农业剩余流向城市工业、军队和其他国家优先考虑的项目。这种制度不仅是中国特有的,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人们根据出生地或者妇女根据丈夫所在地在一个特定的地方永久注册。户口制度“塑造了一个代代相传的永久的空间等级结构”。其结果是造成了城市和农村公共品和公共服务提供的截然不同。城市居民作为国有部门的职工受益较多。改革使得城市和农村比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的融合。很少有学者研究城市和农村居民对政府的印象有什么不同。进一步,如果存在差别,应该对这些不同的印象进行怎样的刻画和分类?比如,人们可能会认为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满意度更高,因为城市居民有更优越的地位。但是,中国很多城
8、市居民在改革前享有的待遇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能现在抱怨更多了。农村居民,尤其是贫穷地区的农民,发现地方政府在提供教育和卫生等公共品方面越来越依赖于居民的收人。而且,随着农村居民对城市了解的增多,他们的抱怨可能会越来越多。接下来我们研究农村居民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是否比城市居民低?如果是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城市、城镇和农村居民对政府提供的不同服务的印象有何差别?生活位置的不同会影响居民对地方政府的期望吗?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长期稳定性,因为不满情绪会形成执政风险。对政府绩效的普遍看法胡锦涛总书记和他的前任一样排除了“西方式”分权的可能性,他把重点放在提高地方官员的道德品质
9、上。本届政府一再强调执政为民,并努力改善那些在改革中受益较少群体的处境。这一节着重考察公众对政府政策和官员的态度,以及官员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次调查与其他研究的一个共同发现是,居民对不同层级政府的看法不同。调查对象对中央政府满意度很高,而随着政府层级的降低,居民对它们的满意度也逐渐降低。TianiinShi 基于全国普查的研究发现对地方政府不满意的公众对中央政府还是信任的。Chen 发现对现任政府的支持率较高。I-ianjiangLi 通过对四个农村地区的调查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对中央政府高度信任,随着政府层级的降低居民对其信任度也逐渐降低。农民相信只要更高层级的政府了解情况,他们就
10、会纠正下级政府的错误。居民这种观点体现在很多民间流传的谚语中。张艺谋的电影秋菊打官司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秋菊的丈夫受到了村政府的虐待,秋菊相信只要上级政府了解真相就一定会为她申冤,于是就向上告状。和 Li 的农村调查不同,我们的样本不仅覆盖了农村,而且包括城市。我们发现了一个相似的趋势。86.1%(满意指数为 3.16)的居民对中央政府的工作和提供的服务相对满意或非常满意(见图 1 和表 1)。对省级政府的满意度下降到了 75%(2.89),区县政府为 52%,城镇、农村或居委会为 43.6%。这点和发达国家截然不同。发达国家的公众通常对当地政府的满意度较高,因为人们觉得有更多参与公共政策的
11、机会温家宝总理自上任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农村的条件,也许这是许多农村和城镇的居民对中央政府的满意度比城市居民高的原因(见表 2)。公众对省政府总体也是满意的,但对区县政府、镇政府、村委会或居委会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对最底层的政府,只有 56.4%的城市居民相对或非常满意,城镇居民的比例为 52.2%,而农村居民为 37%。因此,我们发现不仅是农村居民,而且城市居民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也是随着政府层级的下降而下降的。而且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满意度的差别并不显著。大城市的治理比农村要好,因为在农村培训机会很少,教育水平很低。我们的调查表明,人们对日常打交道的政府满意度是最低的。在中国,地方政府几乎提供所有的公共服务,人们对地方政府的不满是令人担忧的。中央政府颁布了很多改善公共服务的政策,但提供资金的却是县政府和镇政府。我们的研究发现,对中央政府印象较好而对地方政府印象较差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农村,也发生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