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上美术.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323122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美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六上美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六上美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六上美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六上美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美术教案课题:第一课 远近的奥秘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课时:1 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具学具: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2、?生:近大远小。2、新授:(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 (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2)什么是透视呢?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4)欣赏课本

3、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5)师示范先找到消失点。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作业展示五、拓展阶段: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教学随笔: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陌生了,主要看学生对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4、。课题:第二课风景写生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教学重难点:1、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2、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引导阶段1、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欣赏课本第 2 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

5、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部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 。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二)发展阶段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

6、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三、学生写生,教师辅导四、作业点评。课题:第三课 心中的风景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掌握色彩风景画的一般特点和基本画法,提高对色彩的运用能力。2、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色彩画风景的作画要求和一般方法。2、色彩的调配和着色运笔。 教具学具:风景挂图、水彩画工具材料、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观赏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观赏风景画作品。2、简析画面色彩与构图特点。 3、提出并板书课题:用色彩画风景。 (二

7、)新授 1、选景构图告诉学生选景不可贪多,应简单、有重点,主次得当,切不可将所见之景都画上去。当选择好景物之后开始勾画草图。可用铅笔轻轻画出,不要太详细,应大方饱满,注意取舍,可以挪动搬迁有些景物,符合自己的审美需要。主要的景物应安排在画面视觉中心,占据较大空间。 2、从远到近或从近至远铺画景物色彩。(1)用蓝色加少许紫色大笔触画天空大体色彩;黄色画地面,接画少许蓝色,使地面有草地之感,也宜用大笔触概括。(见步骤图) (2)用橘黄色画秋树,随意点画,与未干之天空蓝色相交处变黄绿,自然呈现树叶之色 (见步骤图 )。 (3)用赭褐色加少许蓝色画树干、树枝和房子,房子阴暗处用浅蓝色稍画,整个画面既有

8、冷暖色对比,又是统一协调的,非常好看。 (4)可点画出人物、门窗等细节,直至完成。 教师小结:刚才老师所画的景物步骤是由远至近画出的,实际上是先画远景再画中景后画近景,同学们画时也可由近到远去画。即近景中景远景(天空、远山等物) 。 (三)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1、或参照挂历照片(若干幅任选其一 ),或参照书上临画,或自行想象设计。2、画时应考虑画面总的色彩倾向和冷暖对比,使之既生动又和谐。 3、由近至远或由远到近灵活进行。 4、构图饱满单纯、主次有别,不要贪多。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五、课后拓展:1、可以利用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添画、扩展,创作风景画。2、还可以采用小组

9、合作的形式,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风景长卷的绘画。课题:第四课 会动的剪影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课时:2 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教具、学具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

10、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三、剪影表演 各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教学随笔:通过对本地区以及其他

11、地区的皮影进行了解,热爱家乡的民族工艺,通过亲手制作,感受民间艺人的精湛手艺。学生学习热情高,制作精美,有创意。皮影戏的历史: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皮影戏又称“影子戏” , “灯影戏” 、 “土影戏” ,有的地区叫“皮猴戏” 、 “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

12、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据说,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 、阿拉伯、土尔其、暹罗(泰国) 、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从世界范围看,18 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无论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

13、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历经过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1949 年后,

14、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 1955 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皮影戏的特点:演出皮影戏的主要道具是皮影;皮影多为兽皮或纸板制作而成。制作皮影需要有高超的手工技艺。如今,国外不少工艺美术爱好者把皮影作为壁饰的橱窗装饰的欣赏品。河北滦县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较为著名。皮影戏的内容,多为传统的历史戏、神话剧等。虽然各地制作皮影的风格不同,但精工雕刻造型概括洗练,装饰纹样夸张,具有艺术韵味,却是共同的。关于皮影的传统雕刻技法和过程,艺人们归纳为顺

15、口溜说:“先刻头帽后刻脸,再刻眉眼鼻子尖,服装发须一身全,最后整装把身安,刻成以后再上色,整个制作就算完” 。此外,皮影人制品,不只是可以用于演出,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因为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韵味浓厚。皮影戏还有一个艺术特点,那就是它的人物、景物造型与制作,属于中国的民间艺术的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想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作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脸谱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细腻而浪漫。皮影,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

16、藏价值,尤其近年来,皮影成为收藏市场的一个热点。皮影戏的流传与风格:皮影戏流传的地域极为广阔,最北到黑龙江省,最南到广东省,西部到青海省都有皮影戏,中原地区陕西有牛皮娃娃影,江浙有羊皮影和山西有纸窗影。有的省区还有不同流派,如河北省就有西派和东派之分,西派为北京影,又称蒲团影,东派为滦州影,也叫乐亭影或唐山影。 有的省区,在皮影造型上有共同特点外因唱腔和音乐,表演方法的不同又分别有不同的流派和流行地区,如陕西的皮影,按声腔和流行的地区的不同就有“阿宫腔” 、 “八步景” 、 “碗碗腔” 、 “弦板腔” 、 “拍板皮影” 、 “商洛道情” 、 “关中道情” 、 “安康道情” 、 “陕北碗碗腔”

17、、 “安康越调”等的区别。皮影戏在陕西一省内就有多种唱腔,多种流派的表演艺术,它的音乐吸收曲艺、戏曲,又滋补了戏曲与音乐的不足,流传地域极为广阔,各地的皮影戏都有独特风格,实在是中国皮影戏独具的特色,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皮影戏的价值与贡献:中国皮影艺术源于生活还于生活。它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由皮影艺术构成的文化氛围,早已波及到世界各国。皮影戏是我国走出国门、闯入世界最早的戏剧艺术。它自 13 世纪先后传入亚欧各国到现在,都一直受到外国人的喜爱。早在 1781 年,德国文豪哥德就用皮影戏来庆贺他的生日,使得宾客惊喜不已。在土尔其,至今还盛行着皮影戏的传统文娱活动。我国

18、的皮影剧团每到国外演出,都受到高度赞誉。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供人观赏的幕影艺术,国外学者公认中国皮影戏是近代发明电影的先行。 在国内,有猪八戒吃西瓜 、 人参娃娃 、 金色的海螺 、 红军桥 、 济公斗蟋蟀 、 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有唐剧、华剧、陇剧、黄龙戏等十余个地方戏,都是在当地皮皮影戏音乐,是在不同地区分别融汇当地民族器乐、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唱腔丰富,韵律优美,板式灵活多变,在我国音乐领域里自成一体。它与其他乐种也起着互相取补、互相促进与提高的作用。 皮影戏的影人造型,融有古代壁画、佛像、戏曲脸谱、戏曲服装、民俗装束与剪纸等民间艺术的精髓

19、,制作之生动精美,可引无数国内外人士、博物馆垂涎。在人民大会堂里也有以皮影画为装饰的大型屏风,展示了我国民间皮影的艺术价值。 中国皮影艺术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娱乐形式。千余年来,她为中华大地生生不息的儿女增添了无数年节与丰收的喜悦,寄托了对平安福祉的祈盼和对未来无穷的向往。它是历代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 过去在农村、厂矿、部队、机关、学校都常有业余皮影戏社团组织,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我国先民所发明的皮影戏,是利用幕影原理,将表演的影子与音乐伴凑和说唱配音联合运用最早的一种视影艺术。国际电影史理论界公认,皮影戏艺术是后来发明电影的先导。 在当代的电影艺术

20、中,皮影技术还为动画制作提供了一种新的便捷工艺手段,为美术片创出了新品种。从 1958 年第一部皮影美术片猪八戒吃西瓜起,已有十来部吸取皮影表现技法的美术片问世。 皮影戏自古也是随军的一种娱乐工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内皮影艺人也曾奔赴前线阵地进行慰问演出。在抗日战争和土改时期,不少皮影艺人配合时局编演新戏,成为宣传革命的轻骑。 中国皮影艺术之中,还蕴涵着许多历史信息。学者们可从中研究中国历史中的民俗民情、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以及衣食住行等多方面问题。 皮影戏还是最早传入西方的表演艺术。波斯的历史学家雷士丹丁的记载,只是成吉斯汗大帝的军队在波斯演出影戏的情况。1767 年法国一位名叫居

21、阿罗德的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的全部形式和制作过程带回法国,成为一种时髦的外来艺术,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法国的影戏,到 1776 年又间接传入英国。 1774 年,德国大诗人歌德(公元 17491832 年) 曾在展览会上向德国观众介绍中国皮影戏。他本人极为喜欢这一古老的东方艺术,1781 年 8 月 28 日,在他 32 岁生日的时候,他以举办中国影戏演出来庆祝自己的生日,并以此招待来自王宫的贵宾。 十八世纪的外国传教士带走的是唐山和北京的皮影,他们开始是喜欢皮影戏的镂刻艺术,做为中国民间的工艺美术品带回去的,他们观摩了皮影戏演出的独特形式,更感兴趣,于是就把皮影戏的整个操作方法介绍到本国去。

22、 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

23、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课题:第五课 水墨画动物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水墨画的基础知识、用笔用墨,学习几种动物的画法。2、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中国画工具特性。3、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动物的造型。教具、学具:几张小动物的照片、笔墨宣纸等国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简要地复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

24、画技巧教师出示几幅动物的水墨画,并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A、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B、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解C、构图以及动物的造型D、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风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几位画坛大师,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二)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作画的全过程,并归纳出步骤:讲解归纳动物的大形体 讲述调墨调色分步作画,讲解画动物的先后顺序修改调整完成三、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麻雀、虾。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五、课后拓展:收集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家的资料,了解马和虾的画法,进行水墨画临摹、写生、创作。课题:第六课 形体切挖课堂类

25、型:设计 应用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教学重难点: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2、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教具学具:制作材料(萝卜、橘子、苹果、土豆、肥皂等)花泥、小刀、橡皮泥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阶段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师:

26、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2、发展阶段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 3、学生作业: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作品展示:五、课后拓展:用彩纸经过镂刻、剪贴,制成一件柱形的艺术品。课题:第七课 我们做乐器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课时:2 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

27、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教学重难点:1、了解乐器。2、设计乐器。 教具学具: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引导阶段1、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2、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3、请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4、教师出示图片并简要介绍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效。 5、原始社会(用兽骨陶泥等制作乐器)-奴隶社会(青铜制作精美的

28、乐器)-封建社会(乐器的用料工艺更为讲究、多样,如:青铜编钟、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仍旧是用手工来制作乐器如:藏族大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韵味)(二)发展阶段1、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征。 大鼓 手鼓 手鼓响板 笙 古琴笛子 二胡铜钹提琴排箫吉他埙 沙锤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1)观察教材中的几幅插图,看看这些乐器是用什么制作的?怎样制作的?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A、杯子里放入不同容量的水(液体) 。 B、易拉罐里装入不同容量的水,悬挂在木棍上。 (3)教师给学生介绍

29、几种简易乐器的制作方法: A、沙锤:在易拉罐里放一些粗沙子,把口封好(也可以再加一个手柄) ,这样就制成了一个沙锤了。连续摇动产生下雨的声音。 B、竖笛:用黏土做个竖笛,六孔的好做,一个空心管,依次六个孔,最上边是吹的那个横口。 最最简单的:用纸也行,用手工纸粘成一个空心管 ,剪六或八个孔。最上边是吹的那个横口。几分钟即成。材料:一般的稍厚纸都行,剪子,胶水。 C、找两片比较嫩的竹叶子,叠在一起 ,但不要太紧。然后撅着下巴(具体很难描述),就是尽量使得出气平稳且只有一丝。嘴巴不要碰到叶子,隔着 2 毫米的样子。3、学生思考先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进行小组交流。4、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构思进行启发性

30、的讲评。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作业: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土等材料制作乐器四、 交流与评价:1、 展示学生制作的乐器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构思及制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吹一吹自己的乐器2、 师生交流评价师生交流比一比,谁的乐器造型好,谁的乐器能发出优美的声音五、课后拓展: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乐器。资料:1、青铜编钟:作为国之礼乐重器,青铜编钟在中国历史上居有重要地位。其发展演变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西周以前是青铜编钟的起源阶段,铜铙的出现为青铜编钟真正起步的标志;(2)西周至战国是青铜编钟的发展阶段,青铜编钟的 3 种主要形制镈、

31、甬钟、钮钟相继问世,一钟双音开始应用。西周礼乐制度的制定,则奠立了这一阶段青铜编钟发展到极盛的基础;(3)秦汉至清是青铜编钟的衰落阶段,一钟应用双音的现象已经不再能够见到,青铜编钟的铸造技术水平跌入了低谷;(4)清代以后为青铜编钟的研究和制作阶段,曾侯乙编钟的复制和中华和钟的研制为此阶段影响较为重大的两项工作。文章基于现有出土文物和文献记录,对青铜编钟的起源、发展、衰落及研究和制作这一发展脉络进行了概述,并试析了它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艺术价值。2、藏族大鼓:呈圆筒形。流行于西藏等藏传佛教各寺院中。鼓框用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外部箍以数圈宽窄不同的扁铁条,并用钉固定住。两端蒙以牦牛皮为面,皮面四周边缘

32、用铁钉固定。各地规格不一。西藏萨迦寺的额阿,当地又称错阿钦布,鼓面直径 135 厘米、鼓身长(鼓框高)150.5 厘米,鼓身两侧各置一对鼓环,鼓身涂深红色漆,箍鼓的五圈扁铁条漆为绿色,大鼓横置于特制的高 132 厘米的鼓架上,放于寺院的大经堂内。常用于重要的诵经活动,在宗教节日举行羌姆表演时,也用于乐队合奏中。3、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乐器种类。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鸣凤,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用红绳带悬于凤冠之上。通体髹黑漆为地,以红、黄、金、蓝等色绘出虎斑纹和凤的羽毛。全器造型逼真,彩绘绚丽辉煌,既是鼓乐,也是

33、艺术佳作。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凤与虎的组合形象中,凤高大轩昂,傲视苍穹,虎却矮小瑟缩趴伏于地,反映了楚人崇鸣凤、向往安祥的意识和征服猛兽、不畏强暴的精神。课题:第八课 宇宙之旅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课时:2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2、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有关宇宙飞船的信息与资料习惯。2、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各种宇宙飞船。3、了解和掌握飞船的主要结构。教具学具准备: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天的影片,自制宇宙飞船的教具模型挂图等;一些废弃材料(塑料瓶、纸盒、彩纸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

34、引导阶段1、欣赏 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中国首位宇宙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后的一段影片,并讲解有关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了解,亲身感受中国人民实现了千年来的飞天梦2、导入课题3、引导学生欣赏宇宙飞船图片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宇宙飞船的形状特征4、鼓励学生说说形状特征是如何的?除了影片的宇宙飞船,你们是否还知道有关其他宇宙飞船的知识吗?(二)发展阶段1、各组学生把各自搜集相关宇宙的各种资料及图片进行展示2、师生共同找出飞船的主要结构,师边讲边演示各种各样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造型3、师总结学生们搜集到有关宇宙飞船的相关知识,讲述宇宙的多种造型特征

35、与设计原理,以及有关载人飞船载人航天器组成的知识4、师重点边讲边演示自做的教具模型一一分解几种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结构部件5、分组欣赏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组成部分6、启发每个小组应积极动脑,有创意地并要符合宇宙飞船的基本造型特点制作一艘宇宙飞船7、学生分组进行绘制草图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四、展示评价阶段1、组织学生欣赏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作品,由各组组长阐释本组所制作宇宙飞船模型的特点与优点2、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3、收拾与整理:学生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五、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回家有机会制作卫星城,有一定的场景,有多种形状的卫星,并配以一定的交通工具与自然景物。教学随笔:学生通过了解

36、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本科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认识太空: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比如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祖冲之、张衡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取得了很多成果。人类是怎样从地面上到太空,在太空又是怎样探测太空世界的呢?(首先,要有航天发射中心,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1、了解航天发射中心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主要发射人造卫星。现在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卫星,如: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外国的新闻,这些新闻

37、内容就是通过卫星传播过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是通过卫星来观察云层而得知的。(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靠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2、了解长征系列火箭。火箭是用来发射卫星、飞船的。 “长征”系列火箭是世界有名的火箭,它为我国发射了许多卫星、飞船。1999 年 11 月 20 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州号”航天仓,里面装载了一些种子、纪念品、还有五星红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围绕地球飞行 14 圈后,于第二天凌晨 3 时 30 分回到地面,后来, “神州号”上的五星红旗作为最特别的礼物送给了澳门特别行政区,这次航行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很骄傲。3、飞船的组成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

38、加段组成,总长 8860mm,总重 7840kg。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 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 200km、远地点 350km、倾角 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 343km 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 14 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5 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夙愿,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4、杨利伟基本资料 姓名: 杨利伟 民族:汉出生年月: 1965 年 6 月 21 日 籍贯: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身高:168 厘米 体重:65

39、公斤 杨利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大学文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大校军衔。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伴随着这一时刻的来临,所有的中国人都记住了一个名字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位叩访太空的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 14 圈后,杨利伟安全返回。5、神州飞船的组成一、轨道舱(长 2.8 米,直径 2.2 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 2.03.4 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 0.5 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

40、部有 4 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 4 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到直径仅 65 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二

41、、返回舱(长 2.00 米,直径 2.40 米,不包括防热层)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放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 3 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个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州好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

42、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共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 三、推进舱(长 3.05 米,直径 2.50 米底部直径 2.80 米) 神舟号的推进舱又称设备舱,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 2.07.5 米。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

43、号,平均 1.5 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 AX 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这几块电池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 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 4 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 4 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 四、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

44、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 0.4 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 附:神舟一号至六号发射及回收时间及地点: 神舟一号 时间:1999 年 11 月 20 日 6 时发射,21

45、 日回收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经过二十一小时十一分的太空飞行, “神舟”一号顺利返回地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神舟二号 时间:2001 年 1 月 10 日 1 时发射,1 月 16 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二 00 一年一月十日, “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近七天、环绕地球一百零八圈后返回。这是新世纪全世界第一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神舟三号 时间:20

46、02 年 03 月 25 日 22 时发射,4 月 1 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二 00 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四月一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正样无人飞船,表明中国航天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术,并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神舟四号 时间:2002 年 12 月 30 日零时发射,2003 年 1 月 5 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2002 年 12 月 30 日凌晨零时四十分, “神舟”四号无人飞船从酒泉起航,十多分钟后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行的第四次无人飞行试验,也

47、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神舟五号 时间:2003 年 10 月 15 日 9 时整发射,21 小时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2003 年 10 月 15 日九时许,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酒泉起航,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神舟六号 时间:2005 年 10 月 12 日 9 时整发射,115 小时 33 分钟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2005 年 10 月 12 日九时。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承载两名航天员从酒泉发射升空。5 日后返回。6、神舟七号 “神七” 设备:宇航服、出舱背包、航天员:确保太空

48、行走进行 “神七”设计:各种要求比“神六”都高一些 “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两名航天员就是在一室一厅里活动。 ”而到了“神舟七号” ,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要走出“厅” ,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 据介绍, “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

49、改变,特别是轨道舱。 通常飞船发射上太空后,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 23 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航天服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 125 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2008 年 9 月 25 日, “神州七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 21 时 10 分正式发射升空; 9 月 27 日,北京时间 4 点 35 分,中国航天员霍志刚打开舱门顺利出舱,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漫步。2008 年 9 月 28 日傍晚,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3 位航天员在内蒙古草原的秋阳中稳稳落地作为中国载人航天的又一重大突破,中国人的足迹随着这次飞行留在了茫茫太空。此次一系列的航天盛举极大振奋了中国人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课题:第九课 保护文物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课时:2 课时教学目标: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通过欣赏 、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1、了解文物。2、绘制宣传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