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29-2003.12- 307 -柔 道 運 動 發 展 初 探 ( 939 1964)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Judo(939 1964)陳 哲 理 羅 應 嘉Chen-Tsuo Lee Ying-Chia Lou中 華 技 術 學 院 共 同 科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摘 要柔 道 運 動 自 1882 年 由 嘉 魶 治 五 郎 創 立 定 名 後 , 發 展 至 今 已 有 一 百 多 年 了 , 目 前 除 了 國 際發 展 甚 為
2、 普 及 ,國 內 的 發 展 也 延 伸 至社 會 、 學 校 、 警 界 和 軍 中各 個 角 落 , 因 此 , 從 柔 道 的 演 化 過 程 中 ,其 精 神 所 在 實 值 得 我 們 去 學 習 宏 揚 , 本 文 所 探 討 的 , 主 要 是 想 從 柔 道 的 傳 承 宗 旨 : 柔 能 克 剛 、 精 力善 用 、 自 他 共 榮 , 養 身 重 於 養 術 的 理 念 , 其 倫 理 、 禮 節 、 精 神 教 育 的 傳 承 , 補 強 目 前 的道 德 教 育 , 此 為 探 討 歷 史 、 催 化 未 來 的 主 要 意 義 。根 據 筆 者 探 討 , 獲 致
3、幾 點 結 論 如 下 :一 、 柔 道 是 經 改 造 而 成, 萃 取 武 士 道 的 倫 理 、 禮 節 精 神 , 轉 變 為 強 身 的 教 育 武 術 。柔 道 運 動 精 神 , 能夠 推 展 至 學 校 體 育 正 規 課 程 , 加 強 倫 理 教 育 。二 、 透 過 柔 道 運 動 的 目 標 自 他 共 榮 訓 練 , 能 提 昇 團 隊 向 心 力 。三 、 由 於 社 會 型 態 的 改 變 , 國 家 柔 道 代 表 隊 的 培 訓 重 心 , 應 轉 向 學 校 作 基 礎 。ABSTRACTIt has been more than 100 years sin
4、ce Late Pro. Kano created Judo in 1882. Judo is now an international sport and has entered as an official event in the Games. In Taiwan, Judo is loved by all generations. You can see people of all ages, professions, and sexes enjoying Judo. The response in Judo is to give way, to not meet force head
5、-on. However, this is for the purpose of defensively beating the oppressor 柔 能 克 剛 .What we want to discuss is how to catch and to learn from the true spirits of judo, such as maximum efficiency 自 他共 榮 and mutual benefit 精 力 善 用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ner of us. So the judo not only strengthens o
6、ur health, it also strengthens our manner and mind. According to my study, the conclusions are:1. Judo is based on ethics, decency and the spirit of and transfer into a martial arts which can, not only promote health but also a right attitude to face daily life, Lt should be put into our regular edu
7、cation curriculum in 柔道運動發展初探- 308 -schools.2. The increase teamwork comes through the training of maximum efficiency.3. Our national judo training should be rooted in school.壹 、 前 言柔 道 運 動 , 它 是 根 據 力 學 及 槓 桿 原 理 , 透 過 肢 體 的 抓 、 拉 、 推 、 掃 、 割 、 頂 、 釣 、撞 、 旋 轉 等 技 術 動 作 將 對 方 摔 倒 , 或 以 關 節 、 勒 頸 、 制
8、 壓 等 技 術 控 制 對 方 , 其 技 術 名 稱 分 為 ; 投 技 (摔 倒法 )、 固 技 (制 壓 法 )、 當 身 技 三 大 類 , 柔 道 技 術 是 一 種 以 術 為 本 , 以 體 為 用 的 徒 手 致 勝 之 武術 運 動 。當 今 世 界 國 際 柔 道 聯 盟 , 所 推 展 的 柔 道 運 動 , 是 採 用 於1882年 ( 明 治 15年 ) , 嘉 納 治 五 郎 先 生 首 創 的 日 本 傳 講 道 館 柔 道 為 正 式 名 稱 。 在 國 際 柔 道 聯 盟 規 章 第 一 條 明 確 認 定 國 際 柔 道 聯 盟 , 是 依 據 嘉納 治
9、五 郎 先 生 所 創 的 柔 道 為 基 柱 。 並 公 認 尊 稱 嘉 納 治 五 郎 先 生 為 柔 道 之 父 , 當 今 的 柔 道 即 為 嘉納 治 五 郎 先 生 首 創 ( 黃 武 雄 , 民76) 。 日 本 傳 講 道 館 柔 道 是 嘉 納 先 生 組 合 了 各 流 派 之 優 點 加 以 改 革 , 捨 其 對 生 命 有 威 脅 性的 危 險 動 作 , 根 據 現 代 體 育 原 理 , 並 加 以 日 本 武 術 道 精 神 的 訓 練 , 傳 承 倫 理 道 德 之 精 神 教 育 。主 張 體 育 、 智 育 、 德 育 並 重 , 以 以 柔 克 剛 與
10、善 用 精 力 理 論 基 礎 為 宗 旨 , 以 自 他 共 榮 為 發 展目 標 , 加 上 功 夫 , 定 其 學 習 方 法 、 順 序 而 定 名 為 柔 道 。柔 道 是 嘉 納 先 生 從 各 流 派 中 , 萃 取 精 華 加 以 改 革 組 合 各 派 門 體 制 而 正 名 柔 道 , 因 此 在 柔 道正 名 之 前 , 尚 有 一 段 漫 長 錯 綜 複 雜 的 演 進 過 程 , 從 最 早 期 的 武士 道 體 術 摔 角 柔 術 柔 道 。 本 文 以柔 道 正 名 前 區 分為 : 蘊 釀 時 期 (939 1466)、 拓 荒 時 期 (1467 1637)、
11、 紮 根 時 期 (1638 1877)、 成 長 時 期(1878 1902)、 發 展 時 期 (1903 1964), 探 討 柔 道 運 動 之 演 進 。貳 、 柔 道 運 動 的 發 展 史一 、 蘊 釀 時 期 (939 1466)日 本 國 從 西 元 939年 平 將 門 的 反 叛 開 始 。 再 經1056年 阿 倍 賴 的 叛 亂 及1086年 清 原 武 士 的 叛 亂 , 一直 到 1192年 鐮 倉 政 府 成 立 。 在 此 時 期 是 日 本 國 的 封 建 時 期 , 也 是 封 建 武 人 的 政 治 開 始 , 日 本 武士 道 隨 著 封 建 武 人
12、的 政 治 完 成 , 因 而 開 始 蘊 育 發 達 了 起 來 。 日 本 武 士 道 就 是 在 這 種 以 戰 爭 為 職 業 的武 士 社會 裡 、 發 展 出 來 的 特 殊 實 踐 道 德 , 到 了 鐮 倉 政 府 時 代 , 他 的 實 行 德 目 方 面 , 已 經 有 了 大 體 的確 定 。 其 德 目 道 德 、 信 仰 , 都 是 武 士 們 從 實 際 戰 爭 中 磨 練 出 來 的 , 並 不 是 很 高 深 理 論 。 其 主要 的 精 神 德 目 有 ; 忠 孝 、 武 勇 、 信 義 、 名 譽 、 禮 儀 、 質 樸 、 廉 潔 等 七 項 。 這 也
13、是 後 來 柔 道 的創 立 所 依 循 的 精 神 所 在 。 根 據 史 學 上 的 記 述 , 此 期 我 國 儒 家 思 想 已 介 入 日 本 的 社 會 , 基 於 歷史 文 化 的 交 流 作 用 , 不 免 有 或 多 或 少 的 影 響 力 量 , 因 此 這 些 信 條 基 本 上 幾 乎 與 我 國 儒 家 思 想 接 近(胡 繩 武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29-2003.12- 309 -民 63)。柔 道 運 動 的 精 神 觀 念 根 基 , 即 取 自 武 士 道 精 神 優 點 , 所 延 續
14、 過 來 而 加 以 發 展 。 所 以 柔道 訓 練 非 常 講 究 , 修 身 的 生 活 行 為 教 育 , 養 身 重 於 養 術 的 道 德 觀 念 , 就 像 禮 節 的 表 現 , 道 場坐 位 的 區 分 , 輩 份 上 下 秩 序 的 畫 分 等 , 皆 充 分 表 現 出 秩 序 、 規 律 、 法 則 、 倫 理 道 德 , 以 及 生活 規 律 之 教 育 , 柔 道 的 演 化 過 程 , 在 蘊 釀 時 期 屬 日 本 國 的 封 建 時 期 , 在 封 建 體 度 的 模 式 下 ,其 規 範 、 法 則 較 易 孕 育 而 生 , 因 此 在 此 期 的 發 展
15、 主 要 是 奠 定 武 士 道 的 生 活 精 神 。二 、 拓 荒 時 期 (1467 1637)到 了 公 元 1467年 應 仁 之 亂 , 日 本 國 從 此 以 後 天 下 大 亂 , 開 始 進 入 了 所 謂 戰 國 時 代 , 由 於 戰 爭亂 象 促 使 柔 術 體 , 自 然 而 然 隨 著 混 亂 形 成 自 衛 需 求 , 產 生 了 各 自 為 陣 各 個 不 一 的 流 派 。 也因 在 這 種 戰 亂 時 代 , 為 了 要 求 達 到 勝 利 , 因 此 在 道 德 行 為 是 最 容 易 淪 喪 的 環 境 , 此 時 的 武 術也 就 只 重 於 勝 利
16、。此 時 期 的 武 術 稱 體 術 , 後 來 改 稱 為 柔 , 或 稱 柔 術 , 這 時 的 柔 道 雖 然 尚 未 定 名成 立 , 但 已 有 了 柔 術 之 武 術 , 只 是 尚 未 較 有 系 統 組 織 代 表 , 從 古 事 記 的 比 力 與 日 本 書 記 中 ,均 記 載 了 野 見 宿 彌 以 捔 力 殺 了 當 麻 蹴 速 的 故 事 , 顯 示 柔 術 與 相 撲 存 在 的 實 情 , 證 明 此 時 已 有柔 術 的 存 在 , 柔 道 是 後 來 才 由 柔 術 提 昇 而 定 名 的 , 而 柔 術 的 更 早 期 則 稱 為 體 術(醍 醐 敏 郎
17、, 1995)。關 於 柔 術 流 派 的 起 源 , 乃 有 不 同 的 說 法 ; 其 一 為 平 安 時 代 受 獎 勵 在 宮 中 舉 行 節 會 的 相 撲 ,逐 漸 形 成 具 有 儀 式 , 娛 樂 性 的 競 技 比 賽 , 進 而 由 江 戶 時 代 的 勸 進 相 撲 , 發 展 為 近 代 相 撲 。 其二 為 自 平 安 朝 末 期 至 源 平 戰 國 時 代 , 各 國 短 兵 相 接 的 戰 事 頻 繁 , 武 士 上 戰 場 殺 敵 勢 必 有 必 備的 技 術 與 體 力 , 於 是 在 平 時 便 展 開 實 戰 性 , 格 鬥 技 術 的 研 究 與 練 習
18、 , 進 而 形 成 有 體 係 的 組 織 ,此 為 柔 術 流 派 的 形 成 。有 關 各 流 派 最 早 的 記 錄 , 首 見 於1532年 (天 文 元 年 )竹 內 中 務 大 夫 久 盛 創 始 的 竹 內 派 , 到 了 德 川 初期 , 又 出 現 荒 木 派 、 三 浦 流 、 夢 想 派 、 磯 貝 流 、 制 剛 派 、 關 口 新 心 派 、 福 野 流 , 到 幕 府 末 期更 萌 生 涉 川 派 、 起 倒 流 、 楊 心 派 、 扳 心 派 、 天 神 真 楊 派 , 諸 多 流 派 中 , 其 中 三 浦 流 、 磯 貝 流 、福 野 流 三 派 即 為 陳
19、 元 斌 之 門 徒 。柔 道 的 拓 荒 時 期 , 在 此 期 , 屬 日 本 國 的 戰 國 時 代 , 因 此 格 鬥 技 自 然 而 然 形 成 各 自 為 陣 的局 面 , 各 個 區 域 均 各 自 發 展 創 造 , 造 就 各 流 派 的 產 生 , 柔 道 的 成 長 演 進 , 也 再 此 一 時 期 由 體 術 演 進 為 柔 。三 、 紮 根 時 期 (1638 1877)公 元 1638年 陳 氏 ( 陳 元 贇 ) 在 日 本 江 戶 ( 今 之 東 京 ) 麻 布 鎮 國 寺 , 公 開 傳 授 中 國 傳 統 武 術( 包 括 中 國 摔 角 、 擒 拿 、
20、拳 術 ) , 日 本 人 稱 為 柔 術 , 當 時 日 本 的 戰 鬥 技 術 受 中 國 武 術 所 影 響 ,因 此 開 始 起 了 全 盤 的 變 化 , 使 原 本 以 體 術 之 稱 的 格 鬥 武 術 , 改 以 柔 術 稱 之 。柔道運動發展初探- 310 -陳 元 贇 號 既 白 浙 江 杭 州 人 , 生 於(1587 1672)年 , 即 明 萬 曆 15年 康 熙 11年 間 , 原 在 福 建 少 林 寺學藝 , 擅 常 少 林 拳 術 , 亦 精 通 擒 拿 、 摔 角 等 武 術 , 是 一 位 頗 有 名 望 的 武 術 家 , 其 人 文 武 雙 全 、能
21、詩 亦 善 書 法 、又 能 自 製 陶 器 世 稱 元 贇 燒 。 陳 元 贇 前 往 日 本 前 後 有 三 次 , 他 是 在 第 二 次 公 元1638年 ( 明 崇 禎 11年 ) 日 本 寬 和15年 , 到 了 日 本 後 於 日 本 麻 布 鎮 國 寺 廟 中 , 公 開 傳 授 中 國 武 術 。 第 三 次 至 日 本 是 公 元1659年 ( 清 順 治 16年 、 日 本 萬 治 二 年 ) , 這 是 他 最 後 一 次 離 開 故 國 , 相 傳 陳 氏 娶 日 本 少 女 為 妻 , 其 子 名 為 源 太 郎 , 公 元1672年 ( 清 康 熙 11年 ) 六
22、 月 九 日 病 發 , 享 年 八 十 五 歲 ( 體 育 大 辭 典 ) 。陳 氏 第 二 次 到 日 本 時 , 他 曾 授 藝 給 三 位 日 本 浪 人 , 即 福 野 七 郎 右 衛 門 正 勝 、 三 浦 與 次右 衛 門 義 正 、 磯 貝 次 郎 左 衛 門 等 三 人 , 再 由 他 們 三 位 各 自 立 派 , 分 別 傳 授 門 徒 , 演 成 三 浦 流 派 、 福野 流 派 、 磯 貝 流 派 , 發 展 至 德 川 末 期 , 共 有 五 十 一 個 流 派 , 也 奠 定 了 柔 術 發 展 之 基 礎 ,柔 道 的 根 源 即 紮 根 於 此 時 , 此 亦
23、 為 中 國 武 術 流 入 日 本 後 紮 根 之 源 迄(胡 繩 武 , 民 63)。此 期 的 柔 術 發 展 , 由 於 我 國 陳 元 贇 的 介 入 , 促 使 日 本 的 體 術 , 與 中 國 傳 統 武 術 ( 包 括 中國 摔 角 、 擒 拿 、 拳 術 ) 起 了 結 合 , 柔 術 在 日 本 德 川 時 代 , 盛 行 了 有 二 百 多 年 時 間 。 柔 道 的 發展 至 此 時 期 是 武 術 結 合 期 , 也 開 始 有 了 初 步 的 規 範 架 構 , 稱 為 紮 根 時 期 。四 、 成 長 時 期 (1878 1902)日 本 嘉 納 治 五 郎 先
24、 生 , 幼 時 身 體 孱 弱 , 每 受 其 遊 伴 欺 凌 , 因 此 嘉 納 先 生 為 鍛 練 身 體立 志 學 習 柔 術 , 而 當 時 的 處 境 , 適 逢 德 川 幕 府 崩 潰 , 西 洋 文 明 流 入 日 本 , 亦 形 成 歷 史 上 有 名的 明 治 維 新 時 代 , 傳 統 的 武 藝 完 全 被 忽 略 , 造 成 尋 師 不 易 , 直 到1877年 ( 明 治 10年 ) , 拜 天 神 真 楊 流 派 福 田 八 之 助 為 啟 蒙 老 師 , 福 田 死 後 再 拜 同 門 磯 正 智 為 師 , 繼 續 學 習 天 神 真 楊 流 派 的 柔 術
25、, 磯正 智 死 後 又 從 飯 久 保 恆 年 處 學 習 起 倒 流 的 秘 訣(川 村 禎 三 , 1982)。 天 神 真 楊 流 是 集 楊 心 流 與 天 之 神 道 流 之 所 成 , 楊 心 流 靜 問 之 卷 曰 : 本 術 之 道 , 無 以力 相 爭 , 獨 處 於 自 然 之 本 , 他 之 長 短 、 大 小 、 強 弱 置 之 不 管 , 藉 敵 之 動 能 制 勝 , 故 楊 柳 之 本質 外 柔 中 強 , 載 雪 不 摧 折 , 此 所 以 為 我 教 之 理 也 。 號 稱 楊 心 流 。 真 之 神 道 流 其 流 祖 為 山 本 民 左 衛 門 英 ,
26、最 早 是 從 楊 心 流 的 三 百 零 三 種 技 術 , 選 出 六十 八 種 , 分 為 初 段 、 中 段 、 上 段 三 種 等 級 , 演 變 至 磯 右 又 衛 門 柳 關 齊 源 正 足 時 , 再 從 天 之 神道 流 與 楊 心 流 加 以 拳 法 , 新 創 一 百 二 十 四 種 技 術 稱 為 天 之 神 道 流 。天 神 真 楊 流 , 其 技 法 是 屬 於 中 國 擒 拿 術 地 面 的 控 制 法 , 很 適 合 日 本 人 跪 坐 的 生 活 , 其 技 術 以 固 形 、 抱 形 為 基 礎 , 注 重 貼 身 的 技 術 , 又 稱 搏 縛 術 , 在
27、 現 代 的 柔 道 中 稱 之 為 固 技 。然 而 起 倒 流 講 究 臨 機 應 變 也 , 不 管 其 來 勢 , 而 求 制 敵 之 道 , 換 言 之 , 不 管 對 方 之來 勢 如 何 凶 猛 , 仍 必 具 致 勝 之 信 心 , 若 懼 怕 對 方 之 來 勢 則 倒 敗 , 若 不 管 對 方 之 來 勢 而 能 應 變 自 如 者 則 起 勝 , 故 命 名 起 倒 流 , 此 流 須 注 重 自 己 之 知 識 與 信 心 以 及 配 合 對 方 之 來 勢 , 對 亂 取 即 自 由練 習 、 形 即 示 範 動 作 兩 者 並 重 , 起 倒 流 之 技 術 擅
28、長 於 摔 法 , 此 為 起 倒 流 之 特 色 。由 於 該 兩 派 各 具 不 同 的 特 色 , 因 而 引 發 他 對 其 它 各 派 的 興 趣 , 於 是 再 至 各 流 派 登 門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29-2003.12- 311 -學 藝 , 並 精 心 研 究 各 流 派 的 秘 笈 , 萃 取 柔 術 各 流 派 優 點 , 截 長 補 短 , 去 蕪 存 菁 , 加 上 本 身 的創 意 , 建 立 了適 合 新 時 代 的 技 術 與 理 論 , 如 過 去 柔 術 的 直 接 目 的 在 學 習
29、攻 擊 防 禦 之 方 法 而 已 ,但 是 柔 道 的 練 習 則 特 別留 意 純 正 精 神 訓 育 , 以 勝 負 、 律 己 、 修 身 為 法 規 ; 以 鍛 練 身 心 修 養 精神 為 提 倡 宗 旨 與 目 的 , 亦 即 養 道重 於 練 術 , 因 此 於1882年 (明 治 15年 )創 立 日 本 傳 講 道 館 柔 道 , 此 為 柔 道 名 稱 的 正 名 開 始 , 而 嘉 納先 生 的 武 館 則 取 名 為 講 道 館 傳 授 柔 道 , 這 就 是 講 道 館 柔 道 的 起 始 , 也 是 柔 道 成 長 開 始 。講 道 館 初 創 於 下 谷 北 稻
30、 荷 町 永 昌 寺 , 面 積 僅 有 十 二 疊 蓆 大 , 當 初 的 學 生 人 數 只 有 九 人 , 老師 本 身 也 僅 二 十 三 歲 , 景 況 可 謂 相 當 冷 清 。 到 了1885年 (明 治 18年 )參 加 警 視 廳 (國 際 警 務 處 )的 武 術 大 會 ,講 道 館 與 眾 好 手 經 過 激 烈 比 賽 , 最 後 以 壓 倒 性 的 分 數 , 大 勝 實 力 強 勁 的 戶 塚 隊 , 獲 得 全 面 的勝 利 , 促 使 柔 道 威 名 與 實 力 雄 霸 天 下 , 得 到 很 好 的 成 長 機 會(黃 武 雄 , 民 76)。1887年 (
31、明 治 20年 )柔 道 運 動 , 被 列 入 學 校 課 外 活 動 之 項 目 ,1899年 (明 治 32年 )清 光 緒 25年 , 嘉 納 治五 郎 先 生 根 據 現 代 體 育 原 理 , 訂 定 十 三 項 柔 道 競 賽 規 則 , 刪 除 原 有 柔 術 中 部 份 的 危 險 動 作 ,並 加 以 武 士 道 的 精 神 訓 練 , 使 由 德 川 時 代 流 傳 下 來 的 柔 術 , 再 次 往 上 提 升 一 層 , 演 進 變 成 以體 育 、 競 技 、 修 身 等 三 種 目 的 的 柔 道 , 到 了 公 元 1902年 ( 明 治 35年 ) 的 時 候
32、 , 距 柔 道 成 立 之 時 已20年 ,此 時 的 柔 道 在 技 術 方 面 , 將 古 代 諸 流 派 的 優 點 吸 取 , 統 一 整 理 完 成 了 完 整 柔 道 之 系 統 ( 醍 醐 敏 郎 ,1995) 。此 期 , 為 柔 道 正 名 與 系 統 制 度 規 範 確 立 時 期 , 此 時 柔 道 發 展 已 有 正 規 的 組 織 體 系 ,即 為 柔 道 的 誕 生 期 , 從 此 以 後 柔 道 開 始 在 日 本 國 內 發 展 起 來 , 並 日 漸 向 國 外 發 展 。五 、 發 展 時 期 (1903 1964)柔 道 創 立 初 期 , 並 未 因
33、柔 術 的 改 名 , 而 受 到 社 會 上 各 階 層 的 肯 定 重 視 , 自 創 立 至 體 係完 成 後 , 於 公 元1904年 ( 明 治 27年 、 清 光 緒 30年 ) 的 日 俄 戰 爭 , 日 軍 廣 瀨 中 佐 、 本 田 中 佐 、 湯 淺 少佐 ( 他 們 都 是 在 明 治 十 七 八 年 間 , 為 嘉 納 的 高 門 弟 子 山 下 義 韶 、 橫 山 作 次 郎 的 入 室 弟 子 ) ,在 我 國 旅 順 港 口 沉 艦 自 殺 , 阻 止 帝 俄 龐 大 的 東 海 艦 隊 , 使 俄 軍 無 法 出 港 應 戰 , 因 此 日 軍 攫 奪天 險 ,
34、 致 使 帝 俄 一 戰 敗 北 , 戰 爭 結 束 後 , 日 人 檢 討 戰 士 的 勇 敢 犧 牲 精 神 , 一 致 認 為 是 柔 道 訓練 的 成 果 , 於 始 嘉 納 古 調 獨 彈 的 柔 道 , 遂 引 起 日 本 朝 野 上 下 的 注 意 , 於 是 日 本 政 府 開 始 大 力提 倡 , 發 展 柔 道 運 動 。從 此 事 件 之 後 柔 道 在 日 本 開 始 進 入 蓬 勃 發 展 的 時 期 , 公 元1911年 ( 明 治 44年 ) , 嘉 納 先 生 創 立日 本 體 育 協 會 , 並 擔 任 會 長 之 職 。 當 時 柔 道 在 學 校 的 發
35、展 ,1911年 (明 治 44年 )尚 屬 選 修 科 目 , 直 至1930年 (昭和 5年 )才 正 式 成 為 必 修 科 目 , 同 時 也 成 為 培 養 警 員 及 警 官 的 必 修 科 目 。 從 柔 道 創 立 至 完 成 統 一體 系 後 , 再 經 二 十 年 共 有 四 十 年 , 即 公 元1922年 ( 明 治 55年 ) , 有 關 柔 道 理 論 方 面 , 嘉 納 先 生 總 算 摸索 到 了 , 所 謂 : 精 力 善 用 與 自 他 共 榮 的 思 想 境 地 , 於 是 在 次 年1923年 ( 也 就 是 嘉 納 先 生 六 十三 歲 ) 時 , 發
36、 表 了 這 篇 柔 道 學 理 的 根 據 。公 元 1926年 , 嘉 納 先 生 又 以 過 去 柔 道 與 未 來 柔 道 為 講 題 作 發 表 , 說 明 柔 道 運 動 的 發 展 及的 目 的 ; 由 個 體 的 發 展 至 社 會 、 國 家 、 國 際 , 強 調 柔 道 偉 大 的 發 展 使 命 , 以 及 將 來 之 目 的 以柔道運動發展初探- 312 -達 共 榮 世 界 。 並 且 多 次 出 國 從 事 柔 道 運 動 的 示 範 、 表 演 、 講 授 , 貢 獻 其 畢 生 精 力 致 力 於 柔 道運 動 的 推 展 ,使 柔 道 運 動 發 展 至 目
37、 前 已 有 世 界 一 百 多 個 國 家 , 組 成 國 際 柔 道 聯 盟 , 由 此 可 知在 柔 道 的 推 展 上 , 嘉 納 先生 的 功 績 實 不 容 忽 視 。公 元 1930年 ( 昭 和 五 年 ) , 經 日 本 政 府 大 力 題 倡 , 又 使 得 柔 道 的 發 展 更 上 層 樓 , 正 式 成 為 學校 必 修 之 科 目 , 並 成 為 培 養 警 員 及 警 官 的 必 修 術 科 項 目 。公 元 1952年 , 也 就 是 嘉 納 先 生 死 後 的 第 十 四 年 , 柔 道 的 發 展 已 邁 入 世 界 組 織 , 成 立 世 界 柔 道 聯
38、盟 。1958年 日 本 柔 道 為 慶 祝 講 道 館 創 立 七 十 週 年 , 在 東 京 區 春 日 町 , 建 立 一 座 七 層 樓 的 講 道 館 ,有 四 百 四 十 二 疊 蓆 的 大 道 場 , 加 上 附 屬 道 場 , 共 有 八 百 二 十 九 疊 蓆 , 據 統 計 在 此 練 習 柔 道 者 約 為500 人 , 比起 創 立 初 期 時 , 實 為 天 壤 之 別 。 到 了 公 元1964年 , 柔 道 運 動 正 式 列 入 奧 運 競 賽 項 目 。 柔 道 發 展 至 目前 , 加 入 國 際 柔 道 聯 盟 的 會 員 國 有124 個 , 全 世 界
39、 柔 道 運 動 人 口 已 上 千 萬 , 不 論 名 義 上 、 實 質 上 ,柔 道 已 發 展 成 為 世 界 性 的 柔 道(黃 武 雄 , 民 76)。1984年 (昭 和 59年 )為 慶 祝 講 道 館 一 百 週 年 , 在 東 京 區 春 日 町 , 新 建 立 一 座 八 層 樓 的 國 際柔 道 中 心 , 有 420個 塌 塌 米 疊 蓆 大 道 場 , 以 及6個 中 小 型 附 屬 道 場 , 共 有1226個 塌 塌 米 疊 蓆 的 巨 型 道 場(醍 醐敏 郎 , 1995)。柔 道 到 了 發 展 時 期 , 除 了 將 柔 道 推 展 到 警 察 、 軍
40、校 外 , 學 校 社 會 方 面 亦 逐 漸 普 及 起 來 ,同 時 也 延 伸 至 國 際 各 區 , 甚 至 開 拓 奧 運 競 技 項 目 , 發 展 成 世 界 性 的 運 動 項 目 。參 、 結 語柔 道 成 長 的 演 化 過 程 , 自 蘊 釀 時 期 ( 武 士 道 的 生 活 精 神 開 始 ) 拓 荒 時 期 ( 體 與 柔 的 發 展 ) 紮 根時 期 ( 柔 與 摔 角 的 結 合 成 柔 術 ) 成 長 時 期 ( 武 士 道 精 神 與 柔 術 技 結 合 成 為 柔 道 ) 發 展 時 期 ( 成 為 世界 性 的 運 動 項 目 ) 。 它 延 續 著 武
41、 士 道 良 好 風 格 的 精 神 , 深 具 教 育 優 良 典 範 , 其 技 術 由 原 本 具 有危 險 性 的 格 鬥 攻 擊 , 加 以 改 良 成 為 運 動 訓 練 性 的 競 技 運 動 項 目 。 精 神 教 育 則 從 蘊 釀 時 期 武 士 道 精 神 所 蘊 育 出 來 的 生 活 教 育 , 自 他 共 榮 理 念 。 技 術 是綜 合 各 流 派 之 所 長 , 刪 除 柔 術 中 一 些 危 險 動 作 而 改 造 , 成 為 有 系 統 、 組 織 、 規 律 、 典 範 之 運 動 武 術 , 塑 造 以 柔 克 鋼 , 精 力 善 用 之 理 論 基 礎
42、 。 強 調 養 身 重 於 養 術 , 並 為 發 展 人 格 修 養 而 教 育 , 使得 由 過 去 以 攻 擊 技 術 為 目 的 的 柔 術 , 轉 變 成 當 今 以 體 育 、 競 技 、 修 身 為 其 宗 旨 教 育 目 標 , 由充 實 個 人 而 發 展 及 國 家 , 和 延 伸 國 際 間 協 調 大 道 之 使 命 , 。然 而 因 時 代 的 變 遷 , 使 得 工 商 社 會 取 代 了 以 往 的 農 業 生 活 型 態 , 雖 然 社 會 在 進 步 ,生 活 品 質 在 提 升 , 但 是 功 利 主 義 當 頭 導 致 倫 理 、 道 德 沒 落 , 國
43、 家 人 才 的 缺 乏 。所 以 在 此 建 議 ;一 、 柔 道 運 動 精 神 , 能 夠 推 展 至 學 校 體 育 正 規 課 程 , 加 強 倫 理 教 育 。二 、 透 過 柔 道 目 標 自 他 共 榮 訓 練 , 能 提 昇 團 隊 向 心 力 。三 、 由 於 社 會 型 態 的 改 變 , 國 家 柔 道 代 表 隊 的 培 訓 重 心 , 應 轉 向 學 校 作 基 礎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29-2003.12- 313 -參 考 文 獻1. 川 村 禎 三 (1982)。 柔 道 運 動 入 門
44、叢 書-3。 運 動 雜 誌 社 株 式 會 社 出 版 。2. 胡 繩 武 (民 63)。 中 國 摔 角 與 日 本 柔 道 的 比 較 研 究。 樺 文 打 字 印 刷 有 限 公 司 出 版 。3. 黃 武 雄 (民 76)。 柔 道 新 詮 。 健 行 文 化 出 版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4. 蔡 禎 雄 (1995)。 日 據 時 代 台 灣 初 等 學 校 體 育 發 展 史。 師 大 書 苑 有 限 公 司 。5. 醍 醐 敏 郎 (1995)。 柔 道 教 室 。 聯 廣 圖 書 公 司 。6. 教 育 部 體 育 大 辭 典 編 定 委 員 會(民 73)。 體 育 大 辭 典 。 台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發 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