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凡论文正文中引用他人文献的,都必须在有关之处用圆括号作文内夹注,同时该引文出处的详细信息必须出现在参考文献内。 文内夹注的基本格式为:(作者姓氏 出版年份: 文献页码) ,圆括号内的中文姓名采用全部姓名,若该中文姓名以汉语拼音形式出现,则和英文姓名同样处理,在圆括号内只写姓的汉语拼音即可。 英语姓名只写姓,不写名。 中文作者姓名汉语拼音的写法:按汉语习惯,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属于双名的双名连写,中间不用连字号,如 Zhu Yongsheng。 使用引号的直接引文需标页码;不使用引号的转述引用,引自某一部分的,也需标出该部分所在的页码。只有在转述引用文献中的某个概念或思想而
2、又无法确定引自哪一页或哪几页时,才可不标页码。 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献,姓氏未出现在正文内,姓氏应标出,如: Human beings have been described as “symbol-using animals” (Burke 1966: 3). This point has been argued before (Frye 2001: 178-85). 注意:句号在括号后面。 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献,姓氏出现在正文内的,夹注内不重复姓氏,如: Frye has argued this point elsewhere (2001: 178-85). Yule (1996b: 100) a
3、lso stated that 夹注中包含同一作者的多篇文献,各文献之间用逗号隔开: Halliday stated (1985a, 1985b) that 夹注中包含不同作者的多篇文献,各作者之间用分号隔开: Foreign researchers (Halliday and Hasan 1985a, 1985b; Schiffrin 1987; Hubbard 1989) are among those who contribute greatly in this field. 多位作者的一篇文献: Smythe and Jones (2001) found as has been sho
4、wn (Smythe and Jones 2001) 参考文献的条目,应包括在论文中引用过的全部文献,以及虽然未在论文中引用但对于撰写论文确实起了参考作用的文献,但是不能罗列同正文没有关系或虽有关系但自己并没有直接或间接参阅过的文献。 参考文献应有 10 种以上,其中至少三分之一是论文。 网上文献慎用。 排列顺序:外文文献在前,以姓氏的首字母为序;中文文献在后,以姓氏的拼音为序。 文献类型标识码 在参考文献的文献名后加文献类型标识码(置于方括号内) 。以下是常用的标识码和对应的文献类型: A (article from an anthology) 论文集中的文献 C (collected papers) 论文集;会议录 D (dissertation) 学位论文 J (journal article) 期刊文章 M (monograph) 专著;普通图书 Z 词典等工具、杂类书 OL (online) 网上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