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名词解释(每个 2 分,共 20 分)1. 生态学2. 生态因子3. 耐受定律4. 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个体之间能够相互进行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遗传特性等特点。或者种群指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注意一定区域, 同种(同一物种),总和三个因素5. 生态位6生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 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 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是一个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部分即生物群落。7.生物扩大作用:生物扩大作用(biological magnification)如:DDT在海水中浓度为5.
2、010-11g,浮游植物含4.010-8g,蛤中4.210-7g,到银鸥达75.510-6g,扩大了百万倍。营养级越高,积累剂量越大。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反之亦然。(不准找李明英)8生态危机:9空间异质性:某种生态学变量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反映一定层次景观的多样性信息。包括二维平面空间异质性、垂直空间异质性,以及三维立体空间异质性。10温室效应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层而导致温度上升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 按照植物开花所需要的日照长短,可区分为(长日照)植物、 (中间性)植物、短日照
3、植物。2(温度)在某些植物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3 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5) 。4 我国植被采用的主要群落分类单位为三级,即(植被型) 、 (群系)和(群丛) 。5 林德曼效率描述的是两个营养级间的(同化能量之比值) 。6 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进入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归还于环境中的过程成为(物质循环 10) ,可分为(水循环11) 、 (12 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三大类型。7 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被称为(13 同资源种团) ,
4、它们在群落中占有同一功能地位,是等价种。8(14)是影响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最重要因子。9 赤潮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15 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化) 。10 生物多样性包括( 16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 17 生态系统多样 )和( 18 景观多样性) 。11 群落交错区的种的数目以及一些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被称为(19 边缘效应) ,即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12(20)是指在人类生存、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并在环境质量标准的约束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三、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1. 简述水因子的
5、生态作用2. 简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3. 什么是湿地及其有哪些生态功能:4. 什么斑块-廊道-基底模式,如何区分这三类景观结构单元5. 简述生态规划的原则四、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 试述碳循环的一般过程,并解释人类活动如何对碳循环造成干扰。2. 试比较 r 选择和 K 选择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鸟类中哪些为典型的 K-选择,哪些是典型的 r-选择。有利于增大內禀增长率的选择称为 r 选择,有利于竞争能力增加的称为 k 选择。意义:用于较大类群之间的比较,也可用于近似物种之间的比较,同一物种不同型或不同环境个体的比较。异同见书上表。3. 试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分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