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双流中学 2017-2018 学年下期期中考试高一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 I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I卷 阅读题(共74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经与城市刘冬颖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2、对先秦时期的城市生活多有记录,展现了当时的城市文明。近年新发现的上海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简孔子诗论中,即称国风为邦风 。国、邦指的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邦国。学者多认为邦风才是风诗的初名,汉代因避刘邦讳而改为国风 。无论是“国风”还是“邦风” ,都在向我们透露着一个信息-诗经是与西周、春秋时期的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这个观点与传统的“诗经是民歌,是记录先民生活的桑间濮上之音”的说法大相径庭。 。诗经中的许多诗篇都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史。 商颂玄鸟说:“邦畿千里。 ”指出了天子所居国都管辖的范围十分辽阔。 商颂?殷武又载:“商邑翼翼,四方之极!”生动地描绘了当年商代都城城墙的雄伟气概。 绵诗的行文完全是按照实
3、际建筑的顺序一一展开:先察看地形,占卜决疑,然后划定区域,丈量田界,开沟筑垄,接着建造宫室庙宇、修筑城墙祭坛,展现出对土地的重视及建设新城市的自豪之情。诗中所描写的城市建设规模宏大、场面壮阔,细节描绘具体而清晰,可视为城市建筑史上的宝贵史料。在城市建设中,也体现了古人的规划意识。从考古发掘材料看, “国”中不仅有宫殿区、居住区,还有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城的东部更是商业发达、人们常常活动的地区,所以在诗经中才多次出现“东门”的意象。如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直赋城东门外热闹场景,其间城市居民郊游的场面写得十分热烈生动。 周礼天官内宰说:“凡建
4、国,佐后立市,设其次,置其叙,正其肆,陈其货贿。 ”周人筑城后即划出一块地方设“市” (市场) ,城邑市场里的“肆”2,按惯例以所出卖的物来划分,卖酒的场所自然被称为“酒肆” 。 诗经小雅一首伐木篇写道:“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意思是说,有酒就把酒过滤了斟上来,没有酒就去买来。从诗意看,似乎西周时酒随时都可以买到,人们也习惯于到市场上的酒肆买酒。在今陕西凤翔春秋秦都雍城的宫殿遗址内,发现了一处藏冰的窖穴。冰窖在古文献中称为“凌阴” 。 豳风七月即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诗句,意思是说夏历十二月凿取冰块,正月将冰块藏入冰窖。秦都雍城凌阴建筑基址的发现,为诗句的解释提供了实物例证。
5、城市的繁荣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城市生活的印记在诗篇中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居住在城市中的是“国人” ,在城市中过着远优于乡野,优于于所谓“野人“与” “小人”的富裕生活,享受着城邑中发达的礼乐文明。 诗经中 25 次提到“国人” ,如曹风鸤鸠中的“淑人君子”戴着青黑色的皮帽子,腰束丝带,举止彬彬有礼。相当一些篇章描写城市贵族的宴饮生活,更见其奢华铺张,他们在歌乐宴饮中“钟鼓既设” (小雅彤弓 ) ,席间是“清酒百壶” “炰鳖鲜鱼” (大雅韩奕 ) ,加之美轮美奂的宫室,透露出城市生活的繁荣。 小雅都人士对城邑中人服饰举止的描写十分细致、全面:“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
6、民所望。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字句间清晰可见的“都人士” 、 “君子女”皆为都邑中人,而无论是眼前所见,亦或心中怀想的,都是城郭风景。(光明日报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 孔子诗论中,即称国风为邦风 ,可见诗经是与当时的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B 诗经对先秦时期的城市生活多有记录,这个观点与传统的诗经是民歌的说法大相径庭。C从商颂玄鸟和商颂殷武这些诗对国都以及城市的描绘中可以看出,诗经中的大部分诗篇与城市相关。D 诗经中绵诗,更是记录和描写了实际建筑的顺序、建筑的细节描绘及城市建设的规模。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7、一项是( ) (3 分)A从诗经 某些篇章中可以看出,在当时城市建设中,也体现了古人的规划意识。城市中各个功能区域的划分非常明显。B从周礼天官内宰来看,当时周人筑城后就划出一块地方设市场,并且以所出卖的物来划分不同的场所。C卖酒的场所被称为“酒肆” ,从诗经小雅的诗意来看, 西周时人们就习惯于到市场上的酒肆去买酒。3D 豳风七月中的的诗句就记载了冰窖和冰块的事实,这也从某个方面证明了诗经与城市相关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对于诗经与西周、春秋时期的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本文采用了诗经中某些篇章的证据来证明,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B从小雅彤弓和大雅
8、韩奕中的诗句中看出, 诗经描写了城市贵族的宴饮生活,这也证明了城市生活的印记在诗经中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这一观点。C 诗经中的小雅都人士 ,对城邑中“都人士” 、 “君子女”的仪容之美进行了十分细致、全面的描写,意在体现周王朝当时“国人”享受着城邑中发达的礼乐文明。D文章通过诗经中大量实例充分说明, 诗经的内容除了我们已了解的对祭祀、宴饮、农事和时政世风、 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外,还有许多篇章中记录了与城市相关的内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学,完成 4-6 题。童塘情怀孙江月我家老屋前就是童塘。童塘的四堤长着不同的树和各色的杂花野草。东堤是一处高高的
9、土丘,土丘上是一抹黛色的柑橘树,秋深之时,硕果累累,如万家灯火。南堤和西堤是密密匝匝的翠竹林和香蕉树,那是鸟雀栖息的天堂。北堤是疏落的桃树、李树、梨树。不用说,童塘的风光就四时分明了。开春,惹你眼花缭乱的,莫过于童塘的桃树、李树、梨树了。它们总是以浪漫的姿态,尽情地开满堤岸那开着的是要出嫁的大姑娘,脸上抹着胭脂儿,浓浓的,是要乘了东风的长车去远方吗?未开的,是带着羞涩的童女,在母怀里瑟缩着,脸上还挂着串串儿水晶,汪汪的,是惜别姐姐出嫁前的泪滴吗?东风硬朗的时候,桃花、李花、梨花便纷纷扬扬落满池塘。盈盈春水,荡起千朵万朵花瓣。那花瓣真是千树之精英,万花之芳魂呀!而到仲春或谷雨,童塘的蛙们就开始热
10、闹起来,大大小小的蛙儿在塘里游荡着,欢乐着。它们是春天的使者,是大自然的交响。它们没有佯装和矫饰,也没有奢望和企图。它们“哇哇”地朝天歌咏,犹如学堂孩子们“琅琅”的书声一样淳朴、自然。夏天,最吸引人的就是塘中的荷,只要散步童塘,就会立马遥想古今。在这样好的诗境地,你尽可以扮一个渔翁,撑一竹长竿,望着荷香弥漫的童塘,作4一个闲钓的姿势,仅此即足以迷醉你的思想性灵。如果你还不满足,那好, “莲动知鱼游”的古典诗歌意象即能从你眼下生出:弥望的田田的叶子,缓缓的从你的眸子里裂开一道缝,那是一尾尾自由的生灵向你漫游过来了,随即,弥望的田田的叶子又柔柔地合拢而去在满月的夜晚,塘中的荷最是袅娜、惬意。它们顶
11、着月光,隆起朵儿,时而含着笑靥,时而打着盹。南风吹来,晶莹的露珠便从荷的玉盘上滑下去,化入宁静的碧水。这会儿有一只蛙,不,是两只!像受着了“惊” ,从另一株肥腴的荷叶上,来了一个蛙泳的姿势“哐”的一声,跳入了碧清的水里。我明白:这瞬息的动姿绝非是“惊鸿照影”之写意,亦非是“沙鸟带声飞”抑或“池花对影落”噢,那分明是一对拥入水中的完美的“翡翠恋人”呀!童塘的秋天,更使我热爱,尤其是菊花、蜜蜂、蝴蝶。这菊花儿是一种清瘦耐寒的单瓣型的小黄花,是花中的隐逸之君。只要你嗅了它,你的精神就会来;碰了它,你的情感就会来。那一丛丛,一片片,蓬蓬勃勃密匝匝的野菊花在塘边开着,它的香似一层薄薄的雾缦,又似一缕缕梦
12、幻的轻纱,笼罩着童塘的整个容颜。这季节,蜜蜂和蝴蝶是最平常的客人,它们朝饮木兰,夕餐秋菊,常三三两两,成群结队飞来,像赶集似的,嬉逐于菊丛。童塘的冬天也是令人迷醉的。瞧,那高高的立在塘际的青秆儿,不是别的,是刚刚从深秋中拔节过来的野生芭茅,花冠蓬垂着,一吊一吊的,像只只雪白的苍鹭。低矮的,是丛生在塘畔的蔓草仙藤,它们或隐或露,隐着的是它们冷峻的思想,露着的是它们直面大地的情怀。严霜下,它们愈冷愈苍翠,愈冷愈精神,或紫或蓝或白,静静地开着点点小花,并溢发出阵阵扑鼻的幽远的清香。雪毕竟是要下来的,这是童塘的福气。童塘的雪从不激越,亦不猥琐;它飘飞如青杨之花絮,坠地如慈母之抚摩;它飞在树上,柔而轻,
13、像催春的白梅;撒在地上,薄而白,像铺地的玉帛。呵,童塘!银装素裹的童塘哦,即是四时风光分明的最后诗章。那诗章是圣洁的,无暇的,是天国精灵之所在,是大自然恩赐于人类的一面明洁的镜子!(人民日报 ,有删节)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本文语言清新、朴素而又简洁自然。作者通过描写和想象,一幅清新、美丽的童塘景象通过优美的语言映现在读者面前。B文章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夸张、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意境。C文章描写景物有动景,也有静景,动静相映;有远景,有近景,远近结合。D本文以“童塘情怀”为题,以“我家老屋前就是童塘”入笔,以“银装素
14、裹的童塘”5收笔,中间抒写了童塘四季不同的景色,很有章法。5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部分(5 分)6作者写了童塘春夏秋冬四季的哪些景物?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桃花源里的陶渊明路 过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
15、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公元 393 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
16、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公元 400 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公元 402 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公元 405 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
17、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6曲经阿曲伯中写道:“日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还是公元 405 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
18、察,丰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了。幸甚啊,幸甚!归去来!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
19、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
20、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满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个大美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人们自由和平,天性真纯。成为了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7下列对传记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少年时,影响陶渊明成长的因素有:祖上曾经的辉煌、良好的家教、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7B陶渊明在与
21、官场决裂前,就真正走进了自己的心灵,真正有了酣畅淋漓的自由,享受了天人合一的境界。C陶渊明所构建的桃花源,风景如诗如画,但人文环境不好,实在是无奈寄居之地。D桃花源是一个心灵的大美所在,想要体验桃花源的境界需要人放下名利。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同情和指责。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学而优则仕”是陶渊明几次出仕的原因。他是正统文人,有正统的忠君思想,加上少有大志,希望在仕途大展宏图就不难理解了。B陶渊明仕途经历坎坷。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门下做事,之后又投奔刘裕,却都不得志,最终在彭泽令任上辞宫归隐。C本文基本按时间顺序展开,结构完整。“幸甚啊,
22、幸甚!归去来!”一段上承上启下,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最终归隐的肯定和欣喜。D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文章评叙结合,多次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多次使用心理分析和细节描写等手法,使人物丰满可信。E归隐之后的陶渊明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荒年要靠友人接济才能生活下去,所以在纵情山水田园之时,心中也感慨悲苦。9请分析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
23、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
24、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於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8(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C如楚
25、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人的“名”,成年时取,供朋友称呼。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词义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意思相反,如韩愈字退之。B“左徒”是楚国的官名,史记记载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D“大夫”是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以
26、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障碍。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5 分)(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2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9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注】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当“繁”解释。荣:犹“花”14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
28、“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安慰。E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15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1)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_,_”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治(2)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怨恨楚怀王行事
29、荒唐,不能体察自自己忧国优民之情的两句是“_,_”。(3)孔雀东南飞中,作者用“_,_”这两句写出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离别时的忧愁伤感和恋恋难含。(4)短歌行中,曹操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5)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第 II 卷表达题(76 分)三、语言文字运用(16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在称雄之前,刘备成功地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胸无大志的庸才,这一韬光养晦的做法让他得以与强大的曹操和孙权一起称雄三国时代。10“手如柔黄,肤如凝脂”,诗经硕人通过对齐女庄姜的细腻描绘,刻面了一个珠圆玉润、亮丽动
30、人的古典美人形象。自 8 月 1 日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的消息正式宣布后,网上盛传商务部反垄断局已两次约谈滴滴并依法进行调查,滴滴对此讳莫如深。由于缺少有效监督,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在许多地方沦为一纸空文,只有真正令行禁止,才能达到公共场所“无烟化”的目标。城市规划大师卡罗琳博斯在做主题演讲时说,城市环境和建筑休戚相关,所以要改善城市环境就不能忽视城市建筑的整体规划。他此时正心事重重,尽管窗外鸟语花香,一片春意盎然,可他仍目不暇接,无心欣赏,还时不时地叹上一回气。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屈原抓住香花异草、佳木美林、男女情爱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美学内涵,来象征
31、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使全诗的风格更为绚美艳丽,光彩照人。B今天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忠于爱情、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可贵品质仍令人震撼。C曹操对“建安风骨”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对文人学士的鼓励,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诗歌创作,对建安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彩响。D归园田居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变化,表现了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不仅重视,广大陶诗爱好者也为之倾倒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6 分)许多细菌和病毒会给人类带来传染病,但人们可以利用这类细菌和病病的毒素_,使人产生对某种疾病的抵抗力,这种
32、用来小剂量注射的毒素,就是疫苗。疫苗可以则激人体产生一种其相应的抗体物质,_,这样就使入体获得了免疫力,_。20请简要概括以下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5 字)(4 分)某网友呼呼“无座火车票应该半价!”的微博在短短几小时内被转发近 16 万次,赢得近 4 万条评论。“人民日报”“新华视点”等媒体微博也随即发起相关评论。某网站投票显示,近 8 成网友支持站票半价。铁路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根据目前实施的铁路客运运价规则,车票价格主是依据其距离长短来制定的,距离长票价就高。“无座票”是目前铁路运力和供需还存在矛盾情况下的“折中”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不卖站票,很多人都回不了家”。四、写
33、作能力训练(60 分)11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根据要求作文。寻,就是“寻找”“探求”。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找发展的机会,寻求人间真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以“寻”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800 字。双流中学高 2017 级高一(下)半期考试语文答案12(时间:150 分 满分:150 分)1C(“诗经中的大部分诗篇与城市生活相关”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是说诗经中的许多诗篇都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史。是“许多”不是“大部分”。)2A(不是“从诗经某些篇章中可以看出”,而是“从考古发据材料看”。)3C(体现周王朝“国人”“享受着城邑
34、中发达的礼乐文明”不准确,因为这里不能体现“乐”,只能说合乎礼仪。)4(1)D(A 项“通过描写和想象”中的“想象”说法不对。B 项说“夸张”手法不对。D 项“有远景,有近景景,远近结合”分析不恰当。)5采用以动衬静、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用蛙的动来反衬夜的静,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气氛恬静,富有情趣的月夜荷塘图,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愉悦和丰富的美感6春季:桃李梨花开满堤岸,蛙声一片。夏季:塘荷遐想,月下荷塘。秋天:菊花盛开、蜂蝶嬉逐、织娘鸣唱。冬天:野生芭茅,蔓草仙藤,银装素裹。寄寓了作者对老屋前童塘的留恋喜悦的情怀。7解析:选 AB 项,“与官场决裂前”错,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抛弃功名利禄之后,
35、才真正走进了自己的心灵。C 项,“但人文环境不好,实在是无奈寄居之地”错,人文环境也很好,人们天性真纯,社会自由和平,是让人向往的美的所在。D 项,“同情和指责”错,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认可和对桃花源的喜爱。8解析:选 BCA 项,陶渊明出仕还有解决家境容迫的现实原因;D 项,“多次使用”“细节描写”错;E 项,生活是“时有艰难”,不是一直拮据;“所以”强加因果;也无悲苦意。9参考答案:政治上不得志,最终对仕途彻底绝望。对不被重用、无法施展济天下的抱负的不满:对龌龊的官场的厌弃,面对屈辱时多年郁结和文人傲骨的爆发,使陶渊明最终决定归隐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喜受。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快
36、乐,明白这才是自己真正的生活。晋时文人酒脱飘逸的世风对他的影响。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及佛道隐士也对他产生了影响。10选 B 原文标点: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新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抽。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11选 A 古人的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12选 B“为进攻她国扫清障碍”错,应为“为进攻齐国扫清障碍”。13参考答案:(1)齐国与楚国联合抗秦,秦惠王以为这是忧患,便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患”“佯”“去”“质”各 1 分,句意 1 分)(2)他逃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13(
37、“亡”“内”“之”“竟”各 1 分,句意 1 分)参考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这以后秦国想进攻齐国,齐国与楚国联合抗秦,秦惠王以为这是忧患,便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说:“秦国很僧恨齐国,齐国却同楚国联合,如果楚国真能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地方,”楚怀王贪图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所允许割让的土地,张仪欺骗楚国使者说:
38、“我同楚王约定是六里的地方,没听说给六百里。”楚国的使者生气地离开,回来报告给楚怀王。怀王很生气,便大规模调动军队去攻打秦国。秦国派兵迎击楚国军队,在丹水、浙水,把楚军打得大败,杀死八万人,俘虏楚大将思匀,于是夺取楚国的汉中地区。楚怀王就调动全国军队,深入秦地作战,在蓝田开战。魏国听说这消息,偷袭楚国邓地。楚军害怕了,从秦撤回。但是齐国始终怨恨楚国绝交,不救楚国,楚国处境十分困难。第二年,秦国割还汉中土地来同楚国讲和。楚王说“不愿得到土地,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情愿了。”张仪听说了,就说:“用一个张仪可抵当汉中土地,臣请求前往楚国。”到楚国后,张仪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还让他对怀
39、王的宠妃郑袖编造了一套骗人的假话。怀王终于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又不在朝廷做官,出使到齐园,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进攻楚国,把楚国打得大败,杀死楚国的大将唐昧。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面。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去了,进入武关后,秦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便扣留怀王来求得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他逃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令尹
40、子兰最终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裹王听了很生气,把屈原放逐了。14选 BEB 项,“不经意间”有误。既然是庭中奇树,女主人公应是有意观看。E 项,折花并非主题,只是主人公思念夫君的行为表现,主题应为“但感别经时”,即因为夫妻离别的时间相当长了,因而有感而发。1415参考答案:“奇树”象征主人公的形象及其美好的情感。“奇树”独立庭中而无人观赏,象征主人公的孤独、寂莫;“奇树”绿叶繁茂,花朵馨香,象征主人公情感的美好浓烈16(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3)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17【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
41、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句中写刘备称雄之前的做法,正确。“珠圆玉润”,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诗文流畅明快。句中形容“古典美人”,使用对象不当“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句中使用正确。“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句中使用正确。“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句中是说“城市环境和建筑”关系密切,使用不当,应使用“息息相关”。“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句中是写“心事重重,无心欣赏”,不合语境。18选 CA 项,搭配不当,“象征”“形象和性格
42、”不搭配,“象征”改为“美化”。B 项,结构混乱,“刘兰芝、焦仲卿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忠于爱情、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可贵品质仍令人震擦”句式杂糅,删掉“仍令人震撼”;D 项,语语序不当,“不仅也”有两个主语,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放到“不仅”的后面。19答案:把它少量地注射到正常人的体内 抗体物质能够抑制或杀死致病的细菌和病毒 人就不会得某种传染病了解析:本题考查语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语段主要表述了注射少量的某种细菌和病毒的毒素能增强人体对某种疾病的免疫力。从处前“人们可以利用这类细菌和病毒的毒索”和处后“使人抵抗力”可知,处应填与“把它少量地注射到正常人的体内”类似的内容。
43、处前提到“抗体物质”。处后说“这样就使人体获得了免疫力”,可知处应是讲抗体是怎样使人体获得免疫力战胜传染病的,根据前文“许多细菌和病毒会给人类带来传染病”的表述,可以推断处应填“抗体物质能够抑制或杀死致病的细菌和病毒”从处前“这样就使人体获得了免疫力”可知,处应是对结果的说明即“人就不会得某种传染病了20答案:八成网友支持站票半价,铁道部称全价是“折中”办法。(或“合乎情理”“无奈之举”)四、写作能力训练(60 分)15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寻,就是“寻找”“探求”。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找发展的机会,寻求人间真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以“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