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6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284605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6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6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6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6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6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赤峰二中 2017 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二是自创形态。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

2、成为情感的载体。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3、。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成为佛教的最高层次。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艺术创作中,

4、还能用在人生修养中。因为审美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它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其次,意境,- 2 -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而更能见出审美的本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美妙的境地。 (摘编自陈望衡谈审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一种原生形态的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能成为审美主体情感的载体。B.意象与情象都源于审美主体的创造,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则需要想象参与。C.艺术创作与现实审美活动中都有意象的存在,现实审美活动

5、中产生的意象,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D.与意境相比,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的特点而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因而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从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角度分别阐述了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的三种不同形态。B.文章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将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作了区分。C.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解说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D.文章着重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意境和境界的关系,条分缕析,层次分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大多数的情况是,创作者的情感需要外化,于是虚拟一

6、个形象,使这个形象成为情感的载体。B.如果我们出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C.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只有人的情感、意识和文化修养共同作用,想象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意蕴的意象。D.境界原本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佛教、宋明理学家都使用这个概念,而境界成为美的最高存在形态,与王国维的重视有关。- 3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古镇陶心杨安鸿路过铜川王益区时,听说附近有个村落因“陶炉陈列”得名,且是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耀州瓷曾伴随驼铃走向世界,不看看,我觉得是一种遗憾。

7、站在塬顶远眺,入镇一条小路,忽下忽上、忽左忽右,路一边住人家,路那一边,平平的房顶,高高的烟囱。窑上叠窑,人家上有人家,是古镇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当时叫我极惊诧的,却是古镇的颜色。夏日的陈炉,不缺郁郁蓊蓊的绿色。可我感觉,有红地毯铺在地上,有红绸缎舞在塬上,有红灯笼挂在眼前,甚至有審火蔓延脚边。这里砌窑的红砖,长、宽、高都比别处要大,这让身体结实、祖业厚实、人心笃实的愿景,更加显眼更加强烈。然而,加重和放大红色的,却是肥嘟嘟,像极了腰鼓、水桶的一种物件。懂行人说,那叫匣钵。有人家用它砌成四面院墙,圆鼓鼓叠加红彤彤,宛若好客的笑脸四处绽放。也有人家用来装饰了门楣和窗棂,小日子看着热乎乎、暖烘烘的。

8、最多见的,是填上泥土作了花盆,里面的红辣椒、绿蒜苗迫不及待要调剂人们生活似的疯长。瓷器抟泥成型,转轮就制,亦如幼苗破土。宿命的陶冶和烈火的考验面前,是匣钵父兄样将瓷器揽进怀里,悉心庇护,同甘共苦,成全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成就一份流光溢彩的美,也成长了一抹引人注目的赤子朱色。红,是烈火真金的红,是磊落胸怀的红,是劳苦功高的红,也是鞠躬尽瘁的红。我为匣钵在陈炉的当红肃然起敬。我感动陈炉人知恩图报、不离不弃的善良。有一院落,祖孙二人在家,奶奶在窑洞前摘韭菜,八九岁的孙子趴在炕上,面前摆了书本,眼睛瞅着电视。三个游客屋里屋外一番参观,提出要为老人照相。也许,对生活的满足无需额外形式的展示,也许,孙子刚放

9、下书包等着吃饭呢,老人笑而不语,连连摆手。他们诚恳又急切,说都是美术学院的老师,感慨黄土文化的厚重,想把典雅烂漫的陶瓷艺术、质朴纯真的窑洞文化,也想把好客热情的陈炉人一并摄录下来,带给学生我敢肯定,绝不是这番话,而是他们面上的神色,让她放下手上的菜,忙着整理毫不凌乱的头发。谁知,孙子隔墙能看见一样,大声提醒“我饿得很,你快做饭嘛”。这一幕令我想起,有一次到一处名胜旅游,朋友的茶水喝干了,找景区的商店续杯开水,连着被几家拒绝,遂感叹人心不古。我当时倒理解店主们的为难,现在也理解这率真的小家伙:每天面对无数的人,每个请求都- 4 -不加拒绝的话,举手之劳也是浩繁的工程。足足有十来分钟,老人像个群众

10、演员,拘谨而听从指挥,孙子则用高一声低一声“别照了”“快做饭”的叫唤,表达要回到正常生活轨道的期盼。我不知道,日后这些美术老师会不会告诉自己的学生,当时伴随快门欢快响起的,还有一遍一遍轻言细语的安慰,有一声一声在炕头不断制造的“抗议”。同学们!包括了画面之外的声音与互动,才是这一帧民俗图画的完整内容。陈炉几乎家家烧瓷器售瓷器,却少见拼命推销和围堵兜售,店主似乎都有更重要的事做。我准备新买一把茶壶,掌柜的蹲在街边,举着护眼面罩,电焊一扇橱窗。我挑选好,他报完价扭头接着干。我是习惯讨价还价的,他再不回头,瓮声瓮气传出一句“我没多要你的”。我们吃饭的隔壁,是同一老板娘经营的瓷器门面。吃饭的人多,隔壁

11、很难照顾,有人问价,她斜身从侧门扫一眼,有人还价,她大喊“没有多要你的”,然后,咯咯直笑,仿佛对还不成价表达歉意。不专门看管,多是盈手可握的玩意儿,不怕顺手牵羊?她像听说不可思议的一件事,“那怎么可能”,咯咯又笑。镇上有家供游客体验做陶的陶吧。一个小女孩在拉坯轮前体验。随着木轮的旋转,泥胎在手中帽子样长高。手随泥走,泥随手变,每个变化都引起小姑娘一声尖叫。小姑娘不时地停下,满是泥的小手背在身后,嘴吸吮着妈妈手里的饮料。她旁边的那个五十多岁的工人,却一下也没有停止手上的动作,浇水,翻搅,再稀释,再翻搅,瞅时机,将泥送到小姑娘手边。汗水打湿的鬓角和胳膊,随着动作闪闪发亮最后,工人将小姑娘的“作品”

12、用微波炉加热定型,以便小姑娘带回家去。这样真好!共同的劳动成果被凝聚固定了,汗水和热情有了见证的载体。我想,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在家中某个地方,这件稚嫩的作品,突然闯入她的眼帘,小姑娘,或者,已经长成大姑娘的她,一下回忆起这个夏天,回忆起古镇陈炉的这一幕,意识到,留在“作品”里的,其实是古镇人的陶心啊。 (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作 者 描 写 “古 镇 的 红 色 ”, 既 是 陈 炉 的 窑 砖 、 匣 钵 构 成 的 基 本 色 调 , 又 烘 托 出 古 镇 人 的 形 象特 征 。B作者善于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如通过古镇人对匣

13、钵的态度表现了他们的善良。C作者写掌柜专注电焊,瓮声瓮气对待买瓷器的顾客这一内容,目的是为了突出古镇人的粗犷豪爽的性格。D文章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细腻;在叙事过程中细节传神。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5 -5作者为什么在第四段讲述“有一次到一处名胜旅游”的经历?(5 分)6.结合全文,概括并分析古镇人的“陶心”表现在哪些方面?(6 分)( 三 ) 实 用 类 文 本 阅 读 ( 本 题 共 3 小 题 , 12 分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 完 成 7 9 题 。材 料 一 :朱 显 谟 生 长 在 上 海 农 村 , 早 早 体 验 稼 穑 之 苦 , 看 到

14、 古 老 耕 作 方 法 的 艰 苦 和 收 获 甚 微 的悲 凉 , 萌 发 了 长 大 后 改 变 农 业 落 后 状 况 的 念 头 , 立 志 当 一 名 科 学 农 民 。 于 是 他 在 大 学 选 择了 土 壤 肥 料 专 业 。1940 年 大 学 毕 业 后 , 朱 显 谟 考 入 重 庆 北 碚 中 央 地 质 调 查 所 , 随 指 导 老 师 侯 光 炯 开 展土 壤 调 查 工 作 。 侯 先 生 提 醒 , 做 土 壤 调 查 工 作 必 须 做 到 “四 到 一 问 ”, 即 : 走 到 、 摸到 、 看 到 、 访 问 到 和 最 后 问 一 个 “为 什 么

15、”。朱 显 谟 凡 事 都 要 探 个 究 竟 。 前 苏 联 土 壤 学 家 威 廉 斯 提 出 的 成 土 过 程 与 风 化 过 程 同 时 同地 进 行 的 理 论 , 曾 是 指 导 中 国 学 者 进 行 土 壤 发 生 学 研 究 的 理 论 基 础 , 但 朱 显 谟 对 它 不 迷 信 ,而 是 在 实 践 认 识 再 实 践 的 过 程 中 发 现 该 理 论 仅 适 于 块 状 岩 体 上 进 行 的 与 陆 生 生 物 进化 相 一 致 的 原 始 成 土 阶 段 。1959 年 , 为 了 国 家 建 设 大 西 北 的 需 要 , 朱 显 谟 毅 然 告 别 工 作

16、 条 件 优 越 的 南 京 , 举 家来 到 地 处 西 北 农 村 的 中 科 院 西 北 生 物 土 壤 研 究 所 。 在 黄 土 高 原 工 作 的 50 多 年 中 , 朱 显谟 实 地 考 察 了 黄 土 高 原 的 沟 沟 坎 坎 20 多 遍 , 三 次 跨 越 昆 仑 , 两 度 入 疆 。 他 积 40 余 年黄 土 高 原 土 壤 科 学 研 究 成 果 和 结 合 群 众 的 实 践 经 验 , 于 80 年 代 初 提 出 “黄 土 高 原 国 土整 治 28 字 方 略 ”。 其 内 容 是 : 全 部 降 水 就 地 入 渗 拦 蓄 , 米 粮 下 川 上 塬

17、、 林 果 下 沟 上 岔 、草 灌 上 坡 下 坬 。“目 前 , 经 过 国 家 实 施 退 耕 还 林 等 工 程 , 黄 土 高 原 基 本 变 绿 , 黄 河 流 失 土 壤 泥 沙 由 13亿 吨 减 少 为 3 亿 多 吨 。 ”朱 显 谟 的 学 生 吴 普 特 说 。 ( 摘 编 自 102 岁 朱 显 谟 院 士 逝 世 : 为 “黄 河 清 ”奉 献 半 个 多 世 纪 , 2017 年 10 月凤 凰 网 )材 料 二 :据 黄 河 志 卷 一 “黄 河 大 事 记 ”所 载 , 把 黄 河 泛 滥 、 决 堤 的 情 况 统 计 为 :时 期 年 数 泛 滥 、 决

18、堤 次 数 泛 滥 、 决 堤 均 次- 6 -魏 晋 南 北 朝 361 2 每 180 年 一 次隋 唐 五 代 379 8 每 47.3 年 一 次北 宋 时 期 161 8 约 20 年 一 次金 元 时 期 241 7 每 34 年 一 次明 朝 276 30 约 9 年 一 次清 朝 267 84 约 3 年 一 次民 国 时 期 25 44 每 年 1.8 次( 摘 编 自 朱 显 谟 再 论 黄 土 高 原 国 土 整 治 “28 字 方 略 ” )材 料 三 :为落实中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目标,时任国务院总理亲自视察陕北,提出退耕还林的措施。朱先生抑制不住自己的

19、激动,给总理上书表达激动之情,也进一步从科研角度为国家宏观决策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 摘 编 自 张 晴 朱 显 谟 院 士 和 “28 字 方 略 ” )材 料 四 :为构建大生态格局,河南省民权县提出建设“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当地政府构筑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的林带生态屏障,呵护着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农田免受风沙的侵袭。还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平原绿化等生态工程建设。(摘编自黄河故道起绿洲,2018 年 5 月 2 日光明日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朱显谟跟随侯光炯研究和调查土壤情况,这让他领悟到了实地研究精神。B朱显谟敢于否定威廉斯的学术观点,源于

20、自己的质疑精神和实践研究。C朱显谟的学生吴普特说的一番话,印证了朱显谟的研究成果已见成效。D在治理黄河方面,朱显谟的研究成果某种程度上给国家决策提供了帮助。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朱显谟提出的“黄土高原国土整治 28 字方略”,不仅是他治理黄河的核心理念,也是国家解决黄土高原问题的指导思想。B根据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黄河泛滥、决堤的频率最小,此后各时期黄河泛滥、决堤的频率越来越快,次数越来越多。C根据材料,要治理黄河,需要研究者的理论指导,更需要地方政府的治理举措,足见地方政府该是治理黄河的最大贡献者。- 7 -D要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发展之路,地方政府要积极采

21、取措施,建立生态屏障,为百姓生产生活提供免受风沙侵扰的良好环境。9朱显谟毕生致力于治理黄河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

22、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锐进

23、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忠 义 以 艺 通 /权 幸 为 请 者 非 一 /贯 之 持 之 愈 坚 /既 而 疏 陈 忠 义 不 宜 污 朝 籍 /词 理

24、 恳 切 /竟 罢 去之- 8 -B.忠 义 以 艺 通 权 幸 /为 请 者 非 一 /贯 之 持 之 愈 坚 /既 而 疏 陈 忠 义 不 宜 污 /朝 籍 词 理 恳 切 /竟 罢 去之C.忠 义 以 艺 通 /权 幸 为 请 者 非 一 /贯 之 持 之 愈 坚 /既 而 疏 陈 忠 义 不 宜 污 /朝 籍 词 理 恳 切 /竟 罢 去之D.忠 义 以 艺 通 权 幸 /为 请 者 非 一 /贯 之 持 之 愈 坚 /既 而 疏 陈 忠 义 不 宜 污 朝 籍 /词 理 恳 切 /竟 罢 去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

25、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

26、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B.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C.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D.韦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

27、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5 分)- 9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寄隐居士谢逸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注】谢逸:字无逸,屡举进士不第,隐居乡间,博学工文辞。玉唾:珍贵的书籍。襄阳耆旧,泛指襄阳的隐士。庞公:庞德公,后汉襄阳人,居岘山南,未曾入城市。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本诗开篇便写出了先

28、生因自己“薄禄相”而未被封侯,无奈之下,只得选择隐居山林,语句中隐隐透露出作者些许不得志的情味。B本诗第二联描绘精致,对仗谨严,特别是数词的选用,很具代表性,体现先生藏书之富、研学之久,突出其隐居生活的鲜明特征。C本诗第三联告诉我们,虽然先生四海之内不乏相知之辈,但他们境界追求大多不会像先生一样,他们没有选择“高卧一庵”的生活。D本诗结尾两句描述了襄阳隐士的节操志向,他们为了高尚的品节志向苦苦坚守,庞德公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E本诗语言朴素,表达简妙,写先生隐居,又不拘泥,有联想,有拓展,表面上“寄隐居士”,其实,也寄寓了作者自己的心志。15. 作者对先生隐居山林后的哪些表现怀有钦佩之情?请结合

29、全诗加以概括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1)师说中,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表达他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 ” 。- 10 -(2)劝学中,荀子在指出蚯蚓虽然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之后,以“ , , ”进行了反面论证。(3)孟子提出发展教育事业,让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之理深入民心的三句是“ , , ” 。(4)荀子劝学中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形象的比喻作论证,进而推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参省才能达到“ ”的境界。三、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

30、一项是(3 分)何先生西洋油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相较于过往,如今的潮流风向标主要发源于网络,更新更快、花样更多,内容却也鱼龙混杂。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中国巨量的住宅库存,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恐怕将会迎来更艰难的处境,因为在中国楼市兴风作浪的热钱,也许会很快回流美国。云南的劳军募捐运动是人民支持抗战的一个缩影,其毁家纾难的行为体现着云南人民面对国家危机,毫不畏惧,团结抗战的可贵精神。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因坚持传统教学的理念在国内中国画界脱颖而出,在教

31、学上主张筑基于传统文脉,以经典解读、研习为桥梁,连通造化与心源。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较强的办学能力。B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C为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高校将有序推进实施,重点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11 -D大多数人对英雄情结来说,是全世界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共同存在的文化现象,大家内心都藏匿着一

32、颗向往英雄的情感种子。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A.2018 年我乔迁新居,沈老师前来做客时,特赠裱制精良的对联一幅为我补壁,我至今仍旧珍藏。B.自上一篇论文发表以后,你并未停止相关研究,勉力续貂,又见一篇论文发表,实在可喜可贺。C.某医生治好不少患者的顽疾,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相赠,上写道:“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D.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放您桌上了,希望您能抽空拜读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20 在 下 面 一 段 文 字 横 线 处 补 写 恰 当 的 语 句 , 使 整 段 文 字 语 意 完 整 连 贯 , 内 容 贴 切 , 逻辑 严 密 。 每 处 不

33、 超 过 15 个 字 。 ( 6 分 )打 哈 欠 不 是 人 类 的 专 利 , , 但 是 打 哈 欠 相 互 传 染 却 只 有 在 人 类 和大 猩 猩 这 样 的 高 级 动 物 之 间 才 会 发 生 。 生 物 学 家 们 发 现 , 只 有 大 脑 皮 层 发 达 的 脊 椎 动 物 , , 然 后 彼 此 传 染 。 这 是 “大 脑 高 级 意 识 和 智 力 ”负 责 的 事 情 , 因 为 他们 能 够 了 解 同 伴 的 想 法 , , 快 乐 而 快 乐 , 把 同 伴 的 行 为 反 映 到 自 己 身上 , 从 而 产 生 打 哈 欠 传 染 现 象 。四、写

34、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你还会说方言吗?现在很多孩子只会说普通话和英语,却不会说家乡的方言。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语言天赋极高,他精通上海话、粤语、湖北话、四川话等多种方言。他在节目里用方言和嘉宾“套近乎” ,让他成为无数人的老乡,他还自费近 500 万保护方言。不忘来路,始知归程。关于方言,你有哪些思考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2 -试题答案1.【理解筛选】(3 分)B.以 A“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理解有误,参见原文“这里说的情感是审

35、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C“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分析不准确,原文有“才有可能”的表述。D 原因分析不全面,根据原文第 6 段中“首先其次”的论述,可见该项分析是不完整的)2.【论证分析】(3 分)C.(根据第 5 段的论证思路,引用陆游咏梅诗句,是为了论说“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断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这一观点)3.【内容分析】(3 分)B.“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错。原文的表述是“登山则情调于山,观海则意滋于海”的情况,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4C。5( 1) 借这件事表达对小孩的理解,小

36、孩“抗议”的原因是“每一个请求都不加拒绝的话,举手之劳也是浩繁的工程”(1 分)( 2) 对比,与老人形成对比,表明老人在这种情况下仍接受了请求很不容易,表现了老人的善良。(2 分)( 3) 深化主旨,借以凸显表现了陈炉人的善良,表达作者对古镇淳朴人情的赞美。(2 分)6解析:( 1) 生活中的陶心是古镇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希望身体结实、祖业厚实、人心笃实;希望生活红红火火。( 2) 待人的陶心是古镇人对待游客的质朴善良:如听从游客指挥的老奶奶,“没有多要你的”的店主。(古镇人对匣钵的知恩图报、不离不弃)。( 3) 工作的陶心是古镇人对工作的认真不敷衍:如淘吧中不停劳作的工人。(每点 2分。)

37、(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3 -7.【 参 考 答 案 】 B【 朱 显 谟 先 生 没 有 否 定 威 廉 斯 的 学 术 观 点 , 而 只 是 发 现 其 观 点 的 局 限 性 。 】8.【 参 考 答 案 】 D【 A 项 , “黄 土 高 原 国 土 整 治 28 字 方 略 ”是 国 家 解 决 黄 土 高 原 问 题 的 指 导 思 想 , 属 无 中生 有 ; B 项 , 各 时 期 黄 河 泛 滥 、 决 堤 的 频 率 和 次 数 并 不 是 一 直 在 增 加 ; C 项 , 属 于 推 断不 合 理 。 】9.【 参 考 答 案 】( 1) 早 年 体 验 农 村 之

38、 艰 苦 , 萌 发 了 想 改 变 落 后 农 业 的 念 头 。( 2) 总 体 上 黄 河 泛 滥 、 决 堤 的 次 数 呈 增 加 趋 势 , 造 成 的 灾 难 越 来 越 严 重 。( 3) 国 家 绿 化 大 西 北 的 需 要 , 国 家 领 导 人 的 重 视 , 这 些 激 励 他 进 一 步 研 究 治 理 黄 河 。( 每 点 2 分 , 三 点 共 6 分 )10.D(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韦贯之对自己所持意见更加坚定。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11.A(为避唐宪宗李纯之讳,任何人

39、包括韦贯之自己都不能用名纯来称呼)12.B(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错误,两次上奏一次是针对补阙,一次是针对左拾遗;且一降再降为秘书丞错误,原文第二段是改为秘书丞)13.(1)(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马上)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说者、骤、且、诣各 1 分,大意通 1 分)(2)这件事就搁置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原来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寝、衔、卒、构各 1 分,大意通 1分)【参考译文】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

40、有人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就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推荐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 14 -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韦贯之恭敬地答应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史。他上书举荐小弟韦纁代替自己任监察御史,当时的议论不认为他是徇私枉法。于是转任右补阙,而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坚持说不可以,不久降职为左拾遗。他再次上奏说:拾遗、补阙虽然品级不同,但都是谏官。父亲任宰

41、相,儿子任谏官,如果政事有失,做儿子的不可能去议论父亲。于是杜从郁改任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因为投机取巧进用,官做到少府监,他的儿子以门荫当上了两馆的生徒。韦贯之扣住他的册籍不下发,并说:工商之家出身的子弟,不应当做官。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而韦贯之更是坚持己见。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 当时讨伐吴元济,韦贯之请求先放下镇州,集中力量对付淮西,并且说:陛下难道不知道建中年间的事情吗?开始是蔡州急呼,而魏州响应,齐、赵一同起来,德宗征发天下兵马讨伐他们,财物用完而人力费尽,所以朱泚乘机作乱。这不是别的原因,是要迅

42、速扑灭叛乱。如今陛下难道不能稍稍忍一下,等蔡州平定之后再讨伐镇州吗?当时皇帝已经讨伐镇州了,没有听从韦贯之的建议。最终的结果是,蔡州平定之后,镇州才屈服。开始,讨伐蔡州,让宣武韩弘做都统,皇帝又下诏叫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并兵力而进军。韦贯之以为诸将从四面讨伐叛贼,各自会迅速进攻,如今设置都统督战,又令二个节帅连营,那么他们会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攻克的日期就难以估计了。皇帝还是没有听从。后来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蔡州。一切都如韦贯之所预料的。 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他请求章服。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

43、宠幸呢?于是这件事就停了下来。张宿因此对他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张宿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原来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不到十天,又外任为湖南观察使。后来又罢为太子詹事,在东都分司任职。穆宗即位,随即下令授拜他为河南尹,召入朝廷任工部尚书,还未赴任,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贞。(二)古代诗歌鉴赏14A、D。15 (1)潜心治学,勤奋不辍。先生每天在幽居诵读诗书,亲手勘校达三十年之久。- 15 -(2)甘于孤寂,坚贞不移。四海朋友虽多,但知音极少,他甘愿高卧山林,任己头白,保持高洁。(3)不慕名利,心志恒定。作者把先生比况成庞德公,说他不会像某些襄阳高士一样表

44、面苦守气节,实则借此沽名钓誉,要入世求得显达,而会一直远离世俗,归隐山林,坚守节操,做一个不慕名利、心志恒定的真正隐士。(每点 2 分,三点 6 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6.(1)(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7.A。春秋笔法 简练而隐瞒地点评人事。错误。鱼龙混杂 好人坏人都有。错误。纷至沓来 接连不断的到来。正确兴风作浪 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贬义句,正确毁家纾难 指不惜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

45、难,解救国难的大义行为。正确脱颖而出 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 。对象错误。18B (A 项,两面对一面;C 项,不合逻辑,去掉后一个“高校”;D 项,主客体颠倒。应为“英雄情结对大多数人来说”。)19.【答案】C 【解析】A 项,乔迁:敬辞,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补壁:谦辞,把作品赠人时用,意为水平拙劣,不足登大雅之堂,就权且给人糊墙。B 项,续貂:谦辞,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多用于谦称续写别人的著作。C 项,“杏林”是医学界或医家的代称,典故出自三国时期名医董奉,他隐居庐山,行医不取一文钱,只要求病患者栽种杏树,积年蔚然成林。要注意与“杏坛”区别开来,“杏坛”是教育界的代称,

46、相传孔子在杏树下设坛讲学,后因泛指授徒讲学的场所。D 项,拜读,敬辞,指阅读对方的文章。20【参考答案】- 16 -动物也会打哈欠(“动物”1 分,“打哈欠”1 分,共 2 分)才有能力辨识(意识到)哈欠(“辨识”1 分,“哈欠”1 分,共 2 分)会为同类的痛苦而痛苦(“为同类”1 分,“痛苦而痛苦”(意思对也可给分)1 分,共 2 分)21.(5 分)现象:我国原油产量多年来变化不大,消费量则呈连年上升趋势。 (2 分)问题:我国原油产量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或: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3 分)22.作文围绕“方言” ,可叙述方言故事,追述方言中的文化脚印;可议论方言保护

47、与来路,探求时代列车呼啸而过之时方言该何去何从;亦可抒发乡音传递的亲切温情例文 道尽千万心,书满乡音情少小离家的孩子,仍有乡音为他接风洗尘;时代的列车呼啸而过,又是否仍有乡音伴他左右。写尽方言的故事,让文化沉淀在身边事;道出方言的情意,让传承不被遗忘殆尽。是否会说方言?材料中的问题惹人审视自己,主持人汪涵积极学习方言,保护方言,而时代前列的我们又是否明白方言意味着什么?方言,是用标准规范不能衡量的能力。方言传承千年,将千帆而尽的年华都浓缩进了言语中。时代发展,普通话普及的程度加深,人们忽视方言,改正方言,将句子后面的小小尾音都去掉,让自己安心地藏在人流里,让自己满嘴现代化。普通之外的个性和烙印

48、消失了,遗忘的普通人不是时代的奔跑者,只不过是个被人群支配的庸常者。方言,是无关偏见与歧视的自豪。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但谁继续向前走,却把初心当作糟粕歧视、偏见。你会否对一口方言的人面露鄙夷?你会否拼命去改变口音只为大家没有异样的眼光?乡音未改的人,竭尽全力找回尊重并无不妥。但“修缮总意味着一定程度的破坏。 ”社会中歧视方言的风气才是推波助澜的罪犯。人们忘掉方言的传统,摒弃“落后的残留”还大言不惭地相信自己与时俱进。“历史是民族的脊梁。 ”代表民族传统和地域历史的方言崩塌了,残存的只不过是没有根的民族罢了。别用你的优越感阻碍方言文化的进程。寻

49、找家谱传承家风的热潮还没有结束,却总是有人拥有一股优越感和“洁身自好”的以城市人自居的性格。认为方言粗俗鄙陋和他们所不喜的农民、民工挂钩,自以为在推动社会高级化高雅化发展。殊不知,当有一天方言消失,人们便失去历史,失去古今沟通的纽带,失去与土地血脉相连的自信,失去文化对自己的烙印。- 17 -“我们终其一生,却只做了普通人。 ”我们最简单普通的追求不过是历史得以传承,传统得以延续。个人摆正态度正确面对方言,积极学习、保护方能使群众都尽善尽美。而家庭与社会中更应重视方言传承,加大方言宣传,将方言文化作为能力来掌握。北岛言:“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历史和传统就是我们的脚步,来时的路。不忘来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