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理一.选择题 (共计 40小题, 每小题 2分,总计 80分)1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是( )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实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A B C D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 学习与计划的关系问题C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3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 ”这种观点属于( )A 不可知论 B 可知论 C 主观主义 D 唯心主义4播种一
2、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D 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 唯物主义 B 辩证法 C 可知论 D 认识论6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发展观是( )A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B 以统筹兼顾为基本
3、要求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D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7哲学是一切文化、科学,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精神基石。关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C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8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 社会历史性 B 条件性 C 正确性 D 客观性9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说明(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主观能动性 C 社会历史性 D 运动绝对性11 “供给侧
4、结构性改革”排名第一,成为 2016年全民流行语。推动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改善供给质量,提高供给效率,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从哲学的角度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流行语来自于( )A 人脑,因为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 B 人们的想象,因为谣言是不属实的错误意识2C 客观存在,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 物质世界,因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2如今, “微博” “微信” “网络” “电子商务” “电子邮件” “虚拟世界” “纳米技术”等许多新名词铺天盖地涌现出来。这些新名词的产生( )是人们在头脑中自生的,凭空想象的 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 B
5、C D 13假期综合症是人们在大假之后出现的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表现。长假期间,很多人缺乏自我控制,屈服于短期诱惑,纵容自己熬夜、暴饮暴食、导致睡眠规律、饮食规律被打乱,从而会在节后的两三天出现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肌肉酸痛、胃口欠佳、焦虑等症状。材料表明(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14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光常引人遐想,更易勾起思乡之念。身在异乡的许多游子,在这清冷的月夜,明知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偏要说故乡的月最明。这主要体现了A心理活动对文学创作具有主导作用 B.
6、 对事物判断取决于作者的文学素养C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 D社会实践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来源15对于人来说, “望梅”可能“止渴” , “谈虎”可能“色变” ,而对于动物来说则不是。这是因为( )A 动物没有第一信号系统 B 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C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 动物的意识水平比人类差16 “洪荒之力” “互相伤害” “你咋不上天”成为 2016年全民流行语。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流行语来自于( )A 人脑,因为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B 客观存在,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 人们的想象,因为谣言是不属实的错误意识D 物质世界,因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7天桥是老北京的记
7、忆。为恢复北京中轴线上这一重要的地标性建筑,有关单位反复论证重建方案,绘制大量施工图纸,然后根据图纸进行施工。根据图纸进行施工体现了( )A 物质是意识变化的根源 B 意识是物质的本原C 物质随意识变化而变化 D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1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存在性 B 客观实在性 C 运动 D 可知性1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决定物质的存在和发展 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 B C D 20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 )A 主观性 B 主动性 C 意识性 D 物质性2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3A 普遍存在的、无条件的 B 普遍
8、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 有条件的、个别的 D 主观的、有条件的22从矛盾的角度看,决定事物性质的主要是( )A 主要矛盾 B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C 次要矛盾 D 次要矛盾的主要矛盾23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斗争性 同性 普遍性 特殊性A B C D 24在一个荷花池中,第一天开放的荷花只是很少一部分,第二天开放的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假设三十天荷花会开满整个池塘,而前二十九天荷花仅仅开满了一半,最后一天才会开满另一半,相当于前二十九天的总和!“荷花定律”告诉我们( )A 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需要坚持适度的原则B 果断抓住时机才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C 量
9、变的积累总是一种缓慢发展的漫长过程D 只有一定的量变积累才会达到最后的质变2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过去五年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同时也提出我们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材料体现了( )A 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B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D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6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是( )A 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 B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27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这句话主要是说矛盾具有( )A 相对性 B 主观性 C 多样性 D 普遍性28好的“家风”能使一个家庭人才辈出;好的“家风”也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0、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还关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这说明( )A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 要使主观符合客观C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哲理是( )A 要重视量的积累 B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 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0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世界。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也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质是( )A 新旧事物之间的斗争 B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 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改变 4D 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31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我国发
11、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这是因为(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力量A B C D 3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C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3人社部把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确定为 2017年的三大工作重点。其依据在于( )广大劳动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改革是我国社
12、会发展的强大动力A B C D 34 2018年,是改革开放 40周年,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 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将改革进行到底能够( )A 解决好对抗性的社会基本矛盾 B 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C 变革我国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D 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5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经过阶段性发展到当前阶段,在改革方面中央越来越强调要有前瞻性的规划。过去是走一步看一步,现在要总体设计,能够从一个更长远的目标去着眼。强调要有前瞻性的规划的哲学依据是( )A 意识都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C 发展总是前进的上升的物质运动 D先进
13、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36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市民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学者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这说明 ( )A 幸福感是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 B 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体差异性C 正确的价值判断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D 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37目前,我国农村改革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尊重和激活农民的伟大创造性,使农民成为建设、共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 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 农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
14、 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但不是价值的享受者 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81902 年,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的塑料袋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现在被人们评为“二十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材料说明( )5A 价值判断具有阶级性 B 价值判断具有真理性C 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D 价值判断具有实践性39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从哲学上看,强调劳动的重要在于(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自我发展的途径 劳动是人特有的能力 劳动是促进入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劳动是评价一
15、个人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A B C D40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下列属于社会存在范畴的是(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A B C D 二.简答题(20 分)请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6参考答案1A【解析】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本题属于单纯识记基础知识的题目,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依据所学内容作出判断即可,正确答案为 A。2A【解析】【详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故 A选项入选。其他选项
16、均错误。3B【解析】【详解】观点“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的意思是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有的事物暂时没有被认识,以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会认识的,故该观点属于可知论的观点。B 选项入选。其他选项错误。4A【解析】【详解】根据题目的表述, “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 、 “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说明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即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 A选项入选。B、C 选项表述错误。D 选项错误,世界观具有相对独立性,方法论没有相对独立性。【点睛】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 方法论区别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 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17、造世界的根本7点 原则和根本方法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5B【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6A【解析】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
18、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故 A正确;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故 B错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故 C错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故 D错误。故选 A。【点睛】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7D【解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故 A错误;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种说法把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是不正确的,故 B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对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故 C错
19、误;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而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故 D正确。故选 D。【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8哲学 具体科学研究对象整个世界 某一特定领域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区别作用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联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8D【解析】【
20、详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均不是真理的基本属性,不合题意。答案选 D。9C【解析】试题分析:对马力和人心的认识要经过实践检验得知,题目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 正确;ABD 与题意不符。考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理解和运用,题目内容很容易理解,难度较小。10A【解析】【详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9可见,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 A正确;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 B不符合题意;社会历史性不是物
21、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 C不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 A。【点睛】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区别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联系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提示: (1)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
22、体与部分的关系。(2)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11C【解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流行语作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 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B 说法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排除;D 说法不科学,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12C10【解析】意识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不是人脑中自生的,凭空想象的,故错误;物质决定意
23、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材料中的新名词属于意识范畴,可见,这些新名词的产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故正确;选项强调的是意识的产生过程,材料没体现,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点睛】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但有了人脑,意识并不会自行产生。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人脑不会产生意识。13D【解析】长假后的几天,人们容易患上假期综合症,这体现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 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A、B、C 三项均与该主旨不符, 均不合题意。答案选 D。【点睛】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4、。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14C【解析】月圆之夜属于客观条件,身在异乡思乡是主观因素,二者结合得出故乡月明,体现了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C 项符合题意;A 项夸大了心理活动的作用,观点错误;对事物的判断取决于实践,B 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是人的认识受主观条件的影响,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作用,D 项不合题意。答案选 C。15C【解析】动物不会“谈虎色变” ,不会“望梅止渴” ,这是因为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故 C选项符合题意;A 说法错误,动物只有第一信
25、号系统,没有第二信号系统,排除;B 说法错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而非大脑,排除;D 说法错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不可能产生意识,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16B【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流行语属于意识范畴,源于客观存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 项符合题意;流行语来自于客观生活现实,人脑只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器官,没有客观实在作用到人脑,就不会有意识产生,A 项不合题意;流行语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1不是人的主观想象,而且流行语不是谣言,C 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是意识的本质,与意识的起源无关,D 项不合题意。答案选 B。【点睛】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内容的客观性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
26、意识,无论深刻的意识还是肤浅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形式的主观性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从意识的主观差别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从意识的主观特征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17D【解析】根据图纸进行施工,图纸所反映的是人们意识中的东西,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施工,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说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27、,D 项符合题意;题目强调的是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体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所以没有体现物质是意识变化的根源,A 项不合题意;意识不是物质的本质,物质的本质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 项观点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随物质的变化而变化,C 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18B【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 B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均错误。19B【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能够找到人们改造世界,并且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是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选 B;不选,因为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
28、定物质。20D【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本题直接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没有难度,考生可根据教12材对这一知识的表述直接选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D 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说法都是错误的,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D。21B【解析】【详解】从世界观的角度看,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普遍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 B选项入选。A 选项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C 选项“个别的” 、D选项“主观的”的表述错误。22B【解析】【详解】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但不决定事物的性质,故 A不符合题意;
29、矛盾主要方面是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其主导作用的依法,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故 B正确;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会影响事物的发展,但不决定事物的性质,故 C不符合题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但次要矛盾中不包含主要矛盾,因此, “次要矛盾的主要矛盾”的说法是不恰当的,故 D错误。故选 B。【点睛】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关系: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外延不同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
30、一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区别内涵不同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 ,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 。主次矛盾都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 ,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13作用不同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又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方法论意义不同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要求做事情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能忽视一般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能忽视支流实践的方面不同做题时
31、判断主要矛盾要注意以下字眼,如“重点” “中心” “关键” “突破口”等做题时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注意以下字眼,如“主流” “方向” “大局” “性质”“主体” “优劣”等联系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 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23A【解析】【详解】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斗争性和同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故正确;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但不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A。【点睛】理解矛盾基本属性的关系和作用: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区
32、别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14不同特点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作用不同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面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 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的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联系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33、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4D【解析】荷叶一个月可以长满池塘,但其速度不是平均的,经过前二十九天的积累后,最后一天所长的荷叶占了池塘的一半,这说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只有一定的量变积累才会达到最后的质变,D 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荷花经过量的积累,才会发生质变,没有体现适度原则,A 项不合题意;荷叶如果没有前面二十九天的积累,就不会有最后一天的飞跃,这不是抓住了机遇,而是因为经过了积累,B 项不合题意;量变的积累不一定要经过缓慢发展的漫长过程,C 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34、D。【点睛】正确理解发展与量变、质变的关系。(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并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2)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只有质变,才完成了量变,才肯定和巩固了量变所获得的成果;只有质变才能产生新质的事物;只有质变才能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15量变开辟道路。但并不是说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产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25D【解析】据材料可知,我国过去五年的成就是主要的,但也存在困难和挑战,这体现了看问题要抓住主流,也要看到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
35、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观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不合题意。答案选 D。【点睛】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 重点论区别内容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反面 一点论 均衡论联系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6C【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36、答案选 C。【点睛】为什么说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 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起点和开端,全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都是在普遍联系发展观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所谓最一般规律,就是整个世界普遍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全部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层次来说明这一点的。(3) 是否坚持普遍联系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之一,否认这一16观点是形而上学的一个特征,所以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7D【解析】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
37、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故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D 项符合题意;A、B、C 不是矛盾的特性,A、B、C 项不合题意。答案选 D。28D【解析】材料说明好的“家风”能够给家庭、社会带来积极影响,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 项符合题意;“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属于唯物论的内容,不符合题干设定的“唯物辩证法角度” ,A 项不合题意; “要使主观符合客观”也属于唯物论的内容,不符合题干设定的“唯物辩证法角度” ,B 项不合题意;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属于认识论的内容,不符合题干设定的“唯物辩证法角度” ,C 项不合题意。答案选 D。29A【解析】“勿以恶小
38、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体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要重视量的积累,A 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量的积累的重要性,没有强调质变,也没有强调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B、C 两项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 项不合题意。答案选 A。30B【解析】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 项符合题意;新旧事物之间的斗争是发展的状态,而不是实质,A 项不合题意;事物性质的改变是质变,状态的改变是量变,C 项不合题意;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量变,D 项不合题意。答案选 B。31A【解析】改革是社会主义
39、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故选项符合题意;选项说法错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排除;选项说法错误,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A。1732D【解析】【详解】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决定了它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
40、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故 D正确;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而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故 ABC错误。故选 D。【点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及解决:(1)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2)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即非对抗性的矛盾),决定了它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
41、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33D【解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说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故选项符合题意;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D。34D18【解析】改革是使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
42、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 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A项观点错误;改革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B 项观点错误;改革是我国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变革我国的根本制度,C 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D。35D【解析】前瞻性的规划指的是坚持先进社会意识的指导,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D 项符合题意;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 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前瞻性的规划的重要性,没有强调事物发展的过程,B 项不合题意;发展具有普遍性,人的意识也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发展不全是物质运动,C 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D。【点睛
43、】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从两点论的角度看,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2)从重点论的角度看,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36B【解析】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说明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体差异性,B 项符合题意;幸福感作为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具有客观依据,A 项观点错误;材料未体现正确的价值判断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C 项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价值
44、判断的社会历史性特征,D 项不合题意。答案选 B。37D【解析】题干中“尊重和激活农民的伟大创造性,使农民成为建设、共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 ”反映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D 项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 项观点错误;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C 项观点错误;材料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体现人生价值,A 项不合题意。答案选 D。38C【解析】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在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它竟然被评为 21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说明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C 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体现的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19历史性,没有体现出阶级性,A 项不合题意;价值判断没有真理性和实践性特点,B、D 两项观点错误。答案想 C。39B【解析】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个人自我发展的途径,是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两项符合题意;“劳动是人特有的能力”的观点没有体现劳动的重要性,项不合题意;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B。40B【解析】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人口、地理环境和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两项符合题意;两项属于社会意识,不合题意。答案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