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29387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谈谈“循序渐进”与“为而不争”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当前,认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的思想道德资源,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是我们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当努力做好的一件大事。这里谈谈中华传统美德中“循序渐进”与“为而不争”的思想。中华传统美德之中,有一种可贵的思想,叫做循序渐进。这一思想发端于老子,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段话是说,世间

2、万事万物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我们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而不是虎头蛇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孔子主张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荀子集诸家之说而加以改造,乃化为己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发展到南宋,再经朱熹的创造性总结,遂成“循序而渐进”的至理名言。为而不争,是蕴含于中华传统美德之中的又一可贵思想。若究其渊源,这一思想同样可以追溯至老子。老子最后一章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里说的“不争”,以“为”作前提。

3、为而不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所谓的“为”是“为人”“与人”,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第二层则是该书二十二章所言四个“不自”,即“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也就是说,人生在世,既要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也要做好自己,不要因“争”损害了自己的人格、品性等,这才叫做“为而不争”。孔子也主张“君子无所争”,只是讲法略异于老子,说的是“矜而不争”。也就是说,不争的前提是“矜”。同一个“矜”字,老子作夸饰、尊大用,主张“不自矜”,孔子则作庄敬持己用,虽讲法各异,但皆从严格律己出发。唯其如此,也就有了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正是弘扬先贤思想,孟子才会主张:“老吾

4、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往今来,循序渐进、为而不争的思想有若春雨润物,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先人。然而近些年来,这样的思想被一些人渐渐淡忘了,急功近利、追逐金钱的坏习气蔓延滋长、无孔不入。结果,许多人对无序竞争、损人利己之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更有甚者,为了谋求一己私利,竟然践踏道德底线,损害国家、民族利益,弄虚作假,伤天害理。长此以往,势必导致民族道德素质下降。凝聚人心、扶正风气,这是中国学人数千年一以贯之的社会责任意识。北宋范仲淹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执著追求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早成旷世箴言,不胫

5、而走。清代学者顾炎武著日知录,用整整一卷篇幅集中探讨历代社会的人心风俗问题,发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呐喊。晚近学人据以归纳,遂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而融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之中。见贤思齐,亡羊补牢。从当前社会风气的实际出发,学人似有必要多讲讲循序渐进、为而不争的道理,多谈谈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可贵思想。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经过较长一段时期努力,定然能使中华传统美德深入人心、蔚成新风。(陈祖武 201488人民日报有改动)1下列对“循序渐进”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世间万物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循序渐进历经发生、发展、改造、总结,最

6、终成为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B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循序渐进作为中华传统美德之中的可贵思想,这一思想发端于老子 。C我们做任何事情往往都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积少成多,锲而不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D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努力做到循序渐进,它和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 严格律己、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是统一的。2下列不能全面反应“为而不争”内涵的一项是( )(3 分)A水利万物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道德经B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清 车万育增广贤文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 张载D你永远不该怀着赚钱的目的

7、去创办一家公司,你的目标应该是做出让别人深信不疑的产品。 马库拉对乔布斯如是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孔子的“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要求我们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始终如一地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而不是虎头蛇尾。B 老子最后一章提及的“ 为而不争” , 孔子主张的“君子无所争” ,这里说的不争,以“为” 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为前提。C社会的人心风俗问题为历代中国学人所关注,数千年来以范仲淹、顾炎武等为代表的中国学人以“凝聚人心,扶正风气”为己任,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D晚近学人根据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呐喊加以归纳,将“天下兴亡

8、,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融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之中。【答案】1D2C3B【解析】1【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 D 结合文本内容“为而不争,是蕴含于中华传统美德之中的又一可贵思想。

9、若究其渊源,这一思想同样可以追溯至老子 ”“孔子则作庄敬持己用,虽讲法各异,但皆从严格律己出发”可知,严格律己体现了为而不争的思想,不属于循序渐进思想。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能全面反应“为而不争”内涵的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 C 结合文本内容:为而不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所谓的“为”是“为人” “与人” ,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第二层则是该书二十二章所言四个“不自” ,即“不自见” “不自是” “不自伐” “不自矜”可知,为而不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有利他人、给予他人,第二层不自我夸耀,不争名,不争利。C 项只有第一层意思。【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

10、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C 项结合文本内容:为而不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所谓的“为”是“为人” “与人” ,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第二层则是该书二十二章所言四个“不自” ,即“不自见” “不自是” “不自伐” “不自矜”可知,为而不争,有两层含

11、义:第一层有利他人、给予他人,第二层不自我夸耀,不争名,不争利。C 项只有第一层意思。3【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B老子 “为而不争” , 以“为”作前提,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孔子主张“君子无所争” , 不争的前提

12、是“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邓艾传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稍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

13、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景元四年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

14、?”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节选自三国志魏书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此维使化持吾 /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B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维必自东袭取洮城。C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维必自东袭取洮城。D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5下列

15、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文中“少孤”即指邓艾年幼时父亲就死了。B“艾遂自名范,字士则”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字供长辈呼唤。C“辟之为掾”中“掾”即掾吏,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分曹治事的属吏,官府里的办事员。D“迁南安太守”中“迁” 与徙,都指调动官职。“迁”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邓艾因战乱迁徙

16、汝南,为农家牧养小牛。后在颍川看到一篇谈及如何作文和做人的碑文,便把名字改用碑文的文字,以励其志。B邓艾做过都尉学士,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 物,邓艾最初没有表示感谢。C邓艾和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的偏将姜维。姜维撤退,邓艾认为应该分兵把守,后又识破了姜维的计谋,得以不败。D邓艾率军从阴平进攻,他击败了马邈和诸葛瞻后,到达雒城。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到邓艾面前请求投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5 分)(2)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

17、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5 分)【答案】4A5B6D7(1)后来担任典农纲纪、上计吏,拜访太尉司马懿。司马宣王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任太尉府掾,又升任尚书郎。(2)邓艾到达成都,巡视并约束将士,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回复旧业,蜀国人都称赞邓艾。【解析】4【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

18、、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19、(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来源:学科网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 、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B 项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名供长辈呼唤。【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在中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 “字”。有身份、有地位、有文化的人,一般都有 “字”。贫苦的老百姓不可能有字,没听说武大郎的字叫什么。蒙古鞑子

20、灭亡中国后,南方的汉族人连名都不许有,更别说字了。土财主、奸商,斗大的字不识半升,也弄个字,人模狗样的。古人称呼他人,一般称他的字,不能呼名。呼他人的名,很不礼貌,人家会恨死你。一个人的字,是在成年后才有的。年轻人为了表示谦逊,都说:“年幼,无表”。平时需要注意积累。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 项结合文本内容“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可知,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大印,请求投降。非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

21、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D 项结合文本内容“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可知,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大印,请求投降。非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7【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

22、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为”“奇”“称”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父亲早死,所以很小就成

23、了孤儿,太祖攻占荆州之后,他举家迁徙到汝南,给农民放养牛犊。十二岁时,跟随母亲到了颍川,读到已故的太丘长陈寔墓前的碑文,碑文上说“文章是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子的楷模”。邓艾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为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中有人和他同名,所以又改回叫艾。他做过都尉学士,因为口吃,不能担任主管文书的官吏。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没有表示感谢。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泽,总是筹划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都笑话他。后来任典农纲纪、上计吏。拜访太尉司马懿。司马宣王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任太尉府掾,又升任尚书郎。邓艾出任征西将军参军,又升任为南安太守。嘉平元年,和

24、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的偏将姜维。姜维撤退,郭淮想乘机向西去攻打羌人。邓艾说:“蜀国贼敌离开这里还不远,或许还会回来,我们应该分兵把守,以防万一。”于是郭淮留邓艾驻军白水北面。三天后,姜维派廖化从白水南岸面对邓艾的驻地驻扎下来。邓艾对将 领们说:“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说他们应当渡河,而不是架桥。这是他们的计策, 姜维派廖化来牵制我,使我们不能返回。所以姜维一定会从东面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距离邓艾军营六十里。邓艾当夜秘密行军赶到洮城,姜维果然渡河夺城:但是邓艾已抢先到达并占据了洮城,才没有战败。朝廷赐给邓艾关内侯的爵位,加授讨寇将军的官衔,后来升任他为城阳太守。景元四年冬

25、天十月,邓艾 自阴平行走百余里,全是无人之地,凿山开路,架设栈道,山高谷深,十分艰险,加之运粮十分困难,形势近于危险。邓艾用毛毡裹住身体,推转而下。众将士都攀木缘崖,一个一个前进。首先来到江由县,西蜀守将马邈投降。西蜀卫将军诸葛瞻从涪城退还绵竹,排列战阵,等着狙击邓艾。邓艾派遣自己的儿子邓忠等率兵从右边包抄,司马(官名)师纂等率兵从左边包抄。但二人出击均告失利,同时退回来说:“敌人坚守牢固,很难击破。”邓艾大怒道:“生死存亡的选择,全在此一举,还说什么可与不可!”大骂邓忠和师纂,要斩首示众。二人又率兵快马回去重新作战,大败敌兵,斩下诸葛瞻及尚书张遵等人的脑袋,进军至雒县。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大

26、印,写了封书信(让使者带着)来到邓艾兵营,请求投降。邓艾到达成都,巡视并约束将士,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回复旧业。蜀国人都称赞邓艾。(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水调歌头蔡伸亭皋木叶下,原隰 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 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注】隰:低下的湿地。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8本词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27、(5 分)9本词下阕抒发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6 分)【答案】8对比,作者当年在彭门时,正值盛年、英姿飒爽、豪情满怀,带领着一支精壮的部队,驰骋于战场,闲暇时光,将士们在古球场欢宴,抚剑豪饮,议论古今兴亡,满腔热血,忧心国事,希图建功立业;如今自己平生那豪情壮志、抗金的决心和愿望,早已被现实消磨殆尽,只落得两鬓如霜,飘泊在江南水乡,一腔悲愤,无处可消,只有借酒浇愁。两组对比:当年的的年轻力壮,英姿飒爽,如今的年岁已老、漂泊无依;当年豪情满怀,满腔热血,希图建功立业,如今一腔悲愤,自己平生那豪情壮志、抗金的决心和愿望,早已被现实消磨殆尽。答案二:虚实结合,虚写回忆中过去在彭门时自己

28、带领着一支精壮的部队,驰骋于战场。闲暇时光,将士们在古球场欢宴,抚剑豪饮,议论古今兴亡;实写现实生活当时座中的英豪,一半都已凋亡了,而宋王朝也只剩下半壁江山。自己两鬓如霜,飘泊在江南水乡。一腔悲愤,无处可消,只有借酒浇愁。9下阕抒发了作者故友凋亡,思念故交的悲叹,从词中当年其间的英雄豪杰,大半已流落或去世可以看出。自己年华已老,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愁,从词中“霜鬓”“漂泊水云乡”可以看出。自己壮志难酬,只能借酒浇愁的伤感。词人自感功名无望,只能借酒浇愁。【解析】8【技巧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诗

29、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如本题虚实结合,虚写回忆中过去在彭门时自己带领着一支精壮的部队,驰骋于战场。闲暇时光,将士们在古球场欢宴,抚剑豪饮,议论古今兴亡;实写现实生活当时座中的英豪,一半都已凋亡了,而宋王朝也只剩下半

30、壁江山。自己两鬓如霜,飘泊在江南水乡。一腔悲愤,无处可消,只有借酒浇愁。答题时要注意每条中手法和分析。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从词中当年其间的英雄豪杰,大半已流落或去世可以看出,故友凋亡,思念故交的悲叹;从词中“霜鬓” “漂泊水云乡”可以看出自己年华已老,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愁;自己壮志难酬,只能借酒浇愁的伤感。【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

31、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从词中“霜鬓” “漂泊水云乡”可以看出自己年华已老,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愁。(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荀子劝学中“_,_”两句与孔子“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相近。(2) 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 ”。(3)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

32、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银瓶乍破水浆迸”的“乍”是突然的意思, “无边落木萧萧下

33、”的“萧”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 分)转场的哈萨克刘斌立十月,乌尔达拉克决定辞职了。父亲三天前的电话,告诉他要转场到冬季牧场去。上百只牲畜,是他们家的全部财产,需要一起完成迁徙,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 。父亲已经年迈,需要人去帮他。乌尔达拉克是长子,下面只有一个还在读高中的妹妹,他必须回去。哈萨克族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马背民族。他们为了牲畜的生长,要在春夏秋冬辗转于四个牧场。这些年牧场退化,他们

34、转场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只能夏季一个牧场,冬天迁到一个暖和一点的过冬处。乌尔达拉克今年七月从乌鲁木齐的大学 毕业,好不容易在一家经营医疗器材的公司找到了工作。这已经让很多不得已而回到家乡的同学艳羡了。大学时每到转场,乌尔达拉克都请假回家,帮家里打理异常辛苦的转场。可现在刚刚找到工作,马上请那么长时间的假,领导很难理解,更难同意。乌尔达拉克和父亲在电话中发生了争吵,他觉得现在转场可以租用汽车,不用像以前那样骑马赶着羊群和骆驼。他说很多同学的家里已经用汽车运输物资和牲畜转场了。可是当父亲听到这 些时变得异常生气。老人觉得,一个哈萨克人必须尊重传统,乌尔达拉克作为长子必须继承这些。回到家已经是三天以后

35、的夜晚,乌尔达拉克只跟母亲和妹妹打了招呼,并没有跟父亲说话。为了转场,工作丢了。父亲那晚安排着第二天的工作,要求乌尔达拉克独自完成拆卸毡房、查看病兽的事。乌尔达拉克回答:“以前都是跟着你做,我自己不会干。 ”父亲大怒:“哪个哈萨克男人不会做这些就是废物!”乌尔达拉克也不示弱:“我不需要靠做这些来生活。 ”话音刚落,父亲的马鞭就扫过来。乌尔达拉克流着泪,拿起强光手电,走出了毡房。第二天清晨,父亲宰了生病的羊煮了肉。乌尔达拉克在母亲的协助下拆卸了毡房。迁徙开始了,女人负责孩子和家当,男人要驱赶并追回跑丢的牲畜。当有大卡车拉着其他转场的人家从他们的身边开过时,父亲则用嘲讽的口气问候车上的族人。乌尔达拉克不多言语,只是在父亲的指挥下扬鞭策马。五天的迁徙终于完成了。父亲搭建毡房,母亲煮奶茶准备吃食。乌尔达拉克准备宰杀体弱不能过冬的牲畜,用于狂欢、 聚会。转场完成,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喝酒庆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