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第二节 税收的经济影响 第三节 税收与经济发展,第九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第一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一、税收的收入效应 (the income effect )二、税收的替代效应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第一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于生产者决策的影响,即税收的调节作用。 税收的经济效应具体表现:征税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收入效应,二是替代效应。,一、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
2、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也就是说因征税使纳税人的购买力减少,但不改变商品(或经济活动)的相对价格而产生的效应。说明资源从纳税人转移给政府,不发生超额负担,也不导致经济无效率。,假定纳税人的收入固定不变,且全部收入用于购买衣物、食品(价格也不变)。I为纳税人的消费偏好。AB为不征税或征税前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线。切点P1为效用或满足最大的最佳组合点。征税后,纳税人购买商品的数量组合线平移到CD,最佳组合点变为P2,图9-1税收的收入效应,无差别曲线,数量组合线,收入效应:指由于征税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而对其经济行为的影响。,二、替代效应,税收的替代效
3、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简单地讲,是指税收影响商品(或经济活动)的相对价格,导致纳税人以一种商品或经济行为替代另一种商品或经济行为而产生的效应。替代效应的结果是使纳税人的福利水平降低,这种福利损失是扣除政府税收后的净损失,所以是税收的超额负担。税收的替代效应产生超额负担,避免或降低超额负担的途径:遵循税收中性原则。,假定不征税或征税前纳税人购买商品的数量组合线AB、最佳组合点P1不变。且对
4、食品征税,对衣物不征税。征税后,纳税人便会减少食品的购买量,而衣物购买量不变,这时的数量组合线变为I3,最佳组合点为P3。消费者满足程度下降。,图9-2 税收的替代效应,无差别曲线,数量组合线,替代效应:指国家实行选择性征税而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的影响。,第二节 税收的经济影响,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the effect in labor supply) 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the effect in saving) 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the effect in investment ) 四、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the effect in individual inc
5、ome distribution ),1.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激励纳税人更多地工作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2.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减少劳动供给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劳动)。 3.关系:收入效用与替代效用呈反方向运动,前者刺激人们更加努力工作,后者促使人们减少劳动供给。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具有激励作用,工作替代闲暇。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产生超额负担,闲暇替代劳动。,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图9-3 比例税对
6、劳动供给的效应,收入效应:不征税收入线为DZ,收入为OD,最大化效用点为E1,这时劳动量为AZ,闲暇时间为OA。征税后,收入线变为CZ,收入为OC,最大效用点降到E2,这样,劳动力要维持收入水平不变,就需牺牲闲暇时间,而增加劳动时间BA。替代效应:由于征税引起了劳动与闲暇相对价格的变化,劳动力价格上升,闲暇价格下降,个人最大化效用点由E1降为E3(新收入线CZ与U1的切点),这样,劳动力会享受更多的闲暇时间,即AF.,t:税率,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因素主要是个人收入总水平和储蓄利率水平。个人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的边际倾向越大,储蓄率越高;储蓄利率水平越高,对人们储蓄的吸引
7、力越大,个人储蓄意愿越强。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利息税和间接税来影响的。 1.征收个人所得税、不征利息税:税收对居民 储蓄仅产生收入效应。因为,征收个人所得税会减少纳税人的可支配 收入,迫使纳税人降低当前的消费水平和储蓄水平。,2.征收个人所得税、又征利息税:税收对居 民储蓄既产生收入效应,又产生替代效应。因为,当对储蓄利息征税时,使得当前的消 费与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即未来消 费的价格变得昂贵了,而当前的消费价格相对下 降了,个人将增加当前的消费。收入效应:利息税降低了个人的实际收 入,导致个人会用既定的收入减少当前或未来的 消费。即纳税人将减少当期消费而增加
8、当期储蓄。替代效应:是指利息税减少了纳税人的实 际税后收益率,使未来的消费价格变得昂贵了, 降低了人们储蓄的意愿,从而引起纳税人用消费 代替储蓄。即纳税人用扩大当期消费来替代储蓄。,3.推论:税收对纳税人储蓄行为选择的影响方向是相反的。税收对储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水平,而替代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高低;边际税率的高低决定了替代效应的强弱,所得税的累进程度越高,对个人储蓄行为的抑制作用越大;高收入者的边际储蓄倾向一般较高,对高收入者征税有碍于储蓄增加;减征或免征利息所得税将提高储蓄的收益率,有利于储蓄。,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1.税收影响投资的原理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
9、决定因素,而投资决策是由投资的净收益和投资的成本决定的。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率、税前抵扣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影响纳税人的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假设:投资量为 Q,毛收益为 R,企业所得税税率为t,市场利率为i。则:毛收益率 r=RQ净收益率=r(1-t)投资者从追求最大利润的动机出发,则要求:r(1t)i 否则,亏损。,可见,课征企业所得税,会增加了投资风 险,而税收却不能为投资者承担风险。 2.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替代效应:是指课征公司所得税,会压低 纳税人的投资收益率,进而降低了投资对纳税人 的吸引力,将导致投资者减少投资而用消费替代 投资。收入效应:是指
10、征税和提高税率尽管减少 了投资者的税后净收益,而投资者为了维持过去 的收益水平却趋向于增加投资。,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0,消费,投资,B,P 1,I 1,I 1,I 2,C 1,C2,I 2,P 2,D,图9-4 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A,投资与消费的最佳组合点(效用最大),组合线,表明:投资者因政府课税企业所得税而减少了投资,增加了消费替代了投资,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0,消费,投资,B,E,P2,P 1,I 1,I2,C2,C1,I2,I 1,A,图95 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表明:纳税人因政府征税而增加了投资(I2-I1),税收对招商引资的影响比较特殊。尤其是对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涉
11、及到“国际税收”问题。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都给予内资所不能享受的特殊优惠措施。如:加速折旧、投资减税、再投资退税、降低税率、定期免税等。但外国投资者是否真正得到税收优惠的好处或者能够得到多少,还取决于投资者的居住国和东道国之间的国际税收关系。,3.税收对招商引资的影响,一般来说,投资者的居住国对纳税人在东道国的已税收入,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即免税法、扣除法和抵免法。免税法:是指居住国对投资者来源于投资国的利润免于征税。这样投资者就可以全部享受东道国给予的全部税收优惠。扣除法:是指居住国允许投资者从应税所得中扣除已在东道国缴纳的税款。所以,投资者实际得到的利润将取决于投资国税率的高低,
12、二者呈反向关系。抵免法:是指居住国首先按本国税法规定计算出一个税额,然后从该税额中减去已在投资国缴纳的税款。,四、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税收作为一种调整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不仅可以对高收入者课以高税,抑制其收入,还可以通过转移支付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改善收入分配状况。 1.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实行比例税率,体现了支付能力原则;实行累进税率,再分配作用更强。2.税收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政府可以通过对许多项目做出不予课税、税额抵免、所得扣除等特殊规定,增加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实施途径:直接对低收入阶层的许
13、多纳税项目给予税收优惠照顾。如:医疗费用扣除、劳动所得抵免、失业福利扣除、社会保险扣除等;对有助于间接增加低收人阶层收入或减少低收入者消费支出的行为给予税收优惠照顾。如:高收入者向慈善机构、公益事业机构等单位的捐款,给予免税待遇。3.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良好手段。社会保险税是以纳税人的工薪所得为征税对象,一方面可为全体居民提供社会保障基金;另一方面,具有再分配作用。,4.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效应的一种方法。税收指数化:是指按照每年消费物价指数,调整应税所得的适用税率和纳税扣除额,以便剔除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名义所得上涨的影响。因为,若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制,通货膨胀会使所
14、有纳税人产生“档次爬升”现象,相对而言,就加重了低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税收指数化方法:四种,特别扣除法。即从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额中,按一定比例扣除因通货膨胀所增加的名义所得部分税率调整。即按通货膨胀上涨指数,降低各级距的边际税率,使调整后的税率级距维持在原有效税率的实际水平上。指数调整法。即依据物价指数或相关的指定指标指数,调整个人所得税中的免税额、扣除额以及课税级距等,以消除通货膨胀期间的名义所得增加部分。实际所得调整法。即将各年应税所得还原为基年的实际所得,适用基年的免税额、扣除额及课税级距,求得纳税义务后,再以物价指数还原计算应纳税额。,第三节 税收与经济发展,一、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
15、论观点 二、拉弗曲线,供给学派代表人物(美)Arthur B Laffer,一、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观点,1.古典经济学的观点:代表人物:亚当斯密社会的中心问题是增加社会财富,但不需要政府干预,税收不过是为了维持“廉价政府”而取得收入的手段。甚至认为,一切税收都是减少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影响资本积累,或直接减少投资资本,是障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因而主张“税不重征”。,2.社会政策学派的观点,代表人物:阿道夫瓦格纳从社会政策的意义上来看,赋税不仅是满足财政的需要,同时,也出于纠正和调整国民所得的分配和国民财产的分配的目的。 税收不仅是财政收入的手段,也是一种经济调节手段。主张扩大消费税,
16、对奢侈品和财产的课税要重于对劳动所得的课税,同时对劳动所得实行累进税制,以缩小正在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3.凯恩斯学派的观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主张政府干预,实施需求管理政策,而且以财政政策为主要手段。税收是调节经济,避免经济危机,保持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税收既是经济本身的“自动稳定器”,又是政府可运用的稳定经济的“人为稳定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而凯恩斯主义在“滞胀”面前束手无策。,4.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认为:需求管理政策不能解脱经济的“滞胀”, 只有从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数量和质量及其使用效率 着手,才能恢复
17、经济的活力。主张:实行“供给管理政策”,而主要载体则是 减税政策。 供给学派的三个基本命题:1.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低边际 税率会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2.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 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3.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按同 一方向变化,甚至可能按反方向变化。,二.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 关系的一条曲线。图中以横轴代表税率,纵轴代表由税率与生产共同决定 的税收收入。1.当税率为零时,政府税收为零;2.当税率为100%时,人们将停止生产,政府税收也为零。3.A点代表一个很低的税率和很高的产出;4
18、.B点代表一个很高的税率和很低的产出,然而A.B两者 为政府提供同等的税收。5.若税率从B点下降到F点,产出和税收均增加;6.若税率从A点上升到E点,税收将增加,但产出可能减 少,E.F两者也提供同等的税收。7.C点代表的税率,是能提供最大税收的税率。在C点上,如果政府再降低税率,产出将增加,但税收将 下降;如果提高税率,产出和税收都会下降。,拉弗曲线,经济增长,E,F,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 :,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 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 取两种不同的税率.3.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 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表9-1 样本国家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本章小结,【关键词】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 “拉弗曲线”,本章小结,【复习与思考】 1、试述税收的收入效应。 2、试述税收的替代效应。 3、试述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4、试述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5、试述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6、试述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 7、说明“拉弗曲线”及其说明的原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