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简介 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 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 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 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 观、 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 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 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
2、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略 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 习要求。在部分 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 ”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 资 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 口语交际”“ 习作”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 “宽带网”“ 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 展示台” 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
3、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 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 是要求认识的字,“ 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 写写” 与“读读记记” 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 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 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 “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 认识 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 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本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
4、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该字列入要求认识的字为止;导语、课后练习、 资料袋、阅读链接、语 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时不再注音;选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均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多音字注音用方括号。 课文中的生字,都是注的本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变调或读轻声,在教参中加以提示,供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参考。 教材的主要特点 四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特点,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使用过前几册教材的老师,对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已经有所了解。下面从四个方面作简要提示。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 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 全面提高学生 语
5、文素养” 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 “知识与能力”“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 目标和阶段目标。 这是我 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 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续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 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 标,是 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与发展。 四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为了落实一以 贯之的目标,首先在 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
6、、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文,又能陶冶情趣,在情感、态度、价 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还在“语文园地” 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对联、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同时,在教材 编排上也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 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 对于阶段性比较 明显的目标,就作 为本册的 训练重点,在教材中加以具体安排。既注意体现阶段性,又注意阶段目标之间 的衔接与过渡,使 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继续按
7、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 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 教材内容要 简化头绪,加强整合 ”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 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 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
8、 教本 ”,又成 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 习的“ 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 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 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 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 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 “我的发现”“展示台”“ 宽带网”等体现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四年级上册的 “我的发现”,在“发现” 的范围上有所扩展,安排了4个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 别是: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认真、 细致地观
9、察才能表达清楚。“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这两个孩子,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的一个学习伙伴。教材中,他 们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 头, 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 时不有。所以, 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 应该把语文学 习引向生活,拓 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
10、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四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编排,充分体 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 上述四个方面的特点,是教材各个部分的共同特点。由于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在编排上还 有些不同的特点。 一、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 前三年的学习,已 经具有一定
11、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所附 选读课文中的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 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 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 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 课内学生要有比较从容的写字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都留到课外。教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精读课文中出 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 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不断丰
12、富 词语的 积累,还可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 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 四年级上册,仍然单独编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教材,要凭借这些教材,加 强对学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 二、阅读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阅读教材,除安排识字和写字任务外,还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1练习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 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 让学
13、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默读的练习也是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 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 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 许多 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 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 读 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 流于形式。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四年级上册教材,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
14、达的思想感情。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等。引导体会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 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 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再通 过师 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 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在自主学 习的基 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能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事实
15、上,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会有所不同的。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加以肯定。当然,如果学生的讨论交流偏离了对课文的理解,纠缠 于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或者学生的感受明显与课文的思想内容不符,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这是学生能够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引导的地方。 3领悟表达的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教材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教材中还特别安排了侧重学
16、习表达的“作家笔下的 动物” 这一 组, 读了白鹅和白公鹅,我们会觉得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特点是那样相同,形象都栩栩如生,但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又迥然不同;老舍的猫和母鸡,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但写法完全不一样,通 过对比阅读,学生会受到很多启发 。对于表达方法的领悟,教材中都采用了启发式,有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发现,有的是先举一两个例子,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读读,体会体会。教师教学时要注意这个特点,一定要让每个学生经历这样的领悟过程。 4积累语言。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 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
17、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 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 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 则是由学生选择,背 诵自己喜欢的部分。18篇精读课文中,有 10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 应该通过交流、 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5向课外扩展延
18、伸。 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与收获,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有的引向课外进行观 察,有的安排了 读写结合的小练笔, 还有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 以上五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 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某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所侧重。教 师可参照教材中的安排,因文而异,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每课的特色。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要求不同,一般只要求读后能粗知文章大意。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 认真 读
19、课文,然后适当 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对内容的大致理解和读后的感受,有兴趣的地方还可以再读读,特别感兴趣的也可以背背。在词 句的学习上不必多作要求。 三、口语交际教材与教学 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四年级上册教材注意突出口语交际的这个特点,而且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有的以交流为主,如,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奇 观,自己喜欢的动物,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的以讨论为主,如, 讨论如何保护文物;有的要模拟生活情境练习交际,如,感谢和安慰;有的 带有比赛游戏性质,如,看 图比眼力;还有的是讲故事,演短剧,如,第三组的讲 童话,演童话,第七组的
20、讲成长的故事,演成长的故事。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充分体现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这一特点,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上出特色。如,进行以交流为主的口语交际,首先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讲清楚;还要设法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再如感谢和安慰,这次口语交际,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或引 导学生回忆,再 现生活中的情境。如果能捕捉学校或班上发生的具体的相关实例引入教学,面对面地感谢、安慰,或模 拟情境表示感谢、进行安慰,效果可能更好。 “成长的故事 ”那一组的口 语交际,提供了几种选择,除了讲成长故事,演成长故事外,还有交流读了 乌塔以后想到了什么和
21、讨论王虹来信中提出的问题。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再全班汇报、 评议。 四、习作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教材与三年级一样,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在每组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 作,全册安排八次。这八次习作,有四次与口语交际合并安排。二是结合课文的学 习,安排了四次小 练笔。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习作,有以下四个特点。 1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了写实和写想象。 教材中安排的写一处自然景观、写观察中的发现、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 导游词、写成 长故事,都是练习写实;写童话、看图作文、写奇思妙想
22、,都是练习写想象。 对于写实的习作,要强调如实表达,就是要写的内容是真实的人、真 实的事,反映真实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编。这样,既能切实提高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和记实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 对于写想象的习作,则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四年 级的孩子受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想象不一定合理,所以在这方面的要求不能过高。学生只要敢于想象,并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写下来就行。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教材中的习作都不搞命题作文,每次习作都只是提出一个范围,而且所提的范围很宽泛,在内容和形式的 选择上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特别是安排综合性学习的两组,提供了多
23、种选择 ,而且有的可以在口 语交 际的基础上写,有的 则可以先写再说。 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条件。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里专门提了这样一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 乐。 ”四年级上册教材,采用多种形式引导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例如,“ 语文园地七” 的展示台中:“这是我 给王虹写的回信,我 给大家读一读。 ”“语文园地二”的习作提示, 让写同一种 动物的同学在一起交流。再如,“语文园地五 ”练习写导游 词, “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 导游词,模
24、拟导游进行讲解。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使学生从交流和展示中 获得习作的快乐,逐步提高习作的能力。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 对自己的习作负责 任的态度。所以,我们编 写的中年级习作教材,体现了这样一个思想,就是:修改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同时起步,修改的习惯在习作开始之日起就加以培养。在四年级上册教材中, 对 修改自己的习作继续作了引导。 当然,在中年级,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求不能过高。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中提到:“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 的词句。 ”什么叫“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不能从 语法的角度 严
25、格要求,主要是指别人看不明白的,或是与事实明显不符的,也包括一些 错字和明显的用词不妥当的地方。 习作教材的这几个特点,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改革习作教学的精神。教师可以凭借教材,安排习作教学的过程。 进行作文前的指 导, 应重在激发兴趣和开拓思路,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则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习作后的讲评主要应突出习作的展示交流和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有的组的习作给学生多种选择,作后讲评时,要兼顾到供选择 的几个方面。例如, “成长的故事”那一组,有的写自己真实的成长故事,有的写 “从乌塔想起的”,有的是针对来信写回信。讲评时,既要兼顾这几个方面,还要适当突出一下对写信的 评改,因 为这是学生第
26、一次练习写信,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写,但要通 过作后的交流与评改,使每个学生在怎样写信方面有所收获。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写多练。每学期的八次习作, 应切实抓好,使学生练得确有成效。但仅有这八次远远不够 ,必 须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 结合课文的阅读进 行练笔和写日记,都是有效的形式,教材中已 经作了一些安排。但是,教材中的安排毕竟是有限的,需要老师们在用好教材的同时充分发挥创造性,为学生的多写多练提供更多的机会。 五、综合性学习教材与教学 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的主体性。教材注意体现这个特点,同 时考虑到孩子还小,独立活动的能力有个培养锻炼的过程,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既放手
27、,又适当辅导的思想。教材中 对综合性学习引导的具体步骤是:先在该组的导语中点出,再在第一篇课文的后面作具体的布置,最后在语文园地中进行交流展示。与三年级的教材相比,去掉了 “综合性学习提示”这一步。这体现了逐步放手的思想。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 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 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语 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 习作、展示台,都是展示交流的形式。展示台中提到的只是举出几个例子,学生的 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一定还 会有更多的创造,例如, “成长的故事”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学生可能还会有采访 的录音,拍的照片等。教 师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