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分类训练一 溶液的酸碱性.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260899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分类训练一  溶液的酸碱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分类训练一  溶液的酸碱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分类训练一  溶液的酸碱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分类训练一  溶液的酸碱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分类训练一  溶液的酸碱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分类训练一 溶液的酸碱性考点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填空。典 型 例 题(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_化学变化_;(2)铁铸成锅_ 物理变化_;(3)浓硫酸具有腐蚀性_化学性质_;(4)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发生潮解_物理变化_;(5)活性炭具有吸附性_物理性质_;(6)铁能生锈_ 化学性质_;(7)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_化学变化_;(8)浓盐酸在空气中冒白雾_物理变化_。【解析】 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如(5)活性炭

2、具有吸附性。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 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 还原性、腐 蚀性、毒性等。如(3)浓硫酸具有腐蚀性。二者的主要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 则是物理 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 变化。如 (1)(7)均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而(2)(4)(8)均是物 质的状态或形状的改 变,无新物 质的形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已知氨气(NH 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实验室研变 式 训 练 1究课

3、上,小欣同学为了验证氨气(NH 3)的某些性质,做了以下实验:如图从左向右依次是她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变式训练 1 图根 据 小 欣 的 实 验 操 作 和 现 象 , 请 你 总 结 出 氨 气 的 两 点 物 理 性 质 和 一 点 化 学 性 质 :(1)物理性质:_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_;_氨气易溶于水_。(2)化学性质:_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碱性_。铁熔化成铁水;糯米酿成酒;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变 式 训 练 2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食物腐烂;木柴燃烧;胆矾是蓝色固体。上述几种情况中( 用序号填空):(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

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考点 2 溶液酸碱度及应用某合作学习小组以 “溶液的酸碱度及其应用”为题,开展研究性学典 型 例 题习,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来解决以下问题:(1)某同学说:“ 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则盐溶液一定呈中性。 ”你认为这种推理_不正确_(填“正确” 或“不正确”);(2)从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取出 A、B 两种水样,经测定,A 水样的 pH 为4.8,B 水样的 pH 为 9.2,则 A 水样呈_酸_性,B 水样呈_碱_性。已知某废水中含有少量硝酸银,为回收银单质,应加入适量的_铁粉_;(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能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并能控制它们

5、在恰好完全反应时停止实验:_在 NaOH 溶液中滴加23 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色,再滴加稀 盐酸,至溶液变无色_。【解析】 (1)酸性、碱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液、碱液,也有可能是盐溶液,如Na2CO3、K2CO3 的水溶液呈碱性。故答案为:不正确。(2)由于 pH 大于 7 呈碱性,小于 7 呈酸性,等于 7 呈中性,所以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要想得到银的单质 可使用活泼性比它强的普通金属还原制得,这里使用金属铁较为合适。故答案为 :酸;碱;铁粉。(3)氢氧化钠与 盐酸反应时无现象,加入石蕊与酚酞均可验证二者发生了反应,但石蕊的变色现象不明显,不好控制反应恰好完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测定化工厂排出废

6、液的酸碱度时,用玻璃棒变 式 训 练 3蘸取_废液_滴在 pH 试纸上,显色后与_标准比色卡 _对照,得出 pH 约为4,该溶液显_酸_性。废液直接流入农田中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进行处理:_在废液中加入适量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后再排放_。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溶液的酸碱变 式 训 练 4度变化如图所示。变式训练 4 图(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HClNaOH= =NaClH 2O_;(2)该实验操作是将_氢氧化钠溶液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 a g 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红_色。考点 3 酸的性质盐酸的下列性质与

7、它在水溶液中生成的氢离子无关的是( C ) 典 型 例 题A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可以和锌反应生成氢气C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D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解析】 盐酸中有两种离子 H 、Cl ,与指示 剂变 色是 H 的性质,和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也都是 H 的性质。但与硝酸 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是 Cl的化学性质。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C 项。下列不属于稀盐酸与稀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的是( D )变 式 训 练 5A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B能与锌反应放出氢气C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有色溶液 D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不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和硫酸表现不同的性质,以下叙述

8、错误的变 式 训 练 6是( D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不容易挥发B随着盐酸和硫酸质量分数的降低,它们的腐蚀性都有所下降C随着盐酸质量分数的提高,浓盐酸可能在空气中产生白雾D将等质量的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浓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变大考点 4 酸的相关计算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甲、典 型 例 题乙、丙、丁四位同学用同一样品分别进行实验,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甲 乙 丙 丁所取固体样品质量 25 25 20 20加入硫酸溶液质量 50 100 100 120反应剩余固体质量 21 17 12 12分析数据解答:(1)四位同

9、学中,_甲、乙_同学所取的硫酸溶液质量不足;(2)计算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3)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 (2)40% (3)9.8%【解析】 (1)由表中数据对比分析:丙中反应前固体是 20 g,反应后固体是 12 g,故反 应的氧化铜质量为 8 g,由丁和丙对比,固体混合物相同,酸由 100 g 增加到 120 g,反 应 掉的氧化铜 仍为 8 g,说明 20 g 混合物中只含 8 g 氧化铜由乙丙对比固体混合物质量不同,酸相同,而反应掉的氧化铜 相同都是 8 g,说明 25 g 混合物中的氧化铜没有全部反应,即 100 g 稀硫酸能与 20 g 混合物中的 8 g 氧

10、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甲、乙两同学硫酸量不足,丙同学恰好完全反应,丁同学酸剩余。(2)根据(1)中的分析可以知道 20 g 样品中含有氧化 铜的质量为 8 g,所以其质量分数为: 100%40%;8 g20 g(3)设参加反应 的硫酸质量为 xCuOH 2SO4=CuSO4H 2O80 988 g x808 g 98x解得:x9.8 g硫酸的质量分数: 100%9.8%9.8 g100 g答: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9.8%。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变 式 训 练 7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 200 g,平均分成 4 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实验 一

11、二 三 四加入样品的质量 /g 5 10 15 20生成 CO2 的质量/g 1.76 3.52 4.4 m(1)上表中 m 的数值是_4.4 _;(2)反应中矿石有剩余是第_三、四_次实验;(3)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80%_;(4)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14.6%_。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变 式 训 练 8数,取 10 g 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 60 g 稀硫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至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1 2 3 4 5 6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g) 10 10 10 10 10 10剩余固体的质量 (g) 9.35 8.7 8.05 7.4 6.75 6.75(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答案】 (1)32.5% (2)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