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 民教 育出版 社 高中语 文 必修1 第 10 课 别了 ,不列颠尼亚 教 学设计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 姜舟斌 【教学 目标】 1、 掌握基本的新闻知识,明确新闻与新闻特写的异同 2、 品味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3、 回顾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新 闻特写 新闻也称消息, 是对新近发生的、 有社会意义的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 短报道。 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语言高度概括、 篇幅短小, 它以消息、 通 讯、特写等样式,向我们提供各方面最新的 资讯。 新闻特写,形象性、文学性、感染力比新闻强,
2、常带有作者的议论和抒情, 篇幅较长,描写细腻。 二、课 文分析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1、 本篇新闻的标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用典:含义丰富。毛主席在 1949 年美国驻华 大使司徒雷登回国时,曾经写 过一篇文 章,题 目是“ 别了,司 徒雷登 ” 。意 在指美国 在中国 作威作 福的时代过 去了。 本文活用了这个标题。 以英国皇家游轮 “不列颠尼亚” 号象征英国在香港 的殖民统治。 虚实结合: 从字面上看, 是指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乘坐 “不列颠尼亚” 号游 轮离开香 港,这 是现实 的场景。 “不列 颠尼亚 ”是轮船 的名字 ,但作 者仅仅是向 一艘船告别吗? “不列颠尼亚”
3、的离去, 同时也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国一段屈辱的历史终被洗雪。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 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 “ 不列颠尼亚 ” 号 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曾经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2、 本导语的新颖之处 散文式的开头, 蕴含着深刻的情感。 开篇点题, 告诉我们, 香港末任港督乘 “ 不列颠尼亚 ”号离开了香港, 标志着长达 150 年的英国统治的终结。 同时也揭 示出文章的主旨。 3、 本文 的主体 部分是 以什么为 顺序来 概述英 方撤离香 港的过 程的? 时间顺 序 ,以时间为顺序进行写作是本文主体部分的一大特色 。
4、 展示了六个不同的场景。 4 时 30 分 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 时 40 分 末任港督离开港督府 6 时 15 分 英国添马舰营区的告别仪式 7 时 45 分 英方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 中英交接仪式,香港易帜 0 时 40 分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4、 文章 在写现 实场景 的同时, 巧妙的 穿插了 许多历史 资料 。 没有历 史资料 做支撑,文章将缺少一种历史感和沧桑感,历史背景起到烘托现实场景的作用。 把历史场景和现实场景相融合是本文主体部分的另一写作特色。 5、 文章 在报道 香港回 归这样宏 大的场 景时, 从细节入 手,在 细节中 蕴含着 深刻的意味, 在平淡的笔调中洋溢着浓
5、烈的感情 。 细节描写是本文主体部分的第 三大特色。 “ 面色凝重的彭定康 ” 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 生动的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 黯然神伤的神态。 通过这一神态, 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 但是不 论他如何 “面色凝重 ”,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 “ 港督旗帜在 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 “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 不列颠尼亚 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 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 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 这两处细节描写都与 “日落”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 “日 落仪式 ” ?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 被称为 “日
6、不落帝国”, 喻指在它的领 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 1997 年 脱离英国的统治, 回归祖国, “日不落帝国” 的殖民主义太阳在香港永远的落下 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 “日落仪式 ”。 6、 本文 的结语 部分, 我们该如 何理解 结语中 “大英帝 国从海 上来, 又从海 上去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现实场景。1841 年, 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 年, “不列颠 尼亚 ” 号黯然从海上离去。 历史轮回。 “从海上来 ”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 开始; “ 从海上去” 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 三、课 堂小结 1997 年 7 月 1 日,是 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 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 它响彻寰宇, 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 对香港行使主权! 这是雪百年耻辱, 长民族志气, 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 历史 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 四、板 书设计 别了, “不列颠尼亚 ” 标题 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相融合 导语 散文式的开头 开篇点题 主体 以时间为顺序 历史场景和现实场景相结合 结语 现实场景与历史意义的结合